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4696U - 旋钮式控制面板 - Google Patents

旋钮式控制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4696U
CN214474696U CN202120615805.2U CN202120615805U CN214474696U CN 214474696 U CN214474696 U CN 214474696U CN 202120615805 U CN202120615805 U CN 202120615805U CN 214474696 U CN214474696 U CN 214474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hole
control panel
sub
connect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580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龙志强
冯显荣
林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Haiying Electr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580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4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4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4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tary Switch, Piano Key Switch, And Lever Switc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包括壳体、旋钮以及发光件。壳体内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中设有控制主板,壳体上设有与容置空间连通的第一孔。旋钮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控制主板,旋钮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孔并位于第一孔外,旋钮的外周至第一孔的孔壁具有间距,旋钮相对第一孔可转动。发光件环设于旋钮的外周并电连接于控制主板,发光件位于容置空间内,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第一孔,以通过第一孔的孔壁以及旋钮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出光,从而在旋钮的外周形成光环,以便于用户在黑暗中找到旋钮式控制面板的位置,同时,用户可以在光环的照明下观察到旋钮所处的档位,便于用户将旋钮旋转至期望的档位,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与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旋钮式控制面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面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
背景技术
旋钮式控制面板作为一种可以具有多种档位的控制面板,被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系统中。在实际使用中,用户往往会遇到需要在夜晚,照明还未打开时对智能家居系统中的旋钮式控制面板进行操作的情况,此时,不仅难以找到旋钮式控制面板进行操作,也难以判断是否准确地将旋钮式控制面板旋转至期望的档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便于用户在黑暗中对旋钮式控制面板进行操作与控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控制主板,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旋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并位于所述第一孔外,所述旋钮的外周至所述第一孔的孔壁具有间距,所述旋钮相对所述第一孔可转动;以及,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环设于所述旋钮的外周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以及所述旋钮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出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透光件,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旋钮的外周之间形成的间距,所述透光件用于透出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操作面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后壳与所述操作面板相扣合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朝向所述后壳设置,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操作面板之间;
所述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固定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孔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旋钮的所述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孔至位于所述第一孔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包括连接部以及转动部,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转动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外。