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7990U - 模组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模组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7990U
CN214477990U CN202120348928.4U CN202120348928U CN214477990U CN 214477990 U CN214477990 U CN 214477990U CN 202120348928 U CN202120348928 U CN 202120348928U CN 214477990 U CN214477990 U CN 2144779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ide circuit
tail
mounting block
termina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89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李锦琦
万佳美
陈力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Leader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489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79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79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79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模组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第一端子模组、第二端子模组、第一侧电路板以及第二侧电路板。绝缘本体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对接空间和第二对接空间。第一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对接部以及第一尾部。第二端子模组包括若干第二导电端子,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对接部以及第二尾部。第一尾部与第一侧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二尾部与第二侧电路板电性连接,第一尾部和第二尾部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尾部和第二端子模组的第二尾部分别与第一侧电路板和第二侧电路板直接电性连接,避免了通过主电路板进行转接,从而提高了电气性能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模组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组连接器,属于电连接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连接器的屏蔽效果,现有的某些RJ45连接器包括端子模组、内置主电路板、内置第一侧电路板、内置第二侧电路板、第一转接模组以及第二转接模组,其中端子模组与内置主电路板焊接固定,内置主电路板通过第一转接模组与内置第一侧电路板电性连接,内置主电路板通过第二转接模组与内置第二侧电路板电性连接。如此设置,端子模组需要通过内置主电路板与相应的内置第一侧电路板和内置第二侧电路板进行转接,容易对产品的电气性能造成不利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性能较为稳定的模组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组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设有沿第一方向间隔布置的第一对接空间和第二对接空间;
第一端子模组,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包括第一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部相连的第一尾部,所述第一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内;
第二端子模组,所述第二端子模组包括第二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对接部以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部相连的第二尾部,所述第二对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内;
第一侧电路板;
第二侧电路板,所述第二侧电路板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对接部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尾部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对接部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尾部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二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对接空间和所述第二对接空间用以沿对接方向收容对接插头;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均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所述第一尾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二尾部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不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对接部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部向上折弯的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尾部自所述第一折弯部向所述第一侧电路板垂直延伸;所述第一侧电路板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尾部的若干第一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对接部向后延伸的第二延伸部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向下折弯的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尾部自所述第二折弯部向所述第二侧电路板垂直延伸;所述第二侧电路板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尾部的若干第二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连接器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的屏蔽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连接器包括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金属遮蔽壳体,所述屏蔽板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屏蔽板为屏蔽电路板,所述屏蔽电路板通过铜箔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相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绝缘块包括第一安装块以及第二安装块,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一安装块中,所述第一折弯部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中,所述第一尾部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二安装块中,所述第一安装块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块;
所述第二绝缘块包括第三安装块以及第四安装块,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三安装块中,所述第二折弯部嵌入成型在所述第四安装块中,所述第二尾部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四安装块中,所述第三安装块垂直于所述第四安装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连接器还包括转接端子模组,所述转接端子模组设有第三绝缘块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的若干转接端子,所述转接端子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一转接端子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转接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模组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部,所述第一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前端,所述转接端子模组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的底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端子模组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能够实现共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端子模组的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的第二尾部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直接电性连接,避免了通过主电路板进行转接,从而提高了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所述第一尾部和所述第二尾部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布置,从而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所述第一侧电路板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的面积,以能够安装更多的电子元器件,这有利于增强所述模组连接器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模组连接器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4是图3中一组模组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图4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7是图6进一步的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9是图4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0是图9另一角度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产品和/或方法的例子。
