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10984U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10984U CN214510984U CN202023352130.1U CN202023352130U CN214510984U CN 214510984 U CN214510984 U CN 214510984U CN 202023352130 U CN202023352130 U CN 202023352130U CN 214510984 U CN214510984 U CN 2145109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ust
- dirt
- filter screen
- wind wheel
- vib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真空电机产生的振动首先传递至风轮上,风轮进一步将振动传递至风轮外壳上,由于风轮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位置相接触,此时可以实现风轮外壳自身的稳定,其不会在集尘腔内部发生掉落。同时,振动传导件会将风轮外壳上的传递至与其相连的过滤网上,使得过滤网自身也发生振动。携带尘污的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集尘腔中,当尘污与过滤网发生接触后,尘污首先会附着到过滤网上,此时尘污有可能堵塞过滤网。但是由于过滤网自身在真空电机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因此当尘污受到过滤网的振动后也将发生与过滤网的分离,进而有利于避免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被尘污颗粒堵塞。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背景技术
真空吸尘器是市面上非常常见的电器设备。通过在真空吸尘器中设置真空电机,将携带有尘污的空气吸入到吸尘器内部,经过分离后,尘污存留在真空吸尘器里面,经过过滤后的洁净空气排出至外界。
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对尘污的分离操作,通常在真空吸尘器内部设置袋式分离器或旋风分离器。
对于袋式分离器来说,袋式分离器的主要结构是在吸尘器内部安装的一个具有过滤能力的集尘袋,袋上有小孔,可以过滤掉流经集尘袋的气流中所携带的尘污。但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集尘袋上的小孔会迅速被污物堵塞,导致吸尘器吸力下降;在集尘袋填满之后,需要扔掉旧袋、换上新袋,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并且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污物分离效率较低。对于旋风分离器来说,携带有尘污的气流会在吸尘器的内部形成旋风,由于尘污颗粒本身有相对较大的质量,依靠离心力的作用就会和容器壁发生摩擦碰撞、跌入集尘盒中,从而达到分离污物和空气的目的。但是,旋风分离器自身所要消耗的真空压力较大,所需的真空电机功率较大,运转时噪声比较强烈,影响用户体验。
现有技术中提供了一种尘污分离器,其中包括一个位于集尘腔室气流出口处的带有小孔的盘和一个驱动该盘进行转动的电机。该盘布置为绕旋转轴线旋转,并且包括供清洁后的气流穿过的孔。携带污物的气流进入腔室并与旋转的转盘接触,转盘向气流施加切向力,所以气流中携带的污物会沿该转盘表面向转盘的边缘做径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气流会从转盘中的小孔流出,而其中的污物则由于其更大的惯性而继续向外径边缘移动并聚集在腔室的底部。相比于旋风分离器,这种分离器消耗的真空压力较小,可以搭配功率和噪声较小的真空电机。
但这种分离器在工作过程中,带有污物的气流直接冲击转盘。污物中的大质量颗粒将对过滤网进行堵塞,将影响转盘自身对尘污的净化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污物分离器在受到携带大质量颗粒的气流冲击后容易发生堵塞、影响转盘自身净化效果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主体,内部设置有真空电机;风轮,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上;集尘腔,设置在所述主体上,所述集尘腔上设置有进气口;风轮外壳,套设在所述风轮的外壁上,所述风轮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位置相接触;若干振动传导件,一端与所述风轮外壳相连接;过滤网,沿风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风轮的上游位置,所述振动传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风轮外壳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主体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风轮外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部,所述过滤网靠近所述支撑部所述的平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过滤网上与所述振动传导件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连接部为连接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振动传导件呈杆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振动传导件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置有螺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风轮外壳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振动传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连接孔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振动传导件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连接孔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真空电机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圈,所述第二弹性连接圈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过滤网的中心朝向所述进气口的方向凸出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过滤网呈锥形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吸尘器,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吸尘管,一端设置连接在所述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位置;吸尘器头,连接在所述吸尘管的另一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包括:主体,内部设置有真空电机;风轮,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上;集尘腔,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体上,风轮外壳,套设在所述风轮的外壁上,所述风轮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位置相接触;若干振动传导件,一端与所述风轮外壳相连接;过滤网,沿风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风轮的上游位置,所述振动传导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真空电机产生的振动首先传递至风轮上,风轮进一步将振动传递至风轮外壳上,由于风轮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位置相接触,此时可以实现风轮外壳自身的稳定,其不会在集尘腔内部发生掉落。同时,振动传导件会将风轮外壳上的传递至与其相连的过滤网上,使得过滤网自身也发生振动。
