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2774U -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2774U
CN214592774U CN202120081148.8U CN202120081148U CN214592774U CN 214592774 U CN214592774 U CN 214592774U CN 202120081148 U CN202120081148 U CN 202120081148U CN 214592774 U CN214592774 U CN 214592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layer
buffer spring
seed
heat preserv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8114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忠波
刘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Jiazhongyi See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Jiazhongyi See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Jiazhongyi Seed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Jiazhongyi See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8114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2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2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2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涉及种子培育箱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箱门,箱体除箱门的三侧中间均固定设置有推动把手,箱体的底端四角设置有移动轮,箱体内设置有防震层,防震层内设置有保温层,保温层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热层,保温层内固定设置有培育腔室,培育腔室内固定设置有三个分隔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第三缓冲弹簧与第四缓冲弹簧可有效缓冲掉箱体传递到培育腔室中的冲击力,从而可保证培育腔室内的土壤厚度、水分的分布与氧气的渗入不变,从而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正常交替进行,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育,通过握住推动把手可便于移动。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子培育箱技术领域,具体来说,特别涉及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背景技术
种子培育是指冷冻干燥管、沙土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工业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在经过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种子培育所对应的设备为种子培养箱,种子培养箱又称为精密种子发芽箱,是具有模拟自然环境的恒温设备,适用于植物发芽、育苗、微生物培养、水质分析与BOD测试,是生物、遗传工程、医学、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农林畜牧等行业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或部门实验室的重要试验设备。
在使用种子培育箱时,由于种子培养箱体积过大,难以移动,在必须要移动的过程中又难免磕碰到,使得种子培养箱产生震动,若是在移动过程中种子培养箱中正在培育种子,则会由于震动产生的能量影响土壤的分布,从而可能对脆弱的种苗造成影响,同时由于土壤厚度的改变,也会影响水分的分布与氧气的渗入,从而影响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进而影响种子发育。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箱门,所述箱体除箱门的三侧中间均固定设置有推动把手,所述箱体的底端四角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箱体内设置有防震层,所述防震层内设置有保温层,所述保温层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热层,所述保温层内固定设置有培育腔室,所述培育腔室内固定设置有三个分隔板。
进一步地,所述防震层包括减震底层,所述减震底层的顶端非箱门一侧的三边均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一缓冲弹簧,所述第一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减震箱壁,所述减震箱壁的顶端四角固定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底层包括底板,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移动轮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所述第三缓冲弹簧中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第三缓冲弹簧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缓冲弹簧与所述减震箱壁、托盘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托盘与所述底板之间通过与伸缩杆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与所述减震箱壁顶面通过焊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加热层位于所述托盘内,所述保温层位于所述防震层内,所述加热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内为中空腔室。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培育腔室之间通过卡块进行活动连接,三个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培育腔室底端的所述分隔板与所述培育腔室之间存在间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握住推动把手可将培育箱往各个方向推动,便于移动。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第三缓冲弹簧与第四缓冲弹簧可有效缓冲掉箱体传递到培育腔室中的冲击力,从而可保证培育腔室内的土壤厚度、水分的分布与氧气的渗入不变,从而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正常交替进行,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育
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爆炸示意图之二。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箱体;2、箱门;3、推动把手;4、移动轮;5、防震层;6、保温层;7、加热层;8、培育腔室;9、分隔板;10、减震底层;11、第一缓冲弹簧;12、减震箱壁;13、第二缓冲弹簧;14、第三缓冲弹簧;15、托盘;16、第四缓冲弹簧;17、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顶”、“中”、“内”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体1除箱门2的三侧中间均固定设置有推动把手3,所述箱体1的底端四角设置有移动轮4,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防震层5,所述防震层5内设置有保温层6,所述保温层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热层7,所述保温层6内固定设置有培育腔室8,所述培育腔室8内固定设置有三个分隔板9。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防震层5来说,所述防震层5包括减震底层10,所述减震底层10的顶端非箱门2一侧的三边均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一缓冲弹簧11,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减震箱壁12,所述减震箱壁12的顶端四角固定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3。