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6236U -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6236U
CN214536236U CN202120602013.1U CN202120602013U CN214536236U CN 214536236 U CN214536236 U CN 214536236U CN 202120602013 U CN202120602013 U CN 202120602013U CN 214536236 U CN214536236 U CN 21453623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ecovery
heat
water bag
heat exchange
treatment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0201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宇轩
林小意
肖天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Long Yi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Long Yi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Long Yi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Long Yi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0201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623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62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623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的内部等距设置有数层扁平水囊箱,各扁平水囊箱之间通过中间的连通管道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扁平水囊箱外侧连接有进出水管口;所述的扁平水囊箱与热回收处理罐内壁保持密封焊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数个独立的热尾气流通腔,所述的扁平水囊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连通相邻的热尾气流通腔;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的顶端连接有一对双进气口,热回收处理罐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口;它采用密封水囊与交叉导热的方式对传统RTO燃烧器蓄热后的尾气进行再利用,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避免热量的流失。

Description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烧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RTO是把有机废气加热,使废气中的VOC在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氧化产生的高温气体流经特制的陶瓷蓄热体,使陶瓷体升温而蓄热,用于预热后续进入的有机废气,从而节省废气升温的燃料消耗。陶瓷蓄热体应分成两个(含两个)以上的区或室,每个蓄热室依次经历蓄热、放热、清扫等程序,周而复始,连续工作。目前RTO装置在使用的时候能够自行蓄热,但是还是有不少的余热浪费,为此,申请文件提出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对排放后的气体进行再一次的热吸收。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它采用密封水囊与交叉导热的方式对传统RTO燃烧器蓄热后的尾气进行再利用,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避免热量的流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热回收处理罐、外保温层、扁平水囊箱、连通管道、进出水管口、热尾气流通腔、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双进气口、排气口;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的外表面设置有外保温层,热回收处理罐的内部等距设置有数层扁平水囊箱,各扁平水囊箱之间通过中间的连通管道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扁平水囊箱外侧连接有进出水管口;所述的扁平水囊箱与热回收处理罐内壁保持密封焊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数个独立的热尾气流通腔,所述的扁平水囊箱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连通相邻的热尾气流通腔;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的顶端连接有一对双进气口,热回收处理罐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口;所述的双进气口、排气口均与热尾气流通腔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直线换热管分布在扁平水囊箱中心位置;交叉换热管上下错位连接形成交叉,交叉点保持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的连通管道的管径为进出水管口管径的一半。
作为优选,所述的扁平水囊箱、直线换热管、交叉换热管均采用薄铜板焊机而成的导热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双进气口、排气口连接在RTO燃烧器的排气口上。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密封水囊与交叉导热的方式对传统RTO燃烧器蓄热后的尾气进行再利用,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避免热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管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热回收处理罐1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热回收处理罐1、外保温层2、扁平水囊箱3、连通管道4、进出水管口5、热尾气流通腔6、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双进气口9、排气口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中示出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实用新型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参看如图1-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热回收处理罐1、外保温层2、扁平水囊箱3、连通管道4、进出水管口5、热尾气流通腔6、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双进气口9、排气口10;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保温层2,热回收处理罐1的内部等距设置有数层扁平水囊箱3,各扁平水囊箱3之间通过中间的连通管道4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扁平水囊箱3外侧连接有进出水管口5;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与热回收处理罐1内壁保持密封焊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数个独立的热尾气流通腔6,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连通相邻的热尾气流通腔6;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1的顶端连接有一对双进气口9,热回收处理罐1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口10;所述的双进气口9、排气口10均与热尾气流通腔6连通。
