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2987U -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 Google Patents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2987U
CN214612987U CN202022822019.8U CN202022822019U CN214612987U CN 214612987 U CN214612987 U CN 214612987U CN 202022822019 U CN202022822019 U CN 202022822019U CN 214612987 U CN214612987 U CN 2146129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fiber
layer
woven fabric
lower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2201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三郎
张祖峰
夏向阳
马青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Yonggua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Yonggua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Yonggua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Yongguang Non Woven Fab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2201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29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29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29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包括上层和下层;上层和下层通过“凸点型”热轧辊热轧粘合;上层所使用的原料为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下层所使用的原料为由组份A和组份B所组成的双组份纤维,在选配时,组份A的熔点要低于组份B的熔点;上层所使用的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1‑1.5D,长度为38‑51mm;下层所使用的纤维的细度为10‑15D,纤维长度为38‑51mm;下层由组份A粘接而成。下层使用粗旦双组份纤维,使得所制备的无纺布具有较高的硬挺度,使用该无纺布所制备口罩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并且使用粗旦纤维使其具有更多的容尘空间。并且使用了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背景技术
当前,我国粉尘危害形势严峻,接触粉尘作业环境的人数众多,尘肺病发病率较高。佩戴防尘口罩是控制尘肺病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具有防尘功能的口罩一般由呼气阀、口罩本体、头带和鼻翼处封边结构组成。但是国内市场上这类防尘口罩,普遍存在呼吸阻力大、保形性较差、佩戴不舒适、容尘量偏小导致可佩戴时间偏短等问题,是制约口罩佩戴率与防护效果提高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呼吸阻力、增加口罩的保形性、增强佩戴的舒适性和增加容尘量是目前防尘口罩发展的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使用由较粗纤维所形成的下层,可以使得口罩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并且具有良好的容尘空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包括上层和下层;所述上层和下层通过“凸点型”热轧辊热轧粘合;所述上层所使用的原料为双组份聚乳酸纤维;所述下层所使用的原料为由组份A和组份B所组成的双组份纤维,所述组份A选自PE或PP或PA或PLA或PET材料,所述组份B选自PP或PLA或PET材料;在选配时,组份A的熔点要低于组份B的熔点;所述上层所使用的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1-1.5D,长度为38-51mm;所述下层所使用的纤维的细度为10-15D,纤维长度为38-51mm;所述下层由组份A粘接而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为皮芯结构,皮层材料与芯材料的比例为2:8-4:6,皮层材料为低熔点聚乳酸,芯层材料为高熔点聚乳酸。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所使用的双组份纤维为并列型。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下层所使用的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皮层材料与芯材料的比例为2:8-4: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上层1和下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为为熔喷法超细聚丙烯纤维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的纤维的直径在0.5-4微米之间,该层非织造布的每平方米克重为 25-30g/m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下层使用粗旦双组份纤维,使得所制备的无纺布具有较高的硬挺度,使用该无纺布所制备口罩具有良好的保形性。并且使用粗旦纤维使其具有更多的容尘空间。并且使用了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使其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无纺布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三所涉及的无纺布的示意图;
图3是皮芯型双组份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上层;2-下层;3-中间层;21-组份A;22-组份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结合图1,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包括上层1和下层2;所述上层1和下层2通过“凸点型”热轧辊热轧粘合。
上层1所使用的原料为双组份聚乳酸纤维,具体的,上层1所使用的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1-1.5D,长度为38-51mm。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为皮芯结构,皮层材料与芯材料的比例为2:8-4:6,皮层材料为低熔点聚乳酸,芯层材料为高熔点聚乳酸。在本实施例中选择为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1D,长度为38mm,皮层材料与芯材料的比例为5:5。聚乳酸纤维具有一定的抗菌抑菌性能。
