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7301U - 负荷断路开关 - Google Patents
负荷断路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77301U CN214477301U CN202120129882.7U CN202120129882U CN214477301U CN 214477301 U CN214477301 U CN 214477301U CN 202120129882 U CN202120129882 U CN 202120129882U CN 214477301 U CN214477301 U CN 2144773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going line
- wire outlet
- busbar
- module
- wi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stribution Board (AREA)
Abstract
一种负荷断路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与开关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出线模块,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本体壳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内的操作机构和至少一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包括进线母排、出线母排以及串联的触头系统和熔断器;所述出线模块设有与出线母排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本体壳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孔,并且本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二出线孔;所述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出线母排从第一出线孔伸出到出线模块内与接线端子连接,或者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与开关本体并排设置,出线母排从第二出线孔伸出到出线模块内与接线端子连接,提供给用户不同的接线方案来适应用户不同的系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负荷断路开关。
背景技术
负荷断路开关,带有储能隔离开关和可插拔的熔断器组,是配电系统的重要开关电器,用户通过手柄驱动操作机构,带动动触头与静触头配合,以导通和断开电路,熔断器组提供电流保护。
负荷断路开关在安装时,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有不同的接线方向的接线需求,以及与不同类型的导线的接线需求。现有负荷断路开关通常只能适配一种装配方式,当需要适配不同接线需求时,需要使用不同的负荷断路开关,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负荷断路开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负荷断路开关,包括开关本体和与开关本体可拆卸连接的出线模块,所述开关本体包括本体壳体,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内的操作机构和至少一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包括进线母排、出线母排以及串联的触头系统和熔断器,触头系统和熔断器串接在进线母排和出线母排之间,所述触头系统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和静触头,操作机构与动触头组件连接;
所述出线模块设有与出线母排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本体壳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设有用于出线母排伸出的第一出线孔,并且所述本体壳体的一侧设有用于出线母排伸出的第二出线孔;
所述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出线母排从第一出线孔伸出到出线模块内与接线端子连接,或者所述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与开关本体并排设置,出线母排从第二出线孔伸出到出线模块内与接线端子连接。
优选的,本体壳体包括底座部分和安装在底座部分上的主体部分,所述主体部分用于容纳操作机构和所述相电路的触头系统和熔断器,所述底座部分用于安装所述进线母排和出线母排;所述底座部分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线孔,并且底座部分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或者底座部分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
优选的,所述本体壳体上设有用于遮挡第一出线孔和第二出线孔的可拆卸的出线孔挡板。
优选的,所述底座部分内的出线母排为下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为安装在开关本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的下装出线模块,所述下出线母排从第一出线孔伸出到下装出线模块内;或者,所述底座部分内的出线母排为侧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为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侧面的侧装出线模块,所述侧出线母排从第二出线孔伸出到侧装出线模块内。
优选的,所述负荷断路开关包括多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包括两组触头系统和串联在两组触头系统之间的熔断器,每组触头系统均包括两个静触头和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件,动触头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配合,底座部分和主体部分组成的本体壳体成长方体结构,本体壳体的宽度小于本体壳体的高度,本体壳体的高度小于本体壳体的长度;
所述操作机构设置在主体部分内的一端,所述多个相电路沿本体壳体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主体部分内,每个相电路的两组触头系统沿本体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触头系统的两个静触头沿本体壳体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设置,对应的动触头组件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配合,对应的熔断器设置在两组触头系统的上方,熔断器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触头系统位于上方的一个静触头电连接,两组触头系统位于下方的一个静触头分别与对应的进线母排和出线母排连接。
优选的,每组触头系统均包括两个静触头和两个动触头组件,每个静触头设有两个静触头接触板,两个动触头组件沿本体壳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动触头组件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静触头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配合,两个动触头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静触头的静触头接触板配合。
