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4600U -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4600U
CN214594600U CN202120339671.6U CN202120339671U CN214594600U CN 214594600 U CN214594600 U CN 214594600U CN 202120339671 U CN202120339671 U CN 202120339671U CN 214594600 U CN214594600 U CN 2145946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ch body
watch
watchband
arc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96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岸
陈瑞琼
谢燕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396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46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46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46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一种表体组件,表体组件包括表体、生耳以及表带;表体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表体的背面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连通;沿连接槽的延伸方向,连接槽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生耳与表带连接,且表带连接有生耳的一端容置于连接槽,生耳的两个头部分别与两个耳孔配合,以使得表带通过生耳与表体可转动地连接。该表体组件能够增避免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现象,并增大表体内部用于安装智能手表元器件的内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背景技术
智能手表的表面为显示屏,为了使智能手表显示更多的信息,智能手表可能具有较大的表面及表体,若依然采用传统的表体表带的连接方式,将会使得表带转动的角度有限,手表表带不能与用户手腕较好的贴合,使得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处容易出现表带断裂的现象;还会占据较多的表体空间,导致智能手表的内部空间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其能够增加表带的转动角度,使得表带能够与用户的手腕贴合,从而避免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现象;而且还能够简化表带与表体的结构,从而能够减小占据的表体空间,进而增大表体内部用于安装智能手表元器件的内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表体组件,其包括表体、生耳以及表带;
表体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表体的背面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连通,沿连接槽的延伸方向,连接槽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
生耳与表带连接,且表带连接有生耳的一端容置于连接槽,生耳的两个头部分别与两个耳孔配合,以使得表带通过生耳与表体可转动地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表带容置于连接槽内的部分与连接槽间隙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槽的槽底面包括第一弧形面以及反向弧面,反向弧面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弧形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第一弧形面与表带的端面适配,反向弧面与第一弧形面连接并延伸至表体的背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反向弧面的曲率大于或等于第一弧形面的曲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表带容置于连接槽内的端面为第二弧形面;第一弧形面与第二弧形面间隔;
第一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及第二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均与耳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生耳为开关生耳。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表带与表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及两个第二安装孔;
第一安装孔将表带的两侧面贯通,开关生耳穿设于第一安装孔;
第二安装孔均位于表带的端面,且与第一安装孔连通,两第二安装孔容置开关生耳的开关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开关部的高度不超出表带的端面。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开关生耳的中心轴线重合;开关部的任意位置与开关生耳的中心轴线的最短距离均小于第一弧形面的半径。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其包括主板、显示屏以及上述的表体组件;
主板安装于表体内;显示屏设置于表体的正面,且与主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表体组件包括表体、开关生耳以及表带;其中,表体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表体的背面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第一分部与第二分部连通;沿连接槽的延伸方向,连接槽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
在表带与表体连接时,由于开关生耳与表带连接,故通过开关生耳的两个头部分别与两个耳孔配合,便可使得表带与表体可转动地连接。
这样的表带及表体连接方式,由于表体上开设的用于容置表带及开关生耳的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表体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故在表带相对于表体转动时,能够转动至槽口的第一分部处及第二分部处,由此,使得表带能够转动至表体背面的位置,也可以转动至表体的侧面位置,进而能够增大表带相对于表体转动的角度,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大表带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从而能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并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避免表带与表体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情况。
其外,在表体上开设连接槽时,由于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表体的背面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故通过这样的开设方式,能够减小连接槽占用的表体空间,从而能够对表体组件进行简化,进而能够在减少连接槽占用的表体空间的同时,增大表体内部用于安装智能手表元器件的内部空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体组件第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体组件第二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带与表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关生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Ⅶ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3中Ⅷ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标:100-智能手表;110-显示屏;200-表体组件;210-表体;201-生耳;220-开关生耳;230-表带;211-连接槽;212-槽口;213-第一分部;214-第二分部;215-耳孔;221-头部;216-第一弧形面;217-反向弧面;231-第二弧形面;232-第一安装孔;233-第二安装孔;222-主体;223-开关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1-图7,图1及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手表的结构,图3-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表体组件的结构,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生耳的结构,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槽的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手表100,其包括主板(未以附图的形式示出)、显示屏110以及表体组件200;
