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46690U -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46690U
CN214546690U CN202120056434.9U CN202120056434U CN214546690U CN 214546690 U CN214546690 U CN 214546690U CN 202120056434 U CN202120056434 U CN 202120056434U CN 214546690 U CN214546690 U CN 2145466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ect
baffle
cover
trap
insect tra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643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涛
邓建宇
房明华
沈志杰
褚思洁
沃林峰
林友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 Zhoushiyuanzhongcha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Original Assignee
Hang Zhoushiyuanzhongcha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 Zhoushiyuanzhongchang, Zhejiang A&F University ZAFU filed Critical Hang Zhoushiyuanzhongchang
Priority to CN20212005643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466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466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466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诱捕装置,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包括挡板和捕虫器,捕虫器上设置有进虫口,挡板固定设置在进虫口上方,昆虫撞击到挡板上能够自进虫口落入至捕虫器内,挡板上设有诱芯,用于吸引昆虫。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昆虫诱捕装置能够提高诱捕效率,增强防治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背景技术
红颈天牛为鞘翅目天牛科,原产于东亚地区,在我国广泛分布,除新疆和西藏等高海拔地区,在我国北起辽宁、内蒙古,南至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红颈天牛危害桃、杏、李等核果类果树,是主要的蛀干害虫。红颈天牛通常2年左右繁殖一代,也有少数3年左右繁殖一代。红颈天牛幼虫蛀食树龄较大的果树根部及树干近地部皮层和木质部,危害部位隐蔽,防治困难,且树龄越大受害越重。成虫从我国由南到北依次于每年5~8月出现,幼虫蛀食危害期长达16个月左右,幼虫在树干内自上而下蛀食,形成不规则蛀道,并向蛀孔外排出大量红褐色粪便及碎屑,堆积于树干基部地面,树体被蛀后会造成皮层脱落,树干中空,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使树势逐步衰弱,叶片黄化、枯败,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为害严重时导致树体死亡。
现有的红颈天牛防治手段主要以人工捕杀(钩杀和熏杀蛀孔幼虫)和化学农药防治为主,但由于红颈天牛幼虫钻蛀到树干内部后,杀虫剂很难接触到幼虫,而且成虫交配时期通常是果实采摘时期,不宜使用化学农药灭杀成虫;人工捕杀幼虫费时费力,而且即便成功将幼虫杀死,此时树体已经受到伤害,防治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连续多年树干涂白虽然可一定程度降低红颈天牛危害率,但通过试验观察,其效果并不理想。性信息素和糖醋液(红糖:白酒:醋=1.0:0.5:1.5)均对红颈天牛成虫具有极强的吸引性,可以在不使用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对成虫进行大量捕杀,是一种省时省力,且安全环保的防治方法。但缺乏一种与之相匹配的高效实用诱捕装置,现有的水盆盛放糖醋液的诱捕装置,虽然取材方便,成本相对较低,但是过于简单的构造使得盆内除诱杀的红颈天牛虫体,还有枯枝落叶、果树流胶和其它杂虫尸体浸没其中,腐烂发臭,影响持续诱捕效率,且受到降雨和蒸发影响,易产生盆内糖醋液溢出和晴天蒸发过快现象,降低了防治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诱捕效率,增强防治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包括挡板和捕虫器,所述捕虫器上设置有进虫口,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进虫口上方,昆虫撞击到所述挡板上能够自所述进虫口落入至所述捕虫器内,所述挡板上设有诱芯,用于吸引昆虫。
