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9412U -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9412U
CN214469412U CN202022816525.6U CN202022816525U CN214469412U CN 214469412 U CN214469412 U CN 214469412U CN 202022816525 U CN202022816525 U CN 202022816525U CN 214469412 U CN214469412 U CN 2144694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pipe
water return
return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652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成成
李成员
崔涛
王国伟
张腾
王永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Ruineng Inner Mongolia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Ruineng Inner Mongolia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Ruineng Inner Mongolia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rth Ruineng Inner Mongoli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652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94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94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941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40Geothermal heat-pump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10Geothermal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包括井体、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换热箱体;所述第一集热管和第二集热管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竖直设于井体之内,所述第一集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上端设有密封板;内套管的上侧穿出密封板与自适应换向三通连接;本装置采用双采热模式,对集热端进行平稳持续的供热,保证供热端持续供热,提高了一定的供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地热能的规模化开发利用势在必行,而深层地热能储量丰富,具有极大的开采利用空间,深层地热资源分为水热型地热能和干热岩型地热能;这说明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蕴藏着巨大的热能。地热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在利用深井换热技术给城市冬季供热,在深井内安装集热管道管,利用地热给集热管道内的水加热,然后将加热的水通入供热管道内,具有节能环保无污染的优势。
对于深井换热系统来说,它的稳定最大取热量不但要保证在4个月内的供暖期间提供温度足够高的热水,以维持热泵系统连续运行,还要实现在每年8个月的热恢复期中,岩土的温度能恢复到接近初始地温的水平,在垂直方向上,2500m深的换热井运行不到60天,入水端温度便会低于0℃.即使是2800m深的换热井,在运行120天后,入水端温度也已接近0℃。若换热井入水端,也就是热泵出水端的温度过低,受热泵系统限制,系统将无法正常工作.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如果发现入水端温度过低,可以通过调低循环水的流量来抬升温度,因为当换热井的采热总量保持不变时,进出水之间的温差大小与流量成负相关关系;当循环水速度调低时,供热端的供热效率较差;因此现有的深井换热系统无法实现长时间持续供暖。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本装置采用双采热模式,对集热端进行平稳持续的供热,保证供热端持续供热,提高了一定的供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包括井体、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换热箱体;所述第一集热管和第二集热管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竖直设于井体之内;所述换热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箱体内设有供热端;所述第一集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上端设有密封板;内套管的上侧穿出密封板与自适应换向三通连接;所述自适应换向三通的出口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穿入换热箱体内部与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回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与第一集热管的密封板连接;第二回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与第二集热管的密封板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设于出水管的外围;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单向阀,第二回水管上设有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指向第一集热管的方向,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指向第二集热管的方向。
具体的,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为直线管道,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分别设于出水管的两侧;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外侧均匀设有散热翅片。
进一步,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为螺旋管道,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环设于出水管的外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采用双采热模式,对集热端进行平稳持续的供热,保证供热端持续供热,提高了一定的供热效率。
此外,本发明还具备如下特点:
1.采用持续换热的方式,深井换热系统无法实现可持续供热,达不到供暖的要求;若间断采热,一个系统可以在短期内获得较高的换热功率进行换热,另一个换热系统进行储热;从而保证整个系统的可持续的供热。
2.在本申请中,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设于出水管的外围;在需要供热的地区,冬季的室外常温大多都是-10℃以下,非常寒冷,出水管与外侧进行热交换,使出水管的热量流失;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可提高周围的温度,减少一部分出水管温度的散失;使出水管进入换热箱体的温度增加,提升一定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持续换热的方式深井换热系统热量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箱体位置示意图。
图4为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供热端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三通管位置示意图。
