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60418U - 省力扳手 - Google Patents

省力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60418U
CN214560418U CN202120937142.6U CN202120937142U CN214560418U CN 214560418 U CN214560418 U CN 214560418U CN 202120937142 U CN202120937142 U CN 202120937142U CN 214560418 U CN214560418 U CN 214560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rotating shaft
connecting rod
rod
torq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714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孔颖
孔超
刘鸿
唐翟
唐鑫
王洋洋
赵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93714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60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60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60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省力扳手,属于铁路施工工具技术领域,包括把手、第一转轴、扭力放大器、第二转轴、套筒和曲连杆机构;第一转轴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扭力放大器扭矩输入端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转轴一端与扭力放大器的扭矩输出端连接;套筒与第二转轴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曲连杆机构中部跨过扭力放大器,并与扭力放大器的外壳限位连接,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作业人员对把手施加的作用力大大减小,使得拧动各类大型螺栓更加省力,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连续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省力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路施工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省力扳手。
背景技术
在铁路的施工和检修过程中,需要安装和更换大量的螺栓等紧固件,而一些大型的螺栓因为设计要求和锈蚀等原因导致扭矩特别大,作业工人使用普通扳手进行拆卸和安装十分费力,连续拧几个螺栓后就会手臂酸痛,影响作业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省力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省力扳手,包括把手、第一转轴、扭力放大器、第二转轴、套筒和曲连杆机构;第一转轴一端与把手固定连接;扭力放大器扭矩输入端与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转轴一端与扭力放大器的扭矩输出端连接;套筒与第二转轴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曲连杆机构中部跨过扭力放大器,并与扭力放大器的外壳限位连接,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分别与扭力放大器可拆卸连接,曲连杆机构设有与第一转轴轴线方向平行的伸缩自由度。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曲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伸缩杆组件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转轴转动连接;伸缩杆组件跨过扭力放大器,且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一端与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伸缩杆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伸缩杆组件包括第一套管、第二套管、丝杆、压簧和调节螺母,第一套管一端与第一连杆固定连接;第二套管一端与第一套管滑动套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杆固定连接;丝杆穿设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内,且一端与第二套管转动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一套管;压簧套设在丝杆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抵接,用于提供驱动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滑动伸长的弹力;调节螺母与丝杆穿出第一套管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配合,并与第一套管抵接,用于通过调节调节螺母在丝杆上的位置来调节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的滑动伸长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曲连杆机构还包括中连杆组件,中连杆组件一端与伸缩杆组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放大器的外壳限位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连杆组件包括滑套、中连杆、固定套和固定件,滑套与伸缩杆组件滑动连接;中连杆一端与滑套连接;固定套与中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套设在扭力放大器的外壳上;固定件设在固定套上,用于将固定套与扭力放大器的外壳固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第一连杆通过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内的第一转动套与第一转轴形成限位转动连接;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第二转轴通过套设在第二环形凹槽内的第二转动套与第二转轴形成限位转动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曲连杆机构还包括延长抵接杆,延长抵接杆一端与伸缩杆组件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垂直,用于使延长抵接杆能够向外张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延长抵接杆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