优选的,所述底座部分的底侧设有进线孔,所述的底座部分的顶侧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和多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第一接线片安装槽和第二接线片安装槽沿底座部分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接线片安装槽用于安装进线母排的第二进线接线片,第二接线片安装槽用于安装出线母排的第二出线接线片;
所述第一接线片安装槽内设有过线孔,过线孔与底座部分底侧的进线孔联通,进线母排的第一进线接线片从过线孔伸出到与进线孔对应的位置;
第二接线片安装槽与第二出线孔对应设置且联通,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与底座部分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过线间隙联通第二接线片安装槽和第一出线孔,出线母排的出线连接片安装在过线间隙内,使第一出线接线片从第一出线孔伸出。
优选的,所述底座部分包括交替设置的三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和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底座部分的一侧侧壁设有三个第二出线孔,三个第二出线孔分别与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对应设置且联通,底座部分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孔,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中远离第一出线孔的两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一个与底座部分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另一个与底座部分的另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长度方向设置的另一个过线间隙。
优选的,所述本体壳体上设有从两侧贯穿本体壳体的第六固定孔,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一侧的出线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部分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燕尾槽,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一侧的出线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体部分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的侧壁上凸起设有两条间隔设置的底座固定凸筋,底座固定凸筋上设有第四固定孔,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一端的出线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壳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防护罩固定凸包,所述主体部分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的顶侧设有防护罩卡台。
优选的,底座部分的底侧靠近第一出线孔的一端设有固定片槽,固定片槽内对应设有第二固定孔,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一端的出线模块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出线模块为侧装出线模块,所述侧装出线模块包括侧出线底座和安装在侧出线底座上的接线端子,侧装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侧面,与开关本体并排设置,所述侧装出线模块的一端为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接线端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接线台阶的顶面为第二接线顶面,第二接线顶面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侧出线底座与本体壳体连接的一侧侧面为进线侧面,所述出线母排的第一出线接线片从进线侧面延伸到侧出线底座,出线母排的第一出线接线片与接线端子连接;多个第二防护罩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接线台阶上,分别用于罩住安装在多个接线台阶上的接线端子。
优选的,所述出线模块为下装出线模块,所述下装出线模块包括下出线底座和安装在下出线底座上的接线端子,下出线底座安装在开关本体远离操作机构的一端,出线母排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下出线底座的一端为连接端,用于与本体壳体一端连接,另一端为接线端,所述接线端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接线台阶的顶面为接线顶面,接线顶面上安装有接线端子,进线母排的第一进线接线片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下装出线模块还包括相间隔板和防护罩,所述相间隔板安装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所述防护罩罩在下出线底座上。
本实用新型负荷断路开关的开关本体同时支持将出线模块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一端,或者安装在开关本体的一侧,开关本体可以根据需要用于与不同的出线模块装配,形成不同接线方向的负荷断路开关,两种实施例的负荷断路开关尺寸在长度及宽度上有所不同,通过提供给用户不同的接线方案来适应用户不同的系统。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本体包括底座部分和安装在底座部分上的主体部分,所述底座部分能同时支持安装两种不同的出线母排,分别用于与下装出线模块和侧装出线模块配合,根据需要装配不同的出线母排,适配性高,大大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负荷电路开关与下装出线模块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荷电路开关与侧装出线模块装配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4是本实用新型开关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下装出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下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底侧的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是下装出线模块的连接端与开关本体的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8是下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另一角度的连接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9是下装出线模块的防护罩的装配局部示意图;
图10是下装出线模块的防护罩的装配剖视图;
图11是下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底座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下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底座部分的俯视图;
图13是与下装出线模块配合的安装在底座部分内的出线母排和进线母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侧装出线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底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导线连接的一个实施例,每相连接一个导线;
