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8202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8202U
CN214478202U CN202120882052.1U CN202120882052U CN214478202U CN 214478202 U CN214478202 U CN 214478202U CN 202120882052 U CN202120882052 U CN 202120882052U CN 214478202 U CN214478202 U CN 2144782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rm
unlocking
shell
elas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8205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育风
张振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osenberger Asia Pacific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osenberger Asia Pacif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osenberger Asia Pacific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osenberger Asia Pacific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8205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82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82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82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用于与设置有锁定部的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包括:导电端子;本体,导电端子收容于本体内;壳体,壳体安装在本体上,并可沿着本体的圆周向转动;以及解锁机构,解锁机构包括与锁定部相配合的弹性臂以及与弹性臂相配合的解锁臂,弹性臂设置于本体和壳体中的一个上,解锁臂设置于本体和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其中,解锁时,通过推动壳体运动来使得解锁臂抵持弹性臂,并使得弹性臂沿着本体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与锁定部脱离配合;其中,壳体的运动包括沿着本体的圆周向转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采用壳体和本体中的部件形成的解锁机构进行配合来解锁连接器,解锁后即可直接拔出连接器,且松开手之后壳体可自动复位,操作简单。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连接领域,尤其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行业中的带卡扣连接器的一次锁结构均需要按压卡扣才能解锁,某些卡扣较小,甚至比人手指头还小,人工按压解锁比较困难。
其次,目前行业中的连接器二次锁结构均添加了额外的TPA塑料弹片进行锁定,使用TPA锁定时,拔开连接器需要先解锁TPA才能拔出连接器,且再次对配连接器时,需要将TPA再次锁定,操作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操作繁琐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提供了连接器,用于与设置有锁定部的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包括:导电端子;本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本体内;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并可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以及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锁定部相配合的弹性臂以及与所述弹性臂相配合的解锁臂,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所述解锁臂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其中,解锁时,通过推动所述壳体运动来使得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并使得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与所述锁定部脱离配合;其中,所述壳体的运动包括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臂设置有与所述解锁臂相配合的辅助凸起;解锁时,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辅助凸起,使得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连接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在所述本体的圆周向上对齐,以使得转动所述壳体时,所述解锁臂可以抵持所述辅助凸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运动包括第一运动以及第二运动,所述第一运动是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所述第二运动是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移动;当所述壳体完成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后,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辅助凸起。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导引斜面,以导引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能够彼此相对地滑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弹性臂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解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当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时,所述解锁臂位于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一间隙的一侧,此时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向远离所述解锁臂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解锁臂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当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时,所述解锁臂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二间隙,此时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向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限位部,以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配对限位部配合来限制所述壳体在圆周向上的转动角度。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第一弹性元件;当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所述壳体时,所述壳体抵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第二弹性元件;当所述壳体完成第二运动后,所述壳体抵持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在所述本体的轴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以与设置在所述对接连接器中的第二防呆结构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壳体和本体中的部件形成的解锁机构进行配合来解锁连接器,解锁后即可直接拔出连接器,且松开手之后壳体可自动复位,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的立体视图;
