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9982U -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89982U
CN214489982U CN202120596652.1U CN202120596652U CN214489982U CN 214489982 U CN214489982 U CN 214489982U CN 202120596652 U CN202120596652 U CN 202120596652U CN 214489982 U CN214489982 U CN 2144899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mfer
chamfering
chamfering grinding
grind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966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京新
龙慧玲
梁安宁
刘人杰
武上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lin Champion Union Diamo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lin Champion Union Diamo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lin Champion Union Diamo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lin Champion Union Diamon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966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899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899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899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ishing Bodies And Polishing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包括底座和用于玻璃倒角的锯齿状环,锯齿状环包括多个倒角磨齿;底座为圆环形块状,多个倒角磨齿周向的密集排布在底座的端面上,倒角磨齿远离底座的端面为工作面,相邻倒角磨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通水的水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独立的倒角磨齿构成了锯齿状环,替代了现有的整体连续式磨削面的倒角磨具,本实用新型的锯齿状环在玻璃倒角时具有抗变形功能,解决了失形失效的问题;多个倒角磨齿之间形成的多条水槽将倒角磨具的冷却由原技术的主要外冷转换成为主要内冷方式,形成多通水通道供水方式,能够实现高效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倒角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与玻璃钻头配套的倒角磨具,一般为均质材料的粉末冶金金刚石磨具,用于玻璃钻孔后端口的倒角,由于倒角磨具加工时,小径处的轴向加工量最大,大径处的轴向加工量最小(趋于0),其小径处单位周长所加工的轴向高度为最大值,其大径处单位周长所加工的轴向高度为最小值(趋于0),小径到大径之间各点处单位周长所加工的轴向高度呈线性变化。倒角的部位,从小径沿大大径,轴向加工量是从大到小线性变化的,由于磨具是均质的粉末冶金烧结体,显然,轴向加工量大的部位消耗快,轴向加工量小的部位消耗慢,亦呈线性关系,故此,倒角磨具使用过程中,小径处极易出现尖角失角变成平台状,造成加工内倒角处崩边,致使倒角磨具失形失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包括底座和用于玻璃倒角的锯齿状环,所述锯齿状环包括多个倒角磨齿;所述底座为圆环形块状,多个所述倒角磨齿周向的排布在所述底座的端面上,所述倒角磨齿远离所述底座的端面为工作面,相邻所述倒角磨齿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通水的水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多个独立的倒角磨齿构成了锯齿状环,替代了现有的整体连续式磨削面的倒角磨具,本实用新型的锯齿状环在玻璃倒角时具有抗变形功能,解决了失形失效的问题;多个倒角磨齿之间形成的多条水槽将倒角磨具的冷却由原技术的主要外冷转换成为主要内冷方式,形成多通水通道供水方式,能够实现高效加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倒角磨齿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均靠近于底座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竖直的内侧壁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环绕底座的中轴线一周,形成闭环的锯齿状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各个倒角磨齿环绕底座的中轴线一周的排布时,可形成一个闭环的锯齿状环,得到环形的倒角面,独立的倒角磨齿可根据实际倒角需要,排布成不同规格的锯齿状环。
进一步,各个所述倒角磨齿的工作面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环形倾斜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各个倒角磨齿的工作面环绕一周所围成的环形倾斜的工作面,不仅实现倒角的功能,还具有抗变形功能效果。
进一步,所述倒角磨齿的内侧壁呈弧形凹面状,各个所述倒角磨齿的内侧壁周向的围成通孔,围成的通孔与所述底座的圆环形结构中心处的通孔直径相同并对齐连通,形成用于连接机器主轴连接柄的连接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倒角磨齿的内侧壁设置为弧形凹面状,各个倒角磨齿的内侧壁围成通孔与底座的通孔配合,形成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连接机器主轴连接柄,实现钻孔及倒角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倒角磨齿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呈弧形凸面状;所述倒角磨齿的工作面位于实际倒角面最小径处的周向弧长Lmax至最大径处的周向弧长Lmin的变化根据实际倒角面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呈线性关系,所述线性关系为加工量越大对应工作面的周向弧长越长,加工量越小对应工作面的周向弧长越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倒角磨齿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为弧形凹面状,使得工作面相对两端的呈弧线形,实现倒角功能,并且采用倒角面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即位于实际倒角面最小径处的工作面周向弧长Lmax为轴向加工量最大处,位于实际倒角面最大径处的工作面周向弧长Lmin为轴向加工量最小处,正比例对应倒角磨齿上工作面两端的弧长,从而实现抗变形功能效果。