携带尘污的空气通过进气口进入到集尘腔中,当尘污与过滤网发生接触后,尘污首先会附着到过滤网上,此时尘污有可能堵塞过滤网。但是由于过滤网自身在真空电机的作用下发生振动,因此当尘污受到过滤网的振动后也将发生与过滤网的分离,进而有利于避免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被尘污颗粒堵塞。
进一步的,由于过滤网自身被堵塞的几率降低,此时尘污分离装置自身的吸风性能可以得到保证,此时不必像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那样,由于过滤网自身容易被堵塞,在确保吸风性能的前提下,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振动电机。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网不容易发生堵塞,因此可以采用较低功率的真空电机,以此可以降低电池的重量并可以维持较长的续航时间,进一步可以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个装置的小型化。
同时,由于真空电机自身采用较小功率设置,因此其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相对较小,因此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风轮外壳上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振动传导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相连接。通过设置连接孔,有助于提高振动传导件与风轮外壳之间的拆装效率,便于对过滤网进行更换。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主体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将排气孔设置在侧壁上,可以避免通过主体流出的空气直接吹动到使用者的手部或者身体部位,造成使用者不舒服。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风轮外壳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圈。
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当风轮外壳发生震动时,风轮外壳会带动第一弹性密封圈发生压缩,与风轮外壳直接与集尘腔的内壁相接触相比,通过补充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可以有效的提高风轮外壳自身的振动幅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传导件以及过滤网的振动幅度,从而有助于将位于过滤网上的尘污颗粒进行振动,以进一步避免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被尘污颗粒堵塞。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弹性密封圈除了可以实现对风轮外壳的支撑作用外,还可以起到增加过滤网自身振动幅度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减小尘污对过滤网自身的堵塞效果。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所述主体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风轮外壳之间。
通过设置内筒,首先可以在内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空腔,从而可以吸收真空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通过设置内筒,可以将第一弹性密封圈进行减薄,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密封圈厚度过大,导致不易装配的情况。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所述过滤网的中心朝向所述进气口5的方向凸出设置。
当携带有尘污的气流与过滤网发生碰撞时,由于过滤网的中心发生凸出,因此过滤网的侧面将与尘污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钝角设置,当尘污与过滤网的侧面发生碰撞后,过滤网将对尘污施加一定的摩擦力,使得尘污跟随过滤网进行运动,同时尘污会在过滤网的引导下发生变向,在过滤网的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向集尘腔的侧壁进行运动。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有效地降低尘污对于过滤网自身的阻塞,从而有助于提高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最终有助于使得过滤网一直保持较低的风阻,因此使得真空电机的功率可以做到更低、体积做的更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过滤网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真空电机;3-风轮;4-集尘腔;41-敞口;5-进气口;7-风轮外壳;71-连接孔;8-振动传导件;9-过滤网;10-连接柱;11-排气孔;12-吸尘管;13-吸尘器头;14-第一弹性连接圈;15-第二弹性连接圈;16-内筒;17-支撑部;18-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
主体1,内部设置有真空电机;具体地,主体1自身采用筒状结构进行设置,在主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
风轮3,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2上;
具体地,通过设置风轮3,可以将外界的空气吸入到主体1内部,空气中将携带尘污,从而方便进行后续将尘污从空气之间的分离操作。
集尘腔4,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所述集尘腔4上设置有敞口41,所述主体1通过所述敞口41与所述集尘腔4连接,所述集尘腔4上设置有进气口5;
如图2和图3所示,在集尘腔4的左侧设置有敞口41,主体1自身可通过敞口41进入到集尘腔4中。具体地,敞口41的内径大于主体1的外径,使得主体1自身可以嵌入到集尘腔4内部,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将主体1内部真空电机所产生的负压全部应用到集尘腔4中,进行吸风操作。
本实施例中,对进气口5自身的位置不进行过多限定,其可以与敞口41相对设置,也可以设置在敞口41的一侧位置,只要可以实现进气操作即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气口5与所述敞口41相对设置。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可以将通过进气口5进入的尘污最大程度的承接到过滤网9中,从而起到最大的净化效果。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真空电机2的稳定,可以直接在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卡扣等结构,用以连接真空电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在主体1内壁上的凹槽,如图3所示,在主体1的右侧壁位置设置有凹槽,真空电机自身嵌入到凹槽中,具体地,真空电机与凹槽之间通过过盈方式进行配合,从而可以提高真空电机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圈15,所述第二弹性连接圈15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第二弹性密封圈采用柔性材质,如橡胶、硅胶制成,从而方便对真空电机的稳定容纳;
风轮外壳7,套设在所述风轮3的外壁上,所述风轮外壳7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4的内壁位置相接触;
通过设置风轮外壳7,可以对风轮3的进风进行收拢。本实施例中,风轮外壳7自身采用筒形设置,对于风轮外壳7的具体材质不进行过多限定,其可以是金属材质,也可以是塑料材质。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风轮外壳7自身采用金属材质进行设置。
若干振动传导件8,一端与所述风轮外壳7相连接;
过滤网9,沿风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风轮3的上游位置,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9相连接。
