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0128U -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50128U CN214550128U CN202022702126.7U CN202022702126U CN214550128U CN 214550128 U CN214550128 U CN 214550128U CN 202022702126 U CN202022702126 U CN 202022702126U CN 214550128 U CN214550128 U CN 2145501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ir
- side wings
- head
- traction belt
- cerv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所述牵引带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飞翼式结构,所述主体部包括头托部分,所述头托部分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头托部分至少向四个方向延伸出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一对对称的第一侧翼和一对对称的第二侧翼;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末端向内弯折连接闭合形成颈部支撑部分;一对所述第一侧翼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边缘分别连接有吊带;本颈椎头部牵引带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飞翼式造型,能够较好的托住和支撑好患者的头部和颈椎,舒适性和体验感较好,不影响设备对患者头部的检测。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头部牵引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基本都是用于坐姿或者站姿的。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告号:CN209595987U)在2019年公开了一种更换式颈椎牵引带,包括颈椎牵引带本体,颈椎牵引带本体呈马鞍形,颈椎牵引带本体上设置有头部穿出开口,颈椎牵引带本体的两个悬挂端部处均设置有固定带,固定带上设有悬挂环,颈椎牵引带本体的下颌部的位置处设置有棉布,颈椎牵引带本体的表面设置有若干个毛面魔术贴,颈椎牵引带本体的下颌部的位置处还设有颈椎角度调节装置。这种类型的颈椎牵引带只能够用于坐姿或者站姿,竖直的牵引头部。对于有些需要平躺的患者,这种牵引带就不方便使用。
如市场上的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是一种脑部磁刺激治疗仪,需配合TMS磁刺激仪使用。采用的是以仰卧睡姿为基准的定位的方法,常规的枕头能满足患者脑部大部分区域的 TMS磁刺激治疗需求,但是不足之处就是小脑的位置被枕头所遮挡,电磁拍无法刺激小脑区域。特别是医院在使用时提出新的需求:希望患者躺在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的床上时, TMS磁刺激仪能够刺激患者的小脑(后脑)。
患者躺在磁刺激机器人的床板上,要想线圈拍刺激到小脑,患者的颈部和头部下方都需要无支撑无障碍物遮挡。因此设计出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将患者的颈部和头部托起来,连接上面的挂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所述牵引带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飞翼式结构,所述主体部包括头托部分,所述头托部分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头托部分至少向四个方向延伸出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一对对称的第一侧翼和一对对称的第二侧翼;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末端向内弯折连接闭合形成颈部支撑部分;一对所述第一侧翼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边缘分别连接有吊带。
本颈椎头部牵引带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飞翼式造型,能够较好的托住和支撑好患者的头部和颈椎,舒适性和体验感较好,不影响设备对患者头部的检测。非常适合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配合TMS磁刺激仪使用,能够让患者躺在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的床上时,TMS磁刺激仪能够刺激患者的小脑(后脑)。
所述头托部分能够托起头部,配合一对所述第一侧翼,能够较好的包裹和保护头部,同时在所述头托部分开设的避让孔能够供检测仪器对患者小脑进行检测。
一对所述第一侧翼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之间形成的开放空间,刚好能够避开患者的耳部,使得患者的头部躺在上面时,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吊带不会刮碰耳朵。
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刚好能够托住患者的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翼上的吊带能够牵引和拉住颈部,保持颈部水平。
使用时,患者可以采用仰卧睡姿躺在床上,头部和颈部伸出床边缘,所述头托部分和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分别托住患者的头部及颈部,所述吊带向上牵引并固定在床上方的挂架上,这样就能够平稳的支撑患者的头部,通过所述避让孔就能让检测仪器对小脑进行检测,患者采用仰卧平躺的姿势就完成小脑的检测,舒适性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之间的夹角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之间的夹角,一对所述第一侧翼的横向伸出长度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横向伸出长度。
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侧翼包裹头部的范围和角度更大,所述第二侧翼刚好顺着头部向颈部贴合,形成符合人体结构的支撑,通常头部向颈部过渡处的尺寸是渐小的。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90~210mm;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70~190mm;单根所述吊带的总长不低于200mm。