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第二子连接部以及第三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第三子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外径,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外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发光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控制主板且沿着所述旋钮的外周间隔排列设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旋钮的另一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功能件,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孔,所述功能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功能件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孔设置,所述功能件用于实现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壳体外周,所述固定架用于将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固定至预定结构。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控制主板包括电连接的面板控制板以及KNX控制板,所述旋钮与所述发光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面板控制板,所述面板控制板用于与所述旋钮、所述发光件或所述KNX控制板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所述KNX控制板用于与所述面板控制板或外部电源电路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旋钮式控制面板,通过使得旋钮与第一孔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然后在旋钮的外周设置发光件,且发光件环绕旋钮的外周设置,从而通过发光件朝向旋钮的外周和第一孔之间的间距直接出光,以在旋钮的外周形成光环,便于用户在黑暗中找到旋钮式控制面板的位置,同时,在光环的照明作用下可以令用户观察到旋钮所处的档位,便于用户将旋钮旋转至期望的档位,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与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的第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的第二种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设有显示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控制主板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标:1、旋钮式控制面板;10、壳体;100、容置空间;101、后壳;101a、通风孔;101b、第二避位槽;102、操作面板;102a、第一孔;102b、第二孔;103、固定板;103a、第一避让孔;103b、第二避让孔;103c、第一避位槽;11、旋钮;110、连接部;110a、第一子连接部;110b、第二子连接部;110c、第三子连接部;1101、延伸部;111、转动部;111a、第一子转动部;111b、第二子转动部;111c、第三子转动部;112、显示屏;12、发光件;13、控制主板;130、面板控制板;131、KNX控制板;14、功能件;15、透光件;16、固定架;160、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用于控制电器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中发生切换。其中,电器可包括但不限于空调、加湿器、灯具、热水器、洗衣机或烤箱等。具体地,该旋钮式控制面板用于电连接至电器所电连接的外部电源电路中,以通过外部电源电路获得使旋钮式控制面板进行工作所必需的电能的同时,与外部电源电路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换,从而通过外部电源电路实现在旋钮式控制面板在不同的档位状态之间发生切换的同时,使相对应的电器也在对应的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发生切换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外部电源电路可为能够同时实现电能供应与通信的KNX总线电路,从而可以减少旋钮式控制面板需要具备的与外部电源电路的相电连接的接口数量,以使旋钮式控制面板的结构可以较简单。
还可以理解的,为了使旋钮式控制面板便于用户使用,相关技术中,往往会将旋钮式控制面板固定至建筑墙体。具体地,建筑墙体上固定连接有预定结构。其中,该预定结构可为插座底盒(如八六盒)或接线盒等。旋钮式控制面板用于固定连接于预定结构,从而通过预定结构将旋钮式控制面板固定至建筑墙体。
接下来,将结合附图对旋钮式控制面板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第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1,包括壳体10、旋钮11以及发光件12。壳体10内形成容置空间100,容置空间100中设有控制主板13,壳体10上设有第一孔102a,该第一孔102a与容置空间100连通。旋钮11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100内且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旋钮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孔102a并位于第一孔102a外,旋钮11的外周至第一孔102a的孔壁具有间距,旋钮11相对第一孔102a可转动。发光件12环设于旋钮11的外周并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发光件12位于容置空间100内,发光件12的出光端朝向第一孔102a,以通过第一孔102a的孔壁以及旋钮11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出光。
本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通过令发光件12朝向旋钮11的外周和第一孔102a之间的间距直接出光,以在旋钮11的外周形成光环,便于用户在黑暗中找到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位置,同时,可以令用户在光环的照明作用下观察到旋钮11所处的档位,便于用户将旋钮11旋转至期望的档位,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与使用体验。
