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1655U -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 Google Patents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1655U
CN214601655U CN202120613301.7U CN202120613301U CN214601655U CN 214601655 U CN214601655 U CN 214601655U CN 202120613301 U CN202120613301 U CN 202120613301U CN 214601655 U CN214601655 U CN 2146016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eeding
conveying
area
he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330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东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zhou Hengxinyuan Autom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zhou Hengxinyuan Autom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zhou Hengxinyuan Autom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zhou Hengxinyuan Automation Equipm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330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16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16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16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g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包括:钢筋切断单元;镦头加工单元;自动转运单元,包括固定架、第一运送装置以及第二运送装置,固定架位于传送架的侧部,具有与传送架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具有与传送架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方向,第一运送装置用于将位于固定架上的钢筋沿第一方向自靠近传送架的一侧至远离传送架的一侧进行转移,第二运送装置用于将镦头上料区域的钢筋沿第二方向移送至所述镦头机的加工位。该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可以实现多根钢筋的定长切断、端部的镦头加工的自动上料以及自动转移过程,有效地提高了钢筋镦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筋切断镦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背景技术
在进行管桩的生产制造时,通常会在管桩中放置钢筋,提高建造完成后的管桩的整体性能,保证管桩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钢筋在定长切断后通常会在端头进行镦头处理,镦头处理是通过压力,使钢筋的端头变粗,方便进行张拉时的夹具抓紧钢筋。目前在进行钢筋镦头处理时,通常选用镦头机对钢筋的端头进行处理。
在传统的生产操作中,通常会将镦头机放置在钢筋切割生产线侧面,在钢筋切割生产线与镦头机之间设置暂存架,从钢筋生产线上完成切割钢筋落在暂存架上,当钢筋落在暂存架上后,通过人工方式将钢筋从暂存架靠近钢筋切割生产线的一端移动至靠近镦头机的一端,这无疑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生产效率。
为此,申请号为CN201920083026.5(授权公告号为CN20968101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桩钢筋镦头机,包括暂存架,暂存架一端设置有钢筋切割生产线,另一端设置有镦头机,暂存架靠近镦头机的侧面设置有暂存槽,暂存槽与暂存架靠近钢筋切割生产线的端头之间开设有转运腔,转运腔贯穿暂存架的顶面。转运腔中设置有运送带,运送带连接有运送驱动件,运送驱动件与暂存架固定连接,运送带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卡位板。当钢筋裁断掉落在暂存架上后,卡位板与运送带配合带动钢筋向另一侧镦头机所在的方向滚动,当钢筋滚动至接近另一侧镦头机的位置处时,卡位板发生翻转,使钢筋掉落在暂存槽中,而后对暂存槽中的钢筋的另一端进行镦头处理。
上述专利中钢筋镦头设备只是通过带有卡位板的运送带实现了切断单元至镦头加工单元的钢筋的自动转移,虽然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的问题,但后续的镦头工序的上、下料操作仍然需要人工完成,上述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实质上属于半自动设备,并没有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所以依然存在生产效率不高的问题。并且当前常规使用的镦头设备只能同时镦单根钢筋,生产速度受到油缸限制无法提升。
故,现有钢筋切断镦头设备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提升生产效率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包括:
钢筋切断单元,包括传送架以及切断机,所述传送架用于放置、并向前传送钢筋,所述切断机用于将在所述传送架上传送到位的钢筋进行切断;
镦头加工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镦头机和第二镦头机,所述第一镦头机和第二镦头机分别用于对切断后的钢筋的两个端部进行镦头处理;
自动转运单元,包括固定架、第一运送装置以及第二运送装置,所述固定架位于所述传送架的侧部,并用于承接自所述钢筋切断单元移送过来的、切断的钢筋,所述固定架上具有与所述传送架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具有与所述传送架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镦头机和第二镦头机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布置在所述固定架的两侧,所述固定架上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镦头机的加工位的镦头上料区域,所述第一运送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用于将位于所述固定架上的钢筋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传送架的一侧至远离所述传送架的一侧进行转移,所述第二运送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上,用于将经所述第一运送装置移送至所述固定架的镦头上料区域的钢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送至所述镦头机的加工位。