其中,所述的直线换热管7分布在扁平水囊箱3中心位置;交叉换热管8上下错位连接形成交叉,交叉点保持连通;所述的连通管道4的管径为进出水管口5管径的一半;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均采用薄铜板焊机而成的导热结构;所述的双进气口9、排气口10连接在RTO燃烧器的排气口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工作原理为:经过RTO自身蓄热装置进行热回收的尾气依旧含有较高的温度,将其从热回收处理罐1顶端的双进气口9加压导入后,热尾气受到加压输送的作用从上往下缓慢导入,从扁平水囊箱3表面向内进行热交换,并通过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从扁平水囊箱3内部进行热交换;内外同时进行热交换提高扁平水囊箱3内的水温;最后从排气口10排除,在此过程中,由于热气升腾以及接近双进气口9的原因,上层温度高于中下层的温度;中下层便能够起到预热处理的作用;而冷水从底部的进出水管口5缓慢向上输送从顶部溢流出去,由于冷热水对流特性热水上涌冷水下沉,从顶端溢流出的水保持在一定的温度,用于车间其他工序使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具体实施方式有益效果为:它采用密封水囊与交叉导热的方式对传统RTO燃烧器蓄热后的尾气进行再利用,充分吸收尾气中的余热;避免热量的流失。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5)

1.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含热回收处理罐(1)、外保温层(2)、扁平水囊箱(3)、连通管道(4)、进出水管口(5)、热尾气流通腔(6)、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双进气口(9)、排气口(10);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1)的外表面设置有外保温层(2),热回收处理罐(1)的内部等距设置有数层扁平水囊箱(3),各扁平水囊箱(3)之间通过中间的连通管道(4)连接,且上下两端的扁平水囊箱(3)外侧连接有进出水管口(5);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与热回收处理罐(1)内壁保持密封焊接,且两者之间形成数个独立的热尾气流通腔(6),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连通相邻的热尾气流通腔(6);所述的热回收处理罐(1)的顶端连接有一对双进气口(9),热回收处理罐(1)的下端连接有排气口(10);所述的双进气口(9)、排气口(10)均与热尾气流通腔(6)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线换热管(7)分布在扁平水囊箱(3)中心位置;交叉换热管(8)上下错位连接形成交叉,交叉点保持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道(4)的管径为进出水管口(5)管径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扁平水囊箱(3)、直线换热管(7)、交叉换热管(8)均采用薄铜板焊机而成的导热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进气口(9)、排气口(10)连接在RTO燃烧器的排气口上。
CN202120602013.1U 2021-03-24 2021-03-24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5362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013.1U CN214536236U (zh) 2021-03-24 2021-03-24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02013.1U CN214536236U (zh) 2021-03-24 2021-03-24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6236U true CN214536236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5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02013.1U Active CN214536236U (zh) 2021-03-24 2021-03-24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62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91587B (zh) 一种基于石墨烯换热管-湿帘纸的换热装置
CN214536236U (zh) Rto热回收再利用装置
CN212533138U (zh) 一种方便调控温度的新型无缝钢管酸洗池
CN202107526U (zh) 一种三氯化磷“纯氧氧化法”生产三氯氧磷环流工艺系统
CN205119886U (zh) 一种节能换热器
CN205269675U (zh) 一种在内部实现气体产物热交换的超临界反应器
CN204881169U (zh) 一种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104499340A (zh) 一种浸渍纸干燥箱的保温箱壁
CN204881159U (zh) 一种紧凑型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210683841U (zh) 电机冷轧硅钢片热处理炉的快冷炉箱余热回收装置
CN206959302U (zh) 一种燃气加热器
CN203744560U (zh) 全玻璃管壳式太阳能真空管集热器
CN206670435U (zh) 一种蒸汽热水热能存储装置
CN204854339U (zh) 一种具有垂直烧嘴的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204494821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热交换器
CN204881170U (zh) 一种进料隔热型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104534860A (zh) 一种浸渍纸干燥箱的高效保温箱壁
CN204881171U (zh) 一种清洁高效相变储热介质熔化炉
CN203336830U (zh) 采用套管结构的高压加热装置
CN211807360U (zh) 一种手套车间热水循环装置
CN201236278Y (zh) 使用直热型热交换器的染布机
CN204198652U (zh) 一种焦炉上升管换热器
CN209991774U (zh) 一种步进式无缝钢管原料加热装置
CN219199142U (zh) 一种制氢装置富裕蒸汽回收再用装置
CN203479112U (zh) 真空管余热回收节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