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1776U -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11776U
CN214511776U CN202120032858.1U CN202120032858U CN214511776U CN 214511776 U CN214511776 U CN 214511776U CN 202120032858 U CN202120032858 U CN 202120032858U CN 214511776 U CN214511776 U CN 2145117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shing
block
shaft
shaft body
shaft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3285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扈钧
邓子林
李卓毅
谢超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men Medical Instrum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3285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117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117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117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手术床包括承载模组,承载模组包括:支撑架、承载板、缓冲垫和转动结构,承载板固定于支撑架,缓冲垫设置于承载板,转动结构包括基座、轴体、第一啮合块、第二啮合块和啮合组件,基座包括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轴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轴座,啮合组件装配于第二轴座且与轴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啮合块和第二啮合块均套设于轴体,第一啮合块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第一啮合块的一侧和第二啮合块的一侧设置相互匹配的啮齿,第二啮合块连接于啮合组件,啮合组件用于带动第二啮合块沿着轴体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啮合块的方向移动。本方案承载模组间的角度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调节,且能保证角度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背景技术
做手术时病患需要用手术床进行承载,在相关技术中,手术床通常包括底座、装配在底座上的臀板、转动连接于臀板的腿板和腰板、以及转动连接于腰板上的头板,在手术过程中需要调整病患身体相应部位的位姿,因此需要调整腿板、腰板及头板的角度位置并保持该位置的稳定性,然而现有技术中各板状结构之间调整角度时并不方便且调整后的角度位置难以保证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能够方便快捷地调节角度并保持角度位置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承载模组,包括:支撑架、承载板、缓冲垫和转动结构,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架侧,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基座、轴体、第一啮合块、第二啮合块和啮合组件,所述基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所述轴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座,所述啮合组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轴座且与所述轴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啮合块和所述第二啮合块均套设于所述轴体且位于所述啮合组件和所述第一轴座之间,所述第一啮合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啮合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轴体,所述第一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一轴座的一侧设置相互匹配的啮齿,所述第二啮合块连接于所述啮合组件且不能绕所述轴体转动,所述啮合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啮合块沿着所述轴体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啮合块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啮合块与所述第一啮合块啮紧或松开。