图19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导线连接的另一实施例,每相连接两个导线;
图20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导线连接的第三实施例,每相连接两个导线;
图21是侧装出线模块与开关本体的底座部分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负荷电路开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负荷电路开关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负荷电路开关,包括开关本体1和与开关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出线模块6。
所述开关本体1包括本体壳体10,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10内的操作机构2和至少一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包括进线母排34、出线母排33以及串联的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4,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串接在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之间,所述触头系统3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31和静触头30,手柄20与操作机构2连接,操作机构2与动触头组件31连接;操作机构2与动触头组件31连接,拨动手柄20通过操作机构驱动动触头组件31往复移动,使动触头组件31与静触头30接触和分离,实现电路的闭合和分断,电路出现电流过载或短路等情况使熔断器4熔断,实现电路保护。
所述出线模块6设有与出线母排33连接的接线端子。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点在于,具有可拆卸装配的独立的出线模块6,所述的出线模块6与开关本体1可拆卸连接,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支持采用不同的出线模块6以连接不同的导线。所述出线模块6与开关本体1可以通过螺钉或卡扣等方式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改进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本体1同时支持将出线模块6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一端,或者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一侧,开关本体1可以根据需要用于与不同的出线模块6装配,形成不同接线方向的负荷断路开关。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模块6为下装出线模块61,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模块6为侧装出线模块62,侧装出线模块62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与开关本体1并排设置。两种实施例的负荷断路开关尺寸在长度及宽度上有所不同,提供给用户不同的接线方案来适应用户不同的系统。
所述本体壳体10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设有用于出线母排33伸出的第一出线孔161,并且所述本体壳体10的一侧设有用于出线母排33伸出的第二出线孔162,能够同时支持与下装出线模块61和侧装出线模块62的装配,满足用户不同的接线需求。所述出线模块6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出线母排33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到出线模块6内与接线端子连接,或者所述出线模块6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与开关本体1并排设置,出线母排33从第二出线孔162伸出到出线模块6内与接线端子连接。
优选的,所述本体壳体10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出线孔162,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将侧装出线模块62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任意一侧。
优选的,所述本体壳体10上设有用于遮挡第一出线孔161和第二出线孔162的可拆卸的出线孔挡板,出线孔挡板遮挡不使用的出线孔,用户在使用第一出线孔161或第二出线孔162时可拆除对应的出线孔挡板。所述出线孔挡板与本体壳体10卡接,或者所述出线孔挡板与本体壳体10一体成型,但易于拆除,例如设有拆除线槽。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本体壳体10包括底座部分12和安装在底座部分12上的主体部分11,所述主体部分11用于容纳操作机构2和所述相电路的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4,所述底座部分12用于安装所述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线孔161,并且底座部分12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162,或者底座部分12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162。当然,作为其它的实施例第一出线孔161和第二出线孔162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分11上。
如图3-4所示,所述的负荷电路开关包括多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包括两组触头系统3和串联在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的熔断器4,每组触头系统3均包括两个静触头30和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件31,动触头组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30配合。所述本体壳体10成长方体结构,本体壳体10的宽度小于本体壳体10的高度,本体壳体10的高度小于本体壳体10的长度。所述操作机构2设置在主体部分11内的一端,手柄20与操作机构2连接,所述手柄20从本体壳体10对应操作机构2的顶侧伸出。
所述多个相电路沿本体壳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主体部分11内,每个相电路的两组触头系统3沿本体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触头系统3的两个静触头30沿本体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设置,对应的动触头组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30配合,对应的熔断器4设置在两组触头系统3的上方,靠近本体壳体10的顶侧设置,以便于安装和更换,熔断器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触头系统3位于上方的一个静触头30电连接,两组触头系统3位于下方的一个静触头分别与对应的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连接,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设于本体壳体10的底侧,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分别用于连接进线导体和出线导体。
