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4673U -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4673U
CN214564673U CN202120275592.3U CN202120275592U CN214564673U CN 214564673 U CN214564673 U CN 214564673U CN 202120275592 U CN202120275592 U CN 202120275592U CN 214564673 U CN214564673 U CN 2145646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sensor
signal lead
power supply
supply plug
temper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7559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7559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46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46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46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该供电插头连接有充电电缆,该供电插头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电插头的温度,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二信号引线;充电电缆包括第三信号引线和第四信号引线;第一压接结构,通过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三信号引线压接形成;第二压接结构,通过第二信号引线和第四信号引线压接形成。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压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充电电缆中的信号线相连,降低了信号线连接位置处的硬度,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扭动造成连接处发生破裂,导致连接不良的问题。

Description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供电插头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该温度传感器的固定方式通常是采用焊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充电电缆中的信号线相连。但由于焊接过后连接处的硬度、脆性较高,因此当供电插头受到外力,致使供电插头发生扭动时,容易导致焊接处发生断裂,从而引发接触不良等一系列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解决了插头在充电过程中,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供电插头,该供电插头连接有充电电缆,该供电插头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供电插头的温度,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二信号引线;充电电缆包括第三信号引线和第四信号引线;第一压接结构,通过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三信号引线压接形成;第二压接结构,通过第二信号引线和第四信号引线压接形成。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器,第一信号引线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引线靠近供电插头的第二端位于压接器内;第二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器,第二信号引线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三端与第四信号引线靠近供电插头的第四端位于压接器内。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第一压接结构;第三端和第四端位于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第二压接结构。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三个固定凹槽,用于分别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接结构和第二压接结构。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还设置有固定凸起,用于与插脚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固定在插脚固定装置的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之间。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综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接结构、第二压接结构和至少两个插脚。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外壳,第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插脚固定装置设置于外壳内;或者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综合固定装置设置于外壳内。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供电插头;控制盒,控制盒与供电插头通过充电电缆连接,控制盒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控制盒的温度;主控模块,主控模块设置于控制盒内,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充电装置的运行。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通过在供电插头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供电插头温度的实时监控,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温度过高引发安全问题。同时,本申请采用压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充电电缆中的信号线相连,降低了信号线连接位置处的硬度,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扭动造成连接处易发生破裂,导致连接不良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插脚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固定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综合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供电插头连接有充电电缆4,该供电插头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用于检测供电插头的温度,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包括第一信号引线11和第二信号引线12。充电电缆4包括第三信号引线41和第四信号引线42。第一压接结构2通过第一信号引线11和第三信号引线41压接形成。第二压接结构3通过第二信号引线12和第四信号引线42压接形成。
具体地,供电插头内部设置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并且第一温度传感器1可以设置于插脚(例如图3所示插脚71)附近,便于准确地检测供电插头的温度,但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温度传感器1设置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温度传感器1为热敏电阻,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温度传感器1还可以为电阻式温度传感器,热电偶式温度传感器等。
充电电缆4可以包括第三信号引线41、第四信号引线42、火线43、零线44和地线45。充电电缆4内包括的这五条信号线可以是分离的五条线,其中每一条信号线都单独采用非导电涂层进行绝缘,以防止相邻的信号线之间发生短路。该五条单独绝缘的信号线可以由单一外部绝缘层包封,由此共同形成充电电缆4。
需要说明的是,五条信号线和充电电缆4的绝缘体可通常由耐用、柔件、且非导电材料组成,例如通常为热性的聚合物,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压接结构(即第一压接结构2和第二压接结构3)可以采用压接器将第一温度传感器1的信号引线和充电电缆4中的信号引线进行压接操作。示例性地,压接器可以是表面为镀锡材质,端头为紫铜材质的管形裸端头,本申请实施例对压接器的类型不作具体限定,也可以采用其他热缩套管进行包覆。