进一步,所述锯齿状环的环宽大于实际倒角面的环宽,且大于部分的锯齿状环环宽对应工作面的周向弧长L小于或等于周向弧长Lmin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锯齿状环的环宽的设置比实际倒角面的环宽略大,且超出实际倒角面环宽的那部分对应工作面的周向弧长L小于或等于周向弧长Lmin,能够确保倒角加工不漏边。
另外,现有技术中倒角磨具的磨削面一般为整体连续式或在磨削面上设置了少量的排屑槽,通常还叠加了少量的内冷式通水孔,但由于磨削面是倾斜面,外冷效果极差,排屑难度大,所以倒角磨具的进给速度都很低,难以实现高效加工。
进一步,各个所述倒角磨齿上开设排屑槽,所述排屑槽从倒角磨齿的内侧壁开始以锯齿状环的轴向及径向方向分别向所述倒角磨齿的内部延伸,且位于锯齿状环径向方向上侧的排屑槽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的工作面贯通,位于锯齿状环轴向方向内侧的排屑槽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的内侧壁贯通。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倒角磨齿上开设排屑槽,对于单个倒角磨齿而言,轴向及径向方向均可排屑,以利于粉屑周向最小距离快速排出;对于锯齿状环而言,密集的齿形布局,构成大量的排屑槽,使排屑以周向排出为主,大大提高了排屑速度,由于冷却效果、排屑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对结合剂的磨耗大幅度降低,使倒角磨具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加工工效,并使倒角加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倒角磨具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进一步,所述倒角磨齿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均靠近于所述底座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竖直的内侧壁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环绕底座中轴线小于一周,形成开环的锯齿状环。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各个倒角磨齿环绕底座的中轴线小于一周的排布时,可形成一个开环的锯齿状环,也可以是半环的锯齿状环,得到相对应的倒角面,独立的倒角磨齿可根据实际倒角需要,排布成不同规格的锯齿状环。
进一步,各个所述倒角磨齿的工作面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半圆环形倾斜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倒角磨具根据需要,可制作成闭环、开环、半环组合、分段环组合等各种结构,不仅实现倒角的功能,还具有抗变形功能效果。
进一步,所述工作面上镀附有金刚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角磨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角磨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倒角磨具工作时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锯齿状环与实际工作面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排屑槽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底座,2、倒角磨齿,3、水槽,4、排屑槽,201、工作面,202、内侧壁,5、实际倒角面,6、机器主轴连接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包括底座1和用于玻璃倒角的锯齿状环,所述锯齿状环包括多个倒角磨齿2;所述底座1为圆环形块状,多个所述倒角磨齿2周向的排布在所述底座1的端面上,所述倒角磨齿2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面为工作面201,相邻所述倒角磨齿2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通水的水槽3。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多个独立的倒角磨齿构成了锯齿状环,替代了现有的整体连续式磨削面的倒角磨具,本实用新型的锯齿状环在玻璃倒角时具有抗变形功能,解决了失形失效的问题;多个倒角磨齿之间形成的多条水槽将倒角磨具的冷却由原技术的主要外冷转换成为主要内冷方式,形成多通水通道供水方式,能够实现高效加工。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所述倒角磨齿2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均靠近于底座1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2竖直的内侧壁202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的中轴线一周,形成闭环的锯齿状环。
上述实施例中,当各个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的中轴线一周的排布时,可形成一个闭环的锯齿状环,得到环形的倒角工作面;独立的倒角磨齿2可根据实际倒角需要,排布成不同规格的锯齿状环。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1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环形倾斜面。
具体地,所述工作面201上镀附有金刚石。
上述实施例中,各个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环绕一周所围成的环形倾斜的工作面,不仅实现倒角的功能,还具有抗变形功能效果。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呈弧形凹面状,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周向的围成通孔,围成的通孔与所述底座1的圆环形结构中心处的通孔直径相同并对齐连通,形成用于连接机器主轴连接柄6的连接孔。
如图3所示,机器主轴连接柄6的前端设有用于钻孔的钻头,机器主轴连接柄6的前端穿出连接孔,钻头为e处所示,钻头与倒角磨齿2配合进行玻璃转孔和倒角。
上述实施例中,在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设置为弧形凹面状,各个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围成的通孔与底座1的通孔配合,形成连接孔,通过该连接孔连接机器主轴连接柄6,实现钻孔及倒角的功能。
如图3-4所示,钻头为e处所示,f处为冷却水入口,g处为水槽3与钻头内的贯穿孔所形成的冷却水通道。
连接上机器主轴连接柄6后,可实现形成多通水通道供水方式及两路供水方式。其中,两路供水方式为:通向倒角磨具的冷却水,其一、通过钻头中孔,经钻头工作端面,经孔壁,经冷却水通道,作用到达倒角磨具实际磨削面;其二、通过钻头中孔,经钻头内壁的贯穿孔,经对应的部分或全部齿间的冷却水通道,作用到倒角磨具的工作面。
