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86322U -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86322U
CN214586322U CN202120345537.7U CN202120345537U CN214586322U CN 214586322 U CN214586322 U CN 214586322U CN 202120345537 U CN202120345537 U CN 202120345537U CN 214586322 U CN214586322 U CN 2145863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crystal
lamp strip
crystal module
transfer
modu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55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朋朝明
张辉
邹文聪
张龙清
陈伟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kyworth RGB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55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863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863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863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包括:灯条PCB板,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有LED灯;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所述转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反射片易被众多联结光源线材顶起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晶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显示屏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液晶显示屏的需求越来越多。
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模组由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组成,依据光源所在位置,目前液晶模组主要分为直下式及侧入式两种,随着模组亮度越来越高,使用的灯条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在实际生产中,线材一般通过双面胶固定在背板内部,由于一根灯条对应1或2根线材,灯条的装配效率直接影响产线装配时间及生产产能。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反射片易被众多联结光源线材顶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包括:灯条PCB板,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有LED灯;
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所述转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所述转接部包括:
转接板,所述转接板沿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转接块,所述转接块连接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灯条PCB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块。
进一步,所述转接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转接槽,所述转接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
所述转接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灯条PCB板,两侧的所述灯条PCB板分别连接于两端的所述转接槽。
进一步,所述转接槽内设置有插针,所述灯条PCB板朝向所述转接块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插针相配的连接片,所述插接部可插拔连接于所述转接槽,使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插针电连接。
进一步,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设有切口,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切口限位于所述转接槽。
进一步,所述转接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块沿所述转接板的延伸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灯条PCB板与所述转接块相匹配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所述转接部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转接板背向所述转接块的表面;
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和所述转接板。
进一步,还包括有背板,所述转接部固定在背板上。
进一步,所述背板上朝向所述灯条PCB板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根据上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灯条PCB板的发光侧,所述反射片上设有反射孔,所述LED灯卡嵌在所述反射孔内部;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
液晶玻璃,所述液晶玻璃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中框,所述中框环绕设置在所述反射片、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液晶玻璃、所述灯条PCB板和所述背板的边缘;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在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上。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通过为新型液晶模组装置提供光源的所述LED灯排列设置在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转接部设置于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所述转接部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将所述灯条PCB板连接在所述转接部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转接部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联结线材,省去了传统背光方案中的众多联结各光源的线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反射片易被众多联结光源线材顶起的问题,液晶模组腔体内更平整,视效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块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插接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背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100、灯条PCB板;110、插接部;120、连接片;130、切口;200、LED灯;300、转接部;310、转接板;320、转接块;330、转接槽;340、插针;350、连接器;360、连接线路;400、背板;410、连接孔;420、凹槽;500、反射片;510、反射孔;600、光学膜片;700、液晶玻璃;800、中框;900、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应用于液晶显示屏,所述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包括:灯条PCB板100和转接部300。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有LED灯200,所述灯条PCB板100用于承载所述LED灯200,所述LED灯200为新型液晶模组装置提供光源,所述灯条PCB板100使得所述LED灯200整齐有序分布在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内部。所述转接部300位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一侧,所述转接部300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所述灯条PCB板100垂直连接在所述转接部300上,所述转接部300与所述灯条PCB板100连接成一个整体设置于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内部。
上述方案中,通过为新型液晶模组装置提供光源的所述LED灯200排列设置在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转接部300设置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一侧,所述转接部3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将所述灯条PCB板100连接在所述转接部300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转接部300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联结线材,省去了传统背光方案中的众多联结各光源的线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反射片500易被众多联结光源线材顶起的问题,液晶模组腔体内更平整,视效更可靠。
如图2-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接部300包括:转接板310和转接块320。所述转接板310沿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所述转接板310位于所述灯条PCB板100背离所述LED灯200的一侧。所述转接块320连接在所述转接板310上,所述灯条PCB板10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块320。所述转接板310通过所述转接块320将所述灯条PCB板100连接起来。具体结构中,所述转接板310为光源转接板310。本申请改变了传统液晶模组中LED灯200条的联结形式,取代了传统的联结线材,省去了生产中整理、固定线材的时间,提高加工效率。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接块32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转接槽330,所述转接槽330的槽口朝向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所述转接块320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灯条PCB板100,两侧的所述灯条PCB板100分别连接于两端的所述转接槽330。所述灯条PCB板100通过所述转接槽330连接在所述转接板310上,替代传统联结线材将所述灯条PCB板100连接在一起的形式。优选的,所述转接块320两端的转接槽330也可以贯穿,为所述转接部300内部线路连通提供方便。
