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0161U -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0161U
CN214620161U CN202022981018.8U CN202022981018U CN214620161U CN 214620161 U CN214620161 U CN 214620161U CN 202022981018 U CN202022981018 U CN 202022981018U CN 214620161 U CN214620161 U CN 2146201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frigerant
compressor
pump
oil
scro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8101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淑敏
李至健
王领领
王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eishan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Weishan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Weishan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Weishanzhi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98101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01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01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以及压缩机,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完成制冷或制热过程的主回路,在冷凝器储液处引入冷媒泵,且在压缩机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冷媒泵将经过冷凝器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内。本实用新型在冷凝器储液处引入冷媒泵,该泵将经过冷凝器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强制打入到压缩机的高压压缩腔内,能有效提升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提升其制冷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冷媒喷液或喷汽系统只是利用冷凝器与压缩机的压缩腔的压差将冷媒喷射到压缩腔内,无法喷射到排气腔,且喷射冷媒量受冷凝器与压缩腔压差和通路直径限制,使得喷射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以及压缩机,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完成制冷或制热过程的主回路,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储液处引入冷媒泵,且在压缩机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油分离器,油分离器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
冷媒泵将经过冷凝器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在冷凝器储液处引入冷媒泵,该泵将经过冷凝器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强制打入到压缩机的高压压缩腔内,能有效提升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提升其制冷性能。冷媒泵具有喷射润滑油得功能,使得制冷压缩机的主机润滑和密封得到明显改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冷媒泵与过冷器连接,冷媒泵将经过过冷器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过冷器可以对打入压缩机内液态或汽态的冷媒以及润滑油进行降温。
作为优选的方案,压缩机上设有冷媒管,冷媒管的一端与压缩机压缩腔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冷媒泵连接,冷媒泵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压缩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快速有效的冷媒打入压缩机压缩腔。
作为优选的方案,在冷媒管上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冷媒泵连接,冷媒泵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的压力值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整其输出压力和流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实现了冷媒管的压力值可控。
作为优选的方案,冷媒泵能够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排气腔,压缩机排气腔为能够与压缩机排气通道相通并靠近压缩机压缩机构的部分腔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
作为优选的方案,打入压缩腔和/或排气腔的冷媒的喷射量和喷射压力能够通过冷媒泵进行调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通过冷媒泵进行调节。
作为优选的方案,冷媒泵为变速泵、定速泵、定量泵、变量泵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作为优选的方案,压缩机能够为涡旋压缩机或转子压缩机或螺杆压缩机。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本制冷系统的应用范围广。
作为优选的方案,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在静涡旋盘上设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冷媒管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腔入口连通,冷媒管与冷媒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当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结构简单,可以顺利将冷媒和润滑油打入压缩机的压缩腔。