进一步地,所述轴体的轴身沿径向朝外方向凸出形成限位轴肩,所述第一啮合块位于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第一轴座的一侧,所述限位轴肩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啮合块朝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啮合块位于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啮合组件包括:抵顶结构、弹性件和扳手,所述第二轴座开设第二装配孔,所述抵顶结构套设于所述轴体外且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所述抵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顶结构和所述限位轴肩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抵顶结构朝远离所述限位轴肩方向运动的弹力,所述扳手铰接在所述轴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端且抵顶于所述抵顶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啮合块侧,所述扳手铰接端的周面具有相邻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由光滑的过渡面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面至所述扳手的转动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面至所述转动轴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的一侧突出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开设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纵向梁和横向梁,所述横向梁垂直于所述纵向梁且一端与所述纵向梁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纵向梁和所述横向梁固定,所述纵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块的周侧固定连接,所述轴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板面。
进一步地,所述啮合组件朝向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缓冲垫的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装配于所述承载板的同一板面侧且分别靠近所述承载板相对的两边缘处的两纵向梁,两所述纵向梁的同一方向端均设置有所述转动结构,所述轴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的板面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纵向梁的延伸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纵向梁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纵向梁固定连接的传动支架,所述传动支架开设装配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挂接组件,所述挂接组件包括挂接条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挂接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
进一步地,提供一种手术床,包括如上任意一种所述的承载模组。
本实用新型中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承载模组可以通过转动结构中的基座与其他承载模组相连,连接之后需要调整两承载模组之间的角度时,调整啮合组件以带动第二啮合块沿着轴体朝远离第一啮合块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啮合块和第二啮合块的啮齿松开,可以调整第一啮合块和第二啮合块之间的角度,之后调整啮合组件以带动第二啮合块沿着轴体朝靠近第一啮合块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啮合块和第二啮合块的啮齿啮合,可以保持第一啮合块和第二啮合块之间的角度稳定,因此,两承载模组之间的角度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调节,并且,调节后可以保证角度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床第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手术床第二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转动结构沿A-A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种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转动结构沿A-A方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种实现方式中转动结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提供一种手术床,包括底座100、装配于底座100的臀板200、可转动地连接于臀板200的腿板300和腰板400、以及可转动地连接于腰板400上的头板500,其中臀板200、腿板300、腰板400和头板500均可以是承载模组,承载模组包括:支撑架20、承载板30、缓冲垫40和转动结构10,承载板30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0,缓冲垫40设置于承载板30的背离支撑架20侧,转动结构10包括基座1、轴体2、第一啮合块3、第二啮合块4和啮合组件5,基座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座11和第二轴座12,轴体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轴座11,啮合组件5装配于第二轴座12且与轴体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均套设于轴体2且位于啮合组件5和第一轴座11之间,第一啮合块3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0,第一啮合块3转动连接于轴体2,第一啮合块3靠近第二轴座12的一侧和第二啮合块4靠近第一轴座11的一侧设置相互匹配的啮齿,第二啮合块4连接于啮合组件5且不能绕轴体2转动,啮合组件5用于带动第二啮合块4沿着轴体2朝靠近或远离第一啮合块3的方向移动以使第二啮合块4与第一啮合块3啮紧或松开。
