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4307U -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24307U CN214524307U CN202022676861.5U CN202022676861U CN214524307U CN 214524307 U CN214524307 U CN 214524307U CN 202022676861 U CN202022676861 U CN 202022676861U CN 214524307 U CN214524307 U CN 2145243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se
- arm body
- tilting
- arm
- preset ang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b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座、臂架装置、装载平台、致动器和控制箱,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底座、倾动件和立柱,控制箱设置在基座主体的一端,底座设置在基座主体的另一端;臂架装置起止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末端枢接于立柱上;装载平台枢接于所述第二末端;致动器设置多个,分别用于运行所述基座、壁架装置和装载平台,第一状态下,臂架装置能够调整所述装载平台的空间位姿,第二状态下,臂架装置能够贴近于所述基座主体,同时,能够将装载平台的底端放置在基座主体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规划各臂架的规格、形状,在能够保证将人员安全、平稳传输的前提下,节省回收后的空间占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上作业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人员传输装置是广泛用于海上石油天然气,海上风电及海洋救助的一种装置,目前所采用的具体方式包括吊机运输,人桥系统及舷梯。以上几种方式应用包括对海洋风电机的维修,钻井平台与辅助船之间的人员及物资运输,也包括对海上船只救援的人员传输等。针对于人员传输,欧美国家采用成熟及安全的技术是人桥系统。由于海上风浪的原因以及建造的高成本,我国没有大量采用人桥系统,针对安全性以及降低成本,公开号为CN205150175U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公开了一种实现海上人员安全输送,能通过补偿船只的运动从而达到将人员安全、平稳传输的设备。该装置通过控制单元对平台上各机构进行操控,需要一定量的电力支撑,现有技术中,电控箱与基座的长度比例大致为1:2,宽度比例为1:1,电控箱占地面积大,同时,其第一臂体和第二臂体伸展之后全长超过20米,收回后仍占据一定的高度空间。海上风浪大的情况下,即使收回臂体,也对其结构强度进行巨大考验。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包括基座、臂架装置、装载平台、控制箱和致动器,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底座、倾动件和立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基座主体的一端,所述底座设置在基座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倾动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倾动件连接并且其能相对于倾动件进行自转;所述臂架装置起止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枢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装载平台枢接于所述第二末端;所述致动器设置多个,分别用于运行所述基座、壁架装置和装载平台,第一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调整所述装载平台的空间位姿,第二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贴近于所述基座主体,同时,能够将所述装载平台的底端放置在基座主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臂架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和第三臂体,臂架装置和立柱之间的枢接轴与臂体之间的枢接轴相互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臂体为伸缩式臂体。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臂体与其相连的端部设有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臂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三预设角度,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设有第四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与第一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与第三臂体的连接端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所述第三预设角度与第四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三臂体与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能够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连接在第一臂体的底端,所述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设有吊钩,所述第二臂体设置在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或是其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均为45度,使得第二状态下,第二臂体平行于所述基座主体,第三臂体垂直于所述基座主体,所述第一臂体与基座主体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通过止推轴承连接在所述倾动件上,所述立柱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外圈滚道上,所述倾动件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内圈滚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倾动件包括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所述倾动外圈通过第一合叶装置链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倾动外圈能够相对于底座部分运动;
所述倾动内圈通过第二合叶链接到倾动外圈上,倾动内圈可以相对于倾动外圈部分进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倾动外圈和底座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与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固定在船只上。
