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9675U - 电弧打火机 - Google Patents

电弧打火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9675U
CN214619675U CN202120960358.4U CN202120960358U CN214619675U CN 214619675 U CN214619675 U CN 214619675U CN 202120960358 U CN202120960358 U CN 202120960358U CN 214619675 U CN214619675 U CN 2146196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switch
shell
housing assembly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03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米凯尔·斯乔尔达格
李杨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Jinying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Sjourdag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Jinying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Sjourdag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Jinying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Sjourdag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Jinying Plastic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603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96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96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96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弧打火机,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电源组件、转动导通组件、点火单元和至少一个开关;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第一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点火单元与第一壳体组件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第一安装腔的外侧,转动导通组件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的位置,至少一个开关与电源组件、转动导通组件以及点火单元串联;至少一个开关用于在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至相互错开时外露。通过设置转动导通组件,使得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需要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导通,并且使得开关外露,使得用户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够点着打火机,有效提高了打火机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电弧打火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火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弧打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电打火机由于其无需明火,无需存储可燃气体,相较于传统的明火打火机更为安全,且操作方便。然后,目前的电打火机在用户按击开关后,即可通电打火,对于部分不熟悉使用方法的用户或者儿童而言,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由于现有的打火机的打火距离较短且无法改变打火的角度,使得用户需要靠近点燃物才能够点燃物品,对于一些用户难靠近的点燃物,会存在无法点燃的现象。
所以仍然需要作出进一步改进,以能够避免非预期的用户的无意操作或意外地操作打火机,但是又能够为每个预期用户提供舒适的打火机操作方法,以便打火机符合并吸引有不同需求的用户。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好更安全的电弧打火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弧打火机,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电源组件、转动导通组件、点火单元和至少一个开关;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点火单元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侧,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转动导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的位置,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与所述点火单元电连接,所述转动导通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断开,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导通,各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以及所述点火单元串联;各所述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至相互错开时外露。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开关的位置被设置为以下情况:
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或
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或
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各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或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或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导通组件包括绝缘柱、导电套、导电触片、转动轴和导电夹片,所述绝缘柱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绝缘柱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所述导电触片和所述导电夹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所述绝缘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绝缘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两端,所述导电套包覆于所述绝缘柱的外侧,且所述导电套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绝缘柱设置有绝缘部,所述绝缘部通过所述缺口外露,所述导电触片设置于所述导电套的外侧,且所述导电触片用于在所述绝缘柱转动过程中滑动抵接于所述导电套的外侧表面或所述绝缘部,所述导电夹片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抵接,所述导电套与所述点火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点火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源组