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2730U -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2730U
CN214502730U CN202120873247.XU CN202120873247U CN214502730U CN 214502730 U CN214502730 U CN 214502730U CN 202120873247 U CN202120873247 U CN 202120873247U CN 214502730 U CN214502730 U CN 2145027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n gauge
shell
opening
strain gage
str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324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文
蒋瑜
杭杰
黄正球
高飞
蒋健
秦昊
汪敬东
刘恩频
余杰
李传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pecial Equipment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Technology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087324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27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27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27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Length, Angles, Or The Lik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AREA)
  • Measurement Of Force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接线端子以及信号传递单元,壳体为底部敞口具有一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或顶部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信号传递单元固定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壳体用于通过所述底部敞口容置覆盖应变片;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所述应变片电连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可以对应变片进行保护,改善应变片的工作环境,同时提高在进行应变片测试时的接线便捷度,提高操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起重机械等大型拥有金属结构的设备经常工作在露天或粉尘等环境,对其进行金属结构应力测试时,贴设的应变片容易受到雨水、粉尘或外物的不利影响,影响工作效率和测试结果。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的技术提供了如下几种方案。
有一种应变片防护方法,应变片防护时,将应变片防护盒放于粘贴好的应变片上,用胶带进行位置固定,之后将胶带撕开一边,对应变片防护盒进行粘贴剂涂抹,使应变片防护盒固定在试验件上,最后将防护剂涂抹至应变片防护盒中,使其与试件粘合,除去胶带,以此达到应变片防护的作用。但是,在测量结束时,被粘合到金属表面的防护盒以及粘在金属表面的胶水却无法轻易的去除,这就为该金属下次的应力测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其次,传统的应变片接线方式也使工作效率和测试准确度大打折扣。
现有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变片防护方法,属于油水防护技术,涉及一种在油水混合物环境下,密封加压条件下的应变片的防护方法。本发明油水混合物环境下对应变片采用双层防护方式进行保护,第一层采用硅橡胶涂抹于应变片上,要求防护剂完全覆盖住应变片,并完全覆盖应变片的粘贴用胶区域,实现应变片的初步防护;待完全固化后,用硅酮密封胶涂抹于硅橡胶上,实现应变片的耐油耐水防护,要求第二层防护区域要大于第一层区域。并配以整套操作流程,应用在某型号油箱静力试验中,应变片成活率由以前的不足50%提高到90%,证明改进的油箱应变片粘贴防护工艺是可行的、有效的解决了飞机油箱试验应变片成活率低的问题。但是该方法操作复杂,对于一些场合,如测量起重机械金属结构用应变片时,该方法显然有些大费周折,且不易于拆卸。
结合上述现有技术以及出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对其进行了优化和改进。使应力测试工作效率大大提升,应力测试的结果更加准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以解决应变片在工作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包括:壳体、接线端子以及信号传递单元,壳体为底部敞口具有一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或顶部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信号传递单元固定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所述壳体用于通过所述底部敞口容置覆盖应变片;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所述应变片电连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位于壳体的侧壁。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底部敞口的底面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满凹槽且凸出所述凹槽的边缘。
可选的,所述填充物为可变形硅胶或橡胶材料。
优选的,所述壳体侧壁靠近底部处固定有磁性组件;所述磁性组件用于将壳体固定在应变片所在的金属结构表面。
可选的,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内腔的外表面。
可选的,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内腔的内表面。
优选的,所述磁性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组件沿所述壳体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优选的,所述信号传递单元为应变片插头。
优选的,所述应变片插头为防水插头。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变片防护装置,通过一个可以防水,有一定强度的壳体覆盖容置所述应变片,通过一种接线端子以及信号传递单元传递电信号,从而能够解决应变片工作环境对测量结果造成巨大影响的问题,同时提高接线便捷度以及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片防护装置的底部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片防护装置的正面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片防护装置的侧面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外接传感器插头示意图;