承载模组可以通过转动结构10中的基座1与其他承载模组相连,连接之后需要调整两承载模组之间的角度时,调整啮合组件5以带动第二啮合块4沿着轴体2朝远离第一啮合块3的方向移动,此时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的啮齿松开,可以调整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之间的角度,之后调整啮合组件5以带动第二啮合块4沿着轴体2朝靠近第一啮合块3的方向移动,使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的啮齿啮合,可以保持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之间的角度稳定,因此,两承载模组之间的角度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调节,并且,调节后可以保证角度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两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
结合图3-5,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组成和连接关系如下:
转动结构10的轴体2的轴身沿径向朝外方向凸出形成限位轴肩21,第一啮合块3位于限位轴肩21靠近第一轴座11的一侧,限位轴肩21用于阻挡第一啮合块3朝靠近第二轴座12的方向移动,第二啮合块4位于限位轴肩21靠近第二轴座12的一侧。
第一啮合块3开设第一轴孔31,第一轴孔31内壁靠近第二啮合块4处开设与第一轴孔31同轴的第一阶梯槽311,轴体2穿设于第一轴孔31,限位轴肩21容置于第一阶梯槽311内;转动结构10还包括两保护套6,保护套6包括套管61和从套管61一端边缘径向朝外延伸形成的抵接缘62,两保护套6分别设置于第一轴孔31的两端,两保护套6的套管61套设于轴体2且伸入到第一轴孔31内,靠近第一轴座11的保护套6的抵接缘62嵌于第一啮合块3和第一轴座11之间,靠近限位轴肩21的保护套6的抵接缘62嵌于限位轴肩21和第一啮合块3之间。限位轴肩21嵌于第一阶梯槽311内,可以使第一啮合块3装配更加稳定,两保护套6位于轴体2和第一啮合块3之间,从而避免第一轴孔31的内壁直接与轴体2接触,能够减少磨损,从而提高使用寿命。
转动结构10还包括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7和锁紧螺钉9,第一轴座11开设第一装配孔111,轴体2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1内,第一垫片8套设在轴体2外且位于第一啮合块3和第一轴座11之间,第二垫片7通过锁紧螺钉9固定于轴体2靠近第一轴座11的一端,第二垫片7位于第一轴座11远离第一啮合块3的一侧。在第一垫片8、第二垫片7和锁紧螺钉9的作用下,可以将轴体2的一端牢靠地固定在第一轴座11上,且第一垫片8和第二垫片7可增加受力面积,更加可靠。
啮合组件5包括:抵顶结构51、弹性件52和扳手53,第二轴座12开设第二装配孔121,抵顶结构51套设于轴体2外且滑动装配于第二装配孔121内,抵顶结构51位于第二啮合块4靠近第二轴座12的一侧,弹性件52设置于抵顶结构51和限位轴肩21之间,弹性件52用于提供使抵顶结构51朝远离限位轴肩21方向运动的弹力,扳手53铰接在轴体2靠近第二轴座12的一端且抵顶于抵顶结构51的远离第二啮合块4侧,扳手53铰接端的周面具有相邻的第一限位面531和第二限位面532,第一限位面531和第二限位面532之间由光滑的过渡面相连,第一限位面531至扳手53的转动轴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面532至转动轴的距离。
抵顶结构51包括抵顶片511、抵顶块512和传动件513,第二啮合块4开设第二轴孔41,轴体2穿设于第二轴孔41,第二轴孔41内壁靠近第二轴座12处开设第二阶梯槽411,抵顶片511套设于轴体2外且嵌设于第二阶梯槽411内,弹性件52位于限位轴肩21和抵顶片511之间,抵顶块512套设于轴体2外且抵顶于第二啮合块4的靠近第二轴座12侧,传动件513包括基体5131及从基体5131延伸出的传动脚5132,基体5131套设于轴体2且位于抵顶块512和扳手53之间,传动脚5132从抵顶块512内穿过并抵顶于抵顶片511远离第二啮合块4的一侧。具体的,第二轴孔41的内径大于轴体2对应处的直径,使得弹性件52位于第二轴孔41的内壁和轴体2之间,抵顶片511通过螺钉与第二啮合块4固定,抵顶片511中部开设通孔,通孔与轴体2匹配,轴体2从该通孔穿过,从而防止第二啮合块4相对轴体2在径向方向上晃动,使得第二啮合块4运动过程更加稳定;传动件513上延伸出四个传动脚5132,且四个传动脚5132绕基体5131的中心等角度间隔排列,抵顶块512的对应位置处开设供传动脚5132穿过的开孔。
抵顶块512的周侧设置延伸方向平行于轴体2延伸方向的限位棱5121,第二装配孔121的内壁开设与限位棱5121对应且匹配的限位槽1211,限位棱5121滑动连接于限位槽1211内;第二阶梯槽411的周壁凹陷形成与限位棱5121对应且匹配的卡嵌槽4111,限位棱5121部分卡嵌于卡嵌槽4111内。具体的,抵顶块512的周侧等距间隔设置四个限位棱5121,对应的,第二装配孔121的内壁开设一一对应的四个限位槽1211,第二阶梯槽411的周壁凹陷形成一一对应的四个卡嵌槽4111,限位槽1211可以防止抵顶块512转动并限制抵顶块512沿着轴体2的延伸方向滑动,由于限位棱5121卡嵌于卡嵌槽4111内,因此,可以防止第二啮合块4绕轴体2转动,更加稳定。
结合图6-8,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组成及连接关系如下:
第一啮合块3开设第一轴孔31,第一轴孔31内壁靠近第二啮合块4处开设与第一轴孔31同轴的第一阶梯槽311,轴体2穿设于第一轴孔31,弹性件9的靠近第一啮合块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阶梯槽311内;第二啮合块4的靠近第一啮合块3侧开设连接槽,连接槽与第一阶梯槽311对应,弹性件9的另一端设置于连接槽内。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9采用弹簧,弹性件9套设在轴体2上,弹性件9的两端分别置于第一阶梯槽311和连接槽内,因此,弹性件9的位置相对稳定,发挥弹力作用时更加可靠。