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减震底层10来说,所述减震底层10包括底板17,所述底板17远离所述移动轮4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14,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4中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托盘15,所述托盘15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弹簧16。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第一缓冲弹簧11来说,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1与所述减震箱壁12、托盘15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托盘15与所述底板17之间通过与伸缩杆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3与所述减震箱壁12顶面通过焊接固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加热层7来说,所述加热层7位于所述托盘15内,所述保温层6位于所述防震层5内,所述加热层7与所述保温层6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6内为中空腔室。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分隔板9来说,所述分隔板9与所述培育腔室8之间通过卡块进行活动连接,三个所述分隔板9位于所述培育腔室8底端的所述分隔板9与所述培育腔室8之间存在间隔。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握住推动把手3可将培育箱往各个方向推动,在推动的过程中,减震底层10中的第三缓冲弹簧14与底板17、托盘15连接可缓冲掉从底板17传来的震动,再通过第一缓冲弹簧11可缓冲掉托盘15与减震箱壁12之间的震动,进而减少掉传入培育腔室8中的震动能量,同时第二缓冲弹簧13可缓冲掉培育腔室8与箱体1顶端的冲击,第四缓冲弹簧16可缓冲掉培育腔室8与箱体1侧壁的冲击,从而避免影响土壤的分布,减少外界因素对正在发育中的种子的影响,保证培育腔室8内的土壤厚度、水分的分布与氧气的渗入不变,从而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正常交替进行,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育。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1、通过握住推动把手可将培育箱往各个方向推动,便于移动。
2、通过第一缓冲弹簧、第二缓冲弹簧、第三缓冲弹簧与第四缓冲弹簧可有效缓冲掉箱体传递到培育腔室中的冲击力,从而可保证培育腔室内的土壤厚度、水分的分布与氧气的渗入不变,从而保证种子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正常交替进行,有利于种子正常发育。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的一侧活动设置有箱门(2),所述箱体(1)除箱门(2)的三侧中间均固定设置有推动把手(3),所述箱体(1)的底端四角设置有移动轮(4),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防震层(5),所述防震层(5)内设置有保温层(6),所述保温层(6)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加热层(7),所述保温层(6)内固定设置有培育腔室(8),所述培育腔室(8)内固定设置有三个分隔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震层(5)包括减震底层(10),所述减震底层(10)的顶端非箱门(2)一侧的三边均环绕设置有若干第一缓冲弹簧(11),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1)的顶端固定设置有减震箱壁(12),所述减震箱壁(12)的顶端四角固定设置有第二缓冲弹簧(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底层(10)包括底板(17),所述底板(17)远离所述移动轮(4)的一面固定设置有第三缓冲弹簧(14),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4)中固定设置有伸缩杆,所述第三缓冲弹簧(14)的顶端固定设置有托盘(15),所述托盘(15)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第四缓冲弹簧(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弹簧(11)与所述减震箱壁(12)、托盘(15)之间通过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托盘(15)与所述底板(17)之间通过与伸缩杆焊接进行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弹簧(13)与所述减震箱壁(12)顶面通过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7)位于所述托盘(15)内,所述保温层(6)位于所述防震层(5)内,所述加热层(7)与所述保温层(6)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保温层(6)内为中空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9)与所述培育腔室(8)之间通过卡块进行活动连接,三个所述分隔板(9)位于所述培育腔室(8)底端的所述分隔板(9)与所述培育腔室(8)之间存在间隔。
CN202120081148.8U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Active CN214592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1148.8U CN214592774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81148.8U CN214592774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2774U true CN214592774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36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81148.8U Active CN214592774U (zh) 2021-01-13 2021-01-13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27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04074423A3 (en) Reactor for industrial culture of photosynthetic micro-organisms
CN214592774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种子培育箱
CN209652312U (zh) 一种温度均匀的隔水式培养箱
CN204550529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07498354U (zh) 一种振荡培养箱的新型摇轴
CN213523349U (zh) 一种植物水培装置
CN207305518U (zh) 一种多功能育苗床
CN210419987U (zh) 一种适用于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二氧化碳培养箱
CN217308481U (zh) 一种园林绿化用的幼苗培育装置
CN207391425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10656924U (zh) 一种医疗实验研究用真菌的培养装置
CN218372237U (zh) 一种方便清洁的霉菌培养箱
CN209806879U (zh) 一种松毛虫赤眼蜂繁殖接蜂装置
CN111661447A (zh) 一种用于农业生产的污水取样装置
Tsunoda et al. < Original> Methane Emission by the Termite, 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 (Isoptera: Rhinotermitidae) I.: Effects of Termite Caste, Population Size and Volume of Test Containers
CN201323818Y (zh) 美洲大蠊孵化装置
CN213142054U (zh) 一种生物工程用细胞培养装置
CN216964648U (zh) 一种便携式微型湿度恒定装置
CN216073778U (zh) 一种细胞生物学培养皿存储设备
CN219567963U (zh) 一种细胞培养箱
CN105191798B (zh) 一种间歇浸没式百合鳞片增殖快繁方法
CN213664620U (zh) 一种高中生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展示装置
CN216891016U (zh) 一种低污染的细胞培养装置
CN213172308U (zh) 一种生物实验用微生物培养装置
CN220965713U (zh) 一种模拟土立方植物生长观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