CN214624270U - 一种显示屏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4270U
CN214624270U CN202023087219.XU CN202023087219U CN214624270U CN 214624270 U CN214624270 U CN 214624270U CN 202023087219 U CN202023087219 U CN 202023087219U CN 214624270 U CN214624270 U CN 2146242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parent cover
cover plate
display screen
circuit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721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ch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721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42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42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42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透明盖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电路,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用于通过发光显示内容,所述透明盖板覆盖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凸出,所述透明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容置多个所述发光单元;该显示屏节省生产成本、且显示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屏。
背景技术
透明显示屏具有不遮挡阳光、透视的效果,常用于玻璃幕墙大楼、机场、酒店、舞台、商店橱窗等场合。而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显示设备的薄型化一直是业界追求的发展方向。
现有的透明显示屏包括基板、设于透明显示基板上的多个发光单元及导电材料,其中,导电材料常选用ITO薄膜或铜、银等导电材料,将其附着于透明显示基板(例如有机玻璃基板、PET基板等)上,以作为导电电极与发光单元的电极电性导通。发光单元直接粘贴在透明显示基板表面上。
然而,发光单元通常直接粘贴在透明显示基板表面上,此技术手段会存在如下缺陷:1、发光单元表贴在透明显示基板上的附着力小,导致发光单元存在粘贴不稳的情况。2、由于发光单元本身具有一定厚度,因此当发光单元组装到基板后,增加了透明显示屏的封装厚度,导致透明显示屏的厚度增加,不利于透明显示屏的薄型化发展。
在此基础上,人们进一步研发,研发出在基板上设置容置槽的显示屏,将 LED发光单元置于容置槽内,从而使显示屏更薄。但是这样就需要加工和LED发光单元相同数量的容置槽,为了不影响显示的效果,还需要对每个容置槽进行抛光打磨,由于容置槽数量多,单个容置槽的面积小,加工起来工艺复杂、难度大,浪费时间和金钱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节省生产成本、且显示效果更好的显示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基板、多个发光单元和透明盖板,所述基板上设置有电路,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固定在所述基板上,且与所述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用于通过发光显示内容,所述透明盖板覆盖在所述基板上,所述发光单元相对于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凸出,所述透明盖板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每个容置槽内容置多个所述发光单元。
优选地,所述基板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基板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盖板的厚度。
优选地,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与所述透明盖板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位于所述基板背离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基板被所述底板和透明盖板夹持。
优选地,所述底板和所述透明盖板通过热熔固定连接;和/或,
该显示屏还包括固定钉,所述底板和所述透明盖板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钉贯穿所述底板和所述透明盖板上的连接孔,从而将所述底板和所述透明盖板固定。
优选地,每个容置槽内的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形成一个显示灯条,多个所述显示灯条的电路附着在所述基板上且互相独立,该显示屏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每个所述显示灯条的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优选地,每个所述显示灯条呈长条形分布,且相邻所述显示灯条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所述透明盖板呈长方形,所述容置槽沿所述透明盖板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或者,
所述透明盖板呈长方形,所述容置槽沿所述基板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从所述透明盖板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优选地,多个所述容置槽的宽度相同;或者,
所述容置槽包括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比所述第二容置槽宽,相邻的所述第一容置槽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
优选地,所述透明盖板上还设置有连接固定部,所述连接固定部位于透明盖板的一侧,所述连接固定部为一凹槽,且该凹槽贯穿所述透明盖板的边缘,所述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固定部内;所述容置槽和所述连接固定部的深度为1mm-2mm;所述容置槽的周侧预留有边缘,所述边缘上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基板和所述透明盖板通过所述密封胶密封连接。
优选地,多个所述发光单元形成一个显示灯条;
所述发光单元为LED发光单元,至少每个所述容置槽内的发光单元相互串联形成显示灯条;或者,
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路、第二电路、信号电路,每个所述显示灯条的多个发光单元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之间,且所述信号电路串联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