本实施例的负荷电路开关包括三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包括两组触头系统3和串联在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的熔断器4。需要说明的是,显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一个相电路或者多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中也可以设置更多组的触头系统3,以使负荷断路开关适用于更高电流、电压的分断,本实施例每个相电路优选设置两组触头系统3,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串联熔断器4;本实例每组触头系统3均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静触头30以及并排间隔设置的两个动触头组件31,每个静触头30均包括分别与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配合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静触头30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配合,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静触头30的静触头接触板301配合。显然每组触头系统3可以只包括一个动触头组件31,一个静触头30只设有一个静触头接触板301。所述的操作机构2可以采用储能式操作机构,在手柄20摆动前期压缩储能弹簧,在过死点后储能弹簧释能带动动触头组件31快速闭合,当然操作机构2也可以采用不带储能的四连杆结构。
所述负荷短路开关还包括推板5,所述动触头组件31安装在推板5上,推板5与操作机构2连接,且与本体壳体10直线滑动配合,静触头30固定安装在本体壳体10内,所述操作机构2带动推板5沿本体壳体10的长度方向往复水平滑移,使动触头组件31与静触头30接触和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推板5通过第一导向限位结构与本体壳体10配合,第一导向限位结构包括配合使用的滚动装置和滚动轨道,通过滚动装置和滚动轨道的配合,可实现推板的运动摩擦由平面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大大降低了推板运动过程的摩擦力,加快合分闸的速度,提高触头性能并且可提高适用电压等级。
如图3-4所示,所述滚动装置包括滚动轴承51,推板5的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安装滚动轴承51的轴承安装轴,所述本体壳体10还包括与滚动轴承51配合的滚动轨道52,第一连接轴52将推板5与操作机构2组合在一起。
如图13、21所示,多个相电路的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沿开关本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底座部分12内。
所述出线母排33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和第二出线接线片332,以及连接在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和第二出线接线片332之间的出线连接片333,所述第二出线接线片332用于与静触头31连接,所述第一出线接线片331用于与出线模块6连接内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上设有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和第一出线装配孔3312,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设于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中心用于与接线螺钉配合。其中图13的出线母排33为一种优选的下出线母排实施例,用于与下装出线模块61的实施例配合,底座部分12内设有三相电路的三个下出线母排;图21的一种优选的侧出线母排实施例,用于与侧装出线模块62的实施例配合。
所述进线母排34包括位于两端的第一进线接线片341和第二进线接线片342,以及连接在第一进线接线片341和第二进线接线片342之间的进线连接片343,所述第二进线接线片342用于与静触头31连接,第一进线接线片341设于底座部分12底部,底座部分12设有与第一进线接线片341对应的进线孔127。本实施例用于与下装出线模块61的进线母排34和用于侧装出线模块62的进线母排34结构相同,第一进线接线片341、第二进线接线片342和进线连接片343成Z字型。
本实施例的又一优选改进点在于,所述的底座部分12能够用于安装两种不同的出线母排,分别用于与下装出线模块61和侧装出线模块62配合,根据需要装配不同的出线母排,适配性高,大大降低成本。所述底座部分12内的出线母排33为下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6为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下装出线模块61,所述下出线母排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到下装出线模块61内;或者,所述底座部分12内的出线母排33为侧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6为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的侧装出线模块62,所述侧出线母排从第二出线孔162伸出到侧装出线模块62内
如图11、21所示,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线孔161,并且底座部分12的至少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162,所述底座部分12的底侧设有进线孔127;所述的底座部分12的顶侧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多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沿底座部分12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用于安装进线母排34的第二进线接线片342,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用于安装出线母排33的第二出线接线片332;
所述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内设有过线孔125,过线孔125与底座部分12底侧的进线孔127联通,进线母排34的第一进线接线片341从过线孔125伸出到与进线孔127对应的位置;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与第二出线孔162对应设置且联通,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与底座部分1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126,过线间隙126联通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和第一出线孔161。本实施例的底座部分12通过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与第二出线孔162对应设置且联通,以及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通过过线间隙126与第一出线孔161联通,过线间隙126联通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和第一出线孔161,出线母排33的出线连接片333安装在过线间隙126内,使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可以适配于两种不同的出线母排33。
