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0199U -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 Google Patents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0199U
CN214620199U CN202120419246.8U CN202120419246U CN214620199U CN 214620199 U CN214620199 U CN 214620199U CN 202120419246 U CN202120419246 U CN 202120419246U CN 214620199 U CN214620199 U CN 214620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preset
gas
liquid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924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佳璟
黄允棋
于桥林
刘昭
张晨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212041924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0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气液分离器包括本体部、吸气管和阀件,本体部具有第一腔体和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第二腔体,以使第二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预设出口进入第一腔体内;吸气管穿设在本体部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第一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液体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阀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穿设在预设出口处,以对预设出口形成遮挡;吸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使用本气液分离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Description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背景技术
在空调系统中,为保证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需要尽量避免吸气携带大量液态冷媒,即需要控制回液量。
对于家用空调系统,目前主要采取的方案是选用气液分离器,对于气液分离器则需要确保在极限条件下回液量也会不超过所选用的气液分离器的吸气口;为了确保回液量在极限条件下也不超过所选用的气液分离器的吸气口,一些大冷量段的空调甚至需要额外增加储液器。
目前,通常采用增设回热装置或压差检测装置等来判断气液分离器的积液程度,并对气液分离器的积液程度进行相应的控制,这种方式使得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其包括:本体部,本体部具有第一腔体和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具有预设出口,预设出口与第一腔体连通;吸气管,吸气管穿设在本体部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阀件,第一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液体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阀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穿设在预设出口处,以对预设出口形成遮挡;其中,吸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
进一步地,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穿设在预设出口处,以对预设出口的部分形成遮挡。
进一步地,阀件包括阀芯,阀芯用于穿设在预设出口处;阀芯为柱状,阀芯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外周长自下向上逐渐减小;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对预设出口的部分形成遮挡;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对预设出口形成遮挡。
进一步地,阀件还包括:支架,阀芯设置在支架上;阀座,支架设置在阀座上,阀座用于漂浮在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上。
进一步地,第二腔体具有预设进口,预设进口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以使从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预设进口进入第二腔体内。
进一步地,预设出口设置在第二腔体的底部,吸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预设出口的高度。
进一步地,本体部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围成第一腔体;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围成第二腔体,第二壳体位于第一腔体内。
进一步地,吸气管上设置有回油孔,回油孔与吸气管的管腔连通;回油孔设置在吸气管的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管段上。
进一步地,吸气管包括第一管段,第一管段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管段穿设在本体部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上述的气液分离器。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气液分离器包括本体部和吸气管,本体部具有第一腔体和位于第一腔体内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具有预设出口,预设出口与第一腔体连通,以使第二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预设出口进入第一腔体内,进入第一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腔体的底部,而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则向第一腔体的上部流动;吸气管穿设在本体部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以使第一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吸气管内,并沿吸气管的管腔流动,进而流入压缩机的吸气腔内。气液分离器还包括阀件,阀件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穿设在预设出口处,以对预设出口形成遮挡,此时预设出口关闭,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断开,第二腔体内的气液混合物不能够再进入第一腔体内;吸气管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腔体内继续积液,进而避免第一腔体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的进气口高度,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第一腔体内积液的液面高度都不会超过吸气管的进气口高度。
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增设的回热装置或压差检测装置来对气液分离器的积液程度进行判断和控制,本气液分离器则通过阀件与第二腔体的预设出口的配合,即可避免第一腔体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的进气口高度;可见,本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而使得具有本气液分离器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气液分离器的阀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气液分离器;
