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4333U -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4333U
CN214474333U CN202120289213.6U CN202120289213U CN214474333U CN 214474333 U CN214474333 U CN 214474333U CN 202120289213 U CN202120289213 U CN 202120289213U CN 214474333 U CN214474333 U CN 214474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ip
led
chip
distanc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921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玲
吴懿平
吕卫文
祝超
王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uanxin Guangl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uanxin Guang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uanxin Guangl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uanxin Guangl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921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43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4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4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LED模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倒装LED芯片,倒装LED芯片的衬底被切割成四棱台的形状。采用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倒装LED芯片的衬底切割,改变衬底的形状,可以有效增加倒装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由于倒装LED芯片的发光角度增大,因此在相同混光距离下,可以达到增加倒装LED芯片的间距(减少所需倒装LED芯片的数量)的效果;在不改变LED间距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减小厚度)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LED模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背景技术
由于LED具有节能环保、体积小、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等特点,目前液晶显示背光源基本都采用LED。背光LED模组按光源的位置可以分为侧入式和直下式两大类,侧入式将LED放置导光板侧面进行照明,但侧入式光程较长,用于大屏幕时远距离处亮度不均匀会出现暗斑,且出光效率低、能耗高。直下式将LED直接放置于反射板上,光线直接射向导光板,相比侧入式出光效率高但所需LED数量多、成本高、整体结构较厚。因此,对比两种背光结构,目前直下式背光是较好的方案。
目前LED直下式背光模组的发展趋势为:如图1所示,尽可能增加LED芯片a间距L的前提下缩小LED芯片a与导光板b之间的混光距离H,使得减少LED芯片a数目的同时减小厚度,同时必须保证照射的均匀性。
现有技术中,为减小LED芯片a与导光板b之间的混光距离H,专利CN2019105962566直下式系统采用出光面为半球形的LED排列,在LED出光面用量子点膜点出球面,起到了二次光学透镜的效果,可增加发光角度达到减小混光距离的目的。但是这种方法对量子点膜的形状及特性依赖较大,同时所点量子点膜大小以及所形成的出光面形状难以精确控制,且材料本身会有光线损失,因此出光效率受到影响且较难实现均匀照明。
专利CN2014107502850直下式系统采用折射式透镜对LED发出的光线进行二次分配,但很难在LED之间间隔距离大且LED与扩散板之间距离小的情况下实现均匀照明,增加了光学元件必定会增加厚度。
综上所述,在LED中放置光学透镜会增加厚度,而放置物质则会改变出光面会损失出光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增添物质便能实现增加LED的出光效率和出光角度,从而减小LED的数量以达到减小背光模组厚度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倒装LED芯片,所述倒装LED芯片的衬底被切割成四棱台的形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衬底的四个侧面分别与所述衬底的底面形成的夹角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夹角为45°~6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夹角为4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6mm~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8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12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6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
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对倒装LED芯片的衬底切割,改变衬底的形状,可以有效增加倒装LED芯片的发光角度;由于倒装LED芯片的发光角度增大,因此在相同混光距离下,可以达到增加倒装LED芯片的间距(减少所需倒装LED芯片的数量)的效果;在不改变LED间距的情况下,可以达到减小背光模组的混光距离(减小厚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倒装LED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的倒装LED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4是对比例的倒装LED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5是对比例的倒装LED芯片发光角度检测图;
图6是实施例一的倒装LED芯片发光角度检测图;
图7是实施例二的倒装LED芯片发光角度检测图;
图8是对比例的发光效果检测图;
图9是实施例一的发光效果检测图;
图10是对比例和实施例二的发光效果对比图1;
图11是对比例和实施例二的发光效果对比图2;
图12是对比例和实施例二的发光效果对比图3;
图中,1、倒装LED芯片;11、衬底;111、侧面;112、底面;a、LED芯片;b、导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3所示,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倒装LED芯片1,倒装LED芯片1的衬底11被切割成四棱台的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采用倒装LED芯片结构,通过有特定角度的切刀,在将LED芯片阵列切割成单片的同时对衬底11进行切割,改变衬底11的四个侧面111与衬底11的侧面111的夹角,从而改变LED芯片的出光角度,对光线进行合理分配。
示例性的,衬底11的四个侧面111分别与衬底11的底面112形成的夹角相同,夹角为45°~60°,该角度范围内的倒装LED芯片1的发光角度较大,其中45°为最优值。
示例性的,相邻的倒装LED芯片1之间的距离为6mm~10mm,倒装LED芯片1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该距离范围内,倒装LED芯片1的发光效果好。
示例性的,衬底11为蓝宝石衬底,稳定性好。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衬底11为蓝宝石衬底,衬底11的四个侧面111与衬底11的侧面111的夹角为60°。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衬底11为蓝宝石衬底,衬底11的四个侧面111与衬底11的侧面111的夹角为45°。
