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30634U -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 Google Patents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30634U
CN214530634U CN202023195273.6U CN202023195273U CN214530634U CN 214530634 U CN214530634 U CN 214530634U CN 202023195273 U CN202023195273 U CN 202023195273U CN 214530634 U CN214530634 U CN 2145306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ting
bags
pile body
pile
tubular p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527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yun Pil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yun P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yun Pil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yun Pil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527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306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306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306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t Excavations, Shoring, Fill Or Stabilisation Of Sl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包括中空桩身、固定部、注浆袋和注浆管道,桩身内壁每个固定部的位置布置两个注浆袋,两个注浆袋对称布置,上下相邻两组注浆袋向桩身端面的投影依次相隔90°均匀排列;四条竖直注浆管道固定在固定部上分别对应桩身上四列注浆袋,注浆管道对应注浆袋的位置设有接口,注浆袋端头设有法兰端与接口连接;桩身的端头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两个十字交叉的水平柱,水平柱端头朝向端板上注浆管道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管桩进行了改进,无需再管桩上开孔,不会对管桩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不会降低管桩的强度,且保留了注浆袋等部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抗拔性能不减。

Description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背景技术
风积沙地质,其地基自身的稳定性较差,不能有效的维持自身的地质结构,所以在此地质上沉桩是一项难以控制、施工难度较大的施工工艺,为此申请人于 2019年3月12日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适用于松散风积沙地质的管桩”在桩身上设置注浆袋,其注浆膨胀后与管桩外周的造浆混凝土或者细粉沙结合,提高了整体管桩的抗拔性能,注浆袋内的膨润土具有吸水的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带雨水多的夏季,松散风积沙地质下的细粉沙遇水后,其内的水分会被注浆囊内的膨润土吸收,使得细粉沙不会随水流失。整个管桩结构简单,沉桩便捷,抗拔性能好。
但是上述管桩上的注浆袋的设置是在混凝土管桩周向开设通孔,由于混凝土管桩的强度高、厚度大,在光滑的混凝土桩身上加工孔工艺难度大,容易对桩身造成破坏从而造成桩身的强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管桩结构上进行了升级改造,克服上述难题。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包括中空桩身、固定部、注浆袋和注浆管道,桩身内壁上纵向每隔100-150cm设置一个固定部,每个固定部的位置布置两个注浆袋,两个注浆袋对称布置,上下相邻两组注浆袋向桩身端面的投影依次相隔90°均匀排列;四条竖直注浆管道固定在固定部上分别对应桩身上四列注浆袋,注浆管道对应注浆袋的位置设有接口,注浆袋端头设有法兰端与接口连接;桩身的端头设有端板,端板上设有两个十字交叉的水平柱,水平柱端头朝向端板上注浆管道的位置。
进一步地,在所述桩身上设置沟槽,固定部为金属环带设置在沟槽内,所述注浆管道为不锈钢钢管,注浆管道焊接在金属环带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为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与桩身过盈配合,所述注浆管道为聚乙烯管道,粘结在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上。
进一步地,所述端板上设有凸出的连接耳,所述水平柱两端与连接耳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注浆袋的形状为半球形或者长条形。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对原有的管桩进行了改进,将注浆管道设置在管桩外围,利用固定部固定在管桩上,无需再管桩上开孔,不会对管桩造成不必要的损伤,不会降低管桩的强度,且保留了注浆袋等部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抗拔性能不减。注浆袋的作用和原有的一样,其注浆膨胀后与管桩外周的造浆混凝土或者细粉沙结合,提高了整体管桩的抗拔性能,注浆袋内的膨润土具有吸水的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带雨水多的夏季,松散风积沙地质下的细粉沙遇水后,其内的水分会被注浆囊内的膨润土吸收,使得细粉沙不会随水流失。
桩身周向与纵向均匀设置同等数量的注浆袋与水平柱的配合使用还可以起到调节管桩垂直度的作用,无需再利用外部仪器较直管桩,而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沉桩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包括中空桩身1、固定部2、注浆袋3和注浆管道5,桩身1内壁上纵向每隔100-150cm 设置一个固定部2,每个固定部2的位置布置两个注浆袋3,两个注浆袋3对称布置,上下相邻两组注浆袋3向桩身1端面的投影依次相隔90°均匀排列;四条竖直注浆管道5固定在固定部2上分别对应桩身1上四列注浆袋3,注浆管道 5对应注浆袋3的位置设有接口4,注浆袋3端头设有法兰端31与接口4连接;桩身1的端头设有端板6,端板6上设有两个十字交叉的水平柱7,水平柱7端头朝向端板6上注浆管道5的位置。