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夹片与所述电源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滑动件和转动座,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转动座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孔的侧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滑动引导结构,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所述转动座上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随所述转动座转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凸块在随所述转动座转动过程中抵接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所述点火单元设置于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出火口,所述点火单元用于在随所述滑动件滑动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出火口凸出至所述出火口的外侧。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高压包,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以及所述高压包的输入端串联,所述高压包的输出端与所述点火单元电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或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转动导通组件,使得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需要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导通,并且使得开关外露,使得用户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够点着打火机,有效避免了意外操作导致的打火机误点燃,有效提高了打火机的安全性。并且使得打火机的点火单元能够转动至不同角度进行点火,能够提高打火机使用的灵活性,并且打火机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能够相对进行顺时针转动或者逆时针转动,转动角度为0°至360°,可以满足左手用户或者右手用户的习惯。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立体分解结构分解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转动至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部分立体分解结构分解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转动导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电弧打火机的电路原理图;
图7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电弧打火机;100、第一壳体组件;110、第一支撑架;120、第一外壳;121、第一卡槽;122、固定孔;140、转动孔;150、出火口;200、第二壳体组件;210、第二支撑架;220、第二外壳;230、第二安装腔;300、电源组件;400、转动导通组件;410、绝缘柱;411、绝缘部;412、第一卡块; 420、导电套;430、导电触片;440、转动轴;450、导电夹片;460、限位块; 470、引导件;480、第二弹性件;500、点火单元;610、第一开关;620、第二开关;700、滑动件;710、第一弹性件;730、高压包;800、转动座;810、凸块;820、限位槽;900、充电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种电弧打火机10,包括第一壳体组件100、第二壳体组件200、电源组件300、转动导通组件400、点火单元500和至少一个开关;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内设置有第二安装腔230,所述点火单元500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侧,所述电源组件300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30内,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连接的位置,所述电源组件300通过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电连接,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 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断开,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导通,各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组件300、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以及所述点火单元500串联;各所述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至相互错开时外露。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一外壳 120,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一外壳120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20与所述第一支撑架110之间形成第一安装腔(图未示),第一支撑架110开设有转动孔140,第二壳体组件200包括第二支撑架210和第二外壳220,第二支撑架210和第二外壳220连接,所述第二外壳220与所述第二支撑架210之间形成第二安装腔230,第一支撑架110背向第一外壳120的一面与第二支撑架210背向第二外壳220 的一面抵接,所述第二支撑架210连接一转动座800,所述转动座800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孔140内,且所述转动座800卡在转动孔140外侧边缘,使得第一支撑架110与第二支撑架210相对转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相互错开,使得开关能够外露,从而方便用户按压开关。可以理解,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一外壳120的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连接,第二支撑架210和第二外壳220的连接可以是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螺钉连接,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一一尽述。
如图1所示,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断开,如图3所示,当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夹角的角度为第二预设角度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导通。
使用时,用户可手持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当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 200转动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断开,使得开关所在电路断开,即便用户按击开关,点火单元依然无法通电,无法点火;如图3所示,当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至两者之间的夹角为第二预设角度时,开关(610,620)外露,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导通,使得开关所在电路导通,按击开关,则点火单元通电,点火单元点火。