作为优选的方案,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在静涡旋盘上设有冷媒通道,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冷媒管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压缩腔入口以及压缩机排气口连通,冷媒管与冷媒泵连接。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当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结构简单,可以顺利将冷媒和润滑油打入压缩机的排气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左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的右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与冷媒通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压缩机,11-壳体,12-动涡旋盘,13-静涡旋盘,14-驱动组件,15-冷媒通道,2-冷凝器,3-膨胀阀,4-蒸发器,5-冷媒储液罐,6-冷媒管,7-冷媒泵,8-过冷器,9-压力表,10-连接组件,101-第一连接管,102-第二连接管,103-内螺纹,104-加强组件,111-油分离器,112-油路,113-油量控制阀,114-冷媒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包括”元件的表述是“开放式”表述,该“开放式”表述仅仅是指存在对应的部件,不应当解释为排除附加的部件。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的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该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2、蒸发器4、膨胀阀3以及压缩机1,压缩机1、冷凝器2、膨胀阀3、蒸发器4、压缩机1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完成制冷或制热过程的主回路,在冷凝器2储液处引入冷媒泵,且在压缩机1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油分离器111,油分离器111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油分离器111通过油路112与冷媒泵7连接。
冷媒泵7将经过冷凝器2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111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1的压缩腔内。
压缩机1的压缩腔是指非吸气腔,以及与吸气腔和排气腔相隔绝并趋势通往排气高压腔的密闭腔体。
冷媒储存于冷媒储液罐5内。
本实用新型公开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在冷凝器2储液处引入冷媒泵,该泵将经过冷凝器2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按一定比例混合后强制打入到压缩机的高压压缩腔内,能有效提升整个制冷系统的制冷效果,提升其制冷性能,同时改善润滑效果,防止磨损,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有益效果。
冷媒泵具有喷射润滑油得功能,使得制冷压缩机的主机润滑和密封得到明显改善。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媒泵7与过冷器8连接,冷媒泵7将经过过冷器8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111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1的压缩腔内。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过冷器8可以对打入压缩机内液态或汽态的冷媒以及润滑油进行降温,过冷器8的冷源输入可以本申请系统的冷端回路也可以来自外部独立系统。
如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压缩机1上设有冷媒管6,冷媒管6的一端与压缩机1压缩腔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冷媒泵7连接,冷媒泵7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111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1压缩腔。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快速有效的冷媒打入压缩机1压缩腔。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冷媒管6上设有压力表9和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冷媒泵电连接,冷媒泵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的压力值调整其输出压力和流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实现了冷媒管6的压力值可控。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媒泵7能够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油分离器111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压缩机排气腔,压缩机排气腔为能够与压缩机排气通道相通并靠近压缩机压缩机构的部分腔体。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进一步降低排气温度。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排气腔所指区域为与排气口相连通的区域。
进一步,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打入压缩腔和/或排气腔的冷媒的喷射量和喷射压力能够通过冷媒泵7进行调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喷射量和喷射压力可由冷媒泵7来控制。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冷媒泵7为变速泵、定速泵、定量泵、变量泵中的一种或多种。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根据具体要求进行选择。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其余特征技术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油路112上增设有油量控制阀113,油量控制阀113用于控制油路112上润滑油的传输油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对油路112上润滑油的回油量实现实时控制。
进一步,在冷媒的传输管路上增设有冷媒控制阀114,冷媒控制阀114用于控制冷媒传输管路上冷媒的传输量。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对冷媒传输管路上冷媒量实现实时控制。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可以有效对油路112上润滑油的油量实现实时控制。
以上多种实施方式可交叉并行实现。
上述压缩机1可以但不限于为涡旋压缩机或转子压缩机或螺杆压缩机,当然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压缩机,本实用新型并不作限制。
下面以涡旋压缩机为例,进行描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涡旋压缩机时,压缩机包括:壳体11、动涡旋盘12、静涡旋盘13以及驱动组件14,动涡旋盘12与静涡旋盘13之间形成压缩腔,动涡旋盘12、静涡旋盘13以及驱动组件14设置于壳体11内,在静涡旋盘13上设有冷媒通道15,冷媒通道15的一端与冷媒管6连通,其另一端与压缩腔入口连通,冷媒管6与冷媒泵7连接。
当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结构简单,可以顺利将冷媒及润滑油打入压缩机的压缩腔。
如图5所示,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压缩机1为涡旋压缩机时,压缩机包括:壳体11、动涡旋盘12、静涡旋盘13以及驱动组件14,动涡旋盘12与静涡旋盘13之间形成压缩腔,动涡旋盘12、静涡旋盘13以及驱动组件14设置于壳体11内,在静涡旋盘13上设有冷媒通道15,冷媒通道15的一端与冷媒管6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压缩腔入口以及压缩机排气口连通,冷媒管6与冷媒泵7连接。