对比例
如图4所示,对比例为未被切割的蓝宝石衬底的倒装LED芯片,即衬底11的四个侧面111与衬底11的侧面111的夹角为90°。
分别对对比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发光角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图5、6和7所示,可见对比例的发光角度为122°,实施例一的发光角度为142°,实施例二的发光角度为150°,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提高倒装LED芯片1的发光角度。
对比例在混光距离为6mm,倒装LED芯片1的间距为2mm的2*2矩阵中的发光效果检测图(如图8所示),实施例一在混光距离为6mm,倒装LED芯片1的间距为6mm的2*2矩阵中的发光效果图(如图9所示),图8与图9对比可见实施例一的发光效果优于对比例的发光效果,即实施例一与对比例在相同混光距离下,增加倒装LED芯片1的间距依然能达到对比例的发光效果,甚至更为优良,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减少背光LED模组的倒装LED芯片1的数量的效果。
对比例和实施例二在倒装LED芯片1的间距为10mm的2*2矩阵中,混光距离分别为8mm、10mm和12mm的发光效果对比图,如图10、11和12所示(同一图中左侧为实施例二的发光效果,右侧为对比例的发光效果),对比可见在相同条件下实施例二的发光效果优于对比例;而且在实施例二中,随着混光距离的减少,发光效果越好,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减少背光LED模组的混光距离(即减少厚度)的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在达到同样照度均匀性的前提下可以减少背光LED模组的LED芯片a的数量,同时缩小LED芯片a到导光板b的混光距离,减小背光LED模组的厚度。
当相邻的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时,背光LED模组使用最少的倒装LED芯片,且背光LED模组的厚度最小,为最优方案。
当相邻的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12mm或10mm或8mm时,虽然背光LED模组的厚度相对较大,但倒装LED芯片的数量使用不多且依然能够满足使用的需求。
当相邻的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6mm,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虽然倒装LED芯片的数量使用相对较多,但背光LED模组的亮度更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呈矩阵式排列的倒装LED芯片,所述倒装LED芯片的衬底被切割成四棱台的形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的四个侧面分别与所述衬底的底面形成的夹角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5°~6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为4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6mm~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12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8m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10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10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12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倒装LED芯片之间的距离为6mm,所述倒装LED芯片与导光板之间的距离为6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背光LED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为蓝宝石衬底。
CN202120289213.6U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Active CN214474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9213.6U CN214474333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9213.6U CN214474333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4333U true CN21447433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43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9213.6U Active CN214474333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43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97349B (zh) 背光组件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件
TWI443425B (zh) 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
US8235541B2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10209430B2 (en) LED light source,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3187635U (ja) 薄型直下型ledバックライトモジュール
CN104006327A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CN113885254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551549B (zh) 发光二极管背光源
US8876316B2 (en) Backlight module
US7766533B2 (en) Illumination module, and a display and general ligh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20150003109A1 (en) Direct edge-lit backlighting module
TW201350995A (zh) 直下式背光模組改良結構
CN202253374U (zh) 光学膜片、直下式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1240879A (zh) Led路灯光学系统
CN100422814C (zh) 背光模块
CN214474333U (zh) 一种直下式背光led模组
JP3127478U (ja) 円錐状プリズム式lcdバックライト照明装置
US9389356B2 (en) LED backlight module and the corresponding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N106959554B (zh) 一种反射式散光透镜、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5643763U (zh) 一种自发光导光板、背光模组及显示设备
CN209784579U (zh) 一种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2691944A (zh) Led侧背光模组
CN209744141U (zh) 一种面板灯
CN102720987A (zh) 一种用侧发光发光柱的led面光源
CN20827089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