为了使得打火机使用更为安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为小于90°或者大于270°,且第一预设角度包括0°,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角度为大于90°且小于270°。本实施例中,当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 转动至0°时,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重合,使得开关被遮挡,不仅转动导通组件400断开,还使得开关被遮挡而无法按击,使得打火机无法打火,有效提高安全性。随着用户将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使得两者之间的夹角逐渐增大,在此过程中,当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夹角较小时,比如,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 之间的角度小于90°或者大于270°,转动导通组件400依然保持断开,在小角度的情况下,依然无法点火,避免了位于末端的点火单元烧到用户的手部。而随着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角度增大到大于90°且小于270°,使得位于末端的点火单元远离用户,并且使得开关由于第一壳体组件 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转动错开而外露,使得开关能够被按击,此时,转动导通组件400导通,使得开关被按下后,点火单元点火,这样,有效提高了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还可以是其他角度或者角度范围,应该理解的是,第一预设角度和第二预设角度只要设置为不同的角度或者角度范围,使得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在转动至不同角度下,处于不同的导通状态即可,因此,这些角度都应该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转动导通组件400设置于转动座800内,各所述开关用于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至相互错开时外露,电源组件300用于为点火单元提供电能,本实施例中,该点火单元为电弧点火单元,也可以成为电弧点火器,比如,该电弧点火单元的外壳材质采用陶瓷制成,当外力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相互错开且未达到第二预设角度时,此时转动导通组件400处于断开的状态,开关外露,用户按击开关,电路无法通电打火;当外力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此时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 200相对错开,开关外露,转动导通组件400处于通电的状态,用户按击开关,电路通电打火;当外力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且对齐时,此时转动导通组件400处于断开的状态,且第一壳体组件100的第一支撑架11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的第二支撑架210相互重合,使得开关能够被第一支撑架110或第二支撑架210遮挡,从而使得用户无法按击开关启动打火;例如,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 200之间的角度小于90°或大于270°时,按压开关,无法通电打火,为便于理解,下文中,第一壳体组件100的转动的角度,均为第一壳体组件100相对第二壳体组件200的角度。
当用户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至90°~270°时,按压开关,即可通电打火,使用这样的设计,使得用户转动错开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后,需继续旋转至第二预设角度才能够通电打火,而不是转动错开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时,用户一次按压开关就能够实现通电打火,使得启动打火的难度增大,从而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性,进而有效降低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地,对于用户在点燃物品时,会存在一些用户难靠近的物品,从而使得用户无法点燃物品,为了使用户能够点燃难以靠近的物品,将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设置为转动连接,出火口150设置于第一壳体组件 100远离转动座800的一端上,各开关设置于第二壳体组件200上,使得用户打开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时,带动第一壳体组件100远离第二壳体组件200,使得出火口150能够远离开关,且用户能够转动打开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夹角至90°、135°、225°、270°、……,使得用户能够点燃不同角度的物品,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至180°时,此时,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形成一直线,此时,开关远离出火口150的距离最长,从而拉长了出火口150与开关的距离,使得用户能够与点燃物保护一定的距离,无需靠近点燃物,使得用户能够点燃一些难接近的物品,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性;当用户转到第一壳体组件 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相互重叠,使得电弧打火机10的体积变小,从而方便了用户携带,同时,电弧打火机10能够不受旋转方向与次数的限制,如用户可以无限次数地从同一个方向旋转0°~360°,也可以无限次数地从另一个方向旋转0°~ 360°,也可以先朝一个方向旋转到一定的角度后,再反向地旋转,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灵活性,使得用户操作更方便。
为了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各所述开关的位置被设置为以下情况: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或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或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
为了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 4所示,各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的一面;具体地,各开关均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0朝向第二支撑架210的一面上,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相互错开时,带动第一支撑架110与第二支撑架210相互错开,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0上的开关能够外露,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按压开关,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 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使得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二支撑架210能够重合且相互封闭,从而使得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10的开关能够被遮挡,且隐藏在重合面上,使得用户无法按压开关,进而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如图3和图 4所示,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一面,具体地,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第一壳体组件100 