图3是图2的连接器去除导线后沿A-A方向剖切的立体视图;和
图4a是图2的连接器去除壳体后的立体视图;
图4b是图4a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立体视图;
图5是图4a中的连接器去除壳体后沿B-B方向剖切的立体视图;
图6是图2的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视图;
图8是图6中的连接器的壳体从另一个角度看的立体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连接器的俯视图,其中,去除了头部密封圈、壳体、垫圈、尾螺母以及导线;和
图10是用于图9中的连接器的壳体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优选的实施例的具体描述中,将参考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所附附图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实施例。示例性的实施例并不旨在穷尽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可以理解,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其他实施例,也可以进行结构性的修改。因此,以下的具体描述并非限制性的,且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
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包括”、“包含”及类似术语应该被理解为是开放性的术语,即“包括/包含但不限于”,表示还可以包括其他内容。术语“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实施例”;术语“另一个实施例”表示“至少一个另外的实施例”等等。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的前、后、左、右、上、下、前端、后端、左端、右端、上部、下部、左侧、右侧、纵向、横向等均是以图1和图2为参照使用的相对概念。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连接器,其采用壳体和本体中的部件形成的解锁机构进行配合,通过推动壳体运动来实现解锁过程,并可实现自动复位,使得连接器的操作简便。
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器组件100包括连接器200和对接连接器300(例如,图1中例示为插座),连接器200用于与对接连接器300相配合,对接连接器300设置有锁定部310(例如,图1中锁定部310被例示为包括位于插座300两侧的凹槽或开口槽310a、310b)。
如图1-4b和图6所示,连接器200包括四个导电端子(图中未示出,导电端子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本体210、壳体220、和绝缘体230,绝缘体230内设有在轴向上贯穿其中的四个容纳腔2300、2302、2304、2306(如图2、图4a和图4b所示),四个导电端子设置在该四个容纳腔2300、2302、2304、2306中并随绝缘体230一起收容于本体210内,用于将设置在对接连接器300中的四个相应的对配端子320a、320b、320c、320d(如图1所示)与导线400电连接,壳体220安装在本体210上并且可以沿着本体210的圆周向转动,壳体220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解锁臂220a、220b(图7和图8中例示为一对凸筋),解锁臂220a、220b分别具有导引斜面2200、2202,本体210设有在其轴向上对称分布在其两侧的一对弹性臂240、250,弹性臂240包括卡扣240a和带有导引斜面2400的辅助凸起240b,弹性臂250包括卡扣250a和带有导引斜面2500的辅助凸起250b(如图3、图4a、图4b和图5所示),解锁臂220a、220b与弹性臂240、250配合形成解锁机构。
当将连接器200插入对接连接器300时,弹性臂240、250的卡扣240a、250a分别抵持对接连接器300的内壁,使得弹性臂240、250沿着连接器200的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当卡扣240a、250a分别沿着内壁滑动至开口槽310a、310b时,卡扣240a、250a分别进入开口槽310a、310b,从而通过卡扣240a、250a与开口槽310a、310b的配合,使得连接器200被锁紧在对接连接器300上。解锁时,通过解锁臂220a、220b分别抵持弹性臂240、250的辅助凸起240b、250b,使得弹性臂240、250沿着本体210的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卡扣240a、250a与开口槽310a、310b脱离配合。
具体地,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解锁时,首先,旋转壳体220(即进行第一运动),使得解锁臂220a、220b在轴向上的中心线分别与弹性臂240、250在轴向上的中心线对齐,然后,向后拉动壳体220(即进行第二运动),使得解锁臂220a、220b分别抵持在辅助凸起240b的导引斜面2400、辅助凸起250b的导引斜面2500上并且解锁臂220a、220b能够分别相对于导引斜面2400、2500滑动,从而使得弹性臂240、250沿着本体210的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卡扣240a、250b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
如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解锁时,也可以首先,向后拉动壳体220,使得解锁臂220a、220b与辅助凸起240b、250b在周向上对齐,然后,转动壳体220,使得解锁臂220a的导引斜面2200、解锁臂220b的导引斜面2202分别抵持辅助凸起240b、250b并且在转动过程中,辅助凸起240b、250b相对于导引斜面2200、2202滑动,从而使得弹性臂240、250沿着本体210的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卡扣240a、250a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
尽管在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解锁臂和辅助凸起均具有导引斜面,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凸起240b、250b均不具有导引斜面而仅解锁臂220a、220b具有如图7和图8所示的导引斜面2200、2202,这种情况下,解锁时,只能采用上述先向后拉动壳体220然后转动壳体220的方式来实现卡扣240a、250a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辅助凸起240b、250b均具有如图3-5所示的导引斜面2400、2500而解锁臂220a、220b均不具有导引斜面,在这种情况下,解锁时,只能采用上述先转动壳体220然后拉动壳体220的方式来实现卡扣240a、250b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
应理解的是,尽管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臂设置在本体上,解锁臂设置在壳体内,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臂可以设置在壳体内而解锁臂可以设置在本体上,仍然通过解锁臂与弹性臂形成解锁机构来实现解锁功能。
