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9591U - 一种无线充电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9591U
CN214589591U CN202120909010.2U CN202120909010U CN214589591U CN 214589591 U CN214589591 U CN 214589591U CN 202120909010 U CN202120909010 U CN 202120909010U CN 214589591 U CN214589591 U CN 2145895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wireless charging
connecting piece
output interface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0901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詹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cak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cak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cak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cake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0901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95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95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95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充电线,它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它包括:线材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部两端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线材部上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内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通电触点;所述输出接口内设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通电触点;所述输入接口内设有逆变器;所述线材部沿平面螺旋盘旋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进而将所述输出接口装配于所述线材部的所述承载部上,进而所述第一通电触点和所述第二通电触点接触导通,进而所述线材部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既能为电子设备有线充电又能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无线充电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设备对于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使用频率也越来越频繁。因此,电子设备的充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有的充电方式包括有线充电和无线充电,但缺少两者的结合,具体为充电线不能作为无线充电来使用,急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无线充电线,具有既能为电子设备有线充电又能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无线充电线,包括:线材部,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部两端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线材部上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内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通电触点;所述输出接口内设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通电触点;所述输入接口内设有逆变器;所述线材部沿平面螺旋盘旋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进而将所述输出接口装配于所述线材部的所述承载部上,进而所述第一通电触点和所述第二通电触点接触导通,进而所述线材部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吸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逆变器包括:两路输入端,其分别与所述输入接口接入的直流电连接;两路输出端,一路与所述线材部一端的所述屏蔽层或电线连接,另一路当所述输出接口装配于所述线材部的所述承载部上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线材部另一端的所述屏蔽层或电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材部内设有记忆金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记忆金属位于所述线材部螺旋盘旋时所述线材部最内圈位置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材部上设有定位孔和定位扣;所述定位孔位于所述输出接口与所述承载部之间且靠近所述承载部;所述线材部螺旋盘旋时,所述定位扣扣入所述定位孔内完成对所述线材部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孔有多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材部内、且位于所述输入接口与所述承载部之间设有四根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线材部内没有数据传输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所述承载部设于所述线材部靠近所述输入接口一侧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
1、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无线充电线能为电子设备有线充电;又通过设有逆变器、第一通电触点和第二通电触点,使得当线材部沿平面螺旋盘旋时,第一通电触点和第二通电触点接触导通,进而线材部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从而该无线充电线还能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此外还通过设有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使得输出接口能够装配于线材部的承载部上,不易滑落,提高了该产品作为无线充时的接触稳定性。
2、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线材部内设有记忆金属,有助于线材部盘旋成线圈时,更容易定位到合适的位置。
3、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线材部上设有定位孔和定位扣,当线材部盘旋成线圈时,定位扣扣入定位孔内,实现对线圈的定位,进一步提高线圈的稳定性。
4、在本实用新型中,线材部内、且位于输入接口与承载部之间设有四根线,有两根是电源线,在有线充状态下分别为电源正负极,无线充状态分别为逆变器连接的一端,另外两根是连接逆变器另一端,作为输出接口贴合到承载部后,给正反两面无线充形成回路作用。
5、在本实用新型中,线材部内没有数据传输线,结构更加简单,在不影响充电的情况下,降低了成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线材部卷起来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线材部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承载部和输入接口之间,且线材部外皮剥开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输出接口和部分线材部,且线材部外皮剥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线材部;2、输入接口;3、输出接口;4、承载部;5、第一通电触点;6、第二通电触点;7、记忆金属;8、定位孔;9、定位扣;10、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线,其能够为电子设备有线充电,如图1所示,包括:线材部1,以及,分别设置于线材部1两端的输入接口2和输出接口3。线材部1上设有承载部4。具体的,如图2所示,承载部4内设有第一通电触点5,输出接口3内设有第二通电触点6,输入接口2内设有逆变器(未图示)。当线材部1沿平面螺旋盘旋时,第一通电触点5和第二通电触点6接触导通,进而线材部1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从而该无线充电线还能为电子设备无线充电。
在本实施例中,承载部4设于线材部1靠近输入接口2一侧上。这样的设置使得线材部1沿平面螺旋盘旋时,线材部1的更多位置能充当线圈。
进一步的,承载部4内设有第一连接件(未图示),输出接口3内设有第二连接件(未图示),当线材部1沿平面螺旋盘旋时,通过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进而将输出接口3装配于线材部1的承载部4上,输出接口3不易相对承载部4滑落,提高了该产品作为无线充时的接触稳定性。