本实施例的底座部分12用于安装三相电路的出线母排33和进线母排。底座部分12包括交替设置的三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底座部分12的一侧侧壁设有三个第二出线孔162,三个第二出线孔162分别与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对应设置且联通,底座部分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孔161,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中远离第一出线孔161的两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一个与底座部分1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126,另一个与底座部分12的另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另一个过线间隙126。如图11-13所示,所述的出线母排33为三个下出线母排,其中两个下出线母排的出线连接片333所在的平面与底座部分12的两侧侧壁平行,用于与过线间隙126配合;其中一个下出线母排的出线连接片333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座部分12的两侧侧壁,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后向开关本体1的顶侧延伸,设置在开关本体1与下装出线模块61之间的走线间隙6116内。如图21所示,所述的出线母排33为三个侧出线母排,其中一个侧出线母排为一字型,两个侧出线母排为Z字型。
如图1、5所示的出线模块6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模块6为下装出线模块61,本实施例的负荷断路开关包括开关本体1和与开关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下装出线模块61,所述下装出线模块61包括下出线底座610和安装在下出线底座610上的接线端子,下出线底座610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出线母排33与接线端子连接,能够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下装出线模块,以满足连接不同导线的接线需求。
所述下装出线模块61包括下出线底座610、多个接线端子、相间隔板615和防护罩613。所述下出线底座610的一端为连接端611,用于与本体壳体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为接线端612,所述接线端612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所述接线端612的每一级接线台阶的顶面为接线顶面6121,接线顶面612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进线母排34的第一进线接线片341与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端子用于与外部导线连接。所述相间隔板615安装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用于分隔相邻的接线端子,所述防护罩613罩在下出线底座610上,罩住下出线底座610上的多个接线端子。
如图6所示,所述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的底侧凸出设有底座固定片6111,出线底座固定片6111上设有第一固定孔6112,底座部分12的底侧靠近第一出线孔161的一端设有容纳出线底座固定片6111的固定片槽,固定片槽内对应设有第二固定孔,装配时底座固定片6111延伸到底座部分12的底侧下方,第一固定螺钉通过第一固定孔6112和第二固定孔将下出线底座610与底座部分12固定连接。第二固定孔为螺钉孔,或者第二固定孔内嵌有螺母。
如图5、7所示,所述下出线底座610靠近连接端611的两侧侧壁上设有第三固定孔6113,第三固定孔6113内嵌设有螺母,所述主体部分1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侧壁上凸起设有两条间隔设置的底座固定凸筋113,底座固定凸筋113上设有第四固定孔1130,所述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限位在两条出线底座固定凸筋6114之间,第二固定螺钉通过第三固定孔6113和第四固定孔1130将下出线底座610与主体部分11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的侧壁凸起设有两条间隔设置的第一定位凸筋6115,第一定位凸筋6115与主体部分1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侧壁相抵配合,便于定位第三固定孔6113和第四固定孔1130的位置,而且在主体部分11和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之间形成用于穿过出线母排33的走线间隙6116。
本实施例的下出线底座610与开关本体1的装配方式简单可靠。当然,下出线底座610与开关本体1也可以采用其它的固定方式。
如图5、8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包括接线螺钉604,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垂直设置在接线顶面6121上,用于连接端部带有圆孔接线片的联结板导体。所述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上设有与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配合的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和第一出线装配孔3312,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穿过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安装在接线顶面6121上;所述接线顶面6121上还设有第二出线螺钉孔6122,第一出线螺钉3313从下出线底座610底侧通过第一出线装配孔3312和第二出线螺钉孔6122将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与下出线底座610固定。第一出线螺钉3313可以与螺母配合固定,或者所述出线装配孔可以为螺纹孔。所述接线螺钉604包括接线杆和接线杆一端的六角形的螺钉帽,螺钉帽为六角形,所述接线顶面6121上设有螺钉安装槽,螺钉安装槽为六角形,接线螺钉604的螺钉帽安装在接线顶面6121的螺钉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出线接线片331的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穿过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压在螺钉帽上,固定接线螺钉604。
显然,根据需要也可以设置其它类型的接线端子,以连接不同的导线类型,例如连接导电排的接线端子,连接常规导线的接线端子等。例如所述的接线端子可以包括框型的接线座和接线螺钉,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伸入接线座内,外部导线插入接线座内连接,接线座上设有螺纹孔,接线螺钉安装在螺纹孔上,通过旋拧接线螺钉压紧外部导线。
本实施例的下装出线模块61用于与三相电路的出线母排33连接,即用于与三个出线母排33连接,下出线底座610的设有三级接线台阶,第一个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下出线底座610的一侧延伸到第一级接线台阶的接线顶面6121,第二个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下出线底座610的另一侧延伸到第二级接线台阶的接线顶面6121,第三个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连接端611延伸到最高的第三级接线台阶的接线顶面6121。本实施例的出线母排33的进线方式结构紧凑,需要的下出线底座610的尺寸最小。当然,也可以采用其它的进线方式,如多个出线母排33均从连接端611通过不同的高度分别延伸到多个接线台阶的接线顶面6121,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一侧设有通孔。