一些实施方式中,壳体10包括后壳101、操作面板102以及固定板103,后壳101与操作面板102相扣合以围合形成容置空间100,第一孔102a设于操作面板102,固定板103设于容置空间100中并朝向后壳101设置,控制主板13设于固定板103与后壳101之间,从而一方面利于保护位于容置空间100内的各部件,使各部件不易于脱离至容置空间100外部,另一方面可以使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结构集合为一个整体,使得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结构紧凑且易于安装。
可选地,为了使控制主板13在使用时能够及时得到散热,从而避免控制主板13因工作时产生的热量而损坏,后壳101上可设有多个连通于容置空间100与外部空间的通风孔101a。可以理解的,空气能够通过通风孔101a在容置空间100与外部空间之间产生流动,从而使容置空间100内的热量能够在空气的流动下更快速地散发至外部空间中。
可选地,后壳101上可设有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的插线接口,从而便于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电连接于外部电路中。
可选地,后壳101可以通过螺纹结构、磁吸、卡扣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操作面板102,以便于对设于容置空间100内的各部件进行拆装检修。
一些实施方式中,操作面板102上还可设有连通于容置空间100的第二孔102b,旋钮式控制面板1还可包括功能件14,功能件14的一端位于容置空间100内且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功能件14的另一端对应第二孔102b设置,功能件14用于实现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一种或多种功能,以增加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扩大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适用场景。
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功能件14可为按钮开关,从而用户可以通过按压按钮开关来控制旋钮式控制面板1在更多档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当功能件14为按钮开关时,功能件14的另一端可穿过第二孔102b延伸至第二孔102b外,从而便于用户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部对功能件14的另一端进行按压操作。
另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功能件14可为音响,从而可实现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语音提示、音乐播放等功能,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使用体验。当功能件14为音响时,一个功能件14可对应多个第二孔102b设置在容置空间100内,即,一个功能件14可朝向多个第二孔102b出声,以提升功能件14的出声效果。
又一种可选地示例中,功能件14可为触控屏,从而用户可以通过对触控屏进行操作来控制旋钮式控制面板1在更多档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或者使旋钮式控制面板1通过触控屏的显示功能实现文字、图案或图表等信息的显示。当功能件14为触控屏时,功能件14可位于操作面板102的外周面上,功能件14的一端可为电线,功能件14的一端穿过第二孔102b延伸至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从而便于用户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部对功能件14的另一端进行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当旋钮式控制面板1包括多个功能件14时,任意两个功能件14能够执行的功能可相同也可不同。如图2所示,示例性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包括四个功能件14,该四个功能件14均为按钮,该四个功能件14成单行间隔排列,并与旋钮11间隔设置。
结合图3至图5所示,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第二种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的A处的放大示意图。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03可通过螺纹结构、磁吸、卡扣等方式中的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分别连接于操作面板102与后壳101,从而可以通过固定板103将操作面板102连接于后壳101。示例性的,固定板103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于操作面板102,固定板103可通过卡扣结构连接于后壳101,这种安装方式可以简化固定板103与操作面板102以及后壳101的装配过程。
可选地,固定板103上对应第一孔102a设有第一避让孔103a,第一避让孔103a与第一孔102a连通,旋钮11的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一避让孔103a与第一孔102a至位于第一孔102a外,从而使固定板103不会在结构上与旋钮11产生干涉,以保证旋钮11的正常安装以及使用。
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板103上可对应上文所述的第二孔102b设有至少一个第二避让孔103b,第二避让孔103b与第二孔102b连通,第二避让孔103b的孔壁围合于对应的功能件14的外周,从而可以通过第二避让孔103b对对应的功能件14进行避让的同时,通过第二避让孔103b的孔壁从功能件14的外周限制功能件14的位置。
可选地,第二避让孔103b可通过在固定板103上开孔形成,且在第二避让孔103b的外周还设有凸条,凸条围合于第二避让孔103b的外周壁,从而能够增加第二避让孔103b的孔壁与对应的旋钮11或功能件14的外周的有效限位面积,从而提升固定板103对旋钮11或功能件14的限位效果。
优选地,为了提升固定板103对旋钮11或功能件14的限位功能,第二避让孔103b的形状可适配于对应的旋钮11或功能件14的外周的形状,例如,当功能件14为按钮,且功能件14包括圆柱形部分和方形部分时,第二避让孔130b可设置为台阶孔,其一部分可形成为圆孔,另一部分可形成为方孔。