本实用新型通过规划各臂架的规格、形状,在能够保证将人员安全、平稳传输的前提下,节省回收后的空间占用率,回收后的第一臂架平行于基座主体设置,装载平台坐落在基座主体上,第二臂架和第三臂架相互垂直设置,整体高度被压缩到最低,同时能够保证结构强度,能够更加适应海上的风浪天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基座细节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船上后的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中:100、海上人员传输装置;110、基座;120、底座;130a、第一倾动件;130b、第二倾动件;140、立柱;142、外圈滚道;143、内圈滚道;150、臂架装置;151a、伸缩外臂;151b、伸缩内臂;152、第二臂体;153、第三臂体;154、第二末端;158、第一末端;160、装载平台;171、第一合叶装置;172、第二合叶装置;173、第三合叶装置;175、双向转环;181a、第一致动器;180a1、第二致动器;180a2、第三致动器;180b1、第四致动器;180b2、第五致动器;300、船;301、甲板;360、船用运动参考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100,包括基座110、臂架装置150、装载平台160、控制箱和致动器,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底座120、倾动件和立柱140,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基座主体的一端,所述底座设置在基座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倾动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倾动件连接并且其能相对于倾动件进行自转;所述臂架装置起止于第一末端158和第二末端154,所述第一末端枢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装载平台枢接于所述第二末端;所述致动器设置多个,分别用于运行所述基座、壁架装置和装载平台,第一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调整所述装载平台的空间位姿,第二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贴近于所述基座主体,同时,能够将所述装载平台的底端放置在基座主体上。控制单元通过驱动所述致动器运行所述人员传输装置,使用现有控制单元即可实现。通过操作控制单元,可以将人员从第一个位置输送到第二个位置上。
所述底座120固定在基座主体上,具体方式为锁上的或者焊上的或者以其他形式固定在甲板上;所述基座主体固定在船体或是可拆卸地固定在船体。
所述倾动件包括第一倾动件130a和第二倾动件130b,所述第一倾动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倾动件枢接于所述第一倾动件上,所述第二倾动件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内圈滚道上。所述第一倾动件和底座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与第一倾动件和第二倾动件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相互垂直。第一倾动件 130a可以相对于倾动外圈部分进行运动。为了能够实现第一倾动件与第二倾动件之间的转动运动,基座110装有第二致动器180a1和第三制动器180a2 以及第四制动器180b1和第五制动器180b2。
所述臂架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臂体、第二臂体152和第三臂体153,臂架装置和立柱之间的枢接轴与臂体之间的枢接轴相互平行。所述第一臂体为伸缩式臂体,其与第一末端通过第一合页装置171相连。本实施例中,第一臂体151为伸缩式臂体,第一臂体151包括伸缩外臂151a和伸入伸缩外臂 151a内并能做伸缩运动的伸缩内臂151b,实现第一臂体151的伸缩运动,伸缩运动通过第一致动器181a控制。
所述第一臂体与第二臂体通过第二合叶装置172相连,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臂体与其相连的端部设有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二臂体与第三臂体通过第三合叶装置173相连,所述第三臂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三预设角度,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设有第四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与第一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与第三臂体的连接端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第二末端与第三臂体之间通过双向转环175相连,所述第三预设角度与第四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三臂体与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即第二末端 154能够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所述第一倾动件可为所述基座上设置的推杆,所述推杆连接在第一臂体的底端,所述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设有吊钩,所述第二臂体设置在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或是其侧壁。
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均为 45度,使得第二状态下,第二臂体平行于所述基座主体,第三臂体垂直于所述基座主体,所述第一臂体与基座主体平行。
所述立柱通过止推轴承连接在所述倾动件上,所述立柱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外圈滚道142上,所述倾动件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内圈滚道143上。所述倾动件包括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所述倾动外圈通过合叶链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倾动外圈能够相对于底座部分运动;所述倾动内圈也通过合叶链接到倾动外圈上,倾动内圈可以相对于倾动外圈部分进行运动。所述倾动外圈和底座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与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基座固定在船300的甲板301上。本实施例还包括能将船只运动数据输送给控制单元的船用运动参考单元360,设备运动参考单元船舶在海面上航行,由于海浪等海洋环境因素的干扰,会造成船舶行驶过程的各种摇摆运动,而大量的摇摆运动会对船舶的安全行驶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就需要实时掌握船舶的运动姿态,通过船舶控制平台发出控制指令,使船舶能够保持在预定的姿态。运动参考单元是比较复杂的传感器,内部集成了很多功能(例如:MEMS、IMU、深度测量等等),通过基于四元数的传感器数据算法进行运动姿态测量,实时输出以四元数、欧拉角等表示的零漂移三维姿态数据。可以监测船舶在海中复杂的运动姿态,例如:俯仰、滚转、前进、后退等。
船只300受到包括上下移动、左右移动、前后移动、上下翘动、左右翘动、前后翘动等运动的影响,这些运动被称为六自由度运动。因为设备100 被其底座120固定在了船只300的甲板301上,所以,装载平台160也受上述运动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船只300包括一个安置在离船只300重心很近的船用运动参考单元360,该船用运动参考单元勘测到船舶运动,以便获得更好的关于船舶运动的数据。船用运动参考单元将该数据发给设备100的控制单元。当装载平台160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时,以及当装载平台160的运动被停止时,控制单元计算减少装载平台运动所需要的补偿,并将相关的命令下达给致动器,用来补偿上述装载平台运动。装载平台160被停止是指该装载平台160已经到达第二个位置,而装载平台上的人员要下向海工建筑物上面去,反之亦然。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6)
1.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臂架装置、装载平台、致动器和控制箱,所述基座包括基座主体、底座、倾动件和立柱,所述控制箱设置在基座主体的一端,所述底座设置在基座主体的另一端,所述倾动件枢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与所述倾动件连接并且其能相对于倾动件进行自转;所述臂架装置起止于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枢接于所述立柱上;所述装载平台枢接于所述第二末端;所述致动器设置多个,分别用于运行所述基座、壁架装置和装载平台,第一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调整所述装载平台的空间位姿,第二状态下,所述臂架装置能够贴近于所述基座主体,同时,能够将所述装载平台的底端放置在基座主体上;