固定部2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在桩身1上设置沟槽,固定部2为金属环带设置在沟槽内,注浆管道5为不锈钢钢管可直接焊接在金属环带上。
金属环带的安装直接在管桩模具的相应位置放置金属环带,然后灌入混凝土进行离心加工,开模后,在管桩的表面直接形成沟槽,沟槽内固定有金属环带,整个加工过程更加简单,不会在管桩上开孔,相比于在管桩编笼过程中放置孔模形成通孔而言,其加工工艺更加简单,且不会对管桩造成损坏,不会降低管桩的强度。
2、固定部2为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固定在桩身1 上,注浆管道5为聚乙烯管道,利用胶粘结在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上。
端板6上设有凸出的连接耳61,水平柱7两端与连接耳61固定。
注浆袋3的形状为半球形或者长条形。主要材质为具有弹性且抗腐蚀材质的袋子,如聚四氟乙烯、橡胶或者麻袋、棉布袋、土工布袋。
注浆袋3内的物质为CMC、煤碱剂、生物聚合物和膨润土的组合物。每种物质按照一定比例调节,保证混合物的粘度。
使用时,桩基沉孔完成后,利用吊车将管桩沉入桩基内,然后向四条注浆管道5内注入膨润土组合物,然后注浆袋3膨胀,当注入混合物接近尾声时,观察水平柱7的情况,依据管桩的偏移情况向对应的注浆管道5内注浆,直至水平柱 7接近水平为止。然后向管桩内孔注入混凝土,管桩外周进行造浆工艺或者用泥沙填平。注浆袋3与水平柱7的设置可以起到调节管桩垂直度的作用,无需再利用外部仪器较直管桩,而且操作便捷,提高了沉桩效率;另外注浆袋3膨胀后与管桩外周的造浆混凝土或者细粉沙结合,提高了整体管桩的抗拔性能,注浆袋3 内的膨润土具有吸水的作用,在黄土高原地带雨水多的夏季,松散风积沙地质下的细粉沙遇水后,其内的水分会被注浆囊内的膨润土吸收,使得细粉沙不会随水流失。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中空桩身(1)、固定部(2)、注浆袋(3)和注浆管道(5),桩身(1)内壁上纵向每隔100-150cm设置一个固定部(2),每个固定部(2)的位置布置两个注浆袋(3),两个注浆袋(3)对称布置,上下相邻两组注浆袋(3)向桩身(1)端面的投影依次相隔90°均匀排列;四条竖直注浆管道(5)固定在固定部(2)上分别对应桩身(1)上四列注浆袋(3),注浆管道(5)对应注浆袋(3)的位置设有接口(4),注浆袋(3)端头设有法兰端(31)与接口(4)连接;桩身(1)的端头设有端板(6),端板(6)上设有两个十字交叉的水平柱(7),水平柱(7)端头朝向端板(6)上注浆管道(5)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桩身(1)上设置沟槽,固定部(2)为金属环带设置在沟槽内,所述注浆管道(5)为不锈钢钢管,焊接在金属环带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2)为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与桩身(1)过盈配合,所述注浆管道(5)为聚乙烯管道,粘结在木质套环或者橡胶套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6)上设有凸出的连接耳(61),所述水平柱(7)两端与连接耳(61)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浆袋(3)的形状为半球形或者长条形。
CN202023195273.6U 2020-12-25 2020-12-25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Active CN2145306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273.6U CN2145306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273.6U CN2145306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30634U true CN214530634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9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5273.6U Active CN214530634U (zh) 2020-12-25 2020-12-25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306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74675B (zh) 组合双排桩联合竖向预应力锚杆支护体系的施工方法
CN107299650B (zh) 一种远距离沉井排土纠偏方法
CN103590408A (zh) 一种双排桩梁竖锚新型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106284327A (zh) 水泥土搅拌桩内的型钢结构及其微扰动拔除的施工方法
CN103114595A (zh) 支护桩预留核心土双支墩斜内撑基坑支护方法及装置
CN108951649B (zh) 一种基坑支护结构
CN109403341A (zh) 一种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复合重力式挡土墙结构及其工法
CN101864970A (zh) 基于架后充填的松软易冒特厚煤层巷道支护方法及其装置
CN204040041U (zh) 一种设有竖向锚杆的前密后疏双排桩支护体系
CN214530634U (zh) 适用于风积沙地质的改进型管桩
CN103243721A (zh) 软弱地质条件下高层建筑筏板基础及核心筒开挖施工方法
CN202644591U (zh) 在富水流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中被加固的桥桩基
CN203583496U (zh) 一种双排桩梁竖锚新型支护体系
CN216475115U (zh) 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坡积层绿色防护格室
CN206015658U (zh) 适用于砂性土质基坑的注浆装置
CN201671103U (zh) 水中墩承台钻孔桩一体化施工成型平台
CN108914942A (zh) 一种深基坑支护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CN213979020U (zh) 一种带锚杆的扩大基础
CN210315508U (zh) 一种适用于松散风积沙地质的管桩
CN211690276U (zh) 一种土工格室施工期的张拉与支挡装置
CN209243733U (zh) 一种软土地区超深基坑复合重力式挡土墙结构
CN210315585U (zh) 一种基坑支护的袖阀管注浆结构
CN209585098U (zh) 一种变电站设备支架新型钢管短柱桩基础
CN206736926U (zh) 一种膨胀土基坑内撑支护装置
CN208917843U (zh) 一种密封槽及咬合结构的钢筒或钢板桩构成的连续墙基坑用围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