还应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臂可以不包括辅助凸起,此时,解锁臂与本体之间的间隙小于弹性臂与本体之间的间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连接器的结构与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壳体220的安装位置,在该实施例中,初始状态下,壳体220安装在本体210上的初始位置上,使得辅助凸起240b、250b、解锁臂220a、220b在圆周向上对齐,壳体只会绕着本体210转动不做其它运动,解锁时,直接转动壳体220,解锁臂220a、220b分别抵持辅助凸起240b、250b,从而使得弹性臂240、250沿着本体210的径向向内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使得卡扣240a、250a分别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因此,在该实施例中,解锁时不需要向后拉动壳体220的动作(即不需要进行第二运动)。
如图3所示,弹性臂240、250与本体210之间存在相同的第一间隙G1和第二间隙G2,G1和G2大小相同,解锁臂220a、220b设置在壳体220内部(如图6-8所示),当解锁臂220a、220b抵持弹性臂240、250时,解锁臂220a、220b分别位于弹性臂240远离第一间隙G1的一侧和弹性臂250远离第二间隙G2的一侧,此时,弹性臂240、250分别沿着本体210的径向向远离解锁臂220a、220b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
继续如图1-8所示,本体210还包括限位部(图4a和图4b中例示为凸起)210a、210b,壳体220还包括配对限位部(图7和图8中例示为配对凸起)220c、220d和配对限位部220e、220f,限位部210a、210b可以分别与配对限位部220c、220d相配合或与配对限位部220e、220f相配合以限制壳体220在圆周向上的转动角度。应理解的是,尽管图示的实施例中,限位部的数量为两个,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限位部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任意多个,同时,配对限位部的数量为相应的一个或者任意多个。
如图6所示,连接器200还包括第一弹性元件260(图6中例示为扭圈)、垫圈270、垫圈280、第二弹性元件282(图6中例示为波纹圈)、密封圈290、尾螺母292和环形密封圈294,安装时,环形密封圈294套设在本体210的前端(如图1-2、图4a和图4b所示),用于在连接器200与对接连接器300之间形成密封,第一弹性元件260、垫圈280和第二弹性元件282安装在本体210上并且容纳在壳体220内,垫圈270和密封圈290安装在本体210内部用于在部分容纳在本体210内的导线400与安装在本体210上的尾螺母292之间形成密封;其中,第一弹性元件260与壳体220相配合,当沿着本体210的圆周向转动壳体220时(即完成第一运动后),壳体220抵持第一弹性元件260,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260发生弹性形变,当解锁完成并去除推动壳体220的外力后,第一弹性元件260自动恢复形变以在圆周向上复位壳体220;第二弹性元件282与壳体220相配合,当壳体220完成第二运动后,壳体220抵持第二弹性元件282,使得第二弹性元件282在本体210的轴向上发生弹性形变,当解锁完成并去除推动壳体220的外力后,第二弹性元件282自动恢复形变以在轴向上复位壳体220。
继续如图1-8所示,连接器200还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在图2、图4a、图4b和图5中例示为键位槽230a),以与设置在对接连接器300中的第二防呆结构(图1中例示为凸键320d)相配合,应理解的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键位槽也可以设置在连接器200上,而凸键设置在对接连接器300上形成防呆配合。
应理解的是,尽管图1-8所示的实施例中,弹性臂的数量为一对,但是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臂的数量可以仅为一个,此时壳体内的解锁臂的数量也为一个,辅助凸起的数量也为1个,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弹性臂的数量可以为任意多个,此时壳体内的解锁臂的数量为与弹性臂配合的相应的任意多个,辅助凸起的数量也相应的任意多个。
在图9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中,连接器900的结构与如图1-8所示的连接器200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弹性臂240、250的卡扣240a、250a远离本体210向外弯曲,而弹性臂940、950的卡扣940a、950a朝向本体910向内弯曲,弹性臂240、250的辅助凸起240b、250b从弹性臂240、250的外侧远离本体210凸起,而弹性臂940、950的辅助凸起940b、950b从弹性臂940、950的内侧朝向本体910凸起,与此同时,在与本体910配合的如图10所示的壳体1010中,壳体1010内的配对限位部1010c、1010d、1010e、1010f与配对限位部220c、220d、220e、220f结构相同,而解锁臂1010a、1010b为设置在壳体1010内的从其内壁向壳体1010内延伸的一对悬臂,并且弹性臂940、950分别与本体910之间具有第三间隙和第四间隙,悬臂1010a、1010b分别与本体910之间具有相同第五间隙和第六间隙,第三间隙与第四间隙大小相同,第五间隙与第六间隙大小相同,第三间隙大于第五间隙,安装时,弹性臂940、950仍然设在壳体1010内,当将连接器900插入对接连接器300时,卡扣940a、950a分别从对接连接器300的两侧卡入开口槽310a、310b,解锁时,首先旋转壳体1010,使得悬臂1010a位于弹性臂940与本体910之间的第三间隙中,悬臂1010b位于弹性臂950与本体910之间的第四间隙中,从而使得悬臂1010a、1010b在轴向上的中心线与弹性臂在轴向上的中心线对齐,然后,向后拉动壳体1010,使得悬臂1010a、1010b分别抵持弹性臂940、950的辅助凸起940b、950b,并且在拉动过程中,悬臂1010a、1010b可相对于导引斜面9400、9500滑动,从而使得弹性臂940、950分别沿着径向远离本体910的一侧发生形变,进而使得卡扣940a、950a从开口槽310a、310b脱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解锁和复位方便且操作简单。并且,由于所述连接器200/900需要在圆周方向上进行旋转才能解锁,从而避免了现有解锁机构只需在轴向上拉动即可实现解锁而导致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经常被误解锁的弊端,进而提升了使用安全性能。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随之有着许多的类似变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如果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连接器,用于与设置有锁定部的对接连接器相配合,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电端子;
本体,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本体内;
壳体,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本体上,并可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以及
解锁机构,所述解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锁定部相配合的弹性臂以及与所述弹性臂相配合的解锁臂,所述弹性臂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壳体中的一个上,所述解锁臂设置于所述本体和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上;