转动结构10还包括保护套6,保护套6包括套管61和从套管61一端边缘径向朝外延伸形成的抵接缘62,保护套6设置于第一啮合块3的靠近第一轴座11侧,保护套6的套管61套设于轴体2且伸入到第一轴孔31内,抵接缘62嵌于第一啮合块3和第一轴座11之间。在本实施例中,保护套6的外壁贴紧第一轴孔31的内壁,抵接缘62通过螺钉与第一啮合块3固定装配,保护套6的设置可避免第一轴孔31的内壁直接与轴体2摩擦,可以减少第一啮合座的磨损,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转动结构10还包括第一垫片7、第二垫片8和锁紧螺钉,第一轴座11开设第一装配孔111,轴体2穿设于第一装配孔111内,第一垫片7套设在轴体2外且位于第一啮合块3和第一轴座11之间,第二垫片8通过锁紧螺钉固定于轴体2靠近第一轴座11的一端,第二垫片8位于第一轴座11远离第一啮合块3的一侧。在第一垫片7、第二垫片8和锁紧螺钉的作用下,可以将轴体2的一端牢靠地固定在第一轴座11上,且第一垫片7和第二垫片8可增加受力面积,更加可靠,第一垫片7能够隔离保护套6和轴座,避免保护套6和轴座之间直接摩擦,在本实施例中,转动结构10还包括内衬10,内衬10固定装配于基座1,内衬10具有第一定位片101,第一定位片101位于第一垫片7和第一轴座11之间,第一定位片101开设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孔具有第一定位边缘,第一垫片7朝第一定位孔延伸形成与第一定位孔匹配的第一定位块,由于第一定位块嵌设在第一定位孔内,因此第一垫片7不能相对轴体2转动,更加稳定。
啮合组件5包括弹性件9、抵顶块51、扳手53和传动件,抵顶块51套设于轴体2外且固定在第二轴座12的靠近第二啮合块4侧,第二啮合块4与抵顶块51在轴体2的延伸方向上滑动连接,扳手53铰接在轴体2靠近第二轴座12的一端,传动件包括基体521和从基体521延伸出的传动脚522,基体521套设在轴体2外且位于扳手53和抵顶块51之间,传动脚522穿过抵顶块51且传动脚522的端部抵顶于第二啮合块4的靠近第二轴座12侧,扳手53铰接端的周面具有相邻的第一限位面531和第二限位面532,第一限位面531和第二限位面532之间由光滑的过渡面相连,第一限位面531至扳手53的转动轴的距离大于第二限位面532至转动轴的距离。弹性件9设置在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之间且弹性件9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相连,弹性件9用于提供使第一啮合块3和缩第二啮合块4相互远离的弹力,弹性件9采用弹簧,通过掰动扳手53可以使扳手53绕轴体2的端部转动,从而使第一限位面531或第二限位面532抵顶在传动件上,当第一限位面531抵顶在传动件上时,传动件沿着轴体2朝靠近第一啮合块3的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啮合块4和第一啮合块3的啮齿相互啮合,当第二限位面532抵顶在传动件上时,在弹性件9的作用下,第一啮合块3和第二啮合块4的啮齿相互远离。
第二啮合块4开设第二轴孔41,轴体2穿设于第二轴孔41,第二轴孔41内壁靠近第二轴座12处开设第二阶梯槽411,传动脚522抵顶于第二阶梯槽411的槽底,抵顶块51部分嵌入到第二阶梯槽411内,抵顶块51的周侧设置延伸方向平行于轴体2的延伸方向的限位棱511,第二阶梯槽411的周壁凹陷形成与限位棱511对应且匹配的卡嵌槽4111,限位棱511滑动装配于卡嵌槽4111内。具体的,抵顶块51的周侧等距间隔设置四个限位棱511,对应的,第二阶梯槽411的周壁凹陷形成一一对应的四个卡嵌槽4111,由于限位棱511滑动装配在卡嵌槽4111内,因此,在第二啮合块4沿着轴体2滑动时,限位棱511也会沿着卡嵌槽4111相对滑动,限位棱511的端部抵顶在卡嵌槽4111的槽底时,可阻止第二啮合块4朝靠近第二轴座12的方向移动,从而限制第二啮合块4的移动行程。
内衬10还具有第二定位片102,第二定位片102位于抵顶块51和第二轴座12之间,第二定位片102开设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孔具有第二定位边缘,抵顶块51朝第二定位孔延伸形成与第二定位孔匹配的第二定位块。第二定位块嵌合在第二定位孔内,因此,抵顶块51不会相对于轴体2转动,而限位棱511嵌合在卡嵌槽4111内,因此,第二啮合块4不能相对抵顶块51转动,在两作用的配合下第二啮合块4不能相对轴体2转动,在第二啮合块4与第一啮合块3啮合时,能使第一啮合块3相对于基座1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两种实现方式的承载模组,如图1-2,以手术床的腿板300和腰板400为示例:
第一种实现方式的承载模组为手术床的腿板300,具体组成和连接关系如下:
支撑架20包括纵向梁201和横向梁202,横向梁202垂直于纵向梁201且一端与纵向梁201固定连接,承载板30通过螺钉与纵向梁201和横向梁202固定,纵向梁201的一端与第一啮合块3的周侧固定连接,轴体2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承载板30的板面;啮合组件5朝向承载板30背离缓冲垫40的方向。具体的,手术床具有两个对称设置的腿板300,且均与臀板200转动连接,其中臀板200与底座100相连,臀板200可以由底座100内的驱动结构带动运动,每个腿板300中的支撑架20包括一纵向梁201和一横向梁202,其中纵向梁201设置于腿板300底侧的靠外处,横向梁202设置于腿板300底侧的远离臀板200处,并且纵向梁201和横向梁202均与承载板30的边缘平齐。纵向梁201的靠近臀板200端固定连接如上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纵向梁201与转动结构10的第一啮合块3固定连接,臀板200的与腿板300相连处与转动结构10的基座1固定连接,基座1可以通过螺钉、焊接方式直接与臀板200的支架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可拆卸方式连接,在可拆卸方式连接的情况下,基座1的一侧突出形成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周开设卡槽,臀板200的支架可以开设与连接柱匹配的连接孔,并且连接孔内可以设置能够嵌置于卡槽内的卡嵌结构,装配时只需将连接柱插置于连接孔内即可。本方案的腿板300可以绕臀板200向两侧调节角度,并且能够保持角度的稳定性,更加安全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腿板300与臀板200之间也可以采用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相连。