10、本体部;11、第一腔体;12、第二腔体;121、预设进口;122、预设出口;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连接管;
20、吸气管;21、回油孔;22、第一管段;23、第二管段;
30、阀件;31、阀芯;32、支架;33、阀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液分离器100,请参考图1和图2,气液分离器100包括本体部10、吸气管20和阀件30,本体部10具有第一腔体11和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第二腔体12;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出口122,预设出口122与第一腔体11连通,以使第二腔体12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预设出口122进入第一腔体11内;吸气管20穿设在本体部10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以使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后的气体经过吸气管20进入压缩机的吸气腔内;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液体落入第一腔体11的底部,阀件3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11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30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以对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其中,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100中,气液分离器100包括本体部10和吸气管20,本体部10具有第一腔体11和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第二腔体12;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出口122,预设出口122与第一腔体11连通,以使第二腔体12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预设出口122进入第一腔体11内,进入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腔体11的底部,而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则向第一腔体11的上部流动;吸气管20穿设在本体部10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以使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吸气管20内,并沿吸气管20的管腔流动,进而流入压缩机的吸气腔内。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阀件30,阀件3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11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30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以对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此时预设出口122完全被阀件30遮挡住,预设出口122关闭,第二腔体12与第一腔体11断开,第二腔体12内的气液混合物不能够再进入第一腔体11内;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腔体11内继续积液,进而避免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都不会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
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增设的回热装置或压差检测装置来对气液分离器的积液程度进行判断和控制,本气液分离器100则通过阀件30与第二腔体12的预设出口122的配合,即可避免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可见,本气液分离器1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而使得具有本气液分离器100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具体地,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30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以对预设出口122的部分形成遮挡,此时预设出口122的流通面积变小;其中,第一预设高度高于第二预设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阀件30包括阀芯31,阀芯31用于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阀芯31为柱状,阀芯31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外周长自下向上逐渐减小;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31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随着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逐渐升高,阀芯31对预设出口122的遮挡面积逐渐增大,即预设出口122的流通面积逐渐减小。
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31对预设出口122的至少部分形成遮挡;即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31对预设出口122的部分形成遮挡;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芯31对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此时预设出口122完全被阀芯31遮挡住。
具体地,阀件30还包括支架32和阀座33,阀芯31设置在支架32上;支架32设置在阀座33上,阀座33用于漂浮在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进口121,预设进口121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以使从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预设进口121进入第二腔体12内。
具体地,第二腔体12的预设进口121处设置有连接管15,连接管15的两个管口分别与预设进口121和蒸发器的出口连通,以使从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连接管15的管腔后,再从预设进口121进入第二腔体12内。
可选地,预设出口122设置在第二腔体12的底部,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预设出口122的高度;预设进口121设置在第二腔体12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部10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围成第一腔体11;第二壳体14围成第二腔体12,第二壳体14位于第一腔体11内。
在本实施例中,吸气管20上设置有回油孔21,回油孔21与吸气管20的管腔连通;回油孔21设置在吸气管20的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管段上。由于压缩机内的媒介(冷媒或热媒)与润滑油会接触,故润滑油的一部分会随着媒介的流动从压缩机内排出,并进入到蒸发器、冷凝器、气液分离器等形成的循环回路中,循环一周后回到气液分离器中沉积在第一腔体11的底部(即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体为润滑油),如果不设置回油孔21,则压缩机内的润滑油会越来越少,气液分离器中沉积的润滑油会越来越多。
具体地,吸气管20包括第一管段22,第一管段22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管段22穿设在本体部10上。