下面再说明一下,在倒角过程中,冷却水在水槽3处的流动方向,如图3所示,g1处为水槽3的进水端,g2处为水槽3的出水端,冷却水从进水端进入并沿倒角玻璃侧壁向下至底部,之后通过磨削产生的离心力作用将冷却水推至玻璃倒角面,即冷却水从出水端流至玻璃倒角面处。多条水槽3将倒角磨具的冷却由原技术的主要外冷转换成为主要内冷方式,形成多通水通道供水方式,能够实现高效加工。
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实施例5:
如图1所示,所述倒角磨齿2与所述内侧壁202相对的外侧壁呈弧形凸面状;
如图3所示,周向弧长Lmax为a处所示,周向弧长Lmin为b处所示。
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位于实际倒角面5最小径处的周向弧长Lmax至最大径处的周向弧长Lmin的变化根据实际倒角面5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呈线性关系,所述线性关系为加工量越大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越长,加工量越小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越短。
其中,周向弧长Lmin值以趋于0但必须能充分满足磨削时受力所能承受的强度为原则,其数值根据倒角磨具的配方、加工参数等因素,通过试验来确定。
如图3和5所示,实际倒角面5为倒角磨具在玻璃上倒角所产生的倒角面。
上述实施例中,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和外侧壁均为弧形凹面状,使得工作面相对两端的呈弧线形,实现倒角功能,并且采用倒角面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的线性关系,即位于实际倒角面5最小径处的工作面周向弧长Lmax为轴向加工量最大处,位于实际倒角面5最大径处的工作面周向弧长Lmin为轴向加工量最小处,正比例对应倒角磨齿上工作面两端的弧长,从而实现抗变形功能效果。
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实施例6:
所述锯齿状环的环宽大于实际倒角面5的环宽,且大于部分的锯齿状环环宽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L小于或等于周向弧长Lmin
如图5所示,所述锯齿状环的环宽即直径为D,实际倒角面5的环宽即直径为D1,D>D1。
如图3所示,周向弧长L为c处所示。
应理解地,周向弧长L是指大于部分的锯齿状环环宽在该范围内对应的各个周向弧长。
上述实施例中,锯齿状环的环宽的设置比实际倒角面5的环宽略大,且超出实际倒角面5环宽的那部分对应工作面的周向弧长L小于或等于周向弧长Lmin,能够确保倒角加工不漏边。
另外,现有技术中倒角磨具的磨削面一般为整体连续式或在磨削面上设置了少量的排屑槽,通常还叠加了少量的内冷式通水孔,但由于磨削面是倾斜面,外冷效果极差,排屑难度大,所以倒角磨具的进给速度都很低,难以实现高效加工,且粉屑对结合剂的磨擦量大,使倒角磨具的寿命降低。
为解决上述排屑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给出了实施例7。
在实施例1至6的基础上,实施例7:
如图6-7所示,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上开设排屑槽4,所述排屑槽4从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开始以锯齿状环的轴向及径向方向分别向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部延伸,且位于锯齿状环径向方向上侧的排屑槽4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贯通,位于锯齿状环轴向方向内侧的排屑槽4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贯通。
上述实施例中,倒角磨齿上开设排屑槽4,对于单个倒角磨齿而言,轴向及径向方向均可排屑,以利于粉屑周向最小距离快速排出;对于锯齿状环而言,密集的齿形布局,构成大量的排屑槽4,使排屑以周向排出为主,大大提高了排屑速度,由于冷却效果、排屑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对结合剂的磨耗大幅度降低,使倒角磨具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加工工效,并使倒角加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倒角磨具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根据需要,倒角磨具可制作成闭环、开环、半环组合、分段环组合等各种结构,以满足箍紧式、后置式等与钻头配合的方式,磨具的非磨削层的部分(包括非工作层、基体),采用现有技术与钻头装配使用。
例如,开环的锯齿状环:倒角磨齿2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均靠近于所述底座1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2竖直的内侧壁202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中轴线小于一周,形成开环的锯齿状环。
应理解地,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中轴线小于一周可理解为小于360°,例如,可设置为环绕底座1中轴线180°,形成半环的锯齿状环。例如,也可设置为环绕底座1中轴线270°,形成开环的锯齿状环。例如,也可设置为两段式的,即两段环绕底座1中轴线90°,形成分段环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密集式齿形及通水通道的制作,可通过多种工艺手段实现,如:整环制作后,通过激光设备后续加工而成形及通水通道;或整环制作后,通过电火花设备后续加工成形及通水通道;或通过磨具预置加工齿形再经后续加工出通水通道;或上述工艺的综合方式等等。
当各个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的中轴线小于一周的排布时,可形成一个开环的锯齿状环,也可以是半环的锯齿状环,得到相对应的倒角面,独立的倒角磨齿2可根据实际倒角需要,排布成不同规格的锯齿状环。
具体地,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1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半圆环形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产品比较具有如下优势:
采用倒角面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的线性关系,正比例对应齿的弧长,从而实现抗变形功能效果。倒角环的冷却由原技术的主要外冷转换成为主要内冷方式,多通水通道及两路供水方式,其中,两路供水是指一路来自钻头端口,一路来自钻头孔壁贯穿孔,通过多通水通道及两路供水方式大大提高了磨削面的冷却效果。密集的齿形布局,构成大量的排屑槽,使排屑以周向排出为主,大大提高了排屑速度。由于冷却效果、排屑速度的大幅度提高,对结合剂的副作用大幅度降低,使倒角磨具寿命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还能大幅度提高加工工效,使倒角加工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倒角磨具的性价比大幅度提高。