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式控制面板1还可包括透光件15,透光件15可至少部分设于第一孔102a的孔壁与旋钮11的外周之间形成的间距,透光件15用于透出发光件12发出的光,从而在不影响发光件12朝向旋钮11的外周和第一孔102a之间的间距的出光效果的同时,可以通过透光件15对容置空间100进行进一步的封闭,从而能够利用透光件15对容置空间100内部的器件起到防尘、防水作用。
进一步地,透光件15可至少部分夹设于固定板103与操作面板102之间,从而可利用操作面板102和固定板103实现对透光件15的沿轴向方向上的位置,进而固定透光件15在容置空间100中的位置。可选地,透光件15可通过卡扣、胶粘等方式固定连接于固定板103和/或操作面板102,从而使透光件15不易于脱离于壳体10。具体地,在实际安装中,可以先将透光件15固定至固定板103与操作面板102之间,再将固定板103、透光件15以及操作面板102三者形成的一个整体通过固定板103连接于后壳101,这样,可以有效简化透光件、固定板与后壳的装配过程,同时不需要较大的操作空间,在空间狭小处也能够实现固定板103与后壳101的装配连接。
可选地,透光件15可为环形透光件,其可采用半透明或磨砂材质,从而可以大致遮盖第一孔102a的孔壁与旋钮11的外周之间的间距,以及能够对发光件12所发出的光进行发散,以使发光件12发出的光在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部呈现为较均匀的光环。
示例性的,透光件15可为外表面呈台阶状的台阶环,透光件15的一端设于第一孔102a的孔壁与旋钮11的外周之间的间距,透光件15的另一端夹设于固定板103与操作面板102之间,且位于第一避让孔103a内,第一避让孔103a可为形状适配于透光件15的另一端表面形状的台阶孔,从而更好地通过固定板103与透光件15的配合来限制固定板103与透光件15的相对位置。
可选地,为了在将透光件15安装于固定板103时能够起到防呆的作用,透光件15上可设有凸起,固定板103上可对应该凸起设有凹陷。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透光件15上设有凹陷,此时固定板103上可对应该凹陷设有凸起。
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式控制面板1还可包括固定架16,固定架16设于壳体10外周,固定架16用于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固定至预定结构,该预定结构用于固定于建筑墙体,从而可以通过固定架16将壳体10连接于预定结构,以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固定至建筑墙体。其中,预定结构可为预埋于建筑墙体中的插座底盒或接线盒。具体地,该固定架16可为框架式架体,固定架16可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地连接于操作面板102,且固定架16在操作面板102上的投影位于操作面板102的表面内,从而可以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与接线盒之间的连接结构隐藏在操作面板102朝向预定结构的一侧,以使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观简单整洁。
进一步地,固定架16可设有卡槽,操作面板102对应该卡槽可设有卡凸,或者,固定架16可设有卡凸,操作面板102可对应该卡凸设有卡槽,从而通过卡槽与卡凸相卡合连接以实现将固定架16与操作面板102相连接。
请再次参阅图2与图3,一些实施例中,由于市面上的接线盒大多具有设有螺纹孔的凸台,以用于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壳体10相连接,所以,固定架16上可对应接线盒上的螺纹孔设有通孔160,从而可通过令螺钉的螺柱穿过该通孔160锁紧连接于接线盒,以实现将固定架16通过螺钉连接于接线盒。可以理解的是,为了避免螺纹结构与壳体10的结构产生干涉,固定板103上可对应固定架16上的通孔160设有第一避位槽103c,同时,后壳101上也可对应接线盒具有的凸台设有第二避位槽101b。
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提升操作面板102与固定板103以及固定架16之间的装配位置精度,在操作面板102上可设置有多个凸起或多个凹陷,该多个凸起或多个凹陷可分别用于与固定板103上的凹陷、凸起以及固定架16上的凹陷、凸起配合,以实现操作面板102分别与固定板103以及固定架16之间的连接。举例来说,在操作面板102上可设置有两个凹陷,该两个凹陷分别用于与固定板103以及固定架16上的凸起相配合。
相应的,为了提升固定板103与后壳101以及固定架16之间的装配位置精度,在固定板103上可设有多个凸起或多个凹陷,该多个凸起或多个凹陷可分别用于与后壳101上的凹陷或凸起以及固定架16上的凹陷或凸起配合,以实现固定板103分别于后壳101以及固定架16之间的连接。举例来说,在固定板103上可设置有一个凸起以及一个凹陷,该一个凸起用于与固定架16上的凹陷相配合,该一个凹陷用于与后壳101上的凸起相配合。
以下将以旋钮式控制面板1为已完成组合安装的状态为例,简述将本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连接于接线盒的过程。
首先,将固定架16拆离于操作面板102,从而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拆分为固定架16以及包括设于容置空间100内的部件的壳体10的一共两个部分。接下来,将固定架16通过螺纹结构固定连接于接线盒。最后,将壳体10中的后壳101部分从框形固定架16的中间穿过,将操作面板102压紧于固定架16,使得操作面板102与固定架16上分别设有的卡槽与卡凸结构相卡合连接,从而将操作面板102连接于固定架16,便完成了将旋钮式控制面板1连接于接线盒的过程。
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11(设有显示屏)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11可包括连接部110以及转动部111,所述连接部11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100中并与所述控制主板13电连接,所述转动部111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110,且所述转动部11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102a外,从而可以通过控制转动部111相对连接部110发生转动,使转动部111与连接部110在不同的相对位置中进行切换,以实现令旋钮11在不同档位状态中进行切换的效果。具体地,在实际设置中,连接部110的一端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连接部110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孔102a延伸至可转动连接于转动部111,或者,转动部111的另一端穿过第一孔102a延伸至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110。不论是上述哪种方式,只要能够实现转动部111可相对连接部110转动,同时该转动部111能够部分位于第一孔102a外以便于用户操作即可。