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或“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除非另行指出,本实用新型中出现的“前”、“后”、“上”、“下”等类似词语只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并非限于某一特定位置或者一种空间定向。“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词语是一种开放式的表述方式,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的元件及其等同物,这并不排除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还可以包含其他元件。本实用新型中如果出现“若干”,其含义是指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揭示了一种模组连接器100,其用以安装于电路板(未图示)上,以与对接插头(未图示)相配合。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模组连接器100为RJ45板端连接器。
请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模组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1上的若干模组2以及包覆于所绝缘本体1的金属遮蔽壳体3。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对接面11、与所述对接面11相对的组装面12以及贯穿所述对接面11的若干对接空间13。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对接空间13包括多个第一对接空间131以及多个第二对接空间132,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和多个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呈矩阵排列。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和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沿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和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用以沿对接方向B-B收容对接插头(未图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方向A-A为上下方向,所述对接方向B-B为前后方向,所述第一方向A-A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B-B。多个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位于上排,多个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位于下排。具体地,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以及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呈两排、六列布置,其中位于上排的第一对接空间131与位于下排的第二对接空间132沿着位于它们中间的水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金属遮蔽壳体3包括相互扣接在一起的第一金属壳体31和第二金属壳体32,以便于组装。所述金属遮蔽壳体3能够为所述模组连接器100提供较好的屏蔽作用,以提供数据传输的质量。
请参照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每一个模组2均包括第一端子模组4、第二端子模组5、第一侧电路板61、第二侧电路板62、转接端子模组7、屏蔽板8以及绝缘主体部9。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前端,所述转接端子模组7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底端,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两侧。
请参照图6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包括第一绝缘块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绝缘块41包括第一安装块411以及第二安装块412,所述第一安装块411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块412。所述第一导电端子4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一安装块411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块412中。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对接部421、自所述第一对接部421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2、自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向上折弯的第一折弯部423以及自所述第一折弯部423向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垂直延伸的第一尾部424。所述第一对接部42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A的第二方向C-C(例如左右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对接部421倾斜延伸入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以与对接插头相配合。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一安装块411中,所述第一尾部424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二安装块412中。所述第一尾部4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尾部424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电性连接(例如穿孔焊接)。所述第一尾部424沿所述第二方向C-C的长度不同。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能够实现共用,即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可以通过改变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的位置和角度而得到。
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包括第三绝缘块5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5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52。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绝缘块51包括第三安装块511以及第四安装块512,所述第三安装块511垂直于所述第四安装块512。所述第二导电端子52嵌入成型于所述第三安装块511以及所述第四安装块512中。
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52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对接部521、自所述第二对接部521向后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22、自所述第二延伸部522向上折弯的第二折弯部523以及自所述第二折弯部523向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垂直延伸的第二尾部524。所述第二对接部521沿所述第二方向C-C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对接部521倾斜延伸入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以与对接插头相配合。所述第二延伸部522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三安装块511中,所述第二尾部524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四安装块512中。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尾部524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电性连接(例如穿孔焊接)。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二方向C-C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尾部424和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
所述屏蔽板8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块411和所述第三安装块511之间,即所述屏蔽板8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522之间,以降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之间的干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板8为屏蔽电路板,其可以通过铜箔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1相接触,以改善接地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屏蔽板8也可以为金属屏蔽板,其与所述第一金属壳体31相接触。
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在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尾部424的若干第一安装孔611;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尾部524的若干第二安装孔621。当然,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尾部424和所述第二尾部524也可以通过表面焊接(SMT)的方式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实现电性连接。
所述转接端子模组7设有第三绝缘块7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71的若干转接端子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接端子72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三绝缘块71中。所述绝缘主体部9与所述第三绝缘块71设有相互配合的定位凸起与定位凹槽。所述转接端子72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一转接端子721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转接端子722。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将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的第一尾部42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的第二尾部524分别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直接电性连接,避免了通过主电路板进行转接,从而提高了电气性能的稳定性。另外,通过将所述第一尾部424和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其中所述第一尾部424位于一侧,所述第二尾部524位于另一侧,从而能够更大程度的利用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的面积,以能够安装更多的电子元器件,这有利于增强所述模组连接器100的性能。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模组连接器,其包括:
绝缘本体(1),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沿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的第一对接空间(131)和第二对接空间(132);
第一端子模组(4),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包括第一绝缘块(4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1)的若干第一导电端子(42),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一对接部(421)以及与所述第一对接部(421)相连的第一尾部(424),所述第一对接部(421)位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内;
第二端子模组(5),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包括第二绝缘块(5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二绝缘块(51)的若干第二导电端子(52),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52)设有倾斜延伸的第二对接部(521)以及与所述第二对接部(521)相连的第二尾部(524),所述第二对接部(521)位于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内;
第一侧电路板(61);
第二侧电路板(62),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相对设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421)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A-A)的第二方向(C-C)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尾部(4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尾部(424)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电性连接;
所述第二对接部(521)沿所述第二方向(C-C)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尾部(524)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尾部(424)和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一方向(A-A)间隔布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空间(131)和所述第二对接空间(132)用以沿对接方向(B-B)收容对接插头;所述第一方向(A-A)和所述第二方向(C-C)均垂直于所述对接方向(B-B);所述第一尾部(424)沿所述第二方向(C-C)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二尾部(524)沿所述第二方向(C-C)的长度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42)还包括自所述第一对接部(421)向后延伸的第一延伸部(422)以及自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向上折弯的第一折弯部(423),所述第一尾部(424)自所述第一折弯部(423)向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垂直延伸;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设有收容所述第一尾部(424)的若干第一安装孔(61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52)还包括自所述第二对接部(521)向后延伸的第二延伸部(522)以及自所述第二延伸部(522)向下折弯的第二折弯部(523),所述第二尾部(524)自所述第二折弯部(523)向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垂直延伸;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设有收容所述第二尾部(524)的若干第二安装孔(62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连接器(100)包括在所述第一方向(A-A)上位于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和所述第二延伸部(522)之间的屏蔽板(8)。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连接器(100)包括包覆于所述绝缘本体(1)的金属遮蔽壳体(3),所述屏蔽板(8)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3)相接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板(8)为屏蔽电路板,所述屏蔽电路板通过铜箔与所述金属遮蔽壳体(3)相接触。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41)包括第一安装块(411)以及第二安装块(412),其中所述第一延伸部(422)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一安装块(411)中,所述第一折弯部(423)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二安装块(412)中,所述第一尾部(424)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二安装块(412)中,所述第一安装块(411)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块(412);
所述第二绝缘块(51)包括第三安装块(511)以及第四安装块(512),其中所述第二延伸部(522)嵌入成型在所述第三安装块(511)中,所述第二折弯部(523)嵌入成型在所述第四安装块(512)中,所述第二尾部(524)部分嵌入成型在所述第四安装块(512)中,所述第三安装块(511)垂直于所述第四安装块(512)。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连接器还包括转接端子模组(7),所述转接端子模组(7)设有第三绝缘块(71)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三绝缘块(71)的若干转接端子(72),所述转接端子(72)包括与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一转接端子(721)以及与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二转接端子(722)。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组连接器(100)包括绝缘主体部(9),所述第一侧电路板(61)和所述第二侧电路板(62)分别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两侧,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前端,所述转接端子模组(7)位于所述绝缘主体部(9)的底端。
11.如权利要求1至10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模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模组(4)和所述第二端子模组(5)能够实现共用。
CN202120348928.4U 2021-02-04 2021-02-04 模组连接器 Active CN2144779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928.4U CN214477990U (zh) 2021-02-04 2021-02-04 模组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8928.4U CN214477990U (zh) 2021-02-04 2021-02-04 模组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7990U true CN214477990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36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8928.4U Active CN214477990U (zh) 2021-02-04 2021-02-04 模组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79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5384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good anti-EMI perfprmance
TWI398051B (zh) 電連接器
US7134907B2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low profile
US751044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based element
US9437982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US7794271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wire management member thereof
US700876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grounding function
CN112652906B (zh) 插接模组以及线缆连接器
CN211700677U (zh) 线缆连接器
CN110086018B (zh) 电连接器
US686076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transmitting power
US20220384970A1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assembly thereof with improved mounting features
CN106356663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2072403B (zh) 电连接器
CN214477990U (zh) 模组连接器
CN212412343U (zh) 线缆连接器
CN112448235A (zh) 电连接器及其电路板
CN201029176Y (zh) 电连接器
CN114914749A (zh)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CN116565595A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9981590U (zh) 电连接器
CN2665962Y (zh) 电连接器
CN214797797U (zh) 电连接器
TWM363140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681315B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