如图1所示,振动传导件8自身设置有三个,三个振动传导件8与主体1之间的连线的圆心角为120度。作为变型,振动传导件8也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如设置为四个,此时振动传导件8与主体1之间的连接的夹角将呈90度。
真空电机产生的振动首先传递至风轮上,风轮进一步将振动传递至风轮外壳上,由于风轮外壳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位置相接触,此时可以实现风轮外壳自身的稳定,其不会在集尘腔内部发生掉落。同时,振动传导件会将风轮外壳上的传递至与其相连的过滤网上,使得过滤网自身也发生振动。
进一步的,由于过滤网9自身被堵塞的几率降低,此时尘污分离装置自身的吸风性能可以得到保证,此时不必像现有技术中的结构那样,由于过滤网9自身容易被堵塞,在确保吸风性能的前提下,需要采用较大功率的振动电机。本实施例中,由于过滤网9不容易发生堵塞,因此可以采用较低功率的真空电机,以此可以降低电池的重量并可以维持较长的续航时间,进一步可以降低整个装置的体积,进而有助于提高整个装置的小型化。
同时,由于真空电机自身采用较小功率设置,因此其自身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也相对较小,因此有助于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风轮外壳7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圈14。
通过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14,当风轮外壳发生震动时,风轮外壳会带动第一弹性密封圈发生压缩,与风轮外壳直接与集尘腔的内壁相接触相比,通过补充设置第一弹性密封圈14可以有效的提高风轮外壳自身的振动幅度,从而进一步提高振动传导件以及过滤网的振动幅度,从而有助于将位于过滤网上的尘污颗粒进行振动,以进一步避免过滤网上的过滤孔被尘污颗粒堵塞。
具体地,第一弹性密封圈14自身采用硅胶等柔性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6,所述主体1与所述内筒16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风轮外壳7之间。
通过设置内筒16,首先可以在内筒与主体之间形成空腔,从而可以吸收真空电机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同时,通过设置内筒,可以将第一弹性密封圈进行减薄,可以避免第一弹性密封圈厚度过大,导致不易装配的情况。
如图3所示,所述集尘腔4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部17,所述过滤网9靠近所述支撑部所述的平面设置。
具体地,支撑部是设置在集尘腔4内壁上的支架结构,其可以间断性设置,也可以呈封闭状设置。过滤网的外缘与支撑部17的内缘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交叉,通过设置支撑部有助于防止在过滤网外侧的尘污进入到风轮中。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过滤网与支撑部之间的稳定性,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过滤网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使得尘污无法通过过滤网与支撑部之间的缝隙,进而可以限定尘污仅通过过滤网进入到主体中,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尘污的净化效率。
具体地,密封圈18自身呈环形设置,其可以固定在过滤网上,也可以固定在支撑部17上。
本实施例中,对于过滤网9与振动传导件8之间的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过滤网9与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进行固定,也可以采用其他可拆卸地方式进行连接,如在振动传导件8上设置挂钩,将过滤网9挂接在振动传导件8上。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过滤网9上与所述振动传导件8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连接部,对连接部的具体结构不进行限定,其可以采用筒状设置,将振动传导件8插入到其中。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所述连接部为连接柱10,所述振动传导件8呈杆状设置。将振动传导件8插入到连接柱10中,其可以采用过盈方式进行安装,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置有螺钉,通过螺钉将过滤网9夹紧在振动传导件8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对风轮外壳7与振动传导件8之间的安装方式不进行限定,其可以采用焊接等方式进行固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风轮外壳7上设置有连接孔71,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孔71相连接。对于连接方式不进行限定,其可以采用涨紧配合的方式,优选的,在所述连接孔7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连接孔71相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主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气孔11。将排气孔11设置在侧壁上,可以避免通过主体1流出的空气直接吹动到使用者的手部或者身体部位,造成使用者不舒服。对于排气孔11的数量和形状不进行过多限定,只要可以实现排气动作即可。
具体地,排气孔11可以设置在主体1一侧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相对两侧的侧壁上。
本实施例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如图4所示,所述过滤网9包括开孔区域及不开孔区域,所述开孔区域设置在所述不开孔区域的内部,所述连接部设置在所述不开孔区域。
过滤网9在工作过程中将承受高流速的空气的冲击,通过将过滤网9连接在不开孔区域,可以有效地提高振动传导件8与过滤网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可以避免过滤网9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破损等情况。
进一步的,对过滤网9自身的形状不进行限定,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网的中心朝向所述进气口5的方向凸出设置。
当携带有尘污的气流与过滤网发生碰撞时,由于过滤网的中心发生凸出,因此过滤网的侧面将与尘污的流动方向之间呈钝角设置,当尘污与过滤网的侧面发生碰撞后,过滤网将对尘污施加一定的摩擦力,使得尘污跟随过滤网进行运动,同时尘污会在过滤网的引导下发生变向,在过滤网的转动离心力的作用下,转向集尘腔的侧壁进行运动。
通过上述的设置方式,通过同时限定过滤网的形状以及过滤网自身发生震动,可以有效地降低尘污对于过滤网自身的阻塞,从而有助于提高过滤网的使用寿命,最终有助于使得过滤网一直保持较低的风阻,因此使得真空电机的功率可以做到更低、体积做的更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网自身呈锥形设置。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吸尘器,如图1所示,包括:
实施例1中提供的尘污分离装置;
吸尘管1212,一端设置连接在所述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5位置;
吸尘器头1313,连接在所述吸尘管12的另一端。吸尘器头13自身将与地面、沙发、墙角等需要进行清洁的位置进行接触。当尘污分离装置启动后产生负压,负压将通过吸尘器头13将尘污通过吸尘管12吸入到尘污分离装置中,从而实现对尘污自身的收纳。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可以直接在尘污分离装置上设置把手,从而形成手持式吸尘器,当需要进行吸尘操作时,用户直接手扶把手便可以实现吸尘操作。
作为变型,可以将尘污分离装置设置在吸尘桶中,此时用户手持吸尘管12部位,在清洁过程中产生的尘污等将进入到吸尘桶中进行收集,同时在吸尘桶中设置有滚轮,以便随用户一同运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1),内部设置有真空电机(2);