可以根据成人或者小孩的头部平均尺寸设置相应型号的牵引带,以适配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检测的需求。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200mm;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80mm;单根所述吊带的总长为750mm;同侧的所述第一侧翼和所述第二侧翼上所述吊带边缘的间距为145mm。这个尺寸是比较通用的尺寸,能够适用于大部分成人头部的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避让孔为圆形、方形或腰圆形中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二侧翼和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围成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均弧形过渡;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在平铺状态下为横向水平设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支撑和贴合住患者的颈部,提升颈部支撑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翼上的吊带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翼折弯与所述颈部支撑部分交汇处。这样牵引吊起时平衡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头托部分和所述第一侧翼、所述第二侧翼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为一体式编织结构;所述头托部分和所述第一侧翼、所述第二侧翼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均采用氯丁橡胶布。
采用一体式编织成型的方式能够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采用氯丁橡胶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强度高,弹性适度,质感好的优点,而所述吊带采用帆布带在保证抗拉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进一步的,所述吊带为帆布带,所述吊带为长条形;所述吊带的端部设有锁扣,便于与挂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本颈椎头部牵引带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飞翼式造型,能够较好的托住和支撑好患者的头部和颈椎,舒适性和体验感较好,不影响设备对患者头部的检测;非常适合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配合TMS磁刺激仪使用,能够让患者躺在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的床上时,TMS磁刺激仪能够刺激患者的小脑(后脑);2、所述头托部分能够托起头部,配合一对所述第一侧翼,能够较好的包裹和保护头部,一对所述第一侧翼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之间形成的开放空间,刚好能够避开患者的耳部,使得患者的头部躺在上面时,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吊带不会刮碰耳朵;3、采用一体式编织成型的方式能够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主体部采用氯丁橡胶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强度高,弹性适度,质感好的优点,而吊带采用帆布带在保证抗拉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头托部分;2、避让孔;3、第一侧翼;4、第二侧翼;5、颈部支撑部分;6、吊带;7、阿米磁刺激机器人;8、挂架;9、电磁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间”、“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所述牵引带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飞翼式结构,所述主体部包括头托部分1,所述头托部分1的中部设有避让孔2;所述头托部分1向四个方向延伸出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一对对称的第一侧翼3和一对对称的第二侧翼4;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的末端向内弯折连接闭合形成颈部支撑部分5;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的边缘分别连接有吊带6。
本颈椎头部牵引带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性好;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采用飞翼式造型,能够较好的托住和支撑好患者的头部和颈椎,舒适性和体验感较好,不影响设备对患者头部的检测。非常适合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配合TMS磁刺激仪使用,能够让患者躺在阿米磁刺激机器人系统的床上时,TMS磁刺激仪能够刺激患者的小脑(后脑)。
所述头托部分1能够托起头部,配合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能够较好的包裹和保护头部,同时在所述头托部分开设的避让孔2能够供检测仪器对患者小脑进行检测。
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之间形成的开放空间,刚好能够避开患者的耳部,使得患者的头部躺在上面时,所述主体部和所述吊带6不会刮碰耳朵。
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刚好能够托住患者的颈部,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翼4上的吊带6能够牵引和拉住颈部,保持颈部水平。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之间的夹角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之间的夹角,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的横向伸出长度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的横向伸出长度。
这样的设置,使得第一侧翼3包裹头部的范围和角度更大,所述第二侧翼4刚好顺着头部向颈部贴合,形成符合人体结构的支撑,通常头部向颈部过渡处的尺寸是渐小的。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3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6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a=200mm;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6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b=180mm;单根所述吊带6的总长为750mm;同侧的所述第一侧翼3和所述第二侧翼4上所述吊带边缘的间距c为145mm。这个尺寸是比较通用的尺寸,能够适用于大部分成人头部的支撑。
进一步的,所述避让孔2为腰圆形孔。
进一步的,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二侧翼4和所述颈部支撑部分 5围成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均弧形过渡;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在平铺状态下为横向水平设置。
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很好的支撑和贴合住患者的颈部,提升颈部支撑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侧翼4上的吊带6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翼4折弯与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交汇处。这样牵引吊起时平衡性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头托部分1和所述第一侧翼3、所述第二侧翼4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即整个主体部)为一体式编织结构;所述头托部分1和所述第一侧翼3、所述第二侧翼4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均采用氯丁橡胶布。所述吊带6为帆布带,所述吊带6为长条形;所述吊带6的端部设有锁扣,便于与挂架连接。