为了方便钢筋在固定架上进行独立转移操作,所述镦头上料区域包括第一上料槽区域和第二上料槽区域,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和第二上料槽区域之间设有转运料槽区域,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自靠近所述传送架的一侧至远离所述传送架的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镦头机的加工位,第二上料槽区域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镦头机的加工位,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中均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料槽,且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中的定位料槽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定位料槽均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转运料槽区域设有用于将钢筋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自第一镦头机所在一侧向第二镦头机所在一侧进行传送的运料轮组件。
第一上料槽区域中的钢筋在其一端镦头加工完成后,可迅速转移至转运料槽区域中,并在该转运料槽区域向另一镦头机所在一侧进行转移,转移到位后,钢筋可以转移到第二上料槽区域中进行另一端的镦头加工,这样,上述转运料槽区域的设置实现了缓存钢筋工件的作用,优化了生产线的加工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钢筋的镦头上料动作,所述第二运送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机构和第二机械手机构,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移送至所述第一镦头机的加工位,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的数量与第一上料槽区域中的定位料槽的数量对应一致,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对应于所述第二上料槽区域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移送至所述第二镦头机的加工位,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的数量与第二上料槽区域中的定位料槽的数量对应一致。
为了使转移到第一上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的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能够实现独立上料动作,避免出现个别定位料槽中的钢筋上料不到位的问题,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滑轨以及滑动约束在所述第一滑轨上的第一滑座,所述第一滑轨设于所述固定架上,并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座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一滑座沿所述第一滑轨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滑座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一夹具;
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包括第二驱动件、第二滑轨以及滑动约束在所述第二滑轨上的第二滑座,所述第二滑轨设于所述固定架上,并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座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二滑座沿所述第二滑轨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座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二夹具。
为了使传送架上切断的钢筋能够自动转移至固定架上,所述传送架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设有至少一组落料杆,所述落料杆自上而下向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所在位置倾斜,以将所述传送架上切断的钢筋引导至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所述落料杆的组数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的数量一致。
为了控制传送架上切断的钢筋在切断后落下,所述传送架上具有供切断的钢筋下落的落料槽,所述传送架上还设有阻挡放料机构,所述阻挡放料机构包括第六驱动件以及翻转挡板,所述翻转挡板铰接在传送架上,第六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翻转挡板连接,并使所述翻转挡板具有遮挡在落料槽的底部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打开落料槽的底部开口的第二状态。
为了实现钢筋在转运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稳定、快速转移,所述运料轮组件包括第四驱动件以及两个送料轮,两个所述送料轮以能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式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上,且均能绕各自的轴线旋转,所述第四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两个所述送料轮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从而带动该送料轮绕自身轴线旋转。在钢筋转移到该转运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时,运料轮组件的两个所述送料轮之间处于较大的间距,方便了钢筋能够落入到两个送料轮之间,在钢筋转移到位后,所述送料轮相互靠近,以对钢筋进行夹紧,以提供向前移动的驱动力。
为了实现两个送料轮的相互靠近或远离动作,所述运料轮组件还包括第三驱动件、第三滑轨以及滑动约束在所述第三滑轨上的第三滑座,所述第三滑轨设于所述固定架上,并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一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三驱动件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三滑座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三滑座沿所述第三滑轨往复移动,两个所述送料轮中的其中一个设于所述第三滑座上。
为了实现钢筋在固定架上各工作区域的独立转移,以符合生产线的加工节拍,所述第一运送装置包括三组翻料架组件,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进行设置,各所述翻料架组件均包括:
转动轴,沿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并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上;
拨料架,有至少两个,均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上,并沿所述转动轴的轴向间隔布置,各所述拨料架能随所述转动轴一起转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转移至所述转运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或者将位于所述转运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转移至第二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或者将第二上料槽区域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沿第一方向移出所述的第二上料槽区域;
第五驱动件,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或其中一个所述拨料架连接,从而带动各所述拨料架绕所述转动轴往复旋转。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所述固定架上的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内的定位料槽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第二机械手机构以及所述运料轮组件均对应有两组,所述翻料架组件的拨料架上具有两个限位凹口,该两个限位凹口在所述转动轴的径向方向上依次布置且相互独立,所述拨料架在随所述转动轴转动过程中能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拨料架的两个限位凹口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或第二上料槽区域中的两个定位料槽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二方向上对齐,以承接转移至该两个定位料槽中的钢筋,在所述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拨料架的两个限位凹口在所述固定架的第一方向上对应偏离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转运料槽区域或第二上料槽区域中的两个定位料槽,以将位于拨料架的两个限位凹口中的钢筋向下一位置转移。
为了简化拨料架的结构,所述拨料架包括拨料杆以及沿所述拨料杆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臂和第二挡臂,所述第一挡臂、第二挡臂与所述拨料杆均呈角度设置,且向所述拨料杆的同一侧延伸,从而限定出两个所述的限位凹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可以通过第一运送装置将切断后的钢筋沿固定架的第一方向自靠近传送架的一侧至远离传送架的一侧依次进行转移,在转移至固定架的镦头上料区域后,又能通过第二运送装置移送至该镦头上料区域的钢筋沿固定架的第二方向移送至镦头机的加工位进行加工,该设备可以实现多根钢筋的定长切断、端部的镦头加工的自动上料以及自动转移过程,有效地提高了钢筋镦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未示出第二镦头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中靠近第二镦头机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应于翻料架组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隐去了部分用于形成定位料槽的角钢部件);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对应于运料轮组件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邻近第一镦头机);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邻近第二镦头机);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阻挡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翻转挡板示出了两种位置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实施例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设置,所以这些表示方向的术语只是作为说明而不应视作为限制,比如“上”、“下”并不一定被限定为与重力方向相反或一致的方向。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参见图1-图10,一种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包括钢筋切断单元10、镦头加工单元以及自动转运单元30。钢筋切断单元10用于将经上一工序矫直后传送过来的钢筋进行定长切断。镦头加工单元用于对钢筋的端部进行镦头处理。自动转运单元30设于钢筋切断单元10与镦头加工单元之间,用于传送钢筋,包括在对应的镦头上料区域实现钢筋的镦头加工的上料过程以及在钢筋的其中一端镦头加工完成后转移至下一区域位置的工件转移过程。
参见图1,钢筋切断单元10包括传送架11以及切断机12。传送架11呈长条状,用于放置、并向前传送钢筋,传送件的长度方向与钢筋的传送方向一致。传送架1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落料槽14,钢筋可以在该落料槽14中向前移动,并且钢筋在切断后能够存留在该落料槽14中。具体地,落料槽14可以由两个并列地间隔设置的条形隔板140限定而成,上述落料槽14可以在钢筋传送过程中起到限位的作用,避免脱出传送架11。切断机12设置在传送架11的起始端,用于将在传送架11上传送到位的钢筋进行切断。
结合图9,传送架11上的落料槽14为上下贯通的通槽结构,切断后的钢筋可以在穿过落料槽14向下掉落。传送架11的底部对应于落料槽14位置还设有落料杆13,落料杆13自上而下向自动转运单元30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所在位置倾斜,以将传送架11上切断的钢筋引导至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中。其中,落料杆13可以沿传送架1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具体可以根据传送架11上切断的钢筋的长度而定。
继续参见图9以及图10,传送架11的底部还设有阻挡放料机构70,阻挡放料机构70包括第六驱动件71以及翻转挡板72,其中,翻转挡板72铰接在传送架11上,第六驱动件71的动力输出端与翻转挡板72连接,从而使翻转挡板72具有遮挡在落料槽14的底部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打开落料槽14的底部开口的第二状态。本实施例的第六驱动件71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等现有的驱动机构。
参见图2及图3,镦头加工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其中,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分别用于对切断后的钢筋的两个端部进行镦头处理。
自动转运单元30包括固定架31、第一运送装置40以及第二运送装置。