如图5、8所示,所述相间隔板615的一端设有相间隔板定位孔6152,一端的底部设有相间隔板固定凸筋6151,所述接线顶面6121上设有相间隔板定位凸筋6123和相间隔板固定槽6124,所述相间隔板615的一端安装在接线顶面6121上,相间隔板固定凸筋6151嵌入相间隔板固定槽6124,相间隔板定位孔6152套在相间隔板定位凸筋6123上,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压在相间隔板615的一端上,将相间隔板615固定,装配方式简单方便。
如图1、9-10所示,所述防护罩613成倒置的U字型,扣在下出线底座610上。所述本体壳体10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防护罩固定凸包6101,防护罩固定凸包6101设置在主体部分11两侧或者下出线底座610的两侧,所述防护罩613的内侧壁设有从上到下线性设置的多个弹性臂组成的弹性臂群6131,所述防护罩613从上方插装到下出线底座610上,固定凸包6101与弹性臂群6131配合固定防护罩613。本实施例的防护罩固定凸包6101设置在主体部分11的底座固定凸筋113上。所述主体部分1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顶侧设有防护罩卡台1132,所述防护罩613的顶侧靠近下出线底座610的连接端611的侧边上弯折设有防护罩弹性卡扣6132,用于与主体部分11的防护罩卡台1132(参见图2)配合。当用户需要拆卸防护罩613时,可通过拨开防护罩613的防护罩弹性卡扣6132,实现与防护罩卡台1132的解锁,再克服弹性臂群6131的塑性变形力,实现拆卸防护罩613。
如图2、14-15所示的出线模块6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出线模块6为侧装出线模块62,所述侧装出线模块62包括侧出线底座620和安装在侧出线底座620上的接线端子,侧装出线模块62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与开关本体1并排设置,出线母排33与接线端子连接,能够根据需要更换不同的侧装出线模块62,以满足连接不同导线的接线需求。
本实施例的所述侧装出线模块62包括侧出线底座620、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第二防护罩623。所述侧装出线模块62的一端为第二接线端622,另一端为密封端621,所述第二接线端622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接线台阶的顶面为第二接线顶面6221,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所述侧出线底座620与本体壳体10连接的一侧侧面为进线侧面624,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进线侧面624延伸到侧出线底座620,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与接线端子连接,接线端子用于与外部导线连接。
如图14、16所示,所述侧出线底座620设有从两侧贯穿侧出线底座620的第五固定孔6201,所述本体壳体10上设有从两侧贯穿本体壳体10的第六固定孔,第三固定螺钉通过第五固定孔6201和第六固定孔将侧装出线模块62与本体壳体10固定连接。所述第六固定孔设置在底座部分12上和或主体部分11上,所述第六固定孔贯穿本体壳体10两侧,通过第三固定螺钉和螺帽配合进行固定,或者第五固定孔6201内设有螺纹和预埋有螺帽等均可,除了采用螺钉连接外,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者其它方式固定连接。
如图14、17所示,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用于出线母排33伸出的第二出线孔162,并且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燕尾槽6202,所述燕尾槽6202延伸到底座部分12的底侧,所述侧出线底座620的进线侧面624上设有与燕尾槽6202匹配的限位导向凸筋6241,限位导向凸筋6241从底座部分12的底侧插入燕尾槽6202,侧出线底座620通过限位导向凸筋6241和燕尾槽6202配合固定安装到底座部分12上。优选的,所述燕尾槽6202与第二出线孔162对应设置,便于在安装侧出线底座620的同时,将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的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与接线螺钉604对应。所述燕尾槽6202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燕尾槽6202也可以设置在主体部分11,或者在本体壳体10上设置限位导向凸筋6241,在侧出线底座620上设置燕尾槽6202都是可以的。
如图14-15、17所示,本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包括接线螺钉604,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垂直设置在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所述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设有螺钉安装槽,所述螺钉安装槽为六角形,所述接线螺钉604包括接线杆和接线杆一端的六角形的螺钉帽,接线螺钉604的螺钉帽安装在第二接线顶面6221的螺钉安装槽内。所述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安装在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所述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上设有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和第一出线装配孔3312,第一出线接线片331的第一出线接线孔3311穿过接线螺钉604的接线杆压在螺钉帽上,固定接线螺钉604;所述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还设有第三出线螺钉孔6222,第二出线螺钉从侧出线底座620底侧通过第三出线螺钉孔6222和第一出线装配孔3312将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与侧出线底座620固定。
如图14-15所示,所述多个第二防护罩623分别用于罩住安装在多个接线台阶上的接线端子,每个第二防护罩623对应一个接线台阶。当然作为其它实施例也可以采用一个防护罩同时罩住所有接线端子。本实施例所述第二防护罩623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接线台阶上,所述第二防护罩623成倒置的U字型,第二防护罩623的一侧侧壁设有避让出线母排33的缺口6235,第二防护罩623的两侧壁的一端设有防护罩转动孔6231,接线台阶上设有防护罩转动轴6025,通过第二防护罩的塑性变形使第二防护罩扣入侧出线底座620上,并且第二防护罩可绕着侧出线底座的防护罩转动轴6025做旋转运动。
如图14所示,优选的,所述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靠近侧出线底座620的第二接线端622的一端设有与接线端子对应的导体限位槽6223,其作用为限位导线作用,当用户接线时,由于扭矩左右,导线会发生左右偏移,偏移量过大时,会导致第二防护罩623无法合上,在侧出线底座620设有导体限位槽6223,使导线被限制在该导体限位槽6223内,即控制了导线的左右偏移量,又能使第二防护罩623可顺利合上。所述导体限位槽6223设置在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的一个凸台上,与侧出线底座620一体成型,所述导体限位槽6223可以为弹性夹持臂或者其它结构。
