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80468U -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80468U CN214480468U CN202023187771.6U CN202023187771U CN214480468U CN 214480468 U CN214480468 U CN 214480468U CN 202023187771 U CN202023187771 U CN 202023187771U CN 214480468 U CN214480468 U CN 2144804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terminal
- junction box
- cable
- box
- box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分别包括盒盖、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旁路保护模块;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的盒体包括盒体本体以及电缆线出线部,电缆线出线部位于盒体的前侧且与盒体长度方向成一角度α,所述的角度α为75‑120°;电缆线从电缆线出线部穿过与旁路保护模块的一个导电端子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接线盒过大电流能力强,两侧的接线盒的出线方式为近似90度直角出线,可以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和安装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太阳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光伏组件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背景技术
为了应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使用带来的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绿色可再生能源产业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利用光生伏特效应进行发电的太阳电池发电技术就是一种重要的绿色能源技术。太阳电池是由能产生光伏效应的材料,如硅、砷化镓、铟硒铜等材料制成,可以将光能转化成电能。目前,由多片太阳电池组合而成的光伏组件作为基本的光伏发电单元被大量应用于建筑各种光伏发电系统,或将透明的薄膜组件作为建筑物幕墙材料来建成节能环保型建筑。为了提高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各种新型高效结构的光伏组件不断被开发和应用,比如,可以双面发电组件、叠瓦组件等已被研发出来并开始商业使用。
在实际使用中,需要使用接线盒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电能引出与外部的负载连接。因此,光伏组件接线盒是光伏组件构建各种发电系统的关键部件。目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一般都是设计为直线出线或者斜向出线,这对于普通的光伏组件来讲比较适用,但是对于新型高效的双玻组件、双面发电组件、叠瓦组件来讲就会存在诸多问题,因为这些类别的光伏组件受接线盒盒体面积遮盖的影响较大,因此,一般都是采用小体积的分体式接线盒,并且接线盒也是尽量挨着组件的边缘安装,如此才能尽量减少对组件发电性能的影响(接线盒阻挡在电池的发电表面会造成组件的局部“热斑”问题),接线盒采用直线出线或斜角出线方式时,上下组件进行电连接时,需要将线缆折弯进行布线,如此,组件上就必须留出线缆弯曲走线的空间,组件的边缘占据的非发电面积会比较大,不利于组件成本的降低,也降低了单位空间面积上的发电效率;而且,由于线缆需要弯曲布线,组件安装施工时工艺就比较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在此背景下,需要研制一款组装方便及过电流能力强的接线盒。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进的适合于高效发电组件,过大电流能力强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分别包括盒盖、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旁路保护模块;
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绝缘塑封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旁路保护器件,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另一个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绝缘塑封块将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封装为一体模块结构;
所述的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的盒体包括盒体本体以及电缆线出线部,所述的电缆线出线部位于盒体的前侧且与盒体长度方向成一角度α,所述的角度α为75-120°;电缆线从电缆线出线部穿过与旁路保护模块的一个导电端子固定连接;
电缆线卡扣与电缆线出线部固定将电缆线与盒体固定。
优选的,所述的角度α为85-95°。
再优选的,所述的角度α为90°。
再优选的,所述的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再优选的,所述的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采用电阻焊固定,在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凸楞结构。
再优选的,所述的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铆接部,所述的铆接部为U型槽结构。
再优选的,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形状不一样的定位结构,组件接线盒中设有与定位结构形状对应的定位凸块。
再优选的,所述的电缆线卡扣包括设置在卡扣本体上的与盒体出线部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上端面上设有凸条,便于将卡扣与线缆出线部通过超声波焊接。
再优选的,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为二极管芯片或具有旁路保护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光伏组件接线盒过大电流能力强,两侧的接线盒的出线方式为近似90度直角出线,可以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和安装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采用模块化旁路保护模块,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还能简化工艺,减小光伏旁路保护模块的体积;可以应用电阻焊焊接工艺,采用自动化作业,提高焊接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的左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去除盒盖);