参见图1,固定架31位于传送架11的侧部,用于承接自传送架11移送过来的、切断的钢筋。固定架31上具有与传送架11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具有与传送架11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方向。其中,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布置在固定架31的两侧,且在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上错位布置,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详见图1中的箭头方向。
结合图6,本实施例的固定架31上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依次布置的工作区域,多个工作区域包括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上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自靠近传送架11的一侧至远离传送架11的一侧依次布置。具体地,固定架31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均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料槽32,且各工作区域内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相同,其中,各定位料槽32均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再具体地,固定架31的定位料槽32可以是由角钢的槽口限定而成,也可以是由两个条形板呈角度布置限定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以及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定位料槽32是由角钢的槽口限定而成,转运料槽区域312的定位料槽32是采用两个间隔设置的条形板呈角度布置限定而成,以便在两个条形板之间设置滚轮,方便钢筋的传送。
结合图2及图6,固定架31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第一镦头机21的加工位进行布置,第二上料槽区域313在第二方向行对应于第二镦头机22的加工位进行布置,由此,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构成了固定架31上的两个镦头上料区域,当钢筋通过第一运送装置40的转移至该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32中后,便可以在第二运送装置的驱动下,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也即定位料槽32的延伸方向)移送至对应的镦头机的加工位进行镦头加工。
参见图2,第二运送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机构51和第二机械手机构52。第一机械手机构51对应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移送至第一镦头机21的加工位。第二机械手机构52对应于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移送至第二镦头机22的加工位。具体地,第一机械手机构51的数量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对应一致,第二机械手机构52的数量与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对应一致。再具体地,第一机械手机构51包括第一驱动件511、第一滑轨512以及滑动约束在第一滑轨512上的第一滑座513,第一滑轨512设于固定架31上,并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第一驱动件51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滑座513连接,并能驱动第一滑座513沿第一滑轨512往复移动,第一滑座513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一夹具514。第二机械手机构52包括第二驱动件521、第二滑轨522以及滑动约束在第二滑轨522上的第二滑座523,第二滑轨522设于所述固定架31上,并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第二驱动件52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滑座523连接,并能驱动第二滑座523沿所述第二滑轨522往复移动,第二滑座523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二夹具524。当需要接受上一区域位置转移过来的钢筋时,第一夹具514以及第二夹具524均处于打开状态,当钢筋在该定位料槽32中放置到位后,第一夹具514以及第二夹具524夹紧对应的钢筋,并向对应的镦头机的加工进行传送,传送到位后,第一夹具514以及第二夹具524打开,释放钢筋并复位至初始位置。
上述第一驱动件511以及第二驱动件521均可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等现有的驱动机构。
转运料槽区域312位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之间,转运料槽区域312位置设有运料轮组件60,以用于将钢筋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自第一镦头机21所在一侧向第二镦头机22所在一侧进行传送。运料轮组件60包括第三驱动件63、第三滑轨64、滑动约束在第三滑轨64上的第三滑座65、第四驱动件61以及两个送料轮62,两个送料轮62以能沿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式间隔设置在固定架31上,且均能绕各自的轴线旋转。其中,第三滑轨64设于固定架31上,并沿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延伸布置,第三驱动件63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三滑座65连接,并能驱动第三滑座65沿所述第三滑轨64往复移动,两个送料轮62中的其中一个设于第三滑座65上。再具体地,第四驱动件61的动力输出端与两个送料轮6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从而带动该送料轮62绕自身轴线旋转。在钢筋转移到该转运料槽区域312的定位料槽32中时,运料轮组件60的两个送料轮62之间处于较大的间距,方便了钢筋能够落入到两个送料轮62之间,在钢筋转移到位后,送料轮62相互靠近,以对钢筋进行夹紧,以提供向前移动的驱动力。本实施例的第四驱动件61可以采用电机驱动结构,第三驱动件63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等现有的驱动机构。
当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钢筋在其一端镦头加工完成后,可立即转移至转运料槽区域312中,并在该转运料槽区域312向另一镦头机所在一侧进行转移,转移到位后,钢筋可以转移到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进行另一端的镦头加工,这样,上述转运料槽区域312的设置实现了缓存钢筋工件的作用,优化了生产线的加工节拍,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运送装置40设于固定架31上,用于将位于固定架31上的钢筋沿第一方向自靠近传送架11的一侧至远离传送架11的一侧进行转移。具体是,将固定架31上的钢筋沿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在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之间依次进行转移。