其中,表体组件200包括表体210、生耳201以及表带230;而主板安装于表体210内;显示屏110与表体210的正面连接,且与主板电连接。
表体210开设有连接槽211,连接槽211的槽口212包括位于表体210的背面的第一分部213以及位于表体210的侧面的第二分部214,第一分部213与第二分部214连通,沿连接槽211的延伸方向,连接槽211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215;
生耳201与表带230连接,且表带230连接有生耳201的一端容置于连接槽211,生耳201的两个头部221分别与两个耳孔215配合,以使得表带230通过生耳201与表体210可转动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连接槽211、生耳201以及表带230时,智能手表100包括两个表带230及两个生耳201,表体210的相对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槽211;其中,连接槽211、表带230及生耳201一一对应连接,且连接方式及原理相同;故在本实施例中,以其中一个连接槽211、表带230及生耳201连接为例进行说明。
该智能手表100的工作原理是:
该智能手表100的主板安装于表体210内,且与显示屏110电连接,显示屏110用于显示主板输出的各项信息;生耳201用于连接表体210及表带230;其中,为使得生耳201能够与表体210连接,故表体210的背面开设有连接槽211,连接槽211的槽口212包括位于表体210的背面的第一分部213以及位于表体210的侧面的第二分部214,第一分部213与第二分部214连通;沿连接槽211的延伸方向,连接槽211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215;
在表带230与表体210连接时,由于生耳201与表带230连接,故通过生耳201的两个头部221分别与两个耳孔215配合,便可使得表带230与表体210可转动地连接。这样的表带230及表体210连接方式,由于表体210上开设的用于容置表带230及生耳201的连接槽211的槽口212包括位于表体210的背面的第一分部213以及位于表体210的侧面的第二分部214,故在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能够转动至槽口212的第一分部213处及第二分部214处,由此,使得表带230能够转动至表体210背面的位置,也可以转动至表体210的侧面位置,进而能够增大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角度,进而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增大表带230与用户手腕的贴合度,从而能够提高佩戴的舒适性;并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减少表带230在佩戴的过程中因转动角度受限而出现的折弯或磨损,避免表带230与表体210的连接处出现断裂的情况。
其外,在表体210上开设连接槽211时,由于连接槽211的槽口212包括位于表体210的背面的第一分部213以及位于表体210的侧面的第二分部214,故通过这样的开设方式,能够减小连接槽211占用的表体210空间,从而能够对表体组件200进行简化,进而能够在减少连接槽211占用的表体210空间的同时,增大表体210内部用于安装智能手表100元器件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7,在本实施例中,为减少表带230在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因与表体210接触而导致表带230出现异常磨损,或因运动被干涉而出现折弯,故在设置连接槽211及表带230时,当生耳201与表带230连接,且生耳201的两个头部221分别与两个耳孔215配合,使得表带230与表体210可转动地连接时,表带230容置于连接槽211内的部分与连接槽211间隙配合。由此,能够避免表带230与连接槽211接触,并避免连接槽211在表带230的可转动角度内干涉表带230的转动。
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内容可知,由于连接槽211的槽口212包括位于表体210的背面的第一分部213以及位于表体210的侧面的第二分部214,且第一分部213所在的表体210的背面与第二分部214所在的表体210的侧面相邻,故当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其能够转动至第一分部213以及转动至第二分部214,且两个位置之间的夹角即为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最大角度。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弧形面的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在设置连接槽211及表带230时,可以使得连接槽211的槽底面为第一弧形面216以及反向弧面217,反向弧面217的弯曲方向与第一弧形面216的弯曲方向相反;第一弧形面216与表带230的端面适配,反向弧面217与第一弧形面216连接并延伸至表体210的背面。由于第一弧形面216与表带230的端面适配,故在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的连接槽211转动时,通过第一弧面与表带230端面间隙配合的方式能够减小表带230与槽壁之间的缝隙,从而保证美观度。
而在设置反向弧面217时,由于第一弧形面216与表带230端面间隙配合的方式保证了表带230的大旋转角度,而反向弧面217延伸至表体210的背面,且表体210的背面用于与用户的手腕部位贴合,故可以通过减小表带230与表体210底面之间的缝隙的方式,保证表体210的美观性,即在设置反向弧面217时,可以使得反向弧面217的曲率大于或等于第一弧形面216的曲率,从而减小表带230与表体210底面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表带230容置于连接槽211内的端面为第二弧形面231;第一弧形面216与第二弧形面231间隔。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使得表带230在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过程中,其位于连接槽211内的第二弧形面231能够与第一弧形面216保持间隔的状态,进而避免能够避免表带230与连接槽211接触。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第一弧形面216的中心轴线及第二弧形面231的中心轴线均与耳孔215的中心轴线重合。这样的设置方式,由于生耳201的头部221与耳孔215配合,即耳孔215的中心轴线与生耳201的轴线重合,且由于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轴线为生耳201的中心轴线;由此,使得第一弧形面216的中心轴线与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轴线重合,且由于第一弧形面216与第二弧形面231间隔,即第一弧形面216的半径大于第二弧形面231的半径,故当表带230在其可转动地角度内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均可保持与连接槽211的槽壁间隔的状态。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生耳201为开关生耳220,通过采用开关生耳220连接表带230及表体210能够简化表带230与表体210的连接步骤,并且,在设置开关生耳220时,为使得开关生耳220能够与表带230连接,故,表带230与表体2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32及第二安装孔233;其中,第一安装孔232将表带230的两侧面贯通,开关生耳22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32,即,开关生耳220的主体222与第一安装孔232配合;第二安装孔233位于表带230的端面,且与第一安装孔232连通,第二安装孔233容置开关生耳220的开关部223。