具体地,吸气管20还包括第二管段23,第二管段23与第一管段22连接,以使第二管段23的管腔与第二管段23的管腔连通,第二管段23的管腔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
可选地,第二管段23沿水平方向延伸。
可选地,回油孔21设置在第一管段22的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管段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其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上述的气液分离器100。
具体地,空调设备还包括冷凝器和膨胀阀。
在本实施例中,适用于上述空调设备的一种空调设备调节方法包括: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初始室内环境温度、设定目标温度和空调设备的瞬时排风量,计算出空调设备的压缩机的初始运行频率f0和空调设备的膨胀阀的阀口的初始开度P0。在空调设备以初始运行频率f0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后,检测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比较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此处指的是初始运行条件下检测出的压缩机实际排气温度)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此处指的是初始运行条件下计算得出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即t1-t2>△t1或t1-t2<△t2时,则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进行调节;反之,则满足要求,不需要调节;其中,△t1>△t2。
其中,初始室内环境温度是指空调设备开机时和/或调节前其所处的室内环境温度;根据初始设置的空调设备的风档来确定空调设备的瞬时排风量;膨胀阀的阀口的初始开度P0主要根据室外环境温度和初始室内环境温度的温度差来计算;压缩机的排气温度是指压缩机的排气口处的气体温度。
可选地,第一预定时间为3分钟。
可选地,△t2=-△t1,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t1时,则需要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或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进行调节。
可选地,第一预设温度差△t1为3℃;第二预设温度差△t2为-3℃。
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的计算方法包括:在空调设备以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和预定膨胀阀开度运行预设时间后,检测空调设备的蒸发器内的媒介温度和空调设备的冷凝器内的媒介温度;根据蒸发器内的媒介温度和冷凝器内的媒介温度分别对应出在媒介为饱和气态下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根据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计算出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当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预定膨胀阀开度、预设时间不同,则检测的蒸发器内的实时媒介温度、冷凝器内的实时媒介温度也不同,则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也不同,即随着空调设备的运行条件的变化,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也相应改变。
具体地,绝热压缩公式为:Y1*V1 K=Y2*V2 K,其中,Y1为压缩机的吸气压力,该吸气压力等于饱和气态下的蒸发压力;V1为压缩机的吸气比容;Y2为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该排气压力等于冷凝压力;V2为压缩机的排气比容;K为绝热系数,K的取值范围为1.8至2.5。
比容和温度之间的换算公式为:YV=nRT,其中,Y为压力,V为比容,n为气体的分子质量,R为摩尔常数,T为温度。
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的计算方法:已知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和吸气温度,根据上述绝热压缩公式、比容和温度之间的换算公式可以计算出排气温度,再使计算出的排气温度乘以修正系数以得到修正后的排气温度,即得出上述预设排气温度;其中,使等熵系数和实验系数相乘以得到修正系数。
具体地,初始运行条件即指空调设备以初始运行频率f0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一预定时间;当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为初始运行频率f0,预定膨胀阀开度为初始开度P0,预设时间为第一预定时间时,可以计算得出初始运行条件下对应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
具体地,在蒸发器的用于供媒介流通的管道外壁设置感温包,以检测蒸发器内该管道内的媒介温度,进而得出蒸发器内的媒介温度;在冷凝器的用于供媒介流通的管道外壁设置感温包,以检测冷凝器内该管道内的媒介温度,进而得出冷凝器内的媒介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时,且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差△t3时,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初始运行频率f0下降至第一运行频率f1。当压缩机以第一运行频率f1运行第二预定时间后,判定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此处指的是压缩机以第一运行频率f1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二预定时间后检测的压缩机实际排气温度)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此处指的是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为第一运行频率f1,预定膨胀阀开度为初始开度P0,预设时间为第二预定时间时,计算得出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控制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从初始开度P0增大至第一开度P1;反之,则满足要求,不需要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设备处于制热模式下,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时,且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时,且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小于第三预设温度差△t3时,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初始运行频率f0下降至第一运行频率f1。当压缩机以第一运行频率f1运行第二预定时间后,判定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此处指的是压缩机以第一运行频率f1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二预定时间后检测的压缩机实际排气温度)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此处指的是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为第一运行频率f1,预定膨胀阀开度为初始开度P0,预设时间为第二预定时间时,计算得出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控制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从初始开度P0增大至第一开度P1;反之,则满足要求,不需要调节。
具体地,初始运行频率f0和第一运行频率f1的差值为△f1,即f0-f1=△f1,△f1的取值范围为1Hz至3Hz;第一开度P1和初始开度P0的差值为△P1,即P1-P0=△P1,△P1的取值范围为5步至15步。在后续重复上述调节过程中,若需要调节运行频率以使运行频率下降,则每调节一次,就使运行频率下降1Hz至3Hz;若需要调节开度以使开度增大,则每调节一次,就使开度增大5步至15步的步数。