卡在伸缩杆组件上的卡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扭力放大器上设有用于切换扭矩输出端的旋向的旋向切换机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省力扳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根据螺栓选择对应的套筒,将套筒安装在第二转轴上,对螺栓进行扭动时作业人员双手握住把手,并用腿部抵住曲连杆机构防止扭力放大器外部转动,之后对把手施加扭力,扭力经第一转轴传递至扭力放大器后,被扭力放大器放大并输出至第二转轴,最后通过套筒作用在螺栓上,能够使得作业人员对把手施加的作用力大大减小,使得拧动各类大型螺栓更加省力,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连续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省力扳手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省力扳手另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内含局部剖视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如下:
10、把手;
20、第一转轴;21、第一环形凹槽;
30、扭力放大器;
40、第二转轴;41、第二环形凹槽;
50、曲连杆机构;51、第一连杆;53、第二连杆;
52、伸缩杆组件;521、第一套管;522、第二套管;
523、丝杆;524、压簧;525、调节螺母;
54、中连杆组件;541、滑套;542、中连杆;543、定套;544、固定件;
55、延长抵接杆;56、第一转动套;57、第二转动套;
60、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省力扳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提供的省力扳手,包括把手10、第一转轴20、扭力放大器30、第二转轴40、套筒60和曲连杆机构50;第一转轴20一端与把手10固定连接;扭力放大器30扭矩输入端与第一转轴20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转轴40一端与扭力放大器30的扭矩输出端连接;套筒60与第二转轴40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曲连杆机构50中部跨过扭力放大器30,并与扭力放大器30的外壳限位连接,两端分别与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40转动连接。
扭力放大器,又称扭矩倍增器、齿轮减速器、扭力倍增器、力矩放大仪、增力器等,是一种可以为操作者提高扭力的装置。由于输出端功率并不会超过输入端功率,所以输出回转数低于输入端回转数。目前的扭力放大器一般都是通过行星齿轮实现扭矩倍增,一般有放大5倍~125倍,最大输出扭矩可达5万牛米。
本实施例提供的省力扳手,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使用时根据螺栓选择对应的套筒60,将套筒60安装在第二转轴40上,对螺栓进行扭动时作业人员双手握住把手10,并用腿部抵住曲连杆机构50防止扭力放大器30外部转动,之后对把手10施加扭力,扭力经第一转轴20传递至扭力放大器30后,被扭力放大器30放大并输出至第二转轴40,最后通过套筒60作用在螺栓上,能够使得作业人员对把手10施加的作用力大大减小,使得拧动各类大型螺栓更加省力,有利于作业人员的连续作业,提升作业效率。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在第一实施方式基础上又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40分别与扭力放大器30可拆卸连接,曲连杆机构50设有与第一转轴20轴线方向平行的伸缩自由度。
这样能够根据螺栓的情况对扭力放大器30进行更换,更换时将曲连杆机构50伸长,使得扭力放大器30能够从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40之间取下,之后放入新的扭力放大器30后,再将曲连杆机构50缩回,将扭力放大器30限定在第一转轴20和第二转轴40之间即可。
曲连杆机构50包括第一连杆51、伸缩杆组件52和第二连杆53;第一连杆51一端与第一转轴20转动连接;伸缩杆组件52跨过扭力放大器30,且一端与第一连杆5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二连杆53一端与第二转轴40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伸缩杆组件5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伸缩杆组件52包括第一套管521、第二套管522、丝杆523、压簧524和调节螺母525,第一套管521一端与第一连杆51固定连接;第二套管522一端与第一套管521滑动套接,且另一端与第二连杆53固定连接;丝杆523穿设在第一套管521和第二套管522内,且一端与第二套管522转动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一套管521;压簧524套设在丝杆523上,且两端分别与第一套管521和第二套管522抵接,用于提供驱动第一套管521和第二套管522滑动伸长的弹力;调节螺母525与丝杆523穿出第一套管521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配合,并与第一套管521抵接,用于通过调节调节螺母525在丝杆523上的位置来调节第一套管521和第二套管522的滑动伸长量。
曲连杆机构50还包括中连杆组件54,中连杆组件54一端与伸缩杆组件52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放大器30的外壳限位连接。
中连杆组件54包括滑套541、中连杆542、固定套543和固定件544,滑套541与伸缩杆组件52滑动连接;中连杆542一端与滑套541连接;固定套543与中连杆542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套设在扭力放大器30的外壳上;固定件544设在固定套543上,用于将固定套543与扭力放大器30的外壳固定。
第一转轴20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21,第一连杆51通过套设在第一环形凹槽21内的第一转动套56与第一转轴20形成限位转动连接;第二转轴40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41,第二转轴40通过套设在第二环形凹槽41内的第二转动套57与第二转轴40形成限位转动连接。
曲连杆机构50还包括延长抵接杆55,延长抵接杆55一端与伸缩杆组件52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第一转轴20的轴线垂直,用于使延长抵接杆55能够向外张开,以便于作业人员用腿部或其他部位抵住,避免扭力放大器30外壳跟随转动。延长抵接杆55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卡在伸缩杆组件52上的卡口,以便于延长抵接杆55的收纳,并增加伸缩杆组件52的长度。
扭力放大器30上设有用于切换扭矩输出端的旋向的旋向切换机构,以便于单向旋转把手10,就能双向扭动螺栓。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把手,
第一转轴,一端与所述把手固定连接;
扭力放大器,扭矩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连接;