所述臂架装置包括依次铰接的第一臂体、第二臂体和第三臂体,臂架装置和立柱之间的枢接轴与臂体之间的枢接轴相互平行;
所述第一臂体为伸缩式臂体;
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设有第一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臂体与其相连的端部设有第二预设角度,所述第三臂体的另一端部设有第三预设角度,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设有第四预设角度,所述第二预设角度与第一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二臂体的端部与第三臂体的连接端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所述第三预设角度与第四预设角度互余,使得所述第三臂体与所述装载平台连接处能够在第二状态下能够贴合;
所述第一预设角度、第二预设角度、第三预设角度、第四预设角度均为45度,使得第二状态下,第二臂体平行于所述基座主体,第三臂体垂直于所述基座主体,所述第一臂体与基座主体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推杆,所述推杆连接在第一臂体的底端,所述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设有吊钩,所述第二臂体设置在第一臂体远端的底端或是其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通过止推轴承连接在所述倾动件上,所述立柱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外圈滚道上,所述倾动件固定在止推轴承的内圈滚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动件包括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所述倾动外圈通过第一合叶装置链接到所述底座上,所述倾动外圈能够相对于底座部分运动;
所述倾动内圈通过第二合叶链接到倾动外圈上,倾动内圈可以相对于倾动外圈部分进行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倾动外圈和底座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与倾动外圈和倾动内圈之间的枢接轴的方向相互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固定在船只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6861.5U CN214524307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676861.5U CN214524307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24307U true CN214524307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288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676861.5U Active CN214524307U (zh) | 2020-11-18 | 2020-11-18 |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24307U (zh) |
-
2020
- 2020-11-18 CN CN202022676861.5U patent/CN21452430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187155B2 (en) | Vessel provided with a gangway supported by a 2-DOF hinged upright column, in particular a cardan | |
CN107771148B (zh) | 船舶和吊杆结构 | |
CN113232768B (zh) | 一种具有波浪补偿功能的海上换乘栈桥及其工作方法 | |
CN110114298B (zh) | 用在海上船上的对波浪引起的运动补偿的起重机、船及负载传递方法 | |
CA2775641C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positioning a subsea object | |
CN109050839A (zh) |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 |
NL2009740C2 (en) | Device for and method of transferring personnel, equipment and/or structural elements from a surface vessel to an offshore structure. | |
KR102003049B1 (ko) | 동요 감쇠형 접안장치 | |
US20150344110A1 (en) | Vessel, Motion Platform,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Motions of a Vessel | |
CN110719886A (zh) | 用于在海上船上使用的运动补偿起重机 | |
EP2505486B1 (en) | Gangway | |
CN206049991U (zh) | 一种新型海上自平衡换乘装置 | |
CN108862056B (zh) | 一种波浪补偿船用a型门架基座 | |
WO2012138227A1 (en) | Transfer system, ship and method for transferring persons and/or goods to and/or from a floating ship | |
CN214524307U (zh) | 一种便于回收的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
EP2709942A1 (en) | Motion compensation device, method and control system therefor | |
JP7345391B2 (ja) | 洋上作業中に人々および/または貨物を移送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 | |
CN205150175U (zh) | 海上人员传输装置 | |
WO2015105420A1 (en) | A vessel, a motion platform, a control system, a method for compensating motions of a vessel and 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 |
CN114852260B (zh) | 一种具有补偿和起重功能的柔性海上可伸缩廊桥 | |
CN208813482U (zh) | 一种水下滑翔机及无人潜航器的收放装置 | |
WO2017007320A1 (en) | A method for transporting a person from a first position relative to a watercraft to a second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watercraft, a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the person, and a system and a watercraft comprising the device | |
CN118585005A (zh) | 具有吊装补偿登陆三位一体的海上廊桥控制系统及方法 | |
CN117419692A (zh) | 模块化海洋环境集成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3 Address after: Norway nesttun Patentee after: Parfiger maritime Norway Address before: Ilpenway 16C, gerdemsen, Netherlands Patentee before: Ross liberal ar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