图3所示为图2的左接线盒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的左接线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的左接线盒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的的旁路保护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名称及标号:
10-上盖 20-旁路保护模块 31-左接线盒盒体 32-中接线盒盒体
33-右接线盒盒体 313-出线部 304-电缆线卡扣 11-电缆线 12-连接器
21-第一导电端子 22-第二导电端子 23-绝缘塑封块。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优点详述如下。
参照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所述的光伏组件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均包括盒盖10,旁路保护模块20以及盒体(如图所示的左接线盒盒体31、中接线盒盒体32、右接线盒盒体33),旁路保护模块20置于盒体内。
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2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21、第二导电端子22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21和第二导电端子22之间的绝缘塑封块23,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旁路保护器件,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另一个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绝缘塑封块将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封装为一体模块结构;
参照图2及图4,以左接线盒为例,所述的左接线盒盒体31包括盒体本体310以及电缆线出线部313,所述的电缆线出线部313位于盒体的前侧且与盒体长度方向成一角度α,所述的角度α为75-120°;与连接器12连接的电缆线11从电缆线出线部穿过与旁路保护模块的一个导电端子固定连接;
同样,所述的右接线盒盒体33包括盒体本体330以及电缆线出线部333,所述的电缆线出线部333位于盒体的前侧且与盒体长度方向成一角度α,所述的角度α为75-120°;与连接器12连接的电缆线11从电缆线出线部穿过与旁路保护模块的一个导电端子固定连接;
电缆线卡扣304与电缆线出线部313及333固定将电缆线与盒体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将与电缆线连接的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的盒体电缆线出线部设置在盒体的前侧并与盒体的长度方向呈近乎垂直的角度,解决以往的接线盒在左右两侧出线扎线难,线缆不易折弯,安装空间小等问题,可以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及组件安装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角度α为85-95°;更优的,所述的角度α为90°。
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1及图5,所述的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固定时是采用电阻焊固定;在实际应用时,为了提高电阻焊的效率,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凸楞结构24,可以是通过冲压工艺直接在导电端子上形成,凸楞结构24的凸起方向可以根据具体的固定方式决定,当电缆线与导电端子的上表面焊接固定时,凸楞结构向上凸起于导电端子的上表面;当电缆线与导电端子的下表面焊接固定时,凸楞结构向下凸起于导电端子的下表面。
在另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2,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定位结构212和222,为了便于接线盒生产时将光伏组件旁路保护模块在盒体中快速准确定位;两个定位结构212和222的形状设置为不一样,例如,第一导电端子21的定位结构212为圆孔,第二导电端子22的定位结构222为矩形槽孔,组件接线盒中设有对应形状的凸块,参见图2中的定位结构311、3012,如此,在安装时可以起到快速及防呆的效果,避免模块装反;接线盒盒体的底部还设有供汇流带穿过的狭槽315,组件汇流带从狭槽315穿过后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固定连接。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固定时是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在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铆接部24’,所述的铆接部为U型槽结构,且中间设计有缺口,既方便观察电缆的铆接情况,同时方便于额外锡焊,使铆接地方一分为二受力均匀,增加牢固度。
接着参照图2,所述的电缆线卡扣304包括设置在卡扣本体上的与盒体出线部插接定位的定位部3041,上端面上设有凸条3042,便于将卡扣与线缆出线部通过超声波焊接;如此,当电缆线与卡扣固定时,是采用超声波技术使卡扣压住电缆,使电缆不被拉出或者转动,代替了传统利用螺母锁紧电缆的繁琐的连接方式,简化接线盒的生产工艺。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将附图中的光伏组件旁路保护模块中左侧的导电端子称为第一导电端子,右侧的导电端子成为第二导电端子,仅是为了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清楚的描述,并不是对旁路保护元件设置位置进行限定;在具体实施时,用户也可以将上述实施例中的右侧导电端子设为第一导电端子,左侧导电端子设为第二导电端子,此应视为上述实施例的等同实施方式。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旁路保护模块可以采用二极管芯片作为模块化旁路保护模块的旁路保护器件,也可以采用具有旁路保护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来作为保护器件比如MOS管,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特别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叠瓦光伏组件、双玻光伏组件、双面光伏组件等高效发电组件,具备过大电流能力强的光伏组件接线盒,两侧的接线盒的出线方式为近似90度直角出线,解决以往斜角出线接线盒扎线难,不易弯曲,安装空间小等问题,可以有效节约组件边框到接线盒出线端的距离,为组件加工工艺提供便捷,节约成本,提高效率;采用导电端子和旁路保护器件如二极管的集成一体化封装技术,避免二次转接,增强了二极管的导电性,还能简化工艺,减小光伏旁路保护模块的体积;可以应用电阻焊焊接工艺,采用自动化作业,提高焊接效率,而且无锡烟污染;电缆卡扣使用超声波技术与盒体固定压住电缆,使电缆不被拉出或者转动,替代传统螺母锁紧电缆的繁琐的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包括左接线盒、中接线盒以及右接线盒,左接线盒、中接线盒及右接线盒分别包括盒盖、盒体以及设置在盒体中的旁路保护模块;