第二种实现方式的承载模组为手术床的腰板400,具体组成和连接关系如下:
支撑架20包括固定装配于承载板30的同一板面侧且分别靠近承载板30相对的两边缘处的两纵向梁201,两纵向梁201的同一方向端均设置有转动结构10,轴体2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承载板30的板面方向且垂直于纵向梁201的延伸方向。具体的,腰板400包括两转动相连的承载模组,一承载模组与臀板200转动连接,另一承载模组与头板500转动连接,两承载模组之间通过如上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相连,两承载模组均包括两纵向梁201,其中一承载模组的两纵向梁201与另一承载模组的两纵向梁201分别由一转动结构10相连,转动结构10的基座1可以一体设置于一纵向梁201的一端,转动结构10的第一啮合块3与另一纵向梁201的一端固定连接,固定方式可以采用螺钉连接或者焊接等,第一啮合块3和另一纵向梁201的端部之间也可以通过可拆卸方式相连,例如第一啮合块3的一侧设置突出的连接柱,连接柱的外周开设卡槽,另一纵向梁201的端部可以开设与连接柱匹配的连接孔,并且连接孔内可以设置能够嵌置于卡槽内的卡嵌结构,装配时只需将连接柱插置于连接孔内即可。本方案腰板400可以方便快捷地实现角度调节,并且能够保持角度的稳定,使用时更加安全可靠。在一些实施例中,腰板400也可以采用如第一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
前述两种实现方式中分别以腿板300和腰板400作为示例进行说明,在实际应用中,臀板200、头板500、手板等其他用于承载的板状结构均可以采用本方案的承载模组的设置方式,并且为了与手术床的其他结构进行连接,可以适当地在承载模组的基础上增加连接结构,例如,臀板200采用本方案的承载模组时,其支撑架20的端部可以选择应用上述第一种实现方式或者第二种实现方式的转动结构10,支撑架20可以包括两位于两侧的纵向梁201,支撑架20还包括设置于两纵向梁201之间且分别与两纵向梁201固定连接的传动支架203,传动支架203开设装配孔,传动支架203呈环状框形,臀板200可以通过传动支架203与底座100的驱动结构相连,从而实现底座100驱动臀板200运动以带动各承载模组运动的目的。
支撑架20的一侧可以固定连接挂接组件50,挂接组件50包括挂接条和固定柱,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架20,挂接条固定连接于固定柱的另一端。挂接组件50可以实现在手术过程中各种医疗器具的固定,更加便于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承载板、缓冲垫和转动结构,所述承载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缓冲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的背离所述支撑架侧,所述转动结构包括基座、轴体、第一啮合块、第二啮合块和啮合组件,所述基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轴座和第二轴座,所述轴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轴座,所述啮合组件装配于所述第二轴座且与所述轴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啮合块和所述第二啮合块均套设于所述轴体且位于所述啮合组件和所述第一轴座之间,所述第一啮合块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啮合块转动连接于所述轴体,所述第一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和所述第二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一轴座的一侧设置相互匹配的啮齿,所述第二啮合块连接于所述啮合组件且不能绕所述轴体转动,所述啮合组件用于带动所述第二啮合块沿着所述轴体朝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啮合块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啮合块与所述第一啮合块啮紧或松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体的轴身沿径向朝外方向凸出形成限位轴肩,所述第一啮合块位于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第一轴座的一侧,所述限位轴肩用于阻挡所述第一啮合块朝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二啮合块位于所述限位轴肩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包括:抵顶结构、弹性件和扳手,所述第二轴座开设第二装配孔,所述抵顶结构套设于所述轴体外且滑动装配于所述第二装配孔内,所述抵顶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啮合块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侧,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抵顶结构和所述限位轴肩之间,所述弹性件用于提供使所述抵顶结构朝远离所述限位轴肩方向运动的弹力,所述扳手铰接在所述轴体靠近所述第二轴座的一端且抵顶于所述抵顶