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部110为圆柱状结构,连接部110包括第一子连接部110a、第二子连接部110b以及第三子连接部110c,第二子连接部110b连接于第一子连接部110a和第三子连接部110c之间,第一子连接部110a、第三子连接部110c的外径大于第二子连接部110b的外径,第一子连接部110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转动部111可转动套接于第二子连接部110b的外周,从而可以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10a与第三子连接部110c从转动部111的两相对端来阻挡转动部111,以限制转动部111相对连接部110沿轴向上的移动位置,从而使转动部111不易脱离于连接部110,以使旋钮11的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可选地,为了简化旋钮11的整体结构设计,降低旋钮11的制造难度,连接部110的第一子连接部110a、第二子连接部110b以及第三子连接部110c中的中至少两者可一体设置或者是分体设置。具体地,第三子连接部110c可与第二子连接部110b分体设置,或第一子连接部110a可与第二子连接部110b分体设置,或者,第一子连接部110a、第二子连接部110b以及第三子连接部110c三者可均分体设置。采用分体设置的方式,能够便于连接部110的各个子连接部的成型。
本实施例以第三子连接部110c与第二子连接部110b分体设置且可拆卸相连接,第一子连接部110a与第二子连接部110b一体成型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地,第二子连接部110b自第一子连接部110a向上延伸,第三子连接部110c朝向第二子连接部110b设置有延伸部1101,该延伸部1101可为圆筒状结构,在第一子连接部110a、第二子连接部110b和第三子连接部110c连接时,该延伸部1101可延伸至伸入第二子连接部110b中,从而便于该第二子连接部110b和第三子连接部110c的连接。
可选地,第二子连接部110b与第三子连接部110的相连接处可位于第一孔102a内,从而使用户不易于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部观察到第二子连接部110b与第三子连接部110的相连接处,使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观更加整洁。
一些实施方式中,为了降低旋钮11的制造与装配难度,转动部111可包括分体设置且依次相固定连接的第一子转动部111a、第二子转动部111b以及第三子转动部111c。具体地,第一子转动部111a至少部分位于容置空间100内且可转动地套接于第二子连接部110b的外周,第二子转动部111b固定套接于第一子转动部111a的外周,第三子转动部111c的一端固定套接于第二子转动部111b的外周,第三子转动部111c的另一端延伸至位于第一孔102a外,在需控制该旋钮11时,用户可通过握持该第三子转动部111c的外周,以控制转动部111的整体发生转动。
进一步地,为了便于连接与拆卸,第一子转动部111a与第二子转动部111b之间,以及第二子转动部111b与第三子转动部111c之间均可以通过卡扣结构相固定连接。
可选地,第一子转动部111a可套设在第二子连接部110b的外周,且第一子转动部111a的一端可抵接于第一子连接部110a,从而通过第一子连接部110a来限制第一子转动部111a相对连接部110沿轴向上的位置,进而使得第一子转动部111a不会相对连接部110发生沿轴向上的位移。
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子转动部111b可为透光材质,以便于发光件12通过第二子转动部111b朝向第一孔102a的孔壁与旋钮11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出光,以提升光从发光件12处被传递至第一孔102a的孔壁与旋钮11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处的传导率,从而提高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外部观测到的发光件12沿旋钮11的边缘发出的光的亮度。
一些实施方式中,旋钮式控制面板1还可包括电连接于控制主板13的显示屏112,显示屏112设于旋钮11的另一端,从而能够通过显示屏112显示文字、图案或图表等信息,以显示详细的面板状态、环境数据或其他信息,提升旋钮式控制面板1所显示的信息的准确性,扩展旋钮式控制面板1可显示的信息的类型,同时,便于用户在黑暗中观看。
可选地,显示屏112可大致覆盖旋钮11的端面,从而可以提升显示屏112的屏占比,以使显示屏112能够同时显示更多的文字、图案或图表等信息,以便于用户观看,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具体地,显示屏112可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10或转动部111,从而便于该显示屏112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只要显示屏112设置于旋钮11上且能够被用户观看即可,对于显示屏112与旋钮11的连接位置,本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以显示屏112固定连接于连接部110上为例进行说明。此时,当用户控制旋钮11处于不同的档位状态,即,转动部111相对连接部110处于不同位置时,显示屏112不会跟随转动部111而发生运动,一方面使显示屏112显示的文字、图案或图表等信息能始终处于易于用户阅读的位置,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显示屏112与控制主板13之间的电连接线路发生缠绕,有利于延长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使用寿命。
可选地,显示屏112的显示面可低于旋钮11的对外端面(对外端面即旋钮11的位于第一孔102a外的一端端面),从而可以利用旋钮11的一端的端面与显示屏112的显示面的高度差来降低显示屏112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损伤的可能性,以起到保护显示屏112的目的。
可选地,考虑到显示屏112需与设置在容置空间100中的控制主板13电连接,以实现显示功能,因此,该显示屏112可沿着连接部110的内部走线至容置空间100中与控制主板13连接。具体地,该连接部110内部可中空,以便于该显示屏112的走线,使该显示屏112可从连接部110内部的中空处直接走线至容置空间100中。