如图18所示,本实施例的侧装出线模块62每个接线台阶连接一个导线的示例。优选的,若产品每相需要连接两个导线或多个导线时,可适当加宽侧出线底座620及出线母排,每个接线台阶上沿侧出线底座620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与多个接线端子,多个接线端子与同一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连接。如图19所示,在侧出线底座620的宽度方向上并排设置两个接线螺钉来实现两个导线的并排联结。作为另一个实施例,还可以提供一种台阶式的接线方案,每个接线台阶上设置一个接线端子,所述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同时与相邻的多个接线台阶上的多个接线端子连接。如图20所述,所述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成Z型,安装在相邻的两个接线台阶上,所述两个接线台阶上各设有一个接线螺钉,用于连接两个导线。显然这两个实施例的每相连接两个导线的方案也可以用于下装出线模块61。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4)
1.一种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开关本体(1)和与开关本体(1)可拆卸连接的出线模块(6),所述开关本体(1)包括本体壳体(10),以及设置在本体壳体(10)内的操作机构(2)和至少一个相电路,所述相电路包括进线母排(34)、出线母排(33)以及串联的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4),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串接在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之间,所述触头系统(3)包括配合使用的动触头组件(31)和静触头(30),操作机构(2)与动触头组件(31)连接;
所述出线模块(6)设有与出线母排(33)连接的接线端子,所述本体壳体(10)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设有用于出线母排(33)伸出的第一出线孔(161),并且所述本体壳体(10)的一侧设有用于出线母排(33)伸出的第二出线孔(162);
所述出线模块(6)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出线母排(33)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到出线模块(6)内与接线端子连接,或者所述出线模块(6)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与开关本体(1)并排设置,出线母排(33)从第二出线孔(162)伸出到出线模块(6)内与接线端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本体壳体(10)包括底座部分(12)和安装在底座部分(12)上的主体部分(11),所述主体部分(11)用于容纳操作机构(2)和所述相电路的触头系统(3)和熔断器(4),所述底座部分(12)用于安装所述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端设有所述第一出线孔(161),并且底座部分(12)的一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162),或者底座部分(12)的两侧设有所述第二出线孔(16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壳体(10)上设有用于遮挡第一出线孔(161)和第二出线孔(162)的可拆卸的出线孔挡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12)内的出线母排(33)为下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6)为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下装出线模块(61),所述下出线母排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到下装出线模块(61)内;
或者,所述底座部分(12)内的出线母排(33)为侧出线母排,所述出线模块(6)为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的侧装出线模块(62),所述侧出线母排从第二出线孔(162)伸出到侧装出线模块(62)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荷断路开关包括多个相电路,每个相电路包括两组触头系统(3)和串联在两组触头系统(3)之间的熔断器(4),每组触头系统(3)均包括两个静触头(30)和至少一个动触头组件(31),动触头组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30)配合,
底座部分(12)和主体部分(11)组成的本体壳体(10)成长方体结构,本体壳体(10)的宽度小于本体壳体(10)的高度,本体壳体(10)的高度小于本体壳体(10)的长度;
所述操作机构(2)设置在主体部分(11)内的一端,所述多个相电路沿本体壳体(1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在主体部分(11)内,每个相电路的两组触头系统(3)沿本体壳体(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组触头系统(3)的两个静触头(30)沿本体壳体(10)的高度方向上下间隔设置,对应的动触头组件(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静触头(30)配合,对应的熔断器(4)设置在两组触头系统(3)的上方,熔断器(4)的两端分别与两组触头系统(3)位于上方的一个静触头(30)电连接,两组触头系统(3)位于下方的一个静触头分别与对应的进线母排(34)和出线母排(3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每组触头系统(3)均包括两个静触头(30)和两个动触头组件(31),每个静触头(30)设有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两个动触头组件(31)沿本体壳体(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一端分别与一个静触头(30)的两个静触头接触板(301)配合,两个动触头组件(31)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静触头(30)的静触头接触板(301)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12)的底侧设有进线孔(127),所述的底座部分(12)的顶侧设有多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多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沿底座部分(12)的长度方向交替设置,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用于安装进线母排(34)的第二进线接线片(342),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用于安装出线母排(33)的第二出线接线片(332);
所述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内设有过线孔(125),过线孔(125)与底座部分(12)底侧的进线孔(127)联通,进线母排(34)的第一进线接线片(341)从过线孔(125)伸出到与进线孔(127)对应的位置;