图中,
100-壳体;101-凹槽;102-壳体上的开口;110-填充物;120-磁性组件;200-接线端子;300-信号传递单元;400-传感器插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工程类机械测量领域中,应变片已经变成金属应力测量不可或缺的元件之一。然而在实际测试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如雨水、粉尘、踩踏、刮划以及震动等,应变片的测量结果可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应变片本身遭到破坏。除此之外,应变片的接线常常会成为实际测试过程中花费较长时间的步骤,而且由于接口的问题,测试结果往往会有较大的误差。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在保护应变片的同时也能提高应变片的接线效率以及测量准确度。
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应变片接线端子装置,该装置由应变片和接线端子组成,应变片包括应变丝、应变花背板和应变敏感栅,接线端子包括进线槽、固定壁、塑料背板和接点,应变花背板上分布着应变丝,应变丝沿中心点向四周分为若干个方向,每种不同方向的应变丝对应有不同的接点,应变丝和屏蔽线在进线槽内由强磁铁固定在接点上。采用磁吸代替传统的焊点,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测量精度,减少了焊点电阻对实验结果的干扰。用背部3M胶的代替传统的粘合剂连接,降低了操作难度,在非高频振动的残余应力测量中较传统连接方式有了较大的改善。
基此,在本实用新型实的核心思想在于,通过设计一种壳体,所述壳体可以将应变片工作的区域与外界隔离开,且所述壳体设置有一种应变片接线端子,从而能够达到保护应变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测量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具体的,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部视图。如图1所示,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包括:壳体100、接线端子200以及信号传递单元300,壳体100为底部敞口具有一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100的侧壁或顶部上开设有一开口102,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固定在所述开口102处且与所述壳体100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00用于通过所述底部敞口容置覆盖应变片;所述接线端子200用于与所述应变片电连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与所述接线端子200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壳体100的形状可根据具体的实际应用情况来做调整。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的形状设置为长方形。所述长方形壳体的大小与所述应变片的大小相似,并且所述壳体100的大小大于所述应变片的大小,以保证所述应变片能够被充分的覆盖,被保护。
所述应变片的电信号需要穿过所述壳体100传到外部,并传到一传感器上以作进一步的分析,故所述壳体100的侧面或顶部有一开口。如果这里仅仅用信号线来传输所述应变片的电信号,所述信号线很难做到与所述开口密封连接,那么,所述壳体100内部便通过所述开口与外界保持连通,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便失去了对所述应变片进行保护的功能。
因此,所述开口102处采取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来连接所述壳体100内部与所述壳体外部。优选的,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为一具有防水功能的应变片插头。所述开口102的大小以及形状与所述应变片插头的大小以及形状相匹配,当所述应变片插头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开口102处时,所述应变片插头可与所述开口102完美贴合,保证与壳体100密封连接。如此设置,一方面将所述壳体100的内外部隔离,保证了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接线的便捷度。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100侧壁靠近所述底部敞口的底面开设有一凹槽101,所述凹槽101内填充有填充物110,所述填充物110填满凹槽101且凸出所述凹槽101的边缘。所述填充物110具有弹性且具有防水功能,一般的,可选取可变形硅胶或者橡胶材料。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工作环境大多数情况下为金属表面,若所述壳体100侧壁底面采用刚性材料,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很难做到与所述金属表面密封连接。水或者其他液体可通过所述侧壁底面与所述金属表面的缝隙渗入应变片防护装置的内部,从而影响到所述应变片的工作状态。若在所述侧壁底部设凹槽101,并填充可变形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可在当金属表面或者所述壳体100底部不是绝对平整的情况下,保证所述壳体100固定在金属表面时所述壳体100底部与金属表面保持密封连接,使所述壳体100内部与外界保持隔离,加强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的防护效果。
由上述描述我们可得知,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优选为一应变片插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的作用为将所述壳体100内部与外部隔离,本实用新型选取应变片插头作为信号传递单元300是为了同时提高工作时接线的便捷度,提高工作效率。所述应变片插头位于壳体100内侧部分通过信号线与所述接线端子200连接,所述应变片插头位于壳体外侧部分与传感器插头400的防水插头相匹配,在接线时,仅需将所述传感器插头400插入所述应变片插头即可。相比于以往需将应变片线头焊接至传感器插头上。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大大提高了接线的便捷度。
为了能将所述壳体固定在所述应变片贴合的金属表面,所述壳体100侧壁靠近底部处固定有磁性组件120,所述磁性组件120的数量可为多个,且沿所述壳体100侧壁周向均匀分布。所述磁性组件120为磁铁,磁铁可以采用卡扣连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侧壁表面,也可以采取胶水粘接的方式将所述磁铁固定在所述侧壁表面。除此之外,所述磁性组件120还可以采用电磁铁的形式,如此便可更加便捷的控制壳体吸附或者脱离所述壳体表面,但作为代价的是,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的防水效果可能会由于电磁铁儿下降。