请一并参阅图5与图7,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剖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控制主板13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2可为多个,多个发光件12设于控制主板13且沿着旋钮11的外周间隔排列设置,从而在使发光件12能够相对控制主板13获得固定的位置的同时,使发光件12能够实现环绕旋钮11的外周设置,同时,还能够使发光件12通过改变分布位置来适应不同尺寸的旋钮11。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件12还可为一个,一个发光件12可大致呈环形,从而使该一个发光件12环绕旋钮11的一端的外周设于控制主板13。
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光件12可在控制主板13的控制下根据旋钮11所处的档位的不同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便于用户在黑暗中从远距离处根据发光件12所发的光的颜色来获知旋钮11当前的档位状态,从而便于用户从远距离处判断是否需要对旋钮式控制面板1进行操作以使旋钮11切换至不同的档位。可选的,发光件12可为节能、环保、显色性好且响应速度快的发光二极管。
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主板13可包括相电连接的面板控制板130以及KNX控制板131,所述旋钮11与所述发光件12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面板控制板130,所述面板控制板130用于与所述旋钮11、所述发光件12或所述KNX控制板131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所述KNX控制板131用于与所述面板控制板130或外部电源电路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通过将控制主板13分为相电连接的面板控制板130以及KNX控制板131,可令旋钮式控制面板1能够使用通用的KNX控制板131与针对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设计(如旋钮11的大小、发光件12的数量等)而定制的面板控制板130,从而降低控制主板13的设计制造成本,以降低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生产成本。
可选地,面板控制板130设于所述操作面板102与所述KNX控制板131之间,从而可以通过将两块控制板相叠设,使得控制主板13的结构更加紧凑,以使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体积可以更小。
以下将对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使用原理及使用过程进行简单描述。
在使用本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时,用户可通过发光件12透过透光件15在旋钮11周边形成的光环的颜色,来获知当前旋钮式控制面板1所处的档位状态,从而判断旋钮式控制面板1当前的档位状态是否需要调整。如判断旋钮式控制面板1当前的档位状态无需调整,则可结束本次对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使用。
若用户需调整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档位,则可转动第三子转动部111c,同时结合操控面板和显示屏112上显示的信息、以及旋钮11外周的光圈颜色,甚至可以配合使用功能件14,来将旋钮11转动至处于期望的档位状态。在用户对旋钮式控制面板1进行档位状态的调整操作的过程中,面板控制板130通过检测转动部111与连接部110的相对位置状态来获知旋钮11当前的档位状态,并根据旋钮11当前的档位状态分别对应调整显示屏112所显示的信息以及发光件12所发的光的颜色。同时,面板控制板130还将获知的旋钮11的档位状态的信息传输给KNX控制板131,KNX控制板131在得到该信息后将其传输至外部电源电路,从而通过外部电源电路将旋钮11的档位状态信息传递至电器处,使电器对应旋钮11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之间发生切换。
本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1通过使旋钮11与第一孔102a的孔壁之间具有间距,然后在旋钮11的外周设置发光件12,且发光件12环绕旋钮11的外周设置,从而通过发光件12朝向旋钮11的外周和第一孔102a之间的间距直接出光,以在旋钮11的外周形成光环,便于用户在黑暗中找到旋钮式控制面板1的位置,同时,在光环的照明作用下可以令用户观察到旋钮11所处的档位,便于用户将旋钮11旋转至期望的档位,提升用户使用的便捷性与使用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旋钮式控制面板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中设有控制主板,所述壳体上设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容置空间连通;
旋钮,所述旋钮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旋钮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孔并位于所述第一孔外,所述旋钮的外周至所述第一孔的孔壁具有间距,所述旋钮相对所述第一孔可转动;以及,
发光件,所述发光件环设于所述旋钮的外周并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发光件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发光件的出光端朝向所述第一孔,以通过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以及所述旋钮的外周之间的间距出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透光件,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设于所述第一孔的孔壁与所述旋钮的外周之间形成的间距,所述透光件用于透出所述发光件发出的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操作面板以及固定板,所述后壳与所述操作面板相扣合以围合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孔设于所述操作面板,所述固定板设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朝向所述后壳设置,所述透光件至少部分夹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操作面板之间;
