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5608U -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 Google Patents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5608U
CN214475608U CN202120666458.6U CN202120666458U CN214475608U CN 214475608 U CN214475608 U CN 214475608U CN 202120666458 U CN202120666458 U CN 202120666458U CN 214475608 U CN214475608 U CN 2144756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rning machine
base
learning
brace table
pap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645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建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66645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56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56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56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ally Operated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工具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学习机的底座,其包括用于放置学习机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学习机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撑台的下侧设有若干支腿,所述支腿自所述支撑台向下延伸,所述支腿的底端用于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的学习机的摄像头的物距相适配,以使得与所述支腿的底端相接触的书本的纸面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在阅读时将学习机置于本实用新型的底座上,底座在书本的纸面上滑动,学习机的摄像头与纸面的距离可保持在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解决了学习机晃动引起识别速度慢和阅读体验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学习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满足人们日益扩展的文字学习需求,市面上越来越普遍地流行着各种翻译学习机,比如点读机、点读笔、扫描笔、平板学习电脑、学习型手机等等。
其中,平板学习电脑和学习型手机这类型的学习机因为携带方便、操作简单越来越受欢迎,且这类型的学习机通常具有摄像头,并能够通过摄像头识别书本上的文字进行翻译学习;另外,市面上还会有一些年龄较大、视力不佳的用户在使用学习机阅读书本时,会将学习机识别的文字放大观看,将学习机充当放大镜使用。
在使用学习机对书本上的文字进行识别和阅读时存在如下缺点:学习机识别文字时需要将摄像头与书本的距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以便摄像头对焦,但是实际使用时手会晃动,这会使摄像头调焦困难影响识别速度,并且通过学习机阅读书本上的文字时会因为晃动影响阅读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学习机的底座,在阅读时将学习机置于该底座上,底座在书本的纸面上滑动,并将学习机的摄像头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以解决学习机晃动引起识别速度慢和阅读体验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学习机的底座,其包括用于放置学习机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学习机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撑台的下侧设有若干支腿,所述支腿自所述支撑台向下延伸,所述支腿的底端用于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的学习机的摄像头的物距相适配,以使得与所述支腿的底端相接触的书本的纸面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的凸边,所述凸边沿所述支撑台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学习机的外轮廓相吻合。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侧部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学习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用于吸合所述学习机的磁铁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补光灯。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金属触针,所述金属触针分别与所述补光灯及所述学习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部包括可伸缩夹具,所述可伸缩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支撑台两侧的夹持臂,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有滑道,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夹持臂自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向外延伸后又向所述支撑台的上方弯曲。
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台转动连接,在所述支腿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支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翻转至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在所述支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向下翻转,使所述支腿的底端能够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学习机充电。