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表带230与表体210连接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32及两个第二安装孔233;其中,第一安装孔232将表带230的两侧面贯通,开关生耳220穿设于第一安装孔232;两个第二安装孔233均位于表带230的端面,且与第一安装孔232连通,两个第二安装孔233分别容置开关生耳220的两个开关部223。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1-图8,在本实施例中,当表带230与表体210可转动地连接时,开关生耳220的主体222与第一安装孔232配合,开关生耳220的开关部223与第二安装孔233配合,而开关生耳220的头部221分别与两个耳孔215配合,为避免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开关生耳220的开关部223与连接槽211的槽壁接触而干涉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故在设置开关生耳220时,开关生耳220的开关部223的高度不超出表带230的端面。
由上述内容可知,第一弧形面216的中心轴线与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的轴线重合,即,第一弧形面216的中心轴线与生耳201的中心轴线重合,而由于开关部223的任意位置与生耳201的中心轴线的短距离均小于第一弧形面216的半径,故当表带230在其可转动地角度内相对于表体210转动时,均可保持开关部223与连接槽211的槽壁间隔的状态,从而能够避免开关部223干涉表带230相对于表体210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体组件包括表体、生耳以及表带;
所述表体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槽口包括位于所述表体的背面的第一分部以及位于所述表体的侧面的第二分部,所述第一分部与所述第二分部连通,沿所述连接槽的延伸方向,所述连接槽的两端的槽壁均开设有耳孔;
所述生耳与所述表带连接,且所述表带连接有所述生耳的一端容置于所述连接槽,所述生耳的两个头部分别与两个所述耳孔配合,以使得所述表带通过所述生耳与所述表体可转动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容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部分与所述连接槽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槽的槽底面包括第一弧形面以及反向弧面,所述反向弧面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弯曲方向相反;
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表带的端面适配,所述反向弧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面连接并延伸至所述表体的背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向弧面的曲率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弧形面的曲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容置于所述连接槽内的端面为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间隔;
所述第一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及所述第二弧形面的中心轴线均与所述耳孔的中心轴线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耳为开关生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表带与所述表体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安装孔及两个第二安装孔;
所述第一安装孔将所述表带的两侧面贯通,所述开关生耳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
所述第二安装孔均位于所述表带的端面,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两所述第二安装孔容置所述开关生耳的开关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部的高度不超出所述表带的端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开关生耳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开关部的任意位置与所述开关生耳的中心轴线的最短距离均小于第一弧形面的半径。
10.一种智能手表,其特征在于:
所述智能手表包括主板、显示屏以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表体组件;
所述主板安装于所述表体内;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表体的正面,且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CN202120339671.6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Active CN2145946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9671.6U CN214594600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39671.6U CN214594600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4600U true CN214594600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412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39671.6U Active CN214594600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46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9917B1 (en) Reversible wrist watch
US7072247B2 (en) Wrist watch
JP3145349B2 (ja) 眼鏡部品の連結構造
CN208766391U (zh) 连接结构和智能眼镜
CN214594600U (zh)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CN108732909A (zh) 腕戴式电子装置
CN112790488A (zh) 一种表体组件和智能手表
JP2012211864A (ja) 腕時計
JP3628909B2 (ja) 時計
CN111856915A (zh) 手表
CN213302778U (zh) 一种套筒玻璃手表
CN220512341U (zh) 手表带
CN216055161U (zh) 天线结构及智能手环
CN217034523U (zh) 一种手表结构及手表
CN217185072U (zh) 一种表带结构及手表
CN216748446U (zh) 一种具有高拉伸强度的手表表壳
CN108614408A (zh) 手表
CN215773495U (zh) 一种头带式耳机通话咪杆的可拆卸及多角度旋转结构
CN214047810U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2904696B (zh) 一种兼容不同角度表带的手表
CN214904294U (zh) 一种佩戴稳定的智能手环
CN212912017U (zh) 一种铰接组件及可穿戴电子设备
CN214588542U (zh) 一种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3240831U (zh) 一种手表的天线结构及手表
CN217215154U (zh) 智能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A table body component and smart Watch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05

Pledgee: Shenzhen hi tech investment small loan Co.,Ltd.

Pledgor: DO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05725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