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7940U - 一种调节阀 - Google Patents

一种调节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7940U
CN214617940U CN202120925134.XU CN202120925134U CN214617940U CN 214617940 U CN214617940 U CN 214617940U CN 202120925134 U CN202120925134 U CN 202120925134U CN 214617940 U CN214617940 U CN 2146179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plate
valve
valve core
water inlet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513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林
陈海燕
王智
董君永
王兆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na Smar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2513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79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79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79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 Valves (AREA)
  • Lift Valve (AREA)
  • Taps Or C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调节阀,包括阀体、分别设置在阀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阀体内且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柱腔体、设置在腔体内且能够转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呈扇形的上封板和下封板,以及连接上封板和下封板且呈平面的连接封板;所述阀芯至少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阀芯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弧形面、连接封板的两个侧面均与圆柱腔体贴合;阀芯转动到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Description

一种调节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调节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调节阀。
背景技术
调节阀是目前供热管路中控制流动介质流量的重要设备,且多数采用球阀,其阀芯为一球体,球体内部有一柱形流道,通过球体的旋转角度来控制流动介质的流量。
球阀与阀体的接触面积大,难以转动,进而无法进行精准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调节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调节阀,包括阀体、分别设置在阀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阀体内且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柱腔体、设置在圆柱腔体内且能够转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呈扇形的上封板和下封板,以及连接上封板和下封板且呈平面的连接封板;所述阀芯至少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阀芯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弧形面、连接封板的两个侧面均与圆柱腔体贴合;阀芯转动到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内侧端均设置为矩形,使得阀体内流体介质的流动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的外侧端为圆形,进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为渐变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口的外侧端为圆形,出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为渐变过渡。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所述圆柱腔体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引出阀体,且下端设置在安装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芯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封板远离阀芯一侧的加强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扇形面以及一个平面与圆柱腔体配合,实现调节阀的开启与关闭,其流动死区很小,几乎可忽略;且阀芯与阀体的接触面积小,开启力矩较小,为调节阀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2.本实用新型阀体内的流动截面为矩形,能够准确获得流动截面的面积,能够实现更高的调节精度。
3.本实用新型的阀芯采用工程塑料,消除了腐蚀和吸附问题,可实现阀芯的免维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节阀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调节阀,包括阀体24、分别设置在阀体两端的进水口22和出水口23、开设在阀体内且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柱腔体25、设置在圆柱腔体内且能够转动的阀芯21;所述阀芯包括呈扇形的上封板214和下封板215,以及连接上封板和下封板且呈平面的连接封板212;所述阀芯至少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阀芯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弧形面、连接封板的两个侧面均与圆柱腔体贴合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不连通;阀芯转动到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上封板和下封板均呈扇形,其扇面能够与圆柱腔体贴合,连接封板的两侧面也具有与圆柱腔体贴合的曲面;这使得阀芯能够在圆柱腔体内自由转动,且在特定的位置范围内,能够实现进水口与出水口之间流通与阻断。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封板采用平面,相较于其他形状的封面,平面连接封板的强度更高,更容易加工。
与传统的阀芯不同,本实用新型与圆柱腔体的贴合面积很小,阀芯转动时需要的力矩很小,便于精准控制。
如图1和5所示,所述进水口内侧端223和出水口的内侧端233均设置为矩形,使得阀体内流体介质的流动截面为矩形。
如图1所示,所述进水口的外侧端221为圆形,进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的第一过渡壁222为渐变过渡。
如图1所示,所述出水口的外侧端231为圆形,出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的第二过渡壁232为渐变过渡。
为了实现调节阀对流量的精准控制,首先需要确定流动截面的面积,由于调节阀内部的腔体呈圆柱体,如果进水口和出水口为圆形,圆形与圆柱体的交线围绕形成的图形面积是无法确定的,进而无法确定流动截面的面积。
本实用新型则采用了矩形进水口、出水口的设计,能够保证流动截面为矩形,进而能够轻易获得流动截面的面积,为后续的精准控制提供了结构基础。
另外,一般管道的截面为圆形,为了实现调节阀与管道的匹配,进水口、出水口的外侧端设置为圆形,为了保证水路通常,进水口的圆形与矩形之间进行渐变过渡。
如图1-3所示,所述阀芯包括阀杆211;所述圆柱腔体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引出阀体,且下端设置在安装槽内。
如图2所示,所述阀芯的材质为塑料;所述阀芯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封板远离阀芯一侧的加强筋213。
阀芯如果使用金属材质,则容易腐蚀;如果阀芯采用工程塑料则可以避免这种问题,为了提高连接封板的强度,可以在连接封板的一侧设置加强筋。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6)

1.一种调节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分别设置在阀体两端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开设在阀体内且连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圆柱腔体、设置在圆柱腔体内且能够转动的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呈扇形的上封板和下封板,以及连接上封板和下封板且呈平面的连接封板;所述阀芯至少能够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阀芯转动到第一位置时,上封板和下封板的弧形面、连接封板的两个侧面均与圆柱腔体贴合且进水口和出水口不连通;阀芯转动到第二位置时,进水口和出水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内侧端均设置为矩形,使得阀体内流体介质的流动截面为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口的外侧端为圆形,进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为渐变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的外侧端为圆形,出水口的外侧端和内侧端之间为渐变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包括阀杆;所述圆柱腔体底部设置有安装槽;所述阀杆的上端向上引出阀体,且下端设置在安装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芯的材质为塑料;所述阀芯还包括设置在连接封板远离阀芯一侧的加强筋。
CN202120925134.XU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调节阀 Active CN2146179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5134.XU CN21461794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调节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5134.XU CN21461794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调节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7940U true CN21461794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064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5134.XU Active CN214617940U (zh) 2021-04-29 2021-04-29 一种调节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794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246484U (zh) 一种便于调节水温的混水阀
CN214617940U (zh) 一种调节阀
CN206816883U (zh) 一种双向可调节的旋启式止回阀
CN202469018U (zh) 一种制冷用直通式截止阀
CN214662180U (zh) 一种具有测温功能的调节阀
CN214838513U (zh) 小扭力磨片调节阀
CN208348556U (zh) 一种内回流的新型球阀
CN211175431U (zh) 一种动态模拟量平衡阀体
CN207145635U (zh) 节流阀
CN209309446U (zh) 一种混合对冲式流量调节阀
CN208605644U (zh) 浮动式高性能蝶阀
CN113280148A (zh) 一种能够调节流速的平衡阀
CN203594798U (zh) 一种活塞式流量调节阀
CN211145464U (zh) 一种多球体便于控制流量的球阀
CN210423805U (zh) 电动三通碟阀
CN208535185U (zh) 一种具有通风功能的蝶阀
CN204533555U (zh) 一种阀门
CN206708499U (zh) 电动调节蝶阀
CN209115693U (zh) 一种pvdf蝶阀
CN208237106U (zh) 一种法兰式耐热阀门
CN209638453U (zh) 一种用于底部进出式暖气片的h型阀门
CN211501758U (zh) 一种防水倒流的蝶阀
CN211951462U (zh) 一种pp-r高流量截止阀
CN209557744U (zh) 一种高稳定性新型不锈钢阀
CN106122488A (zh) 一种截止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