优选地,该显示屏上设置有连接端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皆与所述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凸出于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突出的位置呈针状;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位于所述基板和所述透明盖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明盖板上设置容置槽,使每个容置槽可以放置多个发光单元,从而增加容置槽的面积,减少容置槽的数量,降低加工难度,节省成本,且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厚度。
附图说明
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显示屏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基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基板的整体结构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发光组件的部分正视图。
图中:1、底板;2、基板;21、发光单元;3、透明盖板;31、容置槽;311、第一容置槽;312、第二容置槽;32、连接固定部;4、固定钉;51、第一连接端子;52、第二连接端子;61、第一电路;62、第二电路;63、信号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考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屏,一种显示屏,包括基板2、多个发光单元21和透明盖板3,基板2上设置有电路,多个发光单元21固定在基板 2上,且与电路电连接,多个发光单元21用于通过发光显示内容,透明盖板3 覆盖在基板2上,发光单元21相对于基板2的上表面凸出,透明盖板3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31,每个容置槽31内容置多个发光单元21;使容置槽31的面积更大,数量更少,方便加工和抛光,节省加工的时间和成本。
在优选实施例中,基板2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且基板2的厚度小于透明盖板3的厚度。具体地,透明盖板3的厚度为1.5mm-3.5mm,优选地,透明盖板3的厚度为2mm-3mm。
参考图1,在优选实施例中,该显示屏还包括底板1,底板1与透明盖板3 固定连接,且底板1位于基板2背离透明盖板3的一侧,基板2被底板1和透明盖板3夹持,从而将基板及发光单元固定在底板1和透明盖板3之间,使其结构更加稳定。
在优选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1可为LED发光单元,其具有多个接脚(未图示),接脚与容置槽31内的电路电性导通。如此,透明显示屏通过多个LED发光单元的亮与灭,来实现文字和图案的显示,可以使透明显示屏色彩多样化,亮度高,而且制造成本也比较低。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透明盖板3由透明的玻璃或者丙烯酸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聚酰亚胺(PI)或者聚碳酯制成;基板2也是由透明的玻璃或者丙烯酸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者聚酰亚胺(PI)或者聚碳酯制成。容置槽31可选择通过激光烧蚀、CNC加工或者一体成型的方式成型于透明盖板3或者基板2的表面上。
参考图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容置槽31内的多个发光单元形成一个显示灯条,多个发光单元21固定在透明盖板3上,多个显示灯条的电路附着在基板2上且互相独立,该显示屏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每个显示灯条的电路与至少一个连接端子电连接。
参考图2,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显示灯条在透明盖板3上呈长条形分布,且相邻显示灯条的电路之间间隔预设距离。底板和透明盖板都为透明板,生产时,可以先在大尺寸的基板母板上形成电路并安装发光单元,制成大尺寸的显示屏,然后再根据客户的需要裁切成所需尺寸的显示屏即可,这种结构可以大幅地提高显示屏的生产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屏呈长方形设置,容置槽31沿透明盖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容置槽31从透明盖板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参考图4,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屏呈长方形设置,容置槽31沿透明盖板3的宽度方向延伸,容置槽31从透明盖板3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尽量不减少透明盖板3的强度,并使容置槽31的数量达到最少,且容易加工。
参考图3,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多个容置槽31的宽度相同。参考图5,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容置槽31包括第一容置槽311和第二容置槽312,第一容置槽311比第二容置槽312宽,相邻的第一容置槽311之间设有多个第二容置槽312。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发光组件2还包括电路,多个发光单元21 与电路电性连接,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固定部(32)内。
发光单元21通过电路连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路,驱动电源为发光单元21提供驱动电压。导电电路可为ITO(铟锡氧化物)或金属材料(例如铜、银等导电材料),其中IT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因其具有高的导电率和高的可见光透过率,所以透明显示屏的导电电路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可增强透明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导电电路通过打印、印刷或溅镀的方式形成于基板2上,通过使用上述的成型方法,可简化导电电路的制造工序,降低人力和物力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图3和图5,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透明盖板3上还设置有连接固定部32,连接固定部32位于透明盖板3的一侧,连接固定部32为一凹槽,且该凹槽贯穿透明盖板3的边缘,即该凹槽靠近透明盖板3的一侧缺少侧壁。方便将电路引出该透明盖板3的外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容置槽31和连接固定部32的深度为 1mm-2mm,优选地,容置槽31和连接固定部32的深度为1.5mm。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容置槽31的周侧预留有边缘,边缘上设置有密封胶,底板1和透明盖板3通过密封胶密封连接。密封胶起到防水和固定的作用。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底板1和透明盖板3通过热熔固定连接,热熔连接节省了密封胶,更加环保,还减少了工序,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该显示屏还包括固定钉4,底板1和透明盖板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固定钉 4贯穿底板1和透明盖板3上的连接孔,从而将底板1和透明盖板3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屏包括多个显示灯条,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1形成一个显示灯条,发光单元21为LED发光单元,至少每个容置槽31内的发光单元 21相互串联形成一个显示灯条。参考图6,在另一实施例中,每个电路包括第一电路61、第二电路62、信号电路63,每个显示灯条的多个发光单元并联连接在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之间,且信号电路63串联连接多个发光单元21。