下面为了便于描述,以第一压接结构的压接方式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压接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在一示例中,第一信号引线11一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连接,另一端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1,此处将第一信号引线11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1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第三信号引线41一端被包裹在充电电缆4中,另一端靠近供电插头(或靠近第一温度传感器1),此处将第三信号引线41靠近供电插头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第一信号引线11的第一端和第三信号引线41的第二端在压接器(例如管形裸端头)内相连接,并通过压接端子机进行压接,形成第一压接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位于压接器的同一侧进行压接。
示例性地,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位于管形裸端头(即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参见图1,即第一信号引线11和第三信号引线41在第一压接结构2与第一信号引线11(或第三信号引线41)相连的一侧压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侧可以是图1所示方位第一压接结构2的上侧。
示例性地,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可以分别位于管形裸端头的第一侧和第二侧进行压接,即管形裸端头一侧与第一信号引线11相连,另一侧与第三信号引线41相连。本申请实施例对具体的压接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置。
应当理解,第二压接结构与第一压接结构压接的方式基本相同,详情请参见上述第一压接结构形成的方式,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可以应用在任何需要充电的场景下,本申请实施例对供电插头的应用场景不作具体限定。例如,手机充电、新能源汽车充电,以及娱乐设施等。还需要说明的是,随着应用场景的不同,充电方式也会进行相应的调整,具体参见下述示例。
在一示例中,参见图7,该供电插头可以与控制盒相连接构成充电装置(例如电动车的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的充电方式可以为图8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为避免重复,详情请参见下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示例中,该供电插头可以作为家用电器的供电插头。需要说明的是,当该供电插头作为家用电器的供电插头时,此时家用电器与供电插头之间不需要控制盒进行连接,即家用电器内部的控制单元直接与供电插头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
例如,作为冰箱的供电插头,此时的充电方式可以为将冰箱自带的控制单元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当冰箱自带的控制单元检测到供电插头内部的温度(即T1)大于预设高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冰箱的电路单元断电并发出警示音,以提醒用户此时冰箱的供电插头温度过高已断电,防止冰箱内原有物品解冻。当冰箱自带的控制单元检测到T1小于预设低值时,控制单元控制冰箱的电路单元恢复充电。
又例如,作为空调的供电插头,此时的充电方式可以为将空调自带的控制单元与第一温度传感器相连接,当空调自带的控制单元检测到T1大于预设高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空调的电路单元断电;当空调自带的控制单元检测到T1小于预设低值时,控制单元控制空调的电路单元恢复充电。
示例性地,该预设高值为75℃,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高值和预设低值的温度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家用电器的性质进行灵活设置。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供电插头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供电插头温度的实时监控,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温度过高引发安全问题。同时,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压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充电电缆中的信号线相连,降低了信号线连接位置处的硬度,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扭动造成连接处易发生破裂,导致连接不良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器,第一信号引线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与第三信号引线靠近供电插头的第二端位于压接器内;第二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器,第二信号引线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三端与第四信号引线靠近供电插头的第四端位于压接器内。
具体地,压接器可以是管形裸端头。其中第一信号引线的压接方式详情请参见图1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二信号引线12一端与第一温度传感器1连接,另一端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1,此处将第二信号引线12远离第一温度传感器1的一端定义为第三端。第四信号引线42一端被包裹在充电电缆4中,另一端靠近供电插头(或靠近第一温度传感器1),此处将第四信号引线42靠近供电插头的一端定义为第四端。第二信号引线12的第三端和第四信号引线42的第四端在管形裸端头内相连接,并通过压接端子机进行压接,形成第一压接结构。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压接的方式,将温度传感器的信号线与充电电缆中的信号线相连,降低了信号线连接位置处的硬度,避免了因供电插头扭动造成连接处易发生破裂,导致连接不良的问题。同时采用压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解决了锡焊不可弯曲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端和第二端位于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第一压接结构;第三端和第四端位于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第二压接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1,第一侧可以是第一压接结构2与第一信号引线11(或第三信号引线41)连接的一侧。例如第一侧可以是图1所示方位,第一压接结构2的上侧。或者第一侧可以是第二压接结构3与第二信号引线12(或第四信号引线42)连接的一侧。例如第一侧可以是图1所示方位,第二压接结构3的上侧。
继续参见图1所示,第一信号引线11的第一端和第三信号引线41的第二端,在第一压接结构2的第一侧方向,通过压接器(例如管形裸端头)进行压接,从而形成第一压接结构2。第二信号引线12的第三端和第四信号引线42的第四端,在第二压接结构3的第一侧方向(或第一压接结构2的第一侧方向),通过压接器(例如管形裸端头)进行压接,从而形成第二压接结构3。
此时,第一压接结构2、第一温度传感器1和第二压接结构3之间通过第一信号引线11和第二信号引线12的连接,形成“M”型的结构(例如参见图1所示)。
在一示例中,第一端和第二端也可以分别位于管形裸端头的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进行压接,即管形裸端头(即压接器)一侧与第一信号引线11相连,另一侧与第三信号引线41相连。此时,第一压接结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接结构之间通过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二信号引线连接,形成“Y”型的结构。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压接结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接结构之间,形成“M”型的结构。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第一压接结构、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压接结构之间设置成M型结构,有利于后续对温度传感器的固定更牢固。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三个固定凹槽,用于分别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接结构和第二压接结构。