参见图2及图5,本实施例的第一运送装置40包括多个翻料架组件41,其中,翻料架组件41的数量与固定架31上的工作区域数量一致,并对应于各工作区域进行设置。也即,对应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翻料架组件41可以将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中钢筋向转运料槽区域312进行转移,对应于转运料槽区域312的翻料架组件41可以将转运料槽区域312的定位料槽32中钢筋向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进行转移,对应于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翻料架组件41可以将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32中钢筋向下一区域位置(如可以是位于固定架31之外的成品收集区域)进行转移。
参见图5,各翻料架组件41均包括转动轴42、拨料架43以及第五驱动件45。转动轴42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并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固定架31上。拨料架43有至少两个,均连接在转动轴42上,并沿转动轴42的轴向间隔布置,并且,各拨料架43能随转动轴42一起转动。第五驱动件45设于固定架31上,其动力输出端与转动轴42或其中一个拨料架43连接,从而带动各拨料架43绕转动轴42往复旋转。拨料架43转动时,可将位于对应工作区域内的钢筋沿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向下一位置进行转移。本实施例的第五驱动件45可以采用气缸或电动推杆等现有的驱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重要的实用新型点在于,通过一套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实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钢筋的同步切断、端头加工以及转移过程。本实施例以同时实现两个钢筋的镦头加工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固定架31上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内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均为两个,并且,第一机械手机构51、第二机械手机构52以及运料轮组件60也均对应有两组。对应地,传送架11上同时向前传送两条钢筋,切断机12能对应同时切断两条钢筋,传送架11上也具有两个并列间隔设置的落料槽14,落料杆13也有两组,分别对应于两个落料槽14设置,以将切断后的两条钢筋对应引导至第一机械手机构51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
为了实现两条钢筋的同步转移,翻料架组件41的拨料架43上具有两个限位凹口44,该两个限位凹口44在转动轴42的径向方向上依次布置且相互独立,具体地,拨料架43包括拨料杆430以及沿拨料杆4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臂431和第二挡臂432,第一挡臂431、第二挡臂432与拨料杆430均呈角度设置,且向拨料杆430的同一侧延伸,从而限定出上述两个限位凹口44,详见图5。
本实施例的拨料架43在随转动轴42转动过程中能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第一角度位置时,拨料架43的两个限位凹口44分别与对应工作区域的两个定位料槽32在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上对齐,以承接转移至该两个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在第二角度位置时,拨料架43的两个限位凹口44在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上偏离对应工作区域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且两个限位凹口44的开口会相对向一侧倾斜,由此,在拨料架43的摆动作用下,可将位于拨料架43上的两个限位凹口44中的钢筋向下一位置转移,如图5中示出了拨料架43处于不同的角度状态。
本实施例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的工作过程:
1、钢筋切断单元10的切断机12将定长好的两根钢筋同时切断,切断后的两段钢筋可存留在传送架11的两个落料槽14中。
2、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可设置对应的传感器进行检测是否有料,如果有料,切断后的钢筋继续存留在传送架11的落料槽14中,如果无料,两组阻挡放料机构70同时动作,打开传送架11的两个落料槽14,切断后的两段钢筋在自重作用下通过相邻的两组落料杆13滑移至固定架31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对应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
3、在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的传感器检测到有料时,第二运送机构的两个第一机械手机构51动作,通过第一滑座513上的第一夹具514夹紧钢筋,然后在第一驱动件511的作用下移送至第一镦头机21的加工位,然后第一镦头机21启动,对两段钢筋的一端同时进行镦头加工,与此同时,第一滑座513上的第一夹具514复位打开,并随第一滑座513复位至初始位置;在钢筋的该端部镦头加工完成后,与该第一上料槽区域311对应的翻料架组件41动作,将两段钢筋转移至转运料槽区域312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
4、在钢筋转移至转运料槽区域312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后,在转运料槽区域312中的定位料槽32中的传感器可检测到有料,运料轮组件60动作,两个运料轮62将对应的钢筋夹紧,并沿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自第一镦头机21所在一侧向第二镦头机22所在一侧进行传送,在钢筋运送到位,到位传感器能够对此识别,运料轮组件60停止运料。与该转运料槽区域312对应的翻料架组件41动作,将传送到位的两段钢筋转移至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两个定位料槽32中。
5、在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定位料槽32中的传感器检测到有料时,第二运送机构的两个第二机械手机构52动作,均通过第二滑座523上的第二夹具524夹紧钢筋,然后在第二驱动件521的作用下移送至第二镦头机22的加工位,然后第二镦头机22启动,对两段钢筋的另一端同时进行镦头加工,与此同时,第二滑座523上的第二夹具524打开,并随第二滑座523复位至初始位置;在两段钢筋的另一端部镦头加工完成后,与该第二上料槽区域313对应的翻料架组件41动作,将加工完成后的两段钢筋翻入位于固定架31侧部的成品架。