当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结构简单,可以顺利将冷媒及润滑油打入压缩机的排气腔,制冷效果更佳。
如图6-9所述,进一步,冷媒管6通过连接组件10与冷媒通道15连接,连接组件10包括:
第一连接管101,第一连接管101一端通过其内螺纹103与冷媒管6连接,其相对另一端与第二连接管102连接,第一连接管的内腔结构沿冷媒传输方向,其内腔的横截面由圆形向扁平的长方形过渡;
第二连接管102,用于连接第一连接管101和冷媒通道15。
采用上述的连接组件10可以将冷媒更顺利快速的输送到对应压缩腔和/或排气腔。
进一步,第二连接管102的内壁呈光滑的圆滑状,且其出口处的口径大于其入口处的口径,保证冷媒的顺利传输。
进一步,第一连接管101与第二连接管102通过加强组件104连接,保证二者的连接强度。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以及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压缩机依次连接,形成用于完成制冷或制热过程的主回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凝器储液处引入冷媒泵,且在所述压缩机的出气口处还安装有油分离器,所述油分离器用于将冷媒和润滑油分离;
所述冷媒泵将经过所述冷凝器冷凝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泵与过冷器连接,所述冷媒泵将经过所述过冷器的液态或汽态冷媒以及从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所述压缩机的压缩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上设有冷媒管,所述冷媒管的一端与所述压缩机压缩腔连通,其相对另一端与冷媒泵连接,所述冷媒泵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所述压缩机压缩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冷媒管上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冷媒泵连接,所述冷媒泵根据压力传感器的采集的压力值和压缩机的排气压力调整其输出压力和流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泵能够将汽态或液态的冷媒以及从所述油分离器分离出来的润滑油混合后打入所述压缩机排气腔,所述压缩机排气腔为能够与压缩机排气通道相通并靠近压缩机压缩机构的部分腔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打入所述压缩腔和/或排气腔的冷媒的喷射量和喷射压力能够通过冷媒泵进行调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媒泵为变速泵、定速泵、定量泵、变量泵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能够为涡旋压缩机或转子压缩机或螺杆压缩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在所述静涡旋盘上设有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冷媒管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压缩腔入口连通,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冷媒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为涡旋压缩机时,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所述动涡旋盘与静涡旋盘之间形成压缩腔,所述动涡旋盘、静涡旋盘以及驱动组件设置于壳体内,在所述静涡旋盘上设有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的一端与冷媒管连通,其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压缩腔入口以及压缩机排气口连通,所述冷媒管与所述冷媒泵连接。
CN202022981018.8U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Active CN2146201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018.8U CN214620161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81018.8U CN214620161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0161U true CN214620161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29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81018.8U Active CN214620161U (zh) 2020-12-11 2020-12-11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01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3270B (zh) 一种空调系统
EP3312526A1 (en)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CN109996961A (zh) 涡旋式压缩机
CN104848599A (zh) 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084133B (zh) 压缩机和具有其的制冷装置
CN113883054A (zh) 泵体组件、变容压缩机和空调系统
CN214620161U (zh)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JPH11351168A (ja) スクリュ式冷凍装置
CN104895790B (zh) 一种具有中间抽气功能的双螺杆压缩机及多温区热泵系统
CN106958967B (zh) 补气装置及具有其的热泵系统
CN202900660U (zh) 双转子两级增焓压缩机、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217110102U (zh) 空调制冷系统
CN204665752U (zh) 空调系统
CN114623618A (zh) 一种带有油强制润滑功能的制冷系统
CN103759477A (zh) 制冷循环装置
CN214620162U (zh) 一种带有强力喷液/汽功能的制冷系统
CN216894805U (zh) 缓冲座、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114412795B (zh) 增焓结构、压缩机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6589109U (zh) 一种泵体结构、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0219803A (zh) 压缩机、空调器
CN102889209B (zh) 压缩泵体、旋转式压缩机和制冷循环装置
CN206338185U (zh) 喷气增焓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
CN214620170U (zh) 一种带有强力喷汽增焓功能的制冷或热泵系统
CN111486609B (zh) 一种空调系统和控制方法
CN114623619A (zh) 一种带有强力喷液/汽功能的制冷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