具体地,参见图2,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可以包括三个固定凹槽,即第一固定凹槽51、第二固定凹槽52和第三固定凹槽53。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还可以包括下方的固定凸起54,用于与插脚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具体的与插脚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方式,详情请参见下述实施例的记载,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3,可以采用插入的方式将其他结构固定连接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上5。即,第一温度传感器1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第一固定凹槽51内,第一压接结构2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第二固定凹槽52内,同时第二压接结构3也以插入的方式,固定于第三固定凹槽53内。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上述可靠的固定方式,将温度传感器耦合到供电插头内部,以此实现对供电插头的温度检测。并且由于温度传感器尺寸较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方式,还可以将信号引线上的拉力释放到插头内部骨架(即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避免在供电插头受到拉力作用时,温度传感器与其信号引线出现连接不良的现象。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温度传感器本体和压接结构固定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使得当供电插头受到外力作用,导致内部的信号引线受到拉力时,信号引线可以将拉力释放到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上,从而避免了温度传感器本体及其信号引线因拉力而产生损坏、接触不良等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固定在插脚固定装置的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之间。
具体地,第一固定凹槽可以设置于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之间的中心位置,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一固定凹槽的位置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是靠近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的位置即可。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将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固定在插脚固定装置的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之间,便于第一温度传感器采集供电插头在工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使得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更为精准。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插脚固定装置设置有至少两个通孔,供电插头的至少两个插脚通过至少两个通孔固定,并且至少两个插脚向远离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的方向延伸。
具体地,参见图2,插脚固定装置6上设置有凹槽64,用于与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下的凸起54连接,从而将插脚固定装置6与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连接。其中凹槽64可以随着凸起54的长度灵活设置,例如当凸起54的长度为插脚固定装置6厚度的一半时,则此时为凹槽64,又例如当凸起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插脚固定装置6的厚度时,则此时为通孔64,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继续参见图2所示,插脚固定装置6还用于固定至少两个插脚(例如图2所示火线插脚71、零线插脚72和地线插脚73),并且插脚固定装置6上通孔的数量与插脚的个数相关。例如当插脚的数量为3个时,通孔的数量也为3个。又例如当插脚的数量为2个时,通孔的数量也为2个。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当插脚的数量为3个时,即第一插脚71、第二插脚72和第三插脚73。其中第一插脚71通过第一通孔61固定,第二插脚72通过第二通孔62固定,第三插脚73通过第三通孔63固定。并且,第一插脚71、第二插脚72和第三插脚73穿过三个通孔,并向远离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的方向延伸。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插脚固定装置与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相连接,使得插脚固定装置和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构成供电插头的基本骨架,避免了在供电插头受到拉力作用时,内部温度传感器、信号引线及插脚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综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接结构、第二压接结构和至少两个插脚。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上述实施例的并列方案,上述技术方案为提高供电插头内部结构的适用性,将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插脚固定装置设置为可拆分结构。
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参见图4,将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插脚固定装置设置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即综合固定装置7。该综合固定装置7固定第一温度传感器、压接结构及插脚的方式与上述提供的可拆分的实施例基本相同,详情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将一体化的综合固定装置设置为供电插头的基本骨架,避免了供电插头长时间受到外力作用时,容易导致基本骨架内的结构产生松动,从而使得供电插头发生损坏的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还包括外壳,第一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插脚固定装置设置于外壳内;或者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综合固定装置设置于外壳内。
具体地,外壳可以理解为供电插头的外部绝缘材料。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外壳8内包括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插脚固定装置6,以及至少两个插脚与插脚固定装置6固定连接的部分,其中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5中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以及第一压接结构和第二压接结构(图中未示出)。
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外壳8内包括综合固定装置7,以及综合固定装置固定的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压接结构、第二压接结构和至少两个插脚与综合固定装置7固定连接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供电插头内部还可以包含非导电材料,以维持内部电线和插头等导电元件的电隔离,并且可以热绝缘以防止使用者被充电期间可能出现的高热灼伤。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绝缘材料将供电插头内部的导电元件进行包裹,保证了供电插头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并且在供电插头的外部设置绝缘外壳,便于用户对供电插头的使用。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第一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具体地,热敏电阻,灵敏度较高,其电阻温度系数要比金属大10~100倍以上,且工作温度范围宽、体积小、使用方便。该温度传感器还可以采用电阻式温度传感器,其测量范围宽、成本低,但电阻式温度传感器测量精度不高。