优选的,所述挡板包括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均设有一插槽,所述挡板由两个所述挡片通过所述插槽十字交叉构成,所述诱芯设置于诱芯套体内,所述诱芯套体可拆卸卡接于所述挡板上。
优选的,所述捕虫器包括顶盖,所述进虫口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进虫口与进虫通道连通,所述进虫通道向所述捕虫器内延伸且逐渐变窄。
优选的,所述捕虫器还包括罐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下端与所述罐体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罐体下端与所述底盖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
优选的,所述捕虫器内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卡接于所述底盖内侧壁上,用于承接昆虫尸体。
优选的,所述捕虫器还包括诱捕剂容器,所述诱捕剂容器顶部与所述底盖底部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诱捕剂容器用于盛放诱捕剂。
优选的,所述进虫通道为圆台状,所述进虫通道的小端远离所述顶盖。
优选的,所述底盖为圆台状,所述底盖的小端与所述诱捕剂容器螺纹连接。
优选的,还包括防雨盖,所述防雨盖内表面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捕虫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盖为锥形,所述防雨盖尖端远离所述捕虫器,所述防雨盖尖端设置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顶盖与所述进虫通道一体成型加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昆虫诱捕装置,捕虫器上设置有进虫口,挡板固定设置在进虫口上方,挡板上设有诱芯,用于吸引昆虫,昆虫飞行过程中撞击到挡板上从进虫口落入捕虫器内,捕虫器用于捕获昆虫,挡板阻挡昆虫飞行能够增大昆虫落入捕虫器的概率,能够提高诱捕效率,增强防治效果。
进一步的,挡板包括两个均设有一插槽的挡片,两个挡片通过插槽连接形成十字交叉状,能够与四个方向飞行的昆虫撞击,提高捕获效率;诱芯套体可拆卸设置在挡板上,诱芯设置于诱芯套体内,方便更换诱芯且防止诱芯受到污染,能够持续吸引昆虫,提高捕获效率。
进一步的,捕虫器包括顶盖,顶盖上设置有进虫口,进虫口与进虫通道连通,用于使昆虫落入捕虫器内;进虫通道向捕虫器内延伸且逐渐变窄,防止进入捕虫器的昆虫逃出,提高捕获效率。
进一步的,捕虫器还包括罐体和底盖,顶盖下端与罐体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罐体下端与底盖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用于困住昆虫;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清理捕虫器。
进一步的,捕虫器内设置有隔离网,隔离网卡接于底盖内侧壁上,用于承接昆虫尸体,防止昆虫尸体堆积在底盖底部,方便清洗。
进一步的,捕虫器还包括诱捕剂容器,诱捕剂容器顶部与底盖底部螺纹连接并连通,诱捕剂容器用于盛放诱捕剂,螺纹连接拆卸方便,更换诱捕剂更加容易。
进一步的,进虫通道为圆台状,进虫通道的小端远离顶盖,小端远离顶盖,伸入捕虫器内部,防止昆虫逃出捕虫器;圆台状进虫通道加工更加容易。
进一步的,底盖为圆台状,底盖的小端与诱捕剂容器螺纹连接,使隔离网卡接底盖侧壁更加容易;隔离网与底盖小端端口之间留有空间,使诱捕剂容器中散发的气味更加容易进入捕虫器和从进虫口散出吸引昆虫;螺纹连接更加方便。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雨盖,防雨盖内表面与挡板远离捕虫器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将防雨盖与挡板、捕虫器连接成一整体,防止雨水及枯枝落叶等进入捕虫器,使虫体及其它杂物腐烂发臭影响诱捕效果;防雨盖为锥形,防雨盖尖端远离捕虫器,防雨盖尖端设置有挂钩,结构简单,用于将昆虫诱捕装置挂在树枝上。
进一步的,顶盖与进虫通道一体成型加工,制备更加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昆虫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防雨盖、2-挡板、3-捕虫器、4-诱捕剂容器、5-挂钩、6-诱芯套体、7-顶盖、8-进虫通道、9-罐体、10-底盖、11-隔离网、12-进虫口、13-诱芯、14-昆虫诱捕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14,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诱捕效率,增强防治效果。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14,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包括挡板2和捕虫器3,捕虫器3上设置有进虫口12,挡板2固定设置在进虫口12上方,昆虫撞击到挡板2上能够自进虫口12落入至捕虫器3内,挡板2上设有诱芯13与诱捕剂容器4中的诱捕剂共同用于吸引昆虫。