每个容置槽31中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脚以及第二连接脚,相邻两个第一连接脚之间以及相邻两个第二连接脚之间均通过多个导通支路电连接。其中,相邻第一连接脚之间的多个导通支路与相邻第二连接脚之间的多个导通支路可以是互相独立的。发光单元21具有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每个发光单元21的第一电极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第一连接脚上,每个发光单元21的第二电极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一第二连接脚上。通过设置多个导通支路,一方面启到分流的作用,降低导电电路在传输时的损耗,另一方面增大导电电路的横截面积,以降低电阻,从而减小电压在传输路径中的损失,即降低压降,保持电压的稳定性。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该显示屏上设置有连接端子,发光单元21 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具体地,第一连接端子51与第一电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端子 52与第二电路电性连接,第三连接端子53与信号电路63相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凸出于显示屏的外表面,且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突出的位置呈针状,使用时,用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刺破外部电路的绝缘层即可实现快速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该显示屏上设置有连接端子,发光单元21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位于基板2和透明盖板3之间,使用时,外部电路上设置导电针,导电针刺破该显示器的基板2或者透明盖板3后与第一连接端子51、第二连接端子52和第三连接端子53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同样地也可以实现了快速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每个显示灯条连接不同的连接端子,售卖时,可以从任何相邻的灯条之间切割。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的多个灯条连接相同的连接端子,售卖时,可以从连接不同端子的灯条之间切割。售卖时切割该显示屏不会切断其电路。在再一实施例中,电路包括多个第一电路61和多个第二电路62,第一电路61与第一连接端子51电性连接,第二电路62与第二连接端子52电性连接。每个第一电路61与多个第一连接脚电性连接,每个第二电路62与多个第二连接脚电性连接,多个第一电路61和多个第二电路62交替设置,且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隔离,多个第一电路61互相连接,多个第二电路62互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路61为导电电路的正极区,第二电路62为导电电路的负极区,导电电路的正极区与导电电路的负极区隔离,可防止导电电路的正极区与导电电路的负极区短路。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1的第一电极为发光单元21的正极,第二电极为发光单元21的负极,第一连接脚为导电电路的正极,第二连接脚为导电电路的负极,发光单元21的正极与导电电路的正极电性连接,发光单元21的负极与导电电路的负极电性连接。通过将多个第一电路61互相连接及多个第二电路62互相连接,使得第一电路61为一体式以及第二电路62也为一体式,不但宜于成型,而且便于安装或者维修。第一电路61 和第二电路62之间设置有隔离间隙,隔离间隙中设置有信号电路63,信号电路 63与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隔离,信号电路63与发光单元21电连接。通过在隔离间隙中设置信号电路63可充分利用透明盖板3上的布置线路空间,降低透明显示屏厚度,使得透明显示屏更薄型化。
参考图6,作为上述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第一电路61及每个第二电路62中的多个导通支路均呈网状分布,形成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通过设置网状分布的导通支路,使得第一电路1和第二电路62形成网状的回路,可减小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的电阻,以降低导电电路的功耗,且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
多个导通支路呈网格状设置;或者多个导通支路由多个互相连接的多边形导电线构成;或者多个导通支路包括多条平行的第一导电线及与多条第一导电线连接的第二导电线。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使得多个导通支路形成网状的回路,可减小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的电阻,以降低导电电路的功耗。此外,网格状导通支路的镂空部分可透光,进一步增强显示屏的透光性,以达到良好的显示效果(图像显示比较清晰)。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透明底板3上设置容置槽31,使每个容置槽31可以防止多个发光单元21,从而增加容置槽31的面积,减少容置槽31的数量,降低加工难度,节省成本,且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厚度。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优选实施例”、“再一实施例”、“其他实施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2)、多个发光单元(21)和透明盖板(3),所述基板(2)上设置有电路,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1)固定在所述基板(2)上,且与所述电路电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1)用于通过发光显示内容,所述透明盖板(3)覆盖在所述基板(2)上,所述发光单元(21)相对于所述基板(2)的上表面凸出,所述透明盖板(3)上开设有多个容置槽(31),每个容置槽(31)内容置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2)由柔性透明材料制成,且所述基板(2)的厚度小于所述透明盖板(3)的厚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与所述透明盖板(3)固定连接,且所述底板(1)位于所述基板(2)背离所述透明盖板(3)的一侧,所述基板(2)被所述底板(1)和透明盖板(3)夹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和所述透明盖板(3)通过热熔固定连接;和/或,
该显示屏还包括固定钉(4),所述底板(1)和所述透明盖板(3)上设置有相互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固定钉(4)贯穿所述底板(1)和所述透明盖板(3)上的连接孔,从而将所述底板(1)和所述透明盖板(3)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每个容置槽(31)内的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1)形成一个显示灯条,多个所述显示灯条的电路附着在所述基板(2)上且互相独立,该显示屏还包括多个连接端子,每个所述显示灯条的电路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端子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显示灯条呈长条形分布,且相邻所述显示灯条之间间隔预设距离;