包括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一外壳120,第二壳体组件200包括第二支撑架210和第二外壳220,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设置于所述第二支撑架210朝向所述第一支撑架110的一面,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 相互错开时,能够带动第一支撑架110与第二支撑架210相互错开,使得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10上的开关能够外露,从而使得用户能够按压开关,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使得第一支撑架110和第二支撑架210能够重合且相互封闭,从而使得设置于第二支撑架210的开关能够被遮挡,且隐藏在重合面上,使得用户无法按压开关,进而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一面,且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具体的,第一壳体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一外壳,第二壳体组件包括第二支撑架和第二外壳,各开关设置于第一支撑架朝向第二支撑架的一面上,且至少一个开关设置于第二支撑架朝向第一支撑架的一面上,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相互错开时,同时带动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错开,由于开关设置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相对面上,使得第一支撑架与第二支撑架相互错开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相对的一面的开关能够外露,相对的另一面的开关能够被遮挡,大大提高了电弧打火机开关启动的难度,对于部分不熟悉使用方法的用户或者儿童来说,很难发现被遮挡开关,从而有效降低了电弧打火机的安全隐患。
为了很好地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所述第一开关610和所述第二开关620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一面。具体的,在第二支撑架210朝向第一支撑架110的一面上设置有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请结合图6,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均与电源组件300、转动导通组件400和点火单元500串联,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至第二预设角度时,转动导通组件400处于导通状态,此时,用户需按压第一开关610和第二开关620后,才能够打火,增加了一次按压开关,进一步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
为更好地提高电弧打火机10开关启动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或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或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610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或在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620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或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这样,能够实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的自动断开,使得打火机能够自动断电,自动熄火,能够有效提高打火机的安全性。
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
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本实施例中,即便长时间按击第一开关610,当超过第一预设时间后将自动断开,使得用户必须松开第一开关重新按击才可导通,从而避免第一开关被长时间错误按压导通而进一步提供了安全性。
一个实施例是,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610内设置有复位件,使得按压一次第一开关610松手后,复位件自动复位,使得第一开关610自动断电,比如,该复位件为弹簧。
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620被一次按压后,第二开关620能够保持导通状态,直至再次被按压断开。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开关在导通后,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使得用户在按击了第二开关将第二开关导通后,需要在第二预设时间内按击第一开关,才能够点火,否则第二开关将在预设时间后断开,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并节省电量。应该理解的是,对于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分别在第一预设时间以及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的实现,可采用在电弧打火机内置时钟模块,用于计时,时钟模块于计时电路电连接,计时电路分别与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电连接,通过计时电路控制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以及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
上述实施例中,将第一开关610、第二开关620、电源组件300和转动导通组件400串联,使得用户需先按压一次第二开关620后,再常按第一开关610 通电打火,当用户松开手时,第一开关610的复件件自动复位,使得第一开关 610与电源组件300断开火灭,增加了用户按压第二开关620的时间,从而加大了开启开关的难度,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转动导通组件400的导通和断开,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 所示,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开设有转动孔140,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包括绝缘柱410、导电套420、导电触片430、转动轴440和导电夹片450,所述绝缘柱410设置于所述转动孔140内,且所述绝缘柱410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 连接,所述导电触片430和所述导电夹片45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230 内,所述绝缘柱410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轴440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转动轴440与所述绝缘柱41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440的两端分别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两端,所述导电套420包覆于所述绝缘柱410的外侧,且所述导电套420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绝缘柱410设置有绝缘部411,所述绝缘部411通过所述缺口外露,所述导电触片430设置于所述导电套420的外侧,且所述导电触片430用于在所述绝缘柱410转动过程中滑动抵接于所述导电套420的外侧表面或所述绝缘部411,所述导电夹片450与所述转动轴440的一端抵接,所述导电套420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动轴440 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触片430与所述电源组件300 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夹片450与所述电源组件300的另一端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动轴采用金属材质制成,该转轴能够导电,所述导电套420 通过一导线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动轴440通过另一导线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触片430和所述导电夹片450 与转动座800固定连接,使得所述导电触片430和所述导电夹片450能够与第二壳体组件200同步运动。