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与第二出线孔(162)对应设置且联通,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与底座部分(1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126),过线间隙(126)联通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和第一出线孔(161),出线母排(33)的出线连接片(333)安装在过线间隙(126)内,使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第一出线孔(161)伸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12)包括交替设置的三个第一接线片安装槽(124)和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底座部分(12)的一侧侧壁设有三个第二出线孔(162),三个第二出线孔(162)分别与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对应设置且联通,底座部分(12)的一端设有第一出线孔(161),三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中远离第一出线孔(161)的两个第二接线片安装槽(123),一个与底座部分(12)的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过线间隙(126),另一个与底座部分(12)的另一个侧壁之间设有沿底座部分(12)长度方向设置的另一个过线间隙(126)。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壳体(10)上设有从两侧贯穿本体壳体(10)的第六固定孔,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10)一侧的出线模块(6)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部分(12)的一侧或两侧设有燕尾槽(6202),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10)一侧的出线模块(6)固定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分(1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侧壁上凸起设有两条间隔设置的底座固定凸筋(113),底座固定凸筋(113)上设有第四固定孔(1130),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10)一端的出线模块(6)固定连接;所述本体壳体(10)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的两侧设有防护罩固定凸包(6101),所述主体部分(11)远离操作机构(2) 的一端的顶侧设有防护罩卡台(1132)。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底座部分(12)的底侧靠近第一出线孔(161)的一端设有固定片槽,固定片槽内对应设有第二固定孔,用于与安装在本体壳体(10)一端的出线模块(6)固定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模块(6)为侧装出线模块(62),所述侧装出线模块(62)包括侧出线底座(620)和安装在侧出线底座(620)上的接线端子,侧装出线模块(62)安装在开关本体(1)的侧面,与开关本体(1)并排设置,所述侧装出线模块(62)的一端为第二接线端(622),所述第二接线端(622)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接线台阶的顶面为第二接线顶面(6221),第二接线顶面(622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所述侧出线底座(620)与本体壳体(10)连接的一侧侧面为进线侧面(624),所述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从进线侧面(624)延伸到侧出线底座(620),出线母排(33)的第一出线接线片(331)与接线端子连接;多个第二防护罩(623)转动安装在对应的接线台阶上,分别用于罩住安装在多个接线台阶上的接线端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断路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模块(6)为下装出线模块(61),所述下装出线模块(61)包括下出线底座(610)和安装在下出线底座(610)上的接线端子,下出线底座(610)安装在开关本体(1)远离操作机构(2)的一端,出线母排(33)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下出线底座(610)的一端为连接端(611),用于与本体壳体(10)一端连接,另一端为接线端(612),所述接线端(612)成多级台阶状,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接线台阶,用于连接外部导线,接线台阶的顶面为接线顶面(6121),接线顶面(6121)上安装有接线端子,进线母排(34)的第一进线接线片(341)与接线端子连接,所述下装出线模块(61)还包括相间隔板(615)和防护罩(613),所述相间隔板(615)安装在相邻的接线端子之间,所述防护罩(613)罩在下出线底座(610)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29882.7U CN214477301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负荷断路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129882.7U CN214477301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负荷断路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77301U true CN214477301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123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129882.7U Active CN214477301U (zh) | 2021-01-18 | 2021-01-18 | 负荷断路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77301U (zh) |
-
2021
- 2021-01-18 CN CN202120129882.7U patent/CN21447730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852506A1 (en) | Circuit breaker, circuit breaker terminal lug cover, and method of protecting a terminal lug | |
CN214477301U (zh) | 负荷断路开关 | |
CN209169079U (zh) | 组合式断路器连接器 | |
CN214477302U (zh) | 负荷断路开关 | |
CN215266163U (zh) | 负荷断路开关 | |
CN106340429B (zh) | 插入式断路器 | |
CN114823240A (zh) | 负荷断路开关 | |
CN109509686B (zh) | 组合式断路器连接器 | |
CN116388006A (zh) |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箱变的多回路出线紧凑型低压柜 | |
CN202917818U (zh) | 布线用断路器 | |
CN2867666Y (zh) | 箱型固定式金属封闭开关柜 | |
CN210669120U (zh) | 一种便于模块组合装配的电力配电柜 | |
CN210668192U (zh) | 船形开关 | |
CN214044355U (zh) | 一种电气工程配电断路器 | |
CN213878729U (zh) | 一种用于配电柜的接线排骨架结构 | |
CN216597441U (zh) | 一种新型高压电涌保护器专用断路器 | |
CN218826882U (zh) | 一种安全型塑壳断路器 | |
CN215601089U (zh) | 一种交直流防跳回路自适应微机保护装置 | |
CN220830190U (zh) | 一种新型分流阳极铜排 | |
CN217881354U (zh) | 一种便于快速更换的塑料外壳式断路器 | |
CN217485359U (zh) | 接触器 | |
CN215869205U (zh) | 断路器转接结构 | |
CN213071030U (zh) | 一种新型万能式断路器 | |
CN209434138U (zh) | 一种多层保护系统结构装置 | |
CN218447749U (zh) | 一种盒式断路器安装单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