所述透明盖板(3)呈长方形,所述容置槽(31)沿所述透明盖板(3)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31)从所述透明盖板(3)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或者,
所述透明盖板(3)呈长方形,所述容置槽(31)沿所述基板(2)的宽度方向延伸,所述容置槽(31)从所述透明盖板(3)的一侧延伸至另一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容置槽(31)的宽度相同;或者,
所述容置槽(31)包括第一容置槽(311)和第二容置槽(312),所述第一容置槽(311)比所述第二容置槽(312)宽,相邻的所述第一容置槽(311)之间设有多个所述第二容置槽(3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盖板(3)上还设置有连接固定部(32),所述连接固定部(32)位于透明盖板(3)的一侧,所述连接固定部(32)为一凹槽,且该凹槽贯穿所述透明盖板(3)的边缘,所述电路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连接固定部(32)内;所述容置槽(31)和所述连接固定部(32)的深度为1mm-2mm;所述容置槽(31)的周侧预留有边缘,所述边缘上设置有密封胶,所述基板(2)和所述透明盖板(3)通过所述密封胶密封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1)形成一个显示灯条;
所述发光单元(21)为LED发光单元(21),至少每个所述容置槽(31)内的发光单元(21)相互串联形成显示灯条;或者,
所述电路包括第一电路(61)、第二电路(62)、信号电路(63),每个所述显示灯条的多个发光单元(21)并联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61)和第二电路(62)之间,且所述信号电路(63)串联连接所述多个发光单元(21)。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屏,其特征在于,该显示屏上设置有连接端子,多个所述发光单元(21)皆与所述连接端子电性连接;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连接端子(51)和第二连接端子(52);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2)凸出于所述显示屏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2)突出的位置呈针状;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端子(51)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52)位于所述基板(2)和所述透明盖板(3)之间。
CN202023087219.X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显示屏 Active CN2146242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7219.XU CN21462427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显示屏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7219.XU CN21462427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显示屏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4270U true CN21462427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7219.XU Active CN21462427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显示屏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42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618943B1 (ko) 투명전광판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칩 엘이디
EP2566298B1 (en) Organic el illumination device
KR100618941B1 (ko) 투명발광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080246748A1 (en) Laminated and tilled display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EP2879120A1 (en) Transparent electronic display board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EP1947693B1 (en) Plane structure of light-emitting diode lighting apparatus
KR101509089B1 (ko) 칩엘이디를 이용하는 플렉서블 투명보드형 엘이디 전광판 발광모듈
US8716705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module
CN214624270U (zh) 一种显示屏
KR20040106272A (ko) 투명전극과 투명패널을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및 그제조방법
CN111180431B (zh) 双面显示封装结构
KR100779950B1 (ko) 투명전광판 및 이에 사용되는 라인형성칩
CN215730804U (zh) 显示屏
KR100529812B1 (ko)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10465926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8119783B (zh) Oled发光模块
CN215341754U (zh) 一种带孔的柔性显示屏
CN211506983U (zh) 一种发光显示屏
CN219958451U (zh) 一种柔性显示屏
CN107017351B (zh) Oled平面灯源模块
CN220962690U (zh) 透明柔性显示模组及透明柔性显示装置
KR200370794Y1 (ko) 투명전극과 투명패널을 이용한 엘이디 조명장치
CN215416203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H0117838Y2 (zh)
CN209977739U (zh) 一种新型光源模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26

Address after: 510000, Room 008, 1718,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Patentee after: Qingchi Technology (Guangzhou)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1400 4th floor, daligao clothing Park, Dongyong Town,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QIHONG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