具体地,导电夹片450为金属弹性夹片,金属弹性夹片夹持转动轴440的一端,金属弹性夹片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抵接于转动轴440的表面,使得金属弹性夹片能够与转动轴440的表面紧密地接触,提高了金属弹性夹片夹持转动轴440的牢固性,且使得金属弹性夹片与转动轴440活动抵接时,使得转动轴 440在转动时,金属弹性夹片能够保持与转动轴的连接;为了使绝缘柱410与第一壳体组件的同步转动,如图2和图4所示,第一外壳120开设有与转动孔对齐的固定孔122,第一外壳120于固定孔122的外侧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卡槽121,绝缘柱410设置于所述转动孔140内,所述绝缘柱410的圆周表面向外凸起设置有第一卡块412,第一卡块412插设于第一卡槽121内,使得绝缘柱410 的第一卡块412能够卡合在第一外壳120的第一卡槽121内,使得绝缘柱410 能够与第一外壳120连接,使得绝缘柱410与第一外壳120同步运动,使得用户相对转动第一支撑架110或第二支撑架210时,能够带动第一壳体组件100 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相互错开,从而带动连接在第一外壳120上绝缘柱410以及导电套42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上的导电触片430相对转动,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至小于90°或大于270°时,导电触片430的抵接于绝缘部411,使得导电触片430与电源组件300处于断开状态,用户按压开关无法通电打火,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至90°~270°时,导电触片430的抵接于导电套 420的外侧表面,使得导电触片430与导电套420连接,实现转动导通组件400 的导通,用户按压开关通电打火。
为了使绝缘柱410与第一壳体组件的同步转动,在另外实施例中,第一外壳120开设有与转动孔对齐的固定孔,第一外壳于固定孔的外侧设置向外凸起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卡块,绝缘柱的圆周表面向内凹陷开设置有第二卡合槽,第二卡块插设于第二卡和曹内,使得第一外壳的第二卡块能够卡合在绝缘柱的第二卡槽内,使得绝缘柱能够与第一外壳固定连接,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与第二壳体组件时,能够带动第一外壳上绝缘柱以及导电套与第二壳体组件200 上的导电触片相对转动,使得绝缘柱以及导电套与导电触片的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为了提高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打开时的阻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绝缘柱410的圆周表面设置有限位组件,限位组件活动凸起于绝缘柱410的圆周表面,所述转动座800的朝向绝缘柱410的一面凹陷设置限位槽820,所述限位槽820的形状与所述限位组件的形状匹配,所述限位组件远离所述绝缘柱410的一端活动卡设于所述限位槽820 内,且所述限位组件用于在所述绝缘柱410与所述转动座800相对转动时脱离所述限位槽820。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4、图5和图7,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块460、引导件470和第二弹性件480,所述绝缘柱410的圆周表面开设有引导孔,所述引导件470活动设置于所述引导孔内,所述引导件470凸出至所述引导孔的外侧的一端与所述限位块460连接,所述限位块460通过所述第二弹性件480与所述绝缘柱410连接,所述限位块460活动卡设于所述限位槽820 内。本实施例中,限位块460抵接于所述限位槽820的底部的一面为弧面,所述限位槽820的截面形状为弧形,第二弹性件为弹簧。本实施例中,通过限位槽820对限位块460的限制,限位块460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卡在限位槽820内,当转动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时,限位块460相对转动座800 转动时,需要克服第二弹性件的弹性,使得第二弹性件压缩形变,以使得限位块460滑出至限位槽820的外侧,比如,当限位块460卡在限位槽820内时,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之间的角度为0°,这样,使得用户需要施加较大的力,才能够将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打开,可以避免部分力气较小的儿童玩耍时转动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进而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性,此外,在用户打开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时,能够产生阻尼效果,提高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限位槽82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多个,比如,限位槽820 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限位槽820相对设置,即两个限位槽820在转动座上的夹角为180°,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在合并的状态或者在打开至180°的状态下时,均能够产生阻尼效果。为了使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能够固定在某特定的角度,通过第一转动座800上设置有相对应的限位槽820,使得用户打开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至某特定的角度时,从而带动限位块460滑动至限位槽820内,由于限位块460在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下,能够固定在限位槽820内,从而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能够与第二壳体组件200固定在某特定的角度,例如90°、180°和270°等,使得用户打火时的角度不会发生移动,从而能够更好地控制点燃的角度。
为了驱动点火单元500转动时能够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 所示,还包括滑动件700和转动座800,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开设有转动孔140,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与所述转动座800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800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孔140内,且所述转动座800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孔140的侧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滑动引导结构,所述滑动件700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所述转动座800上的一侧设置有凸块810,所述凸块810随所述转动座800转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滑动件700在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凸块810在随所述转动座800转动过程中抵接于所述滑动件700的一端,所述点火单元500设置于所述滑动件700远离所述转动座 800的一端。具体的,转动座800上的一侧的凸块810,凸块810为弧形状,且抵接于所述滑动件700的一端设置为弧形,当用户施力,使得第一壳体组件100 与第二壳体组件200相对转动时,第二壳体组件200带动转动座800转动,使得凸块810抵接于所述滑动件700的一端,使得滑动件700受力沿着滑动引导结构滑动,从而使得滑动件700能够向远离述转动座800的一端滑动,实现点火单元500在转动时滑动。