所述控制主板设于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固定板上对应所述第一孔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旋钮的所述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与所述第一孔至位于所述第一孔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包括连接部以及转动部,所述连接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中并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所述转动部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且所述转动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孔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圆柱状结构,所述连接部包括第一子连接部、第二子连接部以及第三子连接部,所述第二子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子连接部和所述第三子连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子连接部、第三子连接部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外径,所述转动部可转动套接于所述第二子连接部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发光件设于所述控制主板且沿着所述旋钮的外周间隔排列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设于所述旋钮的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功能件,所述壳体上还设有连通于所述容置空间的第二孔,所述功能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所述控制主板,所述功能件的另一端对应所述第二孔设置,所述功能件用于实现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的一种或多种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还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设于所述壳体外周,所述固定架用于将所述旋钮式控制面板固定至预定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旋钮式控制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主板包括电连接的面板控制板以及KNX控制板,所述旋钮与所述发光件分别电连接于所述面板控制板,所述面板控制板用于与所述旋钮、所述发光件或所述KNX控制板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所述KNX控制板用于与所述面板控制板或外部电源电路之间进行电信号的传递。
CN202120615805.2U 2021-03-25 2021-03-25 旋钮式控制面板 Active CN214474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5805.2U CN214474696U (zh) 2021-03-25 2021-03-25 旋钮式控制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5805.2U CN214474696U (zh) 2021-03-25 2021-03-25 旋钮式控制面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4696U true CN214474696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591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5805.2U Active CN214474696U (zh) 2021-03-25 2021-03-25 旋钮式控制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4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3749B2 (en) Wall mounted control device with interchangeable buttons
US20220117066A1 (en) Control Device Having Buttons with Metallic Surfaces and Backlit Indicia
US7806557B2 (en) Lighting unit, receptacle unit, and assembly thereof
US11670468B2 (en) Keypad for controlling loads
CN210781620U (zh) 智能触摸式调光器
US8421949B2 (en) Flat panel display device
CN214474696U (zh) 旋钮式控制面板
JP4200306B2 (ja) 配線器具
CN103700533B (zh) 用于家用电器的按钮开关组件
JP6615177B2 (ja) 有機elモジュールの取付構造及び有機elモジュール
CN209782398U (zh) 一种筒灯
JPH0423268Y2 (zh)
CN220436296U (zh) 灯光装置
CN221648271U (zh) 发光件、风扇及电子产品
CN219046488U (zh) 一种带呼吸灯及触控功能的旋钮控制模组
JP6786038B2 (ja) 面発光システム
CN221176031U (zh) 导光结构和按键开关
CN219960227U (zh) 声控发光无线充电装置
CN212456432U (zh) 一种小夜灯
CN210511322U (zh) 色温可调吸顶灯
US20230216284A1 (en) Switch and socket cover structure, and socket structure and switch structure thereof
CN213124192U (zh) 一种开关
WO2023001167A1 (zh) 连接器、叠置连接件、重叠连接器组件、灯条及照明系统
CN217274727U (zh) 语音空调控制器
CN213124197U (zh) 一种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