可选地,第二预定时间为120秒;△t3>0。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设备处于制冷模式下,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且当室外环境温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且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差△t4时,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初始运行频率f0上升至第二运行频率f2。当压缩机以第二运行频率f2运行第三预定时间后,判定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此处指的是压缩机以第二运行频率f2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三预定时间后检测的压缩机实际排气温度)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此处指的是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为第二运行频率f2,预定膨胀阀开度为初始开度P0,预设时间为第三预定时间时,计算得出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控制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从初始开度P0减小至第二开度P2;反之,则满足要求,不需要调节。
在本实施例中,在空调设备处于制热模式下,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且当室外环境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T2,且当室内环境温度与设定目标温度的差值的绝对值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差△t4时,使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从初始运行频率f0上升至第二运行频率f2。当压缩机以第二运行频率f2运行第三预定时间后,判定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此处指的是压缩机以第二运行频率f2和初始开度P0运行第三预定时间后检测的压缩机实际排气温度)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此处指的是预定压缩机运行频率为第二运行频率f2,预定膨胀阀开度为初始开度P0,预设时间为第三预定时间时,计算得出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的差值是否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是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当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和对应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t2的差值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或小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时,控制膨胀阀的阀口的开度从初始开度P0减小至第二开度P2;反之,则满足要求,不需要调节。
具体地,第二运行频率f2和初始运行频率f0的差值为△f2,即f2-f0=△f2,△f2的取值范围为1Hz至3Hz;初始开度P0和第二开度P2的差值为△P2,即P0-P2=△P2,△P2的取值范围为5步至15步。在后续重复上述调节过程中,若需要调节运行频率以使运行频率上升,则每调节一次,就使运行频率上升1Hz至3Hz;若需要调节开度以使开度减小,则每调节一次,就使开度减小5步至15步的步数。
可选地,第三预定时间为120秒;△t4>0。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室内环境温度在空调设备的作用下会发生变化,故上述提到的室内环境温度均是指实时的室内环境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通过上述调节方式不断地对压缩机的运行频率和膨胀阀的阀口开度进行调节,直至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和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的差值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差△t1且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差△t2。
值的强调的是,上述提到的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t1是指在空调设备以相应的运行频率和相应的阀口开度运行相应的时间后,检测的压缩机的实际排气温度;上述提到的压缩机的预设排气温度是指在空调设备以相应的运行频率和相应的阀口开度运行相应的时间后,根据此时检测的蒸发器内的媒介温度和冷凝器内的媒介温度对应得出相应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并根据该相应的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计算出相应的压缩机预设排气温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提到的媒介是指换热媒介,即冷媒或热媒。
使用本空调设备调节方法可以对蒸发器的供液量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保证蒸发器液态冷媒供应充足的同时,有效保障压缩机运行的可靠性;还能够防止蒸发器出现过热现象。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气液分离器100中,气液分离器100包括本体部10和吸气管20,本体部10具有第一腔体11和位于第一腔体11内的第二腔体12;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出口122,预设出口122与第一腔体11连通,以使第二腔体12内的气液混合物通过预设出口122进入第一腔体11内,进入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中的液体在其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入第一腔体11的底部,而气液混合物中的气体则向第一腔体11的上部流动;吸气管20穿设在本体部10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以使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的分离后的气体进入吸气管20内,并沿吸气管20的管腔流动,进而流入压缩机的吸气腔内。气液分离器100还包括阀件30,阀件30设置在第一腔体11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第一腔体11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阀件30穿设在预设出口122处,以对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此时预设出口122关闭,第二腔体12与第一腔体11断开,第二腔体12内的气液混合物不能够再进入第一腔体11内;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一预设高度,这样,可以避免第一腔体11内继续积液,进而避免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从而确保在任何情况下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都不会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
相比较现有技术中通过增设的回热装置或压差检测装置来对气液分离器的积液程度进行判断和控制,本气液分离器100则通过阀件30与第二腔体12的预设出口122的配合,即可避免第一腔体11内积液的液面高度超过吸气管20的进气口高度;可见,本气液分离器100的结构简单、成本较低,进而使得具有本气液分离器100的空调系统的整体结构得以简化、成本得以降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空调系统的结构复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部(10),所述本体部(10)具有第一腔体(11)和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第二腔体(12);所述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出口(122),所述预设出口(122)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