结构的远离所述第二啮合块侧,所述扳手铰接端的周面具有相邻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由光滑的过渡面相连,所述第一限位面至所述扳手的转动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限位面至所述转动轴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突出形成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外周开设卡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纵向梁和横向梁,所述横向梁垂直于所述纵向梁且一端与所述纵向梁固定连接,所述承载板通过螺钉与所述纵向梁和所述横向梁固定,所述纵向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啮合块的周侧固定连接,所述轴体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承载板的板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啮合组件朝向所述承载板背离所述缓冲垫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固定装配于所述承载板的同一板面侧且分别靠近所述承载板相对的两边缘处的两纵向梁,两所述纵向梁的同一方向端均设置有所述转动结构,所述轴体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承载板的板面方向且垂直于所述纵向梁的延伸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还包括设置于两所述纵向梁之间且分别与两所述纵向梁固定连接的传动支架,所述传动支架开设装配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承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固定连接挂接组件,所述挂接组件包括挂接条和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挂接条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柱的另一端。
10.一种手术床,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承载模组。
CN202120032858.1U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Active CN2145117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2858.1U CN214511776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32858.1U CN214511776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11776U true CN214511776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01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32858.1U Active CN214511776U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1177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00870A (en) Articulating hinge assembly
EP0651978B1 (en) Improvements in toothbrushes for personal hygiene purposes
DK2850357T3 (en) ILLUMINATION DEVICES
US20100000370A1 (en) Hinge and interference apparatus for the same
US20100000048A1 (en) Hinge and interference apparatus for the same
WO2021147612A1 (zh) 一种机器人足端模组及机器人
CN214511776U (zh) 一种承载模组及应用承载模组的手术床
CN205534967U (zh) 手持云台、拍摄设备及其连接座以及定位结构
CN103185252B (zh) 灯具
JPH0658341A (ja) スプライン装置
AU7073094A (en) Toothbrush
CN110812089A (zh) 一种啮紧机构、应用该啮紧机构的转动模组及手术床
IT1303000B1 (it) Dispositivo di tenuta per ottenere la lubrificazione a vita deglielementi mobili delle varie articolazioni di un cingolo per veicoli da
ATE246906T1 (de) Stomavorrichtung
CN216812498U (zh) 单向棘轮铰链
CN211067733U (zh) 啮紧结构、应用该啮紧结构的转动模组及手术床
JP2003507674A (ja) 封入された円錐台状バネを有するシールアセンブリ
CN218522931U (zh) 铰链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器设备
CN213541839U (zh) 一种用于支撑且具备调节功能的五金件
US20230000519A1 (en) Puncture bracket having adjustable angle
CN207302520U (zh) 角度调节装置
CN210809752U (zh) 化妆刷
CN215411759U (zh) 一种固定夹及补光灯
CN220343919U (zh) 胸托组件和坐姿矫正器
CN214743199U (zh) 调节机构、驱动装置以及机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