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扭力放大器的扭矩输出端连接;
套筒,与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可拆卸连接;
曲连杆机构,中部跨过所述扭力放大器,并与所述扭力放大器的外壳限位连接,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与所述扭力放大器可拆卸连接,所述曲连杆机构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轴轴线方向平行的伸缩自由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连杆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
伸缩杆组件,跨过所述扭力放大器,且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第二连杆,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且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组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组件包括:
第一套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固定连接;
第二套管,一端与所述第一套管滑动套接,且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固定连接;
丝杆,穿设在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内,且一端与所述第二套管转动连接,另一端穿出第一套管;
压簧,套设在所述丝杆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抵接,用于提供驱动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滑动伸长的弹力;
调节螺母,与所述丝杆穿出所述第一套管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配合,并与所述第一套管抵接,用于通过调节调节螺母在丝杆上的位置来调节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第二套管的滑动伸长量。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连杆机构还包括中连杆组件,所述中连杆组件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组件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扭力放大器的外壳限位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连杆组件包括:
滑套,与所述伸缩杆组件滑动连接;
中连杆,一端与所述滑套连接;
固定套,与所述中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且用于套设在所述扭力放大器的外壳上;
固定件,设在所述固定套上,用于将所述固定套与所述扭力放大器的外壳固定。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第一连杆通过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凹槽内的第一转动套与所述第一转轴形成限位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上设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二转轴通过套设在所述第二环形凹槽内的第二转动套与所述第二转轴形成限位转动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连杆机构还包括延长抵接杆,所述延长抵接杆一端与所述伸缩杆组件转动连接,且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垂直,用于使延长抵接杆能够向外张开。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延长抵接杆的自由端设有用于卡在所述伸缩杆组件上的卡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省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放大器上设有用于切换扭矩输出端的旋向的旋向切换机构。
CN202120937142.6U 2021-04-30 2021-04-30 省力扳手 Active CN214560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142.6U CN214560418U (zh) 2021-04-30 2021-04-30 省力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7142.6U CN214560418U (zh) 2021-04-30 2021-04-30 省力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60418U true CN214560418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1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7142.6U Active CN214560418U (zh) 2021-04-30 2021-04-30 省力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60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058413Y (zh) C型夹
CN203961332U (zh) 用于工程机械臂的液压剪和破碎锤的集成装置
CN214560418U (zh) 省力扳手
CN206663073U (zh) 一种新型万能扳手
CN110480107A (zh) 一种地脚螺栓修复装置
CN208005127U (zh) 智能化装配管道装置
CN211867633U (zh) 一种可倾斜软轴螺母拧紧机
CN209110937U (zh) 一种新型的万能扳手
CN208323196U (zh) 一种适用于狭小空间的扳手
CN214604035U (zh) 一种管道维护用多功能管钳
CN207522469U (zh) 一种套筒扳手
CN205074972U (zh) 丝锥绞手
CN214723745U (zh) 一种手轮通用型扳手
CN213498894U (zh) 一种输油臂油缸维修用液压扳手
CN210998500U (zh) 一种可变摇柄式的绝缘操作杆
CN206175433U (zh) 一种带有六边形凹槽螺纹端头的易拧螺栓
CN109866144A (zh) 一种用于狭小空间的开口套筒扳手
CN201086257Y (zh) 自锁加力钳
CN216399440U (zh) 一种汽轮机维修扳手
CN2573158Y (zh) 折叠式高强度专用扳手
CN210731602U (zh) 一种换刀机器人末端执行机构用螺栓松紧机构
CN209986867U (zh) 万向扳手
CN203765534U (zh) 一种组装简便且操作简单的通用扳手
CN216803237U (zh) 一种用于较大螺栓安装的新型定向扳手
CN212044426U (zh) 双螺母螺杆拆装专用电动工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