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昆虫诱捕装置14,捕虫器3上设置有进虫口12,挡板2固定设置在进虫口12上方,挡板2上设有诱芯13,用于吸引昆虫,昆虫飞行过程中撞击到挡板2上从进虫口12落入捕虫器3内,捕虫器3用于捕获昆虫,挡板2阻挡昆虫飞行能够增大昆虫落入捕虫器3的概率,能够提高诱捕效率,增强防治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挡板2包括两个挡片,两个挡片均设有一插槽,挡板2由两个挡片通过插槽十字交叉构成,能够与四个方向飞行的昆虫撞击,提高捕获效率;诱芯13设置于诱芯套体6内,诱芯套体6可拆卸卡接于挡板2上,方便更换诱芯13且防止诱芯13受到污染,能够持续吸引昆虫,提高捕获效率。
优选的,将诱芯套体6设置在挡板2上远离捕虫器3三分之二处;优选的,诱芯套体6上设有网状小孔,易于气体挥发;两个挡片均为矩形,长12~17cm,优选15cm,宽12~17cm,优选15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捕虫器3包括顶盖7,进虫口12设置于顶盖7上,进虫口12与进虫通道8连通,用于使昆虫落入捕虫器3内;进虫通道8向捕虫器3内延伸且逐渐变窄,防止进入捕虫器3的昆虫逃出,提高捕获效率。
顶盖7上端外径为12~17cm,优选15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捕虫器3还包括罐体9和底盖10,顶盖7下端与罐体9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罐体9下端与底盖10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用于困住昆虫;螺纹连接方便拆卸清理捕虫器3。
罐体9的外径为18~22cm,优选20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捕虫器3内设置有隔离网11,隔离网11卡接于底盖10内侧壁上,用于承接昆虫尸体,防止昆虫尸体落入诱捕剂容器4中的诱捕剂内而导致腐烂发臭影响诱捕效果。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捕虫器3还包括诱捕剂容器4,诱捕剂容器4顶部与底盖10底部螺纹连接并连通,诱捕剂容器4用于盛放诱捕剂,螺纹连接拆卸方便,更换诱捕剂更加容易。
进虫通道8远离顶盖7的一端距离隔离网11的高度为13~17cm,优选15cm,防止昆虫借助外力攀爬逃脱。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进虫通道8为圆台状,进虫通道8的小端远离顶盖7,小端远离顶盖7,伸入捕虫器3内部,防止昆虫逃出捕虫器3;圆台状进虫通道8加工更加容易。
进虫通道8小端的外径为3~5cm,优选4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底盖10为圆台状,底盖10的小端与诱捕剂容器4螺纹连接,使隔离网11卡接底盖10侧壁更加容易;隔离网11与底盖10小端端口之间留有空间,使诱捕剂容器4中散发的气味更加容易进入捕虫器3和从进虫口12散出吸引昆虫;螺纹连接更加方便。
诱捕剂容器4优选为圆柱体,高为10~14cm,优选12cm,外径18~22cm,优选20cm,较大的外径可增大诱捕剂蒸发面积,以增强对昆虫的吸引作用,较高的高度可增大其容量,以减少添加诱捕剂的次数,诱捕剂优选糖醋液;底盖10小端的内径为3~5cm,优选4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昆虫诱捕装置14还包括防雨盖1,防雨盖1内表面与挡板2远离捕虫器3的一端固定连接,用于将防雨盖1与挡板2、捕虫器3连接成一整体,防止雨水及枯枝落叶等进入捕虫器3,使虫体及其它杂物腐烂发臭影响诱捕效果;防雨盖1为锥形,防雨盖1尖端远离捕虫器3,提高防雨效果;防雨盖1尖端设置有挂钩5,结构简单,用于将昆虫诱捕装置14挂在树枝上。
防雨盖1顶部中央位置优选设置一个挂钩5,以防止多个挂件造成装置倾斜,防雨盖1下端直径为32~38cm,优选35cm,高为7~11cm,优选9cm。
于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顶盖7与进虫通道8一体成型加工,制备更加简单。
本实用新型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挡板和捕虫器,所述捕虫器上设置有进虫口,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进虫口上方,昆虫撞击到所述挡板上能够自所述进虫口落入至所述捕虫器内,所述挡板上设有诱芯,用于吸引昆虫;