具体的,所述磁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内腔的外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内腔的内表面。当所述磁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外表面时,可以最大化扩展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内腔的大小,可以适用于更多大小的应变片的防护。若所述磁性组件120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内腔的内表面,可以避免所述磁性组件因为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增加了所述磁性组件以及所述应变片防护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当中,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通过所述接线端子200与所述应变片保持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200通过信号线与所述信号传递单元300保持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200为市场上常见的电子元件。采用接线端子200来代替传统的接线方式,在使用时无需进行焊接或者胶接等步骤,只需将所述应变片的线头接入所述接线端子200即可。以此来进一步提高接线的便捷度。
综上可见,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应变片防护装置中,通过设计一种壳体100,所述壳体100可以将应变片工作的区域与外界隔离开,且所述壳体100设置有一种应变片接线端子200,从而能够达到保护应变片、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测量准确度的技术效果。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接线端子以及信号传递单元,壳体为底部敞口具有一内腔的中空结构,所述壳体的侧壁或顶部上开设有一开口,所述信号传递单元固定在所述开口处且与所述壳体密封连接;
所述壳体用于通过所述底部敞口容置覆盖应变片;
所述接线端子用于与所述应变片电连接;
所述信号传递单元与所述接线端子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开口位于壳体的侧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靠近所述底部敞口的底面开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填充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填满凹槽且凸出所述凹槽的边缘。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可变形硅胶或橡胶材料。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壁靠近底部处固定有磁性组件;
所述磁性组件用于将壳体固定在应变片所在的金属结构表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壁远离所述内腔的外表面。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设置在所述侧壁靠近所述内腔的内表面。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磁性组件沿所述壳体侧壁周向均匀分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递单元为应变片插头。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变片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片插头为防水插头。
CN202120873247.X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Active CN2145027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3247.XU CN214502730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3247.XU CN214502730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2730U true CN214502730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4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3247.XU Active CN214502730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27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5375C (zh) 用于测量内燃机进气管内压力和温度的装置
CN105424238B (zh) 应力应变传感器
CN206670840U (zh) 一种小型硅压阻式气体压力传感器结构
JP2006329883A (ja) 気体圧力検知装置
CN214502730U (zh) 一种应变片防护装置
CN105675167A (zh) 一种用于油浸式变压器光纤监测的贯通器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28991A (zh) 一体式微型孔压传感器
CN109611081B (zh) 随钻仪器流体压力测量装置
US7178404B2 (en) Pressure gauge for measuring pressure in liquid and gasseous media
CN210513440U (zh) 新能源电机温度传感器
CN207894549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15953787U (zh) 一种用于高低温湿热试验的电路板防护装置
CN210827408U (zh) 一种压力敏感元件及孔隙水压计
JP3897629B2 (ja) 疲労センサーおよびその保護方法
CN205377859U (zh) 一种用于测井调试的远程数据通讯装置
CN211121747U (zh) 一种压力检测装置
CN109402641B (zh) 一种管道阴极保护电位检查片测试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08282881U (zh) 一种超声波燃气表的温度和压力传感器灌封结构
CN206061363U (zh) 一种真空泵电子控制器的密封结构
CN216246980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19478339U (zh) 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电子元件
CN205209670U (zh) 应力应变传感器
CN213180426U (zh) 一种压力传感器
CN212453680U (zh) 混凝土振捣车振捣器旋转角测量装置
CN215178332U (zh) 一种微型地下透析水用水压传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