图7为散热翅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井体1、第一集热管2、第二集热管3、换热箱体4、供热端5、外套管6、内套管7、密封板8、自适应换向三通9、第一循环泵10、第一单向阀11、第二循环泵12、第二单向阀13、散热翅片14、第二回水管15、出水管16、三通管17、第一回水管1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结合图1至图7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其原理结构如下。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包括井体1、第一集热管2、第二集热管3、换热箱体4;所述第一集热管3和第二集热管4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集热管2、第二集热管3竖直设于井体1之内;第一集热管2、第二集热管3可以分别设置于两个井体1之内,也可以共用一个井体1;所述换热箱体4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箱体4内设有供热端5,供热端5与外界需要供暖的地方连接;所述第一集热管2包括外套管6和内套管7,外套管6和内套管7的上端设有密封板8;内套管7的上侧穿出密封板8与自适应换向三通9连接;所述自适应换向三通9的出口端与出水管16的一端连接,出水管16的另一端穿入换热箱体4内部与三通管17连接,所述三通管17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回水管18、第二回水管15的一端连接,第一回水管18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4与第一集热管2的密封板8连接;第二回水管15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4与第二集热管3的密封板8连接;第一回水管18、第二回水管15与外套管6和内套管7所形成的腔室连通,构成一个整体的回路;所述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设于出水管16的外围;在需要供热的地区,冬季的室外常温大多都是-10℃以下,非常寒冷,出水管16与外侧进行热交换,使出水管16的热量流失;出水管16的周围设有保温材料等必要的保温措施;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可提高周围的温度,减少一部分出水管16温度的散失;使出水管16进入换热箱体4的温度增加,提升一定的换热效率;虽然增加了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的温度散失;但是水的温度越低,其吸热效率是越高的,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温度降低其系统的吸热效率是增加的;保证出水管减少热量散失的同时基本没有减少整体系统的总热量;所述第一回水管18上设有第一循环泵10和第一单向阀11,第二回水管15上设有第二循环泵12和第二单向阀13;所述第一单向阀11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4指向第一集热管2的方向,所述第二单向阀13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4指向第二集热管3的方向;当打开第一循环泵10时,第一单向阀11单向导通,第一集热管2的内套管7中的热水流入出水管16,再通过三通管17流入第一回水管18,实现快速循环并对换热箱体4提供换热;此时由于第二单向阀13单向导通,所以第一集热管2的内套管7中的热水不会流入第二集热管3内,第二集热管此时内部系统缓慢流动,此时进行储能。
实施例一,所述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为直线管道,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分别设于出水管16的两侧;所述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外侧均匀设有散热翅片14;散热翅片14增加了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的散热效果,增强了出水管16的保温效果,减少了热量散失。
实施例二,所述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为螺旋管道,第一回水管18与第二回水管15环设于出水管16的外围;增强了出水管16的保温效果,减少了热量散失。
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包括井体、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换热箱体;所述第一集热管和第二集热管结构完全相同,第一集热管、第二集热管竖直设于井体之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热管包括外套管和内套管,外套管和内套管的上端设有密封板;内套管的上侧穿出密封板与自适应换向三通连接;所述自适应换向三通的出口端与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出水管的另一端穿入换热箱体内部与三通管连接,所述三通管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回水管、第二回水管的一端连接,第一回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与第一集热管的密封板连接;第二回水管的另一端穿出换热箱体与第二集热管的密封板连接;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设于出水管的外围;所述第一回水管上设有第一循环泵和第一单向阀,第二回水管上设有第二循环泵和第二单向阀;所述第一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指向第一集热管的方向,所述第二单向阀的流动方向由换热箱体指向第二集热管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为直线管道,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分别设于出水管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外侧均匀设有散热翅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为螺旋管道,第一回水管与第二回水管环设于出水管的外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箱体内部填充有相变材料,换热箱体内设有供热端。
CN202022816525.6U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Active CN2144694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6525.6U CN21446941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6525.6U CN21446941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9412U true CN214469412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53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6525.6U Active CN214469412U (zh) 2020-11-30 2020-11-30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941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50340B (zh) 一种用于温室供暖的太阳能蓄热供暖装置
CN106440397B (zh) 一种季节性地下复合蓄热系统
CN107436055B (zh)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储能三联供系统
CN206235227U (zh) 一种多介质相变储能换热器
CN205227491U (zh) 一种太阳能综合利用系统
CN103115443A (zh) 用于太阳能的单罐相变储热装置
CN205402901U (zh) 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墙内壁蓄热采暖系统
CN106524810B (zh) 一种多介质相变储能换热器
CN103912999B (zh) 一种具有新散热结构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14469412U (zh) 一种基于深井换热技术的多重换热装置
CN2602316Y (zh) 一种太阳能及地热能互补蓄能设备
CN101957081B (zh) 太阳能集热管安装在蓄热水箱上方的太阳能热水器
CN208846762U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水储能地源热泵供热系统
CN203413847U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07262525U (zh) 一种新疆地区哈萨克毡房相变恒温系统
CN216693691U (zh) 一种太阳能热管墙体辐射供暖装置
CN207350993U (zh) 一种太阳能跨季节储能三联供系统
CN103307782A (zh) 一种带过热保护装置的相变储热太阳能热水器
CN209893504U (zh) 一种基于光电互补的相变储热供暖系统
CN203810515U (zh) 太阳能辅助地源热泵同轴换蓄热供暖系统
CN114097496A (zh) 一种适用于温室的太阳能主被动式相变蓄热通风墙体热泵系统
CN209801827U (zh) 太阳能集热、储热和释热的太阳能应用系统
CN101943438A (zh) 太阳能地热供暖装置
CN207778866U (zh) 一种水平换热和垂直换热相结合的地源热泵系统
CN102538523A (zh) 热管式埋管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