吸气管(20),所述吸气管(20)穿设在所述本体部(10)上并用于与压缩机的吸气腔连通;
阀件(30),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气液混合物分离出的液体落入所述第一腔体(11)的底部,所述阀件(30)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并用于漂浮在落入所述第一腔体(11)底部的液体的液面上;当所述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阀件(30)穿设在所述预设出口(122)处,以对所述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其中,所述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阀件(30)穿设在所述预设出口(122)处,以对所述预设出口(122)的部分形成遮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30)包括阀芯(31),所述阀芯(31)用于穿设在所述预设出口(122)处;所述阀芯(31)为柱状,所述阀芯(31)的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横截面的外周长自下向上逐渐减小;
当所述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高于所述第二预设高度并低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阀芯(31)对所述预设出口(122)的部分形成遮挡;当所述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等于所述第一预设高度时,所述阀芯(31)对所述预设出口(122)形成遮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件(30)还包括:
支架(32),所述阀芯(31)设置在所述支架(32)上;
阀座(33),所述支架(32)设置在所述阀座(33)上,所述阀座(33)用于漂浮在所述第一腔体(11)内液体的液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腔体(12)具有预设进口(121),所述预设进口(121)用于与蒸发器的出口连通,以使从所述蒸发器的出口流出的气液混合物经过所述预设进口(121)进入所述第二腔体(12)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出口(122)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12)的底部,所述吸气管(20)的进气口的高度高于所述预设出口(122)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10)包括:
第一壳体(13),所述第一壳体(13)围成所述第一腔体(11);
第二壳体(14),所述第二壳体(14)围成所述第二腔体(12),所述第二壳体(14)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20)上设置有回油孔(21),所述回油孔(21)与所述吸气管(20)的管腔连通;所述回油孔(21)设置在所述吸气管(20)的位于所述第一腔体(11)内的管段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管(20)包括第一管段(22),所述第一管段(22)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管段(22)穿设在所述本体部(10)上。
10.一种空调设备,包括蒸发器、压缩机和气液分离器(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100)为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液分离器。
CN202120419246.8U 2021-02-25 2021-02-25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Active CN214620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9246.8U CN214620199U (zh) 2021-02-25 2021-02-25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9246.8U CN214620199U (zh) 2021-02-25 2021-02-25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0199U true CN214620199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9246.8U Active CN214620199U (zh) 2021-02-25 2021-02-25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019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253A (zh) * 2021-02-25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设备及空调设备调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0253A (zh) * 2021-02-25 2021-06-0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气液分离器、空调设备及空调设备调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69958A (en) Air conditioner
CN106839145B (zh) 移动式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EP3051225B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JPH0968356A (ja) 冷媒循環システム
CN103604241B (zh)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TW200825349A (en) Refrigerant vapor compression system with flash tank receiver
US4429544A (en) Refrigerant storage system for a heat pump
CN107314579B (zh) 空调
CN105485992A (zh) 空调系统及其欠冷媒检测方法
CN106440566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214620199U (zh) 气液分离器及空调设备
CN106440273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82303A (zh) 一种空调器及其制冷控制方法
CN114152027A (zh) 一种工业冷水机组
CN206281259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2880253A (zh) 气液分离器、空调设备及空调设备调节方法
CN108180679B (zh) 制冷系统、空调器以及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218442847U (zh) 一种直澎式微动力满液供液制冷装置
KR20060087229A (ko) 어큐뮤레이터의 액냉매 수위 조절방법 및 장치
US3769808A (en) Refrigeration systems with elevated receivers
KR101437790B1 (ko)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1226149B2 (e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6281156U (zh) 一种空调器
KR10096436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제어방법
CN217154348U (zh) 一种多功能空气调节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