下层2所使用的原料为由组份A和组份B所组成的双组份纤维。组份A选自PE或PP或PA或PLA或PET材料,所述组份B选自PP或PLA或PET材料;在选配时,组份A的熔点要低于组份B的熔点。下层2由组份A粘接而成。组份A具有较低的熔点,在较低的温度下,可以使得下层2相粘结形成无纺布。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下层2所使用的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结构,皮层材料与芯材料的比例为2:8-4:6,具体为4:6。
进一步的,下层2所使用的纤维的细度为10-15D,纤维长度为38-51mm。
将上层1和下层2所使用的纤维分别梳理成网,叠合后通过“凸点型”热轧辊热轧粘合,使得上层1和下层2相结合形成要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热无纺布。
在制备口罩时,上层1靠近使用者,是由于上层所使用的是聚乳酸纤维,具有良好的抑菌和抗菌的能力,能够对所吸入的空气进行过滤。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上层1所使用的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与下层2所使用的双组份纤维均为并列型结构具体的低熔点部分与高熔点部分的面积比例为1:1。
实施例三
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上层1和下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为为熔喷法超细聚丙烯纤维非织造布,并经驻极处理。该非织造布的纤维的直径在0.5-4微米之间,该层非织造布的每平方米克重为25-30g/m2
在使用时,上层1靠近使用者。在将本实施例所涉及的热轧无纺布制备口罩时,是作为整个口罩本体的定型基础,对口罩本体形状起到固定支撑保形的作用。
另外由粗旦纤维所制备的下层2,具有辅助过滤作用和容尘作用,吸入的气体在进入中间层滤料前,首先经下层1对其中较粗的颗粒物进行过滤,防止其过多进入中间层,造成过滤层载尘负担过重,提前失效,从而增加口罩的容尘量。同时也能弥补中间过滤层过滤效率的不足。
并且能够对中间层起到保护的作用。由于中间层滤料是使用熔喷法聚丙烯超细纤维非织造布制作,并经过静电驻极作用带上了一定程度的静电,其耐磨性、耐拉伸和耐气候性能均较差,不能直接接触外部环境,因而需要下层2材料的保护。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1)和下层(2);所述上层(1)和下层(2)通过“凸点型”热轧辊热轧粘合;所述上层(1)所使用的原料为双组份聚乳酸纤维;所述下层(2)所使用的原料为由组份A和组份B所组成的双组份纤维,所述组份A选自PE或PP或PA或PLA或PET材料,所述组份B选自PP或PLA或PET材料;在选配时,组份A的熔点要低于组份B的熔点;所述上层(1)所使用的双组份聚乳酸纤维的细度为1-1.5D,长度为38-51mm;所述下层(2)所使用的纤维的细度为10-15D,纤维长度为38-51mm;所述下层(2)由组份A粘接而成;所述下层(2)所使用的双组份纤维为皮芯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组份聚乳酸纤维为皮芯结构,皮层材料为低熔点聚乳酸,芯层材料为高熔点聚乳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1)和下层(2)之间设置有中间层(3),所述中间层为为熔喷法超细聚丙烯纤维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的纤维的直径在0.5-4微米之间,该层非织造布的每平方米克重为25-30g/m2
CN202022822019.8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Active CN2146129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2019.8U CN21461298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22019.8U CN21461298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2987U true CN214612987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28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22019.8U Active CN214612987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29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Z303299B6 (cs) Oblicejová rouška a zpusob její výroby
CN111248542A (zh) 一种新冠病毒防护c型口罩
CN206454143U (zh) 复合口罩滤料
CN107734987A (zh) 口罩
JP2006223543A (ja) マイクロファイバーマスク
CN214612987U (zh) 一种短纤粗旦双组份口罩用热轧无纺布
CN111358620A (zh) 一种防护新冠病毒的护目镜
CN111248541A (zh) 一种新冠病毒防护平面口罩
CN203342231U (zh) 一种具有低呼吸阻力和高容尘量的防尘口罩
CN113103700B (zh) 一种吸湿保暖型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CN214004997U (zh) 一种抗静电水刺复合无纺布
CN218477207U (zh) 一种凉感水刺复合无纺布
CN219297751U (zh) 一种中空多孔热风非织造布
CN214606290U (zh) 一种热风棉和防护口罩
CN218838868U (zh) 一种吸湿发热聚乳酸无纺布
CN219699105U (zh) 一种含有银纤维的抗菌医用防护口罩
CN214688266U (zh) 一种含过滤功能的高生物相容性复合无纺布
CN212312929U (zh) 一种纺粘层日常防护口罩用非织造布
CN205030545U (zh) 一种口罩
CN219270222U (zh) 一种阻燃防湿防护口罩
KR20210030059A (ko) 보건용 마스크
CN211861868U (zh) 一种可水洗的空气滤芯模块
CN220643442U (zh) 一种pp驻极熔喷复合无纺布
CN212889314U (zh) 一种复合无纺布
CN214432000U (zh) 防尘抗菌抗病毒口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kind of hot-rolled nonwoven fabric for short fiber thick denier bi-component mask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

Pledgee: Zhejiang Pinghu rural commercial bank Limited by Share Ltd. new warehouse branch

Pledgor: Zhejiang Yongguang non woven fabric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330001947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