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学习机的底座,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时,学习机放置在支撑台上,定位部对学习机定位,支腿的底端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在使用者的推力作用下学习机和该底座同时在书本的纸面上移动,同时学习机的摄像头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学习机实时摄取纸面上的图像并显示、识别或进行翻译,以此避免了学习机使用时会产生晃动,进而提高了识别速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底座转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底座转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学习机的底座的仰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光灯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的底座转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学习机的底座的分解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支腿的截面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支撑台在与支腿的转动连接处的截面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支腿的旋转路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的支腿处于收起状态时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所示的底座转过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七学习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支撑台,2-定位部,21-凸边,22-卡钩,23-磁铁包,24-可伸缩夹具,241-夹持臂,242-弹簧,3-支腿,4-滑道,5-透光孔,6-补光灯组,61-补光灯,62-透明外罩,63-补光灯FPC,7-电池,8-金属触针,9-补光灯孔,10-喇叭释音孔,11-压块,12-电池插座,13-引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是一种学习机的底座,该底座包括用于放置学习机的支撑台1,支撑台1上设有用于对学习机定位的定位部2,支撑台1的下侧设有若干支腿3,支腿3自所述支撑台1向下延伸,支腿3的底端用于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支腿3的高度与放置于支撑台1上的学习机的摄像头的物距相适配,以使得与支腿3的底端相接触的书本的纸面位于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
基于上述方案的底座,在使用时,将学习机放置在支撑台1上,定位部2对学习机定位,支腿3的底端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在使用者的推力作用下学习机和该底座同时在书本的纸面上移动,同时学习机的摄像头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学习机实时摄取纸面上的图像并显示、识别或进行翻译,以此避免了学习机使用时会产生晃动,进而提高了识别速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位部2包括设于支撑台1的上表面的凸边21,凸边21沿支撑台1的边缘设置并与学习机的外轮廓相吻合,支撑台1上还设有用于透过摄像头光路的透光孔5、透过学习机上补光灯光路的补光灯孔9、以及喇叭释音孔10;使用时,用户将学习机放于底座的支撑台1的上表面上,让学习机的底部与支撑台1的上表面贴合,且因凸边21与学习机的外轮廓相吻合,能够对学习机进行限位,然后由学习机带动底座或底座带动学习机在纸面上滑动,学习机实时摄取纸面上的图像并在其显示屏上显示,同时对位于显示屏中央的文字进行取词翻译,便于用户学习生词和生字。
实施例二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
定位部2包括用于吸合学习机的磁铁包23,相应的,学习机上应当也设置有与该磁铁包23相适配的磁铁包,以使学习机能够通过吸引力定位在底座上;
支撑台1上没有设置补光灯孔9,而是增设了LED补光灯组6,LED补光灯组6包括透明外罩62、补光灯FPC63和设于该透明外罩62内的LED补光灯61,图5中示出了LED补光灯61在其透明外罩62中的位置;图6是补光灯组6的示意图,示出了LED补光灯61贴装在补光灯FPC63上的位置,为了从学习机取得电源和控制信号,LED补光灯FPC63上还装有弹性金属触针8。弹性金属触针8透过支撑台1和学习机的底壳与学习机内的CPU电连接。为避免弹性金属触针8受底壳反弹力作用弹出支撑台1,LED补光灯FPC63贴装到支撑台1上后,需由压块11压紧。当需要LED补光灯61照明时,CPU发出指令,通过弹性金属触针8控制LED补光灯61点亮。增设LED补光灯61后,本实施例的底座本身拥有补光功能,可省去学习机内的补光灯,使学习机的设计更加紧凑和方便。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一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如图5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底座还包括电池7,在LED补光灯FPC63上添加了电池插座12,便于电池7的引线13插入电池插座12与学习机进行电连接。底座增设电池7后,可以让LED补光灯61直接从该电池7取电,延长学习机内电池的续航时间,使学习机更耐用。
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四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的底座的支腿3简化成4个条状支腿3,使用起来更加轻便,本实施例其他部分与实施例二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实施例五
如图9至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五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支腿3的上端与支撑台1转动连接,在支腿3处于收起状态时,支腿3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翻转至支撑台1的下表面;在支腿3处于打开状态时,支腿3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从支撑台1的下表面向下翻转,使支腿3的底端能够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支腿3和支撑台1二者通过设于支撑台1上的轴套704、轴套706与设于支腿3上的轴套703、轴套705套接在一起,以螺钉702穿过轴套703的轴孔715、轴套704的轴孔708,拧合在轴套705内嵌入的金属螺母716中,支撑台1的四角分别有4套这样的结构,使支撑台1和支腿3紧密地可旋转结合到一起。
其中,如图10至图13所示,支腿3的轴套705的侧面有两个球形凹窝713和714,分别位于旋转轴心正下方和垂直内侧,与轴心相距D的位置。而支撑台1的轴套706中与旋转轴心不同心的通孔709中装有柱塞710、第二弹簧711和钢球712。支腿3和支撑台1套接在一起时,钢球712在第二弹簧711和柱塞710的作用下顶入凹窝713或714。而支腿3的轴套707的侧边则挡住柱塞710不至滑出。当支腿3旋转到与支撑台1垂直位置时,钢球712部分顶入凹窝713;当支腿3旋转到和支撑台1平行位置时,钢球712部分顶入凹窝714。因为凹窝具有一定深度,所以这两个位置是支腿3旋转路径中的两个稳定位置,其他位置都只能是过渡的非稳定位置。换言之,进行实时取词翻译时,将支腿3旋转到如图9所示的与支撑台1垂直的稳定位置,便于学习机在纸面上滑动。不进行实时取词翻译时,将支腿3旋转至如图15所示的与支撑台1平行的位置,整体显得更加小巧轻便,易于收纳。图14示出了旋转路径,图15则是支腿3旋转收纳后的示意图。
实施例六
如图16和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六所提供的一种学习机的底座,其包括用于放置学习机的支撑台1,支撑台1上设有用于对学习机定位的定位部2,支撑台1的下侧设有若干支腿3,支腿3自支撑台1向下延伸,支腿3的底端用于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支腿3的高度与放置于支撑台1上的学习机的摄像头的物距相适配,以使得与支腿3的底端相接触的书本的纸面位于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
其中,支腿3的数量是四个,分别置于支撑台1的四个角处,定位部2包括可伸缩夹具24,可伸缩夹具24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支撑台1两侧的夹持臂241,支撑台1的底部设有滑道4,夹持臂241与滑道4滑动连接,两个夹持臂241之间设有弹簧242,夹持臂241自支撑台1的底部向外延伸后又向支撑台1的上方弯曲。夹持臂241可在滑道4限定下自由滑出和滑入,在弹簧242的作用下夹持臂241常态下处于滑入状态。卡入学习机时,根据学习机的大小,夹持臂241被拉出并紧紧卡在学习机两侧,弹簧242的拉力使学习机不能滑动,进而使学习机与本实施例的底座紧紧结合在一起。