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包括第一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以及设置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之间的绝缘塑封块,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或第二导电端子上固定有至少一个旁路保护器件,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另一个导电端子电连接;所述的绝缘塑封块将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与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封装为一体模块结构;
所述的左接线盒与右接线盒的盒体包括盒体本体以及电缆线出线部,所述的电缆线出线部位于盒体的前侧且与盒体长度方向成一角度α,所述的角度α为75-120°;电缆线从电缆线出线部穿过与旁路保护模块的一个导电端子固定连接;
电缆线卡扣与电缆线出线部固定将电缆线与盒体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α为85-95°。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α为9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盒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采用电阻焊固定,在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凸楞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与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采用铆接方式固定,在所述旁路保护模块的导电端子的端部设有铆接部,所述的铆接部为U型槽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路保护模块的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上设有形状不一样的定位结构,盒体中设有与定位结构形状对应的定位凸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缆线卡扣包括设置在卡扣本体上的与盒体出线部插接定位的定位部,上端面上设有凸条,便于将卡扣与线缆出线部通过超声波焊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旁路保护器件为二极管芯片或具有旁路保护功能的集成电路模块。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87771.6U CN214480468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187771.6U CN214480468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80468U true CN214480468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94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187771.6U Active CN214480468U (zh) | 2020-12-26 | 2020-12-26 |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804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43161A (zh) * | 2022-10-26 | 2023-03-24 |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有多种固定结构的光伏组件电器盒 |
-
2020
- 2020-12-26 CN CN202023187771.6U patent/CN2144804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843161A (zh) * | 2022-10-26 | 2023-03-24 |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有多种固定结构的光伏组件电器盒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10114149A1 (en) | Junction box and photovoltaic module having junction box | |
CN216288418U (zh) | 改进的轴式二极管及应用其的旁路模块和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107810599A (zh) | 用于太阳能接线盒的端子 | |
CN214480468U (zh) | 一种分体式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
CN111969947A (zh) | 散热性能优异的光伏组件旁路元件组件及接线盒 | |
JP3598953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接続用端子ボックス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112994611A (zh) | 一种低成本大电流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110855237A (zh) | 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
CN111769798A (zh) |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 |
CN210724684U (zh) | 一种光伏组件用接线盒 | |
CN209964015U (zh) | 一种大功率高效光伏组件发电用接线盒 | |
CN220234625U (zh) | 一种提高散热效率的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210724685U (zh) | 一种应用于双玻组件的分体式接线盒 | |
CN107820675A (zh) | 用于太阳能接线盒的端子 | |
US9583659B2 (en) | Solar cell module | |
CN212305259U (zh) | 一种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 |
CN112290884A (zh) | 一种串联式集成化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及光伏组件 | |
CN111277219A (zh) | 一种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二极管和接线端子模组及接线盒 | |
CN214591313U (zh) | 一种采用轴向二极管的低成本分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207099030U (zh) | 窄体光伏接线盒 | |
CN219592367U (zh) | 一种新型分体式智能接线盒 | |
CN212278193U (zh) | 改进的模块化光伏组件旁路元件及组件接线盒 | |
CN213461668U (zh) | 新型大电流宽体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 |
CN211531061U (zh) | 一种具有优异散热性能的二极管和接线端子模组及接线盒 | |
CN219938311U (zh) | 接线盒和光伏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