优选地,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热敏电阻作为第一温度传感器。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热敏电阻作为第一温度传感器,提升了检测温度的准确性,且便于安装。
图7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充电装置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供电插头10、充电电缆2、控制盒9,以及控制盒9内部设置的主控模块91。其中控制盒9与供电插头10通过充电电缆2连接,控制盒9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92,用于检测控制盒9的温度。主控模块91设置于控制盒9内,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未示出)和第二温度传感器92检测的温度,控制充电装置的运行。
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关于供电插头10内部的结构详情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记载,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控制盒9内的结构及主控模块具体的控制方式,详情请参见下述实施例的记载,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供电插头和控制盒的温度,避免了在充电过程中,因供电插头或控制盒温度过高而引发的安全性问题。
图8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图8的执行可以由充电装置(该充电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插头)控制盒内的控制单元来执行。如图8所示,该充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810:主控模块获取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供电插头内的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1,以及控制盒内的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2。
具体地,在充电装置的结构上,主控模块可以设置于控制盒内,并且在控制盒内部也设置有一个温度传感器,即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实时检测控制盒内的温度,本申请实施例对第二温度传感器在控制盒内的设定位置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均可以采用热敏电阻。其中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充电装置中供电插头的温度T1。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充电装置中控制盒的温度T2。
820:主控模块根据T1和/或T2和/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包含供电插头的充电装置的运行。
具体地,在充电装置的结构上,可以是控制盒内主控模块外接的温度处理器进行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的计算,以及T1和/或T2和/或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与预设高值(或预设低值)的关系。该温度处理器包括:采集单元、计算单元、判定单元及信号传送单元。
在一示例中,采集单元,用于接收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实时采集、检测的温度T1和T2;计算单元,用于计算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两者相关联的温度,例如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判定单元,用于判定实时检测的T1和/或T2和/或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是否超出预先设定的温度值(即预设高值或预设低值);信号传送单元,用于传输判定单元经判定后的结果信息,若是检测温度高于预设高值,则将过热信号传输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降低整个充电装置的输出功率或断开充电,若是检测温度低于预设低值,则将恢复信号传输给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恢复充电装置运行充电。
基于两个温度传感器检测的T1和T2温度,本申请实施例对检测温度的判定方式可以采用单独判定,也可以采用组合判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示例中,单独判定可以是单独判定供电插头内的温度(即第一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1)是否高于或低于设定阈值的温度(即预设高值或预设低值);或者,单独判定控制盒内的温度(即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T2)是否高于或低于设定阈值的温度;或者,单独判定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也就是供电插头和控制盒内检测的差值温度,本申请实施例将二者之间的差值计算方式设定为:供电插头的温度减去控制盒的温度,即T1-T2。当差值温度高于或低于设定阈值的温度时,主控模块控制充电装置充电或断电。
在一示例中,组合判定可以是在T1、T2、以及T1和T2之间的差值,这三者中选择两者进行组合判定。例如,可以选择T1和T2进行判定,也可以选择T1与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进行判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优选地,对检测温度的判定方式本申请实施例选择T1或T2,与T1和T2之间的差值温度进行组合判定。因此,可以理解为在这两者中,若有一者高于或低于设定阈值(即预设高值或预设低值),则充电装置断开或闭合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组合判定的方式进行温度的检测,避免了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由于供电插头或控制盒温升过高,对充电装置本身使用寿命产生影响。此外,引用差值温度作为判定的条件之一,可以将温度保护点自动降低,从而对充电装置进行更好的过热保护。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两个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供电插头和控制盒的温度,并在当检测的温度(或差值温度)高于预设高值时,断开充电,在低于预设低值时,恢复充电,保障了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主控模块根据T1和/或T2和/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包含供电插头的充电装置的运行包括:当T1大于第一预设高值,或T2大于第二预设高值,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大于第三预设高值时,主控模块控制所述充电装置降低输出功率或断电。
具体地,在充电装置的结构上,控制所述充电装置降低输出功率或断电,可以是主控模块控制与主控模块相连的电路控制单元,进行对整个充电装置断电或充电的操作。
预设高值可以理解为温度保护阈值或阈值温度。对于该预设高值可取决多种因素进行设定,包括用于构成插头的聚合材料的物理件质。因此,预设高值可以通常设定为低于所使用的最小热稳定材料的热形变温度或热挠曲温度,以防止由于过度软化产生的变形。此外,希望的是将供电插头表面维持在使用者感到舒适的温度,因此供电插头的设计特征将影响的预设高值的设定。其中该设计特征包括但不限于:形状、尺寸、所用材料以及从表面到内部发热部件(信号引线和插脚)的距离。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对预设高值不作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高值为75℃,第二预设高值为85℃,第三预设高值为35℃。
在一示例中,当T1大于75℃时,或T2大于85℃,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大于35℃时,主控模块控制电路控制单元降低整个充电装置的输出功率。但当降低输出功率后依旧检测到温度不断升高时,电路控制单元会继续降低输出功率直至断开充电,即渐进式断电。