为了提高电弧打火机10打火的安全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出火口150,出火口150设置于第一外壳120远离转动座800的一端,所述点火单元500用于在随所述滑动件700滑动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出火口150凸出至所述出火口 150的外侧。具体地,点火单元500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架 110连接,所述第一外壳120远离所述转动座800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出火口150,使得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带动转动座800的凸块810转动,使得凸块810抵接于所述滑动件700的一端,由于滑动件700的一端受到凸块810抵接的推力,使得滑动件700能够向靠近出火口150的方向滑动,从而带动点火单元500穿过出火口 150,且外露在第一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在打火机不使用时,将第一壳体组件 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至合并,使得点火单元500缩入出火口150的内侧,置于第一安装腔内,避免点火单元500外露,从而进一步提高打火机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点火单元500自动缩入出火口150的内侧,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还包括第一弹性件710,所述滑动件700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 710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连接。本实施例中,滑动件700通过第一弹性件 710与第一支撑架110连接,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710为弹簧或拉簧,当用户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时,第二壳体组件200上的转动座800转动,使得转动座800上的凸块810抵接于滑动件700,使得滑动件 700在克服弹簧或拉簧的弹力下向靠近出火口150方向滑动,从而使得点火单元500的一端外露于第一壳体组件100的外侧,当用户再次转动第一壳体组件100 与第二壳体组件200时,第一壳体组件100与第二壳体组件200朝向合并的方向转动,使得转动座800上的凸块810脱离滑动件700,滑动件700在弹簧或拉簧的弹力下向远离出火口150的方向滑动,使得点火单元500外露的一端置于第一安装腔内,使得点火单元500能够实现伸缩,且当用户无需使用时,将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至0°时,点火单元500在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自动回位,缩回至第一安装腔内,能够将点火单元500隐藏在第一安装腔内,提高了电弧打火机10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为了使滑动件700能够在第一支撑架110直线滑动上,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架110设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滑动件700滑动于第一滑动槽内;一个实施例中,导轨上设置有滑动块,滑动件700 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滑动件700滑动于第二滑动槽内,当用户打开第一壳体组件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时,使得第二壳体组件200上的转动座800转动,从而使得转动座800上的凸块810抵接于滑动件700,滑动件700受到凸块810 的推力,使得滑动件700能够沿着导轨向靠近出火口150方向直线滑动,从而使得点火单元500能够准确地穿过出火口150,外露于第一壳体组件100的外侧。
为了驱动点火单元500打火,在一个实施例中,请结合图2、图4和图6,还包括高压包730,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所述电源组件300、所述转动导通组件 400以及所述高压包730的输入端串联,所述高压包730的输出端与所述点火单元500电连接。本实施例中,点火单元500通过高压包730串联在所述开关、所述电源组件300、所述转动导通组件400所在的电路中。
具体的,高压包730的输入端一端与转动导通组件400的转动轴440电连接,高压包730的输入端的另一端与转动导通组件400的导电套420电连接,高压包730的输出端的一端与点火单元500的一端电连接,高压包730的输出端的另一端与点火单元500的另一端电连接,使得电源组件300、转动导通组件 400、高压包730和点火单元500串联形成回路,从而使得高压包730能够将电源组件300的正常电压变压成高电压,使得点火单元500能够产生电火花,实现打火。
为了实现对电源组件300的充电,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还包括充电接口900,所述充电接口900与所述电源组件300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900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的一面,或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20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一面。具体的,在第一支撑架110朝向第二壳体组件200的一面或第二支撑架210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100的一面设置有充电接口900,电源组件300设置为可充电式,且与充电接口900电连接,使得电源组件300在用完电后,外部电源能够通过充电接口900对电源组件300进行充电,从而使得电源组件300能够循环使用,进而节约了成本。并且,在无需使用或者无需充电的情况下,第一壳体组件100 和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至重合,从而对充电接口900进行遮盖,避免了充电接口900的外露,有效对充电接口900起到防尘的作用,并且在第一壳体组件 100和第二壳体组件200转动至合起时,能够有效隐藏充电接口900的外露,使得打火机的表面更为规整,使得打火机的外观更为统一、美观,起到有效美化打火机的外观的效果。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组件、第二壳体组件、电源组件、转动导通组件、点火单元和至少一个开关;
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一安装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设置有第二安装腔,所述点火单元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安装腔的外侧,所述电源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所述转动导通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转动连接的位置,所述电源组件通过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与所述点火单元电连接,所述转动导通组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之间的角度为第一预设角度时断开,并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至第二预设角度时导通,各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以及所述点火单元串联;
