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4950U -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4950U
CN214534950U CN202120532640.2U CN202120532640U CN214534950U CN 214534950 U CN214534950 U CN 214534950U CN 202120532640 U CN202120532640 U CN 202120532640U CN 214534950 U CN214534950 U CN 2145349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
pipelines
rings
sealing ring
semi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264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鑫
徐思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zhou Jietong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zhou Jiet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zhou Jietong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zhou Jietong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3264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49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49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49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anged Joints, Insulating Joints, And Other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给排水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密封圈和卡箍,所述密封圈夹在两根管道之间,卡箍包围在两根管道的端部及密封圈的外侧;所述密封圈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形实体A,以及位于环形实体A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实体B,管道端部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等腰梯形的斜边贴合的倒角,环形实体B完全位于两根管道的端面之间;卡箍有两个半环连接而成。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结构进行了改进,安装卡箍时,伴随着两个半环的靠近,两个半环向密封圈施加径向挤压力,两根管道向密封圈施加轴向挤压力,使密封圈与管道的端面充分接触、贴合,从而保证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充分发挥。

Description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给排水设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管道是建筑给排水领域应用最多的设施,施工时,需要采用适当的连接结构对管道进行连接。现有技术中,有一种采用普通的O型密封圈和卡箍进行密封的管道连接结构,这种连接结构具有易拆装、易维修的特点,但是,现有结构密封性能较差,在管道内部承压后容易产生密封失效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改进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包括管道、密封圈和卡箍,所述密封圈夹在两根管道之间,所述卡箍包围在两根管道的端部及密封圈的外侧;
所述密封圈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形实体A,以及位于环形实体A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实体B,所述管道端部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等腰梯形的斜边贴合的倒角,所述环形实体B完全位于两根管道的端面之间;
所述卡箍有两个半环连接而成;
所述半环的内侧和所述管道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圆锥面,两个半环相互靠近后,两根管道在所述圆锥面的导向作用下得以靠近,从而将所述密封圈夹紧。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两个半环的两端均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两个半环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卡箍还包括一个连接套,所述的两个半环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伸出端,所述连接套套在两个半环的伸出端的外侧,从而将两个半环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半环的外侧沿圆周均匀布置有切缝,切缝的切割方向与半环的轴线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对现有技术中的密封圈结构进行了改进,安装卡箍时,伴随着两个半环的靠近,两个半环向密封圈施加径向挤压力,两根管道向密封圈施加轴向挤压力,使密封圈与管道的端面充分接触、贴合,从而保证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充分发挥。另外,管道内部承压后,密封圈没有向外移动的空间,这种情况下,压力使密封圈与管道端面的接触压力更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卡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卡箍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卡箍的第三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卡箍的第四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采用图5所示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道;2、凸台;3、半环;4、环形实体A;5、环形实体B;6、圆锥面,7、螺栓;8、连接套;9、切缝。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道1、密封圈和卡箍。以上为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在于,所述密封圈夹在两根管道1之间,所述卡箍包围在两根管道1的端部及密封圈的外侧。
所述密封圈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形实体A4,以及位于环形实体A4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实体B5,所述管道1端部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等腰梯形的斜边贴合的倒角,所述环形实体B5完全位于两根管道1的端面之间。将密封圈设置为上述结构,一方面可以增加密封圈与管道1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可使卡箍和管道1将密封圈彻底包围,形成全面挤压,从而有效改善密封性能。
所述卡箍有两个半环3连接而成,便于拆装。
所述半环3的内侧和所述管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圆锥面6,两个半环3相互靠近后,两根管道1在所述圆锥面6的导向作用下得以靠近,从而将所述密封圈夹紧。安装卡箍时,伴随着两个半环3的靠近,两个半环3向密封圈施加径向挤压力,两根管道1向密封圈施加轴向挤压力,使密封圈与管道1的端面充分接触、贴合,从而保证密封圈密封性能的充分发挥。另外,管道1内部承压后,密封圈没有向外移动的空间,这种情况下,压力使密封圈与管道1端面的接触压力更大,从而进一步改善了密封效果。
如图2所示,作为卡箍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两端均通过螺栓7连接。
如图3所示,作为卡箍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7连接。
如图4所示,作为卡箍的第三种实施方式,所述卡箍还包括一个连接套8,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伸出端,所述连接套8套在两个半环3的伸出端的外侧,从而将两个半环3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与采用螺栓7连接相比,采用连接套8连接可进一步提高安装便捷性。
如图5和图6所示,作为卡箍的第四种实施方式,所述半环3的外侧沿圆周均匀布置有切缝9,切缝9的切割方向与半环3的轴线方向一致。切缝9可使半环3的柔性更好,从而使密封圈外侧各处受到更均匀的挤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密封效果。
实施时,还可在管道1的外侧设置凸台2,有利于增加管道1端部的结构强度。

Claims (5)

1.一种卡箍式管道(1)连接结构,包括管道(1)、密封圈和卡箍,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夹在两根管道(1)之间,所述卡箍包围在两根管道(1)的端部及密封圈的外侧;
所述密封圈包括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环形实体A(4),以及位于环形实体A(4)内侧的横截面为矩形的环形实体B(5),所述管道(1)端部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等腰梯形的斜边贴合的倒角,所述环形实体B(5)完全位于两根管道(1)的端面之间;
所述卡箍有两个半环(3)连接而成;
所述半环(3)的内侧和所述管道(1)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圆锥面(6),两个半环(3)相互靠近后,两根管道(1)在所述圆锥面(6)的导向作用下得以靠近,从而将所述密封圈夹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箍式管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两端均通过螺栓(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箍式管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通过螺栓(7)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箍式管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还包括一个连接套(8),所述的两个半环(3)的一端铰接,另一端各设置有一个伸出端,所述连接套(8)套在两个半环(3)的伸出端的外侧,从而将两个半环(3)的自由端连接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卡箍式管道(1)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环(3)的外侧沿圆周均匀布置有切缝(9),切缝(9)的切割方向与半环(3)的轴线方向一致。
CN202120532640.2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Active CN2145349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2640.2U CN214534950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2640.2U CN214534950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4950U true CN214534950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2640.2U Active CN214534950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49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0931A (zh) 一种低压流体输送系统英制导管的柔性连接件
CN202302465U (zh) 管口接头
CN214534950U (zh) 一种卡箍式管道连接结构
KR101146829B1 (ko) 루즈 플랜지식 플레어 관 조인트 및 그것을 사용한 강관의 접합 방법
CN201954158U (zh) 快速管接装置
CN210318910U (zh) 增压密封垫片
CN211059553U (zh) 一种异径薄壁不锈钢管连接结构
CN112413250A (zh) 一种管道连接结构
CN216520128U (zh) 一种由壬用高压管线密封圈
CN202812618U (zh) 塑料管变径接头
CN220186138U (zh) 防渗漏地埋管结构
CN213040013U (zh) 一种卡接式钢管道连接结构
CN219493386U (zh) 一种变径连接管道快速连接器
CN218762042U (zh) 万向管紧固结构
CN212616846U (zh) 一种防漏油的油管接头
CN216447601U (zh) 一种蝶形卡箍凹凸限位密封结构
CN215293987U (zh) 一种快易接头结构
CN211370514U (zh) 一种增压器回油管
CN211624499U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
CN220727413U (zh) 快速连接弯头及其连接结构
CN204692826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用管道连接器
CN218914115U (zh) 一种快装接头及其连接结构
CN211667325U (zh) 一种新型油缸油管连接组件
CN213206839U (zh) 一种两端设有密封段的连接螺管
CN213271322U (zh) 一种用于阀门管道连接用伸缩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