其中,解锁时,通过推动所述壳体运动来使得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并使得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与所述锁定部脱离配合;其中,所述壳体的运动包括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设置有与所述解锁臂相配合的辅助凸起;解锁时,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辅助凸起,使得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发生弹性形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连接器处于初始状态时,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在所述本体的圆周向上对齐,以使得转动所述壳体时,所述解锁臂可以抵持所述辅助凸起。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运动包括第一运动以及第二运动,所述第一运动是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所述第二运动是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移动;当所述壳体完成所述第一运动和所述第二运动后,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辅助凸起。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导引斜面,以导引所述辅助凸起和所述解锁臂能够彼此相对地滑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沿轴向设置于所述本体上,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所述解锁臂设置于所述壳体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时,所述解锁臂位于所述弹性臂远离所述第一间隙的一侧,此时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向远离所述解锁臂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臂与所述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当所述解锁臂抵持所述弹性臂时,所述解锁臂位于所述第一间隙,所述弹性臂位于所述第二间隙,此时所述弹性臂沿着所述本体的径向向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发生弹性形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还设置有限位部,以与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配对限位部配合来限制所述壳体在圆周向上的转动角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第一弹性元件;当沿着所述本体的圆周向转动所述壳体时,所述壳体抵持所述第一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元件发生弹性形变。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与所述壳体相配合的第二弹性元件;当所述壳体完成第二运动后,所述壳体抵持所述第二弹性元件,使得所述第二弹性元件在所述本体的轴向上发生弹性形变。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还设置有第一防呆结构,以与设置在所述对接连接器中的第二防呆结构相配合。
CN202120882052.1U 2021-04-27 2021-04-27 连接器 Active CN2144782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2052.1U CN214478202U (zh) 2021-04-27 2021-04-27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82052.1U CN214478202U (zh) 2021-04-27 2021-04-27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8202U true CN214478202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0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82052.1U Active CN214478202U (zh) 2021-04-27 2021-04-27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82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79A1 (zh) * 2021-04-27 2022-11-03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27279A1 (zh) * 2021-04-27 2022-11-03 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 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234826B1 (e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US5195904A (en) Coaxial electrical connector
EP1127388B1 (en) Self-locking bayonet coupling mechanism
US5833484A (en) Connector with pivotable coupling lever
JP2500084B2 (ja) 連結コネクタ
US71285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positive lock
JP3467202B2 (ja) コネクタのロック機構
US5823813A (en)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device
JP2573753B2 (ja) コネクタ
US20080096405A1 (en) Quick connect connector
EP0105810A2 (en)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n anti-decoupling device
US5928011A (en) Slide lock position assurance and release lever
US4359255A (en) Coupling ring having detent means
CN214478202U (zh) 连接器
CN112909656B (zh) 一种推拉锁紧插头及推拉锁紧连接组件
CN111200214A (zh) 一种连接器及其插头
CN113036530A (zh) 连接器
US6863551B2 (en) Connector, set of connectors and method of connecting a connector
US4907981A (en) Quick-release electrical connector coupling device
US4448470A (en) Coupling member and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4457469A (en) Coupling nut for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H1032042A (ja)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EP0247341A2 (en) Self locking coupling device
US11855380B2 (en) Adapter,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0187887B1 (en) Connector with lock mechanis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