倒角磨具采用激光加工制作工艺,使齿形加工及通水通道的开辟实现简单易行且高效低本。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和用于玻璃倒角的锯齿状环,所述锯齿状环包括多个倒角磨齿(2);所述底座(1)为圆环形块状,多个所述倒角磨齿(2)周向的排布在所述底座(1)的端面上,所述倒角磨齿(2)远离所述底座(1)的端面为工作面(201),相邻所述倒角磨齿(2)之间的间隙形成用于通水的水槽(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磨齿(2)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均靠近于底座(1)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2)竖直的内侧壁(202)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的中轴线一周,形成闭环的锯齿状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1)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环形倾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呈弧形凹面状,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周向的围成通孔,围成的通孔与所述底座(1)的圆环形结构中心处的通孔直径相同并对齐连通,形成用于连接机器主轴连接柄(6)的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磨齿(2)与所述内侧壁(202)相对的外侧壁呈弧形凸面状;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位于实际倒角面(5)最小径处的周向弧长Lmax至最大径处的周向弧长Lmin的变化根据实际倒角面(5)径向不同点的轴向加工量变化呈线性关系,所述线性关系为加工量越大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越长,加工量越小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越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锯齿状环的环宽大于实际倒角面(5)的环宽,且大于部分的锯齿状环环宽对应工作面(201)的周向弧长L小于或等于周向弧长Lmin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上开设排屑槽(4),所述排屑槽(4)从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开始以锯齿状环的轴向及径向方向分别向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部延伸,且位于锯齿状环径向方向上侧的排屑槽(4)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贯通,位于所述锯齿状环轴向方向内侧的排屑槽(4)槽口与所述倒角磨齿(2)的内侧壁(202)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磨齿(2)为楔形,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均靠近于所述底座(1)的圆心处,且所述倒角磨齿(2)竖直的内侧壁(202)朝内,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环绕底座(1)中轴线小于一周,形成开环的锯齿状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倒角磨齿(2)的工作面(201)由内向外靠近所述底座(1)外侧的方向倾斜,围成半圆环形倾斜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面(201)上镀附有金刚石。
CN202120596652.1U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Active CN2144899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6652.1U CN21448998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96652.1U CN21448998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89982U true CN214489982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0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96652.1U Active CN214489982U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899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61358B2 (en) Tool head for a modular shank tool
US8858125B2 (en) Tool assembly for removing material from a work-piece
US7955032B2 (en) Cutting insert with coolant delivery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 cutting insert
US20170066065A1 (en)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and milling tool
US20130183107A1 (en) Cutting tools and cutting inserts including internal cooling
US9669474B2 (en) Single-lip drill
CN105522200B (zh) 一种高精度钻头
CN111774587A (zh) 一种自吸套料钻及使用方法
CN106351962B (zh) 一种轴承座结构及其加工工艺
CN111002003B (zh) 一种高效、高寿命的液压阀主孔加工方法
CN101674912B (zh) 用于制造具有冷却通道的圆锯片的方法
CN214489982U (zh)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US10493545B2 (en) Reamer
CN105246629B (zh) 具有多种材料制的切削刃的旋转切削工具
CN112959165A (zh) 一种抗变形玻璃钻孔倒角磨具
CN112276237A (zh) 喷油器孔铰刀
CN110919877A (zh) 一种高速高效钻头
CN110614583A (zh) 一种带磨削齿的pcd磨头
CN214053814U (zh) 一种立式安装刀片的螺旋铣削刀具
CN211566484U (zh) 一种高速高效钻头
JP4539899B2 (ja) リーマ
US20220203464A1 (en) Milling tool with coolant distributing holes
CN211639550U (zh) 一种拼合式倒角装置
US7377839B2 (en) Cover for guiding a medium in an abrasive disk
EP4151364A1 (en) Special-shaped wheel having positive correlation water passing structure for full-grinding surfa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