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接槽330内朝向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插针340,所述灯条PCB板100朝向所述转接块320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110,所述插接部110设置有与所述插针340相配的连接片120,所述插接部110可插拔连接于所述转接槽330,使所述连接片120与所述插针340电连接。这种对插方式不仅省去了线材连接,还随接随用,省时省力,加工巧妙,通用易行。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插接部110沿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设有切口130,所述切口130朝向所述转接槽330槽口方向,所述插接部110通过所述切口130限位于所述转接槽330,防止所述灯条PCB板100对插在所述转接槽330内时插入过多或者插入量不足,使得所述连接片120与所述插针340的电连接不稳定。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接块320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块320沿所述转接板310的延伸方向并排间隔设置,均匀分布在所述转接板310上。所述灯条PCB板100与所述转接块320两侧的所述转接槽330相匹配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灯条PCB板100插入与多个所述转接块320两侧的所述转接槽330内部,使得多个所述灯条PCB板100与所述转接部300成为一个整体,在智能化生产过程中,通过机械手可一次性放置于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内部,省时省力,简单便捷。具体的,多条所述灯条PCB板100还可以设置为一个整体,直接插入所述转接块320的所述转接槽330内,整体式的所述灯条PCB板100增加了所述LED灯200放置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转接部300还包括:连接器350,所述连接器350设置在所述转接板310背向所述转接块320的表面,所述连接器350设置在所述转接板310的中部。所述转接板310上设置有连接线路360,所述连接线路360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350和所述转接板310,从而给所述转接槽330的插针340通电,并通过所述连接片120给多个所述灯条PCB板100通电,使得所述LED灯200通电。
如图7-8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还包括有背板400,所述转接部300固定在背板400上。所述背板400中间预留有与所述连接器350相匹配的连接孔410,所述连接器350可穿过所述连接孔410与外部电路连接。具体的,所述转接部300固定在背板400上的方式,不仅限于点胶、铆接、螺钉锁附等方式。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背板400上朝向所述灯条PCB板100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420,所述转接部300设置在所述凹槽420内,使得所述转接板310及所述转接块320的一部分沉于所述凹槽420内部,确保当多个所述灯条PCB板100插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时,多个所述灯条PCB板100的所述连接片120与所述转接槽330的所述插针340保持在同一平面。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任一方案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还包括:反射片500、光学膜片600、液晶玻璃700、中框800和支撑架900。所述反射片500位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发光侧,所述反射片500上设有反射孔510,所述LED灯200卡嵌在所述反射孔510内部。所述光学膜片600位于所述反射片500背离所述灯条PCB板100的一侧。所述液晶玻璃700位于所述光学膜片600背离所述反射片500的一侧。所述中框800环绕设置在所述反射片500、所述光学膜片600、所述液晶玻璃700、所述灯条PCB板100和所述背板400的边缘。所述支撑架900上连接在所述中框800和所述背板400上,支撑所述型液晶模组装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通过为新型液晶模组装置提供光源的所述LED灯200排列设置在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上,将所述转接部300设置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一侧,所述转接部300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100的延伸方向,将所述灯条PCB板100连接在所述转接部300上。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转接部300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联结线材,省去了传统背光方案中的众多联结各光源的线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液晶模组的反射片500易被众多联结光源线材顶起的问题,液晶模组腔体内更平整,视效更可靠。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灯条PCB板,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上排列有LED灯;
转接部,所述转接部位于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所述转接部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包括:转接板,所述转接板沿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垂直设置;
转接块,所述转接块连接在所述转接板上,所述灯条PCB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接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的两端分别开设有转接槽,所述转接槽的槽口朝向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
所述转接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灯条PCB板,两侧的所述灯条PCB板分别连接于两端的所述转接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槽内设置有插针,所述灯条PCB板朝向所述转接块的一端设置有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设置有与所述插针相配的连接片,所述插接部可插拔连接于所述转接槽,使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插针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灯条PCB板的延伸方向的两侧设有切口,所述插接部通过所述切口限位于所述转接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块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转接块沿所述转接板的延伸方向并排间隔设置;
所述灯条PCB板与所述转接块相匹配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部还包括: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设置在所述转接板背向所述转接块的表面;
所述转接板上设置有连接线路,所述连接线路用于电性连接所述连接器和所述转接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背板,所述转接部固定在背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上朝向所述灯条PCB板的表面上开设有凹槽,所述转接部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新型液晶模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反射片,所述反射片位于所述灯条PCB板的发光侧,所述反射片上设有反射孔,所述LED灯卡嵌在所述反射孔内部;
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反射片背离所述灯条PCB板的一侧;
液晶玻璃,所述液晶玻璃位于所述光学膜片背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
中框,所述中框环绕设置在所述反射片、所述光学膜片、所述液晶玻璃、所述灯条PCB板和背板的边缘;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连接在所述中框和所述背板上。
CN202120345537.7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Active CN2145863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5537.7U CN21458632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5537.7U CN21458632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86322U true CN214586322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0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5537.7U Active CN214586322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8632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531A (zh) * 2022-05-23 2022-07-22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灯条转接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79531A (zh) * 2022-05-23 2022-07-22 高创(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背光灯条转接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318251B1 (ko) 일체형 램프소켓, 이를 갖는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표시장치
CN109085721B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3438408B (zh) 一种led灯条连接器及背光模组
CN105487290A (zh) 背光组件和具有该背光组件的显示装置
KR20110073824A (ko) Led 모듈용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led 모듈 조립체
CN214586322U (zh) 一种新型液晶模组装置
CN103017016A (zh) 发光模块和包括该发光模块的背光组件
CN102121637B (zh) 背光单元和显示装置
CN202403051U (zh) 一种led灯条、背光模组及液晶电视机
CN101608758A (zh) 背光组件
CN110515239B (zh) 一种电视背光灯条组件及其安装方法
CN102095125B (zh) 侧光式照明装置
CN217209248U (zh) 拼接照明装置
CN217238568U (zh) 一种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5813665U (zh) 一种背光板
CN215527112U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17464154U (zh) 一种对插拼接的线条灯及灯组
CN215867457U (zh) 一种背光板
CN108776402B (zh) 三相背光电能表及其显示模组
CN219496853U (zh) Led灯条的灯板及电子设备
CN220171739U (zh) 一种可无缝拼接的灯箱背光板
CN215813666U (zh) 一种均匀发光式背光板
CN202176959U (zh) 发光二极管灯条结构
CN111025749B (zh) 光源装置及背光模块
CN216563599U (zh) 背光组件及显示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