本实施例通过一套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实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钢筋的同步切断操作,并能将切断后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钢筋转移至固定架上进行同步墩头加工操作,尤其是,其通过固定架上设置的多组翻料架组件实现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钢筋的同步转移过程,这有效地提高了钢筋镦头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包括:
钢筋切断单元(10),包括传送架(11)以及切断机(12),所述传送架(11)用于放置、并向前传送钢筋,所述切断机(12)用于将在所述传送架(11)上传送到位的钢筋进行切断;
镦头加工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所述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分别用于对切断后的钢筋的两个端部进行镦头处理;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自动转运单元(30),包括固定架(31)、第一运送装置(40)以及第二运送装置,所述固定架(31)位于所述传送架(11)的侧部,并用于承接自所述钢筋切断单元(10)移送过来的、切断的钢筋,所述固定架(31)上具有与所述传送架(11)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垂直的第一方向以及具有与所述传送架(11)上的钢筋的传送方向基本平行的第二方向,所述第一镦头机(21)和第二镦头机(22)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布置在所述固定架(31)的两侧,所述固定架(31)上具有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镦头机的加工位的镦头上料区域,所述第一运送装置(40)设于所述固定架(31)上,用于将位于所述固定架(31)上的钢筋沿所述第一方向自靠近所述传送架(1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传送架(11)的一侧进行转移,所述第二运送装置设于所述固定架(31)上,用于将经所述第一运送装置(40)移送至所述固定架(31)的镦头上料区域的钢筋沿所述第二方向移送至所述镦头机的加工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镦头上料区域包括第一上料槽区域(311)和第二上料槽区域(313),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和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之间设有转运料槽区域(312),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自靠近所述传送架(11)的一侧至远离所述传送架(11)的一侧依次布置,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一镦头机(21)的加工位,第二上料槽区域(313)在第二方向上对应于所述第二镦头机(22)的加工位,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均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料槽(32),且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相同,各所述定位料槽(32)均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转运料槽区域(312)设有用于将钢筋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自第一镦头机(21)所在一侧向第二镦头机(22)所在一侧进行传送的运料轮组件(6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运送装置包括第一机械手机构(51)和第二机械手机构(52),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51)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移送至所述第一镦头机(21)的加工位,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51)的数量与第一上料槽区域(311)中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对应一致,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52)对应于所述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进行设置,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移送至所述第二镦头机(22)的加工位,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52)的数量与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对应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51)包括第一驱动件(511)、第一滑轨(512)以及滑动约束在所述第一滑轨(512)上的第一滑座(513),所述第一滑轨(512)设于所述固定架(31)上,并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驱动件(51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滑座(513)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一滑座(513)沿所述第一滑轨(512)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滑座(513)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一夹具(514);
所述第二机械手机构(52)包括第二驱动件(521)、第二滑轨(522)以及滑动约束在所述第二滑轨(522)上的第二滑座(523),所述第二滑轨(522)设于所述固定架(31)上,并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二驱动件(52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滑座(523)连接,并能驱动所述第二滑座(523)沿所述第二滑轨(522)往复移动,所述第二滑座(523)上设有用于夹紧及释放钢筋的第二夹具(5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11)与所述固定架之间设有至少一组落料杆(13),所述落料杆(13)自上而下向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所在位置倾斜,以将所述传送架(11)上切断的钢筋引导至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中,所述落料杆的组数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架(11)上具有供切断的钢筋下落的落料槽(14),所述传送架上还设有阻挡放料机构(70),所述阻挡放料机构(70)包括第六驱动件(71)以及翻转挡板(72),所述翻转挡板(72)铰接在传送架(11)上,第六驱动件(7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翻转挡板(72)连接,并使所述翻转挡板(72)具有遮挡在落料槽(14)的底部开口的第一状态以及具有打开落料槽(14)的底部开口的第二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运料轮组件(60)包括第四驱动件(61)以及两个送料轮(62),两个所述送料轮(62)以能沿所述第一方向相互靠近或远离的方式间隔设置在所述固定架(31)上,且均能绕各自的轴线旋转,所述第四驱动件(61)的动力输出端与两个所述送料轮(62)中的其中一个连接,从而带动该送料轮(62)绕自身轴线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送装置(40)包括三组翻料架组件(41),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进行设置各所述翻料架组件(41)均包括:
转动轴(42),沿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延伸布置,并能绕自身轴线转动连接所述固定架(31)上;
拨料架(43),有至少两个,均连接在所述的转动轴(42)上,并沿所述转动轴(42)的轴向间隔布置,各所述拨料架(43)能随所述转动轴(42)一起转动,以将位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转移至所述转运料槽区域(312)的定位料槽中,或者将位于所述转运料槽区域(312)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转移至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中,或者将第二上料槽区域(313)的定位料槽中的钢筋沿第一方向移出所述的第二上料槽区域(313);
第五驱动件(45),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42)或其中一个所述拨料架(43)连接,从而带动各所述拨料架(43)绕所述转动轴(42)往复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31)上的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以及第二上料槽区域(313)内的定位料槽(32)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机械手机构(51)、第二机械手机构(52)以及所述运料轮组件(60)均对应有两组,所述翻料架组件(41)的拨料架(43)上具有两个限位凹口(44),该两个限位凹口(44)在所述转动轴(42)的径向方向上依次布置且相互独立,所述拨料架(43)在随所述转动轴(42)转动过程中能在第一角度位置与第二角度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在所述第一角度位置时,所述拨料架(43)的两个限位凹口(44)分别与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或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两个定位料槽(32)在所述固定架(31)的第二方向上对齐,以承接转移至该两个定位料槽(32)中的钢筋,在所述第二角度位置时,所述拨料架(43)的两个限位凹口(44)在所述固定架(31)的第一方向上对应偏离所述第一上料槽区域(311)、转运料槽区域(312)或第二上料槽区域(313)中的两个定位料槽(32),以将位于拨料架(43)的两个限位凹口(44)中的钢筋向下一位置转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拨料架(43)包括拨料杆(430)以及沿所述拨料杆(430)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挡臂(431)和第二挡臂(432),所述第一挡臂(431)、第二挡臂(432)与所述拨料杆(430)均呈角度设置,且向所述拨料杆(430)的同一侧延伸,从而限定出两个所述的限位凹口(44)。
CN202120613301.7U 2021-03-26 2021-03-26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Active CN2146016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3301.7U CN214601655U (zh) 2021-03-26 2021-03-26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3301.7U CN214601655U (zh) 2021-03-26 2021-03-26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1655U true CN214601655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3301.7U Active CN214601655U (zh) 2021-03-26 2021-03-26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16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2015285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remove pieces cut from a bar-shaped workpiece with a cutting machine
US676392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feeding of bar form metal profiles in profile working machines
KR100623049B1 (ko) 알루미늄 튜브 다발 자동 인발장치
CN212179586U (zh) 一种便于取料的加热炉出料装置
CN214601655U (zh) 高效的钢筋切断镦头设备
CN208495959U (zh) 一种铝棒锯切设备
CN210648294U (zh) 一种滚丝机的自动上料装置
CN113245473A (zh) 高效的钢筋切断墩头设备
KR100647106B1 (ko) 알루미늄 튜브 다발 자동 인발용 배출트레이장치
CN218081044U (zh) 一种焊接机载料架
GB1560351A (en) Bar handling system
CN112342344B (zh) 一种钢制细长轴类工件的回火处理设备
CN111590137B (zh) 一种自动化锻造用生产线
CN211916381U (zh) 一种盘类零件磨削自动化循环上下料系统
CN209502799U (zh) 一种冲床上下料自动生产线
CN111014807B (zh) 一种杆状建材生产用自动化截断装置
CN209886802U (zh) 一种新型圆锯机链条式前接料装置
CN210498166U (zh) 一种转盘式道钉加热机
CN210555779U (zh) 一种用于瓶罐自动整理装箱的设备
CN209319288U (zh) 金属管子加工设备
CN112692217A (zh) 铁片可动片接点自动铆接机
CN112875181A (zh) 一种陶瓷介质芯片自动整列机
CN215572168U (zh) 一种具有方向调整效果的型钢加热进炉装置
CN217889327U (zh) 一种用于冲孔装置的自动上料机
CN216503267U (zh) 刀柄壳体的自动翻面输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