各所述开关用于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相对转动至相互错开时外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关的位置被设置为以下情况:
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或
各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或
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且至少一个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用于在被按击时导通,在不被按击时断开或在导通后的第一预设时间后断开,所述第二开关用于在被一次按击时导通,在导通后的第二预设时间后断开或在被下一次按击时断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导通组件包括绝缘柱、导电套、导电触片、转动轴和导电夹片,所述绝缘柱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绝缘柱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所述导电触片和所述导电夹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腔内,
所述绝缘柱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轴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绝缘柱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安装孔的两端,所述导电套包覆于所述绝缘柱的外侧,且所述导电套的一侧开设有缺口,所述绝缘柱设置有绝缘部,所述绝缘部通过所述缺口外露,所述导电触片设置于所述导电套的外侧,且所述导电触片用于在所述绝缘柱转动过程中滑动抵接于所述导电套的外侧表面或所述绝缘部,所述导电夹片与所述转动轴的一端抵接,所述导电套与所述点火单元的一端电连接,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点火单元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触片与所述电源组件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导电夹片与所述电源组件的另一端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滑动件和转动座,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转动孔,所述第二壳体组件与所述转动座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座转动设置于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转动座滑动抵接于所述转动孔的侧壁,所述第一安装腔内设置有滑动引导结构,所述滑动件滑动设置于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所述转动座上的一侧设置有凸块,所述凸块随所述转动座转动的运动轨迹与所述滑动件在所述滑动引导结构上的运动轨迹至少部分重合,所述凸块在随所述转动座转动过程中抵接于所述滑动件的一端,所述点火单元设置于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转动座的一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出火口,所述点火单元用于在随所述滑动件滑动中至少部分穿过所述出火口凸出至所述出火口的外侧。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滑动件通过所述第一弹性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高压包,至少一个所述开关、所述电源组件、所述转动导通组件以及所述高压包的输入端串联,所述高压包的输出端与所述点火单元电连接。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弧打火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电源组件电连接,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一面,或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组件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一面。
CN202120960358.4U 2021-05-07 2021-05-07 电弧打火机 Active CN2146196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0358.4U CN214619675U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弧打火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0358.4U CN214619675U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弧打火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9675U true CN214619675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7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0358.4U Active CN214619675U (zh) 2021-05-07 2021-05-07 电弧打火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96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385A (zh) * 2021-05-07 2021-07-06 斯乔尔达格控股有限公司 电弧打火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4385A (zh) * 2021-05-07 2021-07-06 斯乔尔达格控股有限公司 电弧打火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19675U (zh) 电弧打火机
WO2017198129A1 (zh) 转接器、光源装置和照明设备
US20230108383A1 (en) Power Adapter
CN113074385B (zh) 电弧打火机
CN110011131B (zh) 一种安全插座
WO2015109960A1 (zh) 插座防触电方法及其防触电插座
CN111786185B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13604383U (zh) 门盖机构以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WO2001063179A1 (en) Utility lighter
AU2001238601A1 (en) Utility lighter
CN203671647U (zh) 一种具有伸缩式点火器的电弧打火机
CN210601716U (zh) 一种电点火装置
CN215765210U (zh) 打火机及其转动推出装置
JP3179127U (ja) 電熱式ライター
CN205897212U (zh) 一种电子点烟器
US20190308541A1 (en) Car cigarette lighter
WO2015018347A1 (zh) 点烟器
CN220828868U (zh) 一种电子点火器
CN214619676U (zh) 打火机及其转动导通装置
CN218101795U (zh) 一种防单极插入的开关插座
CN212542823U (zh) 适配器和轨道插座
CN209856821U (zh) 电筒及其后盖
CN212365795U (zh) 一种用于电子产品的开关结构
CN220750175U (zh) 一种便于组装的点烟器
CN216203509U (zh) 一种方便装配的滑动式点火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Mikel schordag

Inventor after: Li Yangjin

Inventor before: Mikel schordag

Inventor before: Li Yangji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