因为支腿3高度与学习机镜头的焦距相等,当支腿3底端在纸面上滑动时学习机摄像头拍摄的图像自动对焦到最清晰的程度。如果学习机中安装有实时取词翻译App,即可进行实时的取词翻译,非常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底座还可适用于智能手机等具有学习功能的电子产品。
另外,如图16和图17所示,支腿3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结构,支腿3设计成中空的套筒结构,支腿3的加长件902可在其中自由滑出和滑入。螺钉903可根据所使用的智能手机的物距长度将支腿3加长件902固定在任意滑出位置,使得支腿3加长件902的底端所确定的平面正好是智能手机摄像头的物象焦平面。
在将本实施例的底座与智能手机使用时,因为智能手机的摄像头一般位于手机上方,故卡入手机后,摄像头的光孔通常都已处于支撑台1的外部,所以支撑台1上一般不需要开设摄像头透光孔5,如必须开孔,可具体找准位置开孔,用户也可自行操作。
实施例七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定位部2包括设于支撑台1侧部的卡钩22,卡钩22与学习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进行实时取词翻译时,底座的卡勾与主机上对应设置的卡槽勾合,使二者成为一体。
可选的,为了尽量节省电能,支腿3还可采用透明材料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一般情况下不必点亮LED补光灯61,节省电量,延长电池7的续航时间。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各实施例所提供的学习机的底座,在使用时,将学习机放置在支撑台1上,定位部2对学习机定位,支腿3的底端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在使用者的推力作用下学习机和该底座同时在书本的纸面上移动,同时学习机的摄像头与纸面的距离保持在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学习机实时摄取纸面上的图像并显示、识别或进行翻译,以此避免了学习机使用时会产生晃动,进而提高了识别速度和用户的体验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学习机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上设有用于对所述学习机定位的定位部,所述支撑台的下侧设有若干支腿,所述支腿自所述支撑台向下延伸,所述支腿的底端用于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所述支腿的高度与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的学习机的摄像头的物距相适配,以使得与所述支腿的底端相接触的书本的纸面位于所述摄像头的物像焦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的上表面的凸边,所述凸边沿所述支撑台的边缘设置并与所述学习机的外轮廓相吻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设于所述支撑台侧部的卡钩,所述卡钩与所述学习机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用于吸合所述学习机的磁铁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补光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金属触针,所述金属触针分别与所述补光灯及所述学习机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可伸缩夹具,所述可伸缩夹具包括两个相对设于所述支撑台两侧的夹持臂,所述支撑台的底部设有滑道,所述夹持臂与所述滑道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夹持臂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夹持臂自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向外延伸后又向所述支撑台的上方弯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为可调节高度的伸缩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腿的上端与所述支撑台转动连接,在所述支腿处于收起状态时,所述支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翻转至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在所述支腿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支腿通过所述转动连接从所述支撑台的下表面向下翻转,使所述支腿的底端能够与书本的纸面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学习机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上还设有电池,所述电池用于给所述学习机充电。
CN202120666458.6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Active CN2144756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458.6U CN21447560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6458.6U CN21447560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5608U true CN214475608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76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6458.6U Active CN214475608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56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742226A1 (en) Selfie device
CN203927288U (zh)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全景拍摄平台
EP3093157A1 (en) Multifunctional stylus
US20010029195A1 (en) Recharge apparatus for holding the rechargeable device
CN211399111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平板支架
KR101383647B1 (ko) 독서대
CN214475608U (zh) 一种学习机的底座
CN202588789U (zh) 书页托可折叠的阅读支架
KR200457661Y1 (ko) 와이드형 휴대폰 거치대
CN201352296Y (zh) 球头快速水平复位装置
CN203963447U (zh) 基于嵌入式语音智能电子产品支架
CN207613340U (zh) 一种多功能笔记本电脑支架
CN207999636U (zh) 一种自拍杆稳定器
KR20120066402A (ko) 스마트패드용 거치대
CN212430695U (zh) 一种日常生活用多功能台灯
CN214405298U (zh) 桌面伸缩支架
CN213990733U (zh) 一种可折叠支架
CN210225504U (zh) 一种可折叠的手机支架集线器
CN214564151U (zh) 一种便于携带教学工具的互联网教育用展示平板
CN221059812U (zh) 一种可以充当阅读支撑架的文具盒
CN214314645U (zh) 带手机支架的便携式充电宝
CN210072974U (zh) 一种手提式儿童学习用点读机
CN220088871U (zh) 一种新型折叠书架
CN211875752U (zh) 一种学生用多功能台灯
CN212252200U (zh) 一种带支架可调节的led台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