所述捕虫器包括顶盖,所述进虫口设置于所述顶盖上,所述进虫口与进虫通道连通,所述进虫通道向所述捕虫器内延伸且逐渐变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包括两个挡片,两个所述挡片均设有一插槽,所述挡板由两个所述挡片通过所述插槽十字交叉构成,所述诱芯设置于诱芯套体内,所述诱芯套体可拆卸卡接于所述挡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器还包括罐体和底盖,所述顶盖下端与所述罐体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罐体下端与所述底盖上端螺纹连接并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器内设置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卡接于所述底盖内侧壁上,用于承接昆虫尸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虫器还包括诱捕剂容器,所述诱捕剂容器顶部与所述底盖底部螺纹连接并连通,所述诱捕剂容器用于盛放诱捕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虫通道为圆台状,所述进虫通道的小端远离所述顶盖。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为圆台状,所述底盖的小端与所述诱捕剂容器螺纹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雨盖,所述防雨盖内表面与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捕虫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防雨盖为锥形,所述防雨盖尖端远离所述捕虫器,所述防雨盖尖端设置有挂钩。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诱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与所述进虫通道一体成型加工。
CN202120056434.9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Active CN2145466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434.9U CN21454669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434.9U CN21454669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46690U true CN214546690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678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6434.9U Active CN214546690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466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osta et al. Kiwifruit pollination: an unbiased estimate of wind and bee contribution
Kong et al. Effects of trap height, location, and spacing on pheromone-baited trap catch efficacy for oriental fruit moths (Lepidoptera: Tortricidae) in a peach orchard
CN214546690U (zh) 一种昆虫诱捕装置
Williams et al. Sampling, trapping and rearing oilseed rape pests and their parasitoids
CN205962439U (zh) 一种简易害虫诱捕器
CN111493039A (zh) 一种农业果树驱虫装置
CN207897767U (zh) 一种梨小食心虫诱捕装置
CN111543396B (zh) 一种蝇蛹俑小蜂的室内规模化繁育方法
Putman LIFE HISTORIES AND HABITS OF TWO SPECIES OF PHILODROMUS (ARANEIDA: THOMISIDAE) IN ONTARIO1
CN213587239U (zh) 一种桔小实蝇的诱捕装置
CN111466342B (zh) 一种收集桔小实蝇老熟幼虫、蛹与成虫的方法
CN211091460U (zh) 一种害虫诱捕装置
CN105028361B (zh) 一种诱集并监测韭蛆成虫的方法
CN207167513U (zh) 一种活体西花蓟马的仿生诱捕装置
CN215224174U (zh) 一种用于柚园套种紫花苜蓿虫害灭除装置
CN105284521A (zh) 防治水蜜桃梨小食心虫的方法
CN211721579U (zh) 一种田间蝇虫诱捕装置
CN210841280U (zh) 一种云南锦斑蛾诱捕器
CN210329053U (zh) 一种三叶木通果种植用捕虫装置
Baroffio et al. Efficiency of attractive traps in the fight against Byturus tomentosus in raspberries: examples from Switzerland, Scotland and Norway
CN216533388U (zh) 一种柑橘果树防虫装置
CN212139014U (zh) 一种梨小食心虫诱捕装置
CN207897760U (zh) 一种天牛诱杀器
CN209185479U (zh) 一种诱杀橘小实蝇雌虫的诱捕杀器
CN214071344U (zh) 一种茶树防虫害诱虫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