风轮(3),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上;
集尘腔(4),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所述集尘腔(4)上设置有进气口(5);
风轮外壳(7),套设在所述风轮(3)的外壁上,所述风轮外壳(7)的外壁与所述集尘腔(4)的内壁位置相接触;
若干振动传导件(8),一端与所述风轮外壳(7)相连接;
过滤网(9),沿风的流动方向设置在所述风轮(3)的上游位置,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另一端与所述过滤网(9)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外壳(7)与所述集尘腔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连接圈(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内部设置有内筒(16),所述主体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有空腔,所述第一弹性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风轮外壳(7)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腔(4)的内壁上设置有支撑部(17),所述过滤网(9)靠近所述支撑部的平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过滤网(9)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8)。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9)上与所述振动传导件(8)相对应的部位设置有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连接柱(1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导件(8)呈杆状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螺纹上设置有螺钉。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轮外壳(7)上设置有连接孔(71),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孔(71)相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71)内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振动传导件(8)的一端通过螺纹与所述连接孔(71)相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真空电机(2)设置在所述凹槽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中设置有第二弹性连接圈(15),所述第二弹性连接圈设置在所述真空电机与所述凹槽的内壁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9)的中心朝向所述进气口(5)的方向凸出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9)呈锥形设置。
16.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5中任一所述的尘污分离装置;
吸尘管(12),一端设置连接在所述尘污分离装置的进气口位置;
吸尘器头(13),连接在所述吸尘管(12)的另一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52130.1U CN21451098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52130.1U CN21451098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10984U true CN214510984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300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52130.1U Active CN214510984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1098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80707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52130.1U patent/CN2145109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80707A (zh) * | 2020-12-31 | 2022-07-01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798637B2 (ja) | 集塵装置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 |
RU2228704C2 (ru) | Пылесборник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пылесосе и основной корпус пылесоса с таким пылесборником | |
US8870988B2 (en) | Dust collector for a vacuum cleaner having a dust removal function | |
RU2526008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пылеулавливания и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й пылесос | |
JP2010227287A (ja) | 電気掃除機 | |
JP4444043B2 (ja) | 電気掃除機 | |
KR20020085478A (ko) | 진공청소기용 싸이클론장치 | |
CN214510984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1227711A (zh) | 集尘桶组件以及吸尘器 | |
JP2008253376A (ja) | 遠心力集塵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掃除機 | |
CN214510983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510997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4510996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510982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712317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511001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712322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 |
CN112656285A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0541337U (zh) | 一种吸尘器旋风锥及储尘仓 | |
CN214511002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和吸尘器 | |
CN214712323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4680707A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511000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214510981U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
CN112656292A (zh) | 一种尘污分离装置及吸尘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