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吸件。值得注意的是,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不局限于都是磁铁,也可以其中一个为磁铁,另一个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质。
在其他的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也可以为其他,如第一连接件为母扣,第二连接件为子扣;或者第一连接件为第一魔术贴,第二连接件为第二魔术贴。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逆变器包括:两路输入端和两路输出端。两路输入端分别与输入接口2接入的直流电连接。两路输出端的一路与线材部1一端的屏蔽层或电线连接,另一路当输出接口3吸附于线材部1的承载部4上时,通过输出接口3与线材部1另一端的屏蔽层或电线连接。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线材部1内设有记忆金属7。通过在线材部1内设有记忆金属7,有助于线材部1盘旋成线圈时,更容易定位到合适的位置。作为一个优选的方案,记忆金属7位于线材部1螺旋盘旋时线材部1最内圈位置处。即记忆金属7所处的位置在线圈的最内圈,最内圈的内径会影响电感值,有了这个记忆金属7就可以辅助将线圈内径定位到理想值。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线材部1上设有定位孔8和定位扣9。具体的,定位孔8位于输出接口3与承载部4之间且靠近承载部4。线材部1螺旋盘旋成线圈时,定位扣9扣入定位孔8内完成对线材部1的定位,进一步提高线圈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8有三个,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孔8还可以为其他数量。
如图3所示,线材部1内、且位于输入接口2与承载部4之间设有四根线10。具体的,有两根是电源线,在有线充状态下分别为电源正负极,无线充状态分别为逆变器连接的一端,另外两根是连接逆变器另一端,作为输出接口3贴合到承载部4后,给正反两面无线充形成回路作用。
此外,在一实施例中,线材部1内没有数据传输线,结构更加简单,在不影响充电的情况下,降低了成产成本。在另一实施例中,线材部1内没有数据传输线,不仅能够充电,还可以做数据传输拓展。
在本实施例中,输入接口2为USB接口,输出接口3为lightning接口。在其他实施例中,输出接口3还可以为Type-C接口或micro 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大致如下述:线材部1沿平面螺旋盘旋时,通过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进而将输出接口3装配于线材部1的承载部4上,进而第一通电触点5和第二通电触点6接触导通,进而线材部1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
以上,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材部(1),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线材部(1)两端的输入接口(2)和输出接口(3);
所述线材部(1)上设有承载部(4);
所述承载部(4)内设有第一连接件、第一通电触点(5);
所述输出接口(3)内设有第二连接件和第二通电触点(6);
所述输入接口(2)内设有逆变器;
所述线材部(1)沿平面螺旋盘旋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相连接,进而将所述输出接口(3)装配于所述线材部(1)的所述承载部(4)上,进而所述第一通电触点(5)和所述第二通电触点(6)接触导通,进而所述线材部(1)内的屏蔽层或电线形成回路并连通所述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磁吸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包括:两路输入端,其分别与所述输入接口(2)接入的直流电连接;
两路输出端,一路与所述线材部(1)一端的所述屏蔽层或电线连接,另一路当所述输出接口(3)装配于所述线材部(1)的所述承载部(4)上时,通过所述输出接口(3)与所述线材部(1)另一端的所述屏蔽层或电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部(1)内设有记忆金属(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记忆金属(7)位于所述线材部(1)螺旋盘旋时所述线材部(1)最内圈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部(1)上设有定位孔(8)和定位扣(9);所述定位孔(8)位于所述输出接口(3)与所述承载部(4)之间且靠近所述承载部(4);所述线材部(1)螺旋盘旋时,所述定位扣(9)扣入所述定位孔(8)内完成对所述线材部(1)的定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8)有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部(1)内、且位于所述输入接口(2)与所述承载部(4)之间设有四根线(1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部(1)内没有数据传输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部(4)设于所述线材部(1)靠近所述输入接口(2)一侧上。
CN202120909010.2U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无线充电线 Active CN2145895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010.2U CN21458959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无线充电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09010.2U CN21458959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无线充电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9591U true CN214589591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28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09010.2U Active CN214589591U (zh) 2021-04-28 2021-04-28 一种无线充电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95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159054U (zh) 用于在电子设备的感应式能量传输系统中使用的电感线圈
Sun et al.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for medical microsystems
EP2980949A1 (en) Thin-film coil component and charg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component
JP2007317914A (ja) 空芯コイル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回路ユニット
US20170011837A1 (en) Printed circuit for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O2017038797A1 (ja) 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非接触充電システム
US98065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wireless magnetic power transmission
WO2009055856A1 (en) Power link for implantable devices
EP2693454A1 (en) Power-receiving coil, power-reception device, and contactless power-transmission system
KR20140065436A (ko) 무선 2차전지 및 그 구성요소들
CN109314287A (zh) 便携式电子设备及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CN117223191A (zh) 用于助听器充电器的充电线圈
CN214589591U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
CN113161836A (zh) 一种无线充电线
CN208798225U (zh) 实现无线充电的耳背式助听器系统
US20200153276A1 (en) Wireless kinetic charger
CN212849989U (zh) 一种带磁吸的无线电能发射装置
CN212277520U (zh) 一种电磁吸式金属连接器
CN214205105U (zh) 组合式无线充电装置
CN109411210A (zh) 一种导线绕组装置
CN211428466U (zh) 一种磁吸端头及磁吸连接结构
CN103000336A (zh) 电感元件结构
CN112737143B (zh) 无线充电线圈和充电设备
CN111628341A (zh) 一种电磁吸式金属连接器
CN210606916U (zh) 一种立式无线充电线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