在一示例中,当T1大于75℃时,或T2大于85℃,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大于35℃时,主控模块控制电路控制单元立刻断开整个充电装置的运行。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通过采用立刻断开充电或渐进式断开充电的方式,操控电路控制单元断开充电,可有效防止充电装置因过热,所引发的安全问题。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主控模块根据T1和/或T2和/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控制包含供电插头的充电装置的运行包括:当T1小于第一预设低值和T2小于第二预设低值,以及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小于第三预设低值时,主控模块恢复充电装置的运行。
具体地,在结构上的控制方式,与上述实施例基本相同,详情请参见上述实施例的记载,在此不再赘述。
预设低值可以理解为极限温度低值。当电路控制单元断开充电,进入充电保护状态,但此时充电装置依然会通过温度传感器(即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对整个充电装置的供电插头和控制盒进行温度检测,并在当检测温度(即T1或T2或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低于设定的预设低值时,电路控制单元会闭合充电,以恢复充电装置的运行。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预设低值为65℃,第二预设低值为75℃,第三预设低值为25℃。
在一示例中,当T1小于65℃和T2小于75℃,以及T1与T2之间的差值温度小于25℃时(即上述三个温度同时小于预设低值),主控模块控制电路控制单元恢复充电装置的运行。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在处于温度保护状态时可根据温度判定,自行恢复充电,保障了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的高效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者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插头连接有充电电缆,所述供电插头包括: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供电插头的温度,并且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信号引线和第二信号引线;
所述充电电缆包括第三信号引线和第四信号引线;
第一压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一信号引线和所述第三信号引线压接形成;
第二压接结构,通过所述第二信号引线和所述第四信号引线压接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接结构包括压接器,所述第一信号引线远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三信号引线靠近所述供电插头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压接器内;
所述第二压接结构包括所述压接器,所述第二信号引线远离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信号引线靠近所述供电插头的第四端位于所述压接器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压接器的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所述第一压接结构;
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位于所述压接器的所述第一侧进行压接,以形成所述第二压接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包括三个固定凹槽,用于分别固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压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还设置有固定凸起,用于与插脚固定装置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的第一固定凹槽,设置于固定在所述插脚固定装置的火线插脚与零线插脚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固定装置和所述插脚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综合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压接结构、所述第二压接结构和至少两个插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壳,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综合固定装置设置于所述外壳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
1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供电插头;
控制盒,所述控制盒与所述供电插头通过充电电缆连接,所述控制盒内部设置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控制盒的温度;
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盒内,用于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控制所述充电装置的运行。
CN202120275592.3U 2021-01-29 2021-01-29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Active CN2145646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5592.3U CN21456467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75592.3U CN21456467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4673U true CN214564673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4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75592.3U Active CN214564673U (zh) 2021-01-29 2021-01-29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46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132A (zh) * 2021-01-29 2021-05-11 南京科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插头、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87132A (zh) * 2021-01-29 2021-05-11 南京科德森科技有限公司 供电插头、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575842B (zh) 具有温度传感器的插拔连接件
CN107454877B (zh) 热监控的充电装置
US10439336B2 (en) Plug connector part having a temperature sensor device
CN109414996A (zh) 具有带有温度传感器的电路板的热耦合的电连接装置
TWI629488B (zh) 一種充電電纜
CN214564673U (zh) 供电插头及充电装置
CN212062879U (zh) 用于车辆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组件和车辆
JP2019200127A (ja) 温度異常検知システム、温度異常検知ケーブル、ケーブル
CN108225607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连接器内置无线测温模块
CN103247921A (zh) 感温插头组件
CN112787132A (zh) 供电插头、充电装置及充电方法
CN219040953U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102403666A (zh) 可在线测量柜内温度的开关设备
CN111129621B (zh) 汽车动力电池信号采集线束
CN101689685B (zh) 用于测量可再充电的供电装置的温度的测量装置
CN105870681B (zh) 一种水晶头及网线钳
CN208352644U (zh) 一种电插头可循环过热保护自动熔断器
CN211508083U (zh) 智能穿戴传感器数据线
CN212447149U (zh) 一种充电装置
CN208753240U (zh) 一种万能式断路器
CN211377096U (zh) 插头电源线
CN212485710U (zh) 一种超温保护插头
CN216562523U (zh) 一种感温供电电缆
CN216134056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带高温报警功能的连接线
CN215816699U (zh) 感温插头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