采用一体式编织成型的方式能够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采用氯丁橡胶布具有厚度薄,重量轻,强度高,弹性适度,质感好的优点,而所述吊带6采用帆布带在保证抗拉强度的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实施例一中颈椎头部牵引带的使用方法。
如图3所示,为阿米磁刺激机器人7,患者可以采用仰卧睡姿躺在床上,头部和颈部伸出床边缘,所述头托部分1和所述颈部支撑部分5分别托住患者的头部及颈部,所述吊带6向上牵引并固定在床上方的挂架8上,这样就能够平稳的支撑患者的头部,通过所述避让孔就能让电磁拍9对小脑进行检测,患者采用仰卧平躺的姿势就完成小脑的检测,舒适性较好。
同时将阿米磁刺激机器人7上原有的枕头改为快拆形式的,使用枕头的时候就不用颈椎头部牵引带,使用颈椎头部牵引带的时候就不用枕头,交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9)
1.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为飞翼式结构,所述主体部包括头托部分,所述头托部分的中部设有避让孔;所述头托部分至少向四个方向延伸出侧翼,所述侧翼包括一对对称的第一侧翼和一对对称的第二侧翼;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末端向内弯折连接闭合形成颈部支撑部分;一对所述第一侧翼和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边缘分别连接有吊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带在展开平铺状态下,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之间的夹角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之间的夹角,一对所述第一侧翼的横向伸出长度大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的横向伸出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90~210mm;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70~190mm;单根所述吊带的总长不低于20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一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200mm;一对所述第二侧翼上连接的一对所述吊带的连接端之间的距离为180mm;单根所述吊带的总长为750mm;同侧的所述第一侧翼和所述第二侧翼上所述吊带边缘的间距为1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孔为圆形、方形或腰圆形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第二侧翼和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围成的区域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均弧形过渡;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在平铺状态下为横向水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翼上的吊带设置在所述第二侧翼折弯与所述颈部支撑部分交汇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头托部分和所述第一侧翼、所述第二侧翼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为一体式编织结构;所述头托部分和所述第一侧翼、所述第二侧翼以及所述颈部支撑部分均采用氯丁橡胶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带为帆布带,所述吊带为长条形;所述吊带的端部设有锁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02126.7U CN214550128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702126.7U CN214550128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50128U true CN214550128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24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702126.7U Active CN214550128U (zh) | 2020-11-20 | 2020-11-20 |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50128U (zh) |
-
2020
- 2020-11-20 CN CN202022702126.7U patent/CN2145501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78643B2 (en) | Belt for electro impedance measurement and method using such belt | |
US20130306081A1 (en) | Neonatal Medical Apparatus and Methods | |
CN106344243A (zh) | 一种腰椎牵引床 | |
WO2012128802A1 (en) | Patient support for handling and transfers | |
CN214550128U (zh) | 一种用于仰卧睡姿状态的颈椎头部牵引带 | |
CN210096166U (zh) | 一种可调节的俯卧位通气枕 | |
CN209220762U (zh) | 一种半坐卧位患者防侧歪下滑垫 | |
CN105853107A (zh) | 一种婴儿体位固定床垫 | |
CN212547323U (zh) | 一种单面上肢约束装置 | |
CN212788979U (zh) | 一种可调式腰垫 | |
CN210250199U (zh) | 一种新型颈托 | |
CN209916355U (zh) | 医用病人康复设备 | |
CN213076305U (zh) | 一种新生儿体位固定套装 | |
CN218979390U (zh) | 一种新型临床护理用束缚带 | |
CN215607542U (zh) | 可穿戴心肺复苏仪固定带 | |
CN204840037U (zh) | 用于固定体位的套装 | |
CN207101474U (zh) | 吊手带及手术用品 | |
CN216754748U (zh) | 一种新型的前臂骨折悬吊外固定支具 | |
CN221578340U (zh) | 一种用于意识障碍患者的约束带结构 | |
US20210282996A1 (en) | Arm positioning cradle for supine and beach chair position | |
CN215021460U (zh) | 一种多功能医用手臂束缚器 | |
CN210330653U (zh) | 疝气患者术后固定护理装置 | |
CN215020051U (zh) | 一种胸腹部约束带 | |
CN213282328U (zh) | 一种悬吊式幼儿骨科康复辅助工具 | |
CN209847505U (zh) | 一种小儿手臂骨折用臂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