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60089U -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60089U
CN214460089U CN202022619720.XU CN202022619720U CN214460089U CN 214460089 U CN214460089 U CN 214460089U CN 202022619720 U CN202022619720 U CN 202022619720U CN 214460089 U CN214460089 U CN 2144600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rib
tie
embedded
centr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1972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兆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2261972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600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600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600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码头护岸结构,包括植入岸边的围护墙和距围护墙预定距离的锚碇体以及多根用于连接锚碇体和围护墙的拉结筋;其中,所述围护墙内预留有多根第一预埋筋,所述锚碇体内预留有多根第二预埋筋,且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预埋筋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连接固定,和/或,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预埋筋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结筋将围护墙内预留的第一预埋筋和锚碇体内预留的第二预埋筋连接固定,以使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连接成一体,从而将围护墙和锚碇体连接成一体,在拉结筋传递力矩时,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共同受力,拉结筋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更大。

Description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港口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尤其设置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板桩码头设计一般适用于中小型码头,对于深水海港码头受大弯矩影响可采用多锚板桩、遮帘式板桩或卸荷式板桩结构,也可通过采用圆形板桩增大码头整体稳定。板桩码头主要由胸墙、板桩、拉结筋、锚碇结构及附属设施组成。胸墙的作用是:①将下部结构的构件连成整体;②直接承受船舶荷载和地面使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下部结构;③作为设置防冲设施、系船设施、工艺设施和安全设施的基础。它位于水位变动区,又直接承受波浪、冰凌、船舶的撞击磨损作用,要求有足够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板桩的作用是:①支承上部结构,形成直立岸壁;②将作用在胸墙和本身上的荷载传给地基。锚碇结构的作用是:①通过拉结筋同前沿板桩连成整体;②减少板桩顶端位移、弯矩及入土深度并作为板桩和锚碇结构之间的传力构件将板桩通过拉结筋传递的拉力传递到锚碇结构前方回填的土体。码头附属设施用于船舶系靠、安全防护和装卸作业。
而板桩与锚碇结构之间采用拉结筋进行连接时,拉结筋一般是一端锚固于板桩内,另一端锚固于锚碇结构内,或者是贯穿板桩和锚碇结构后再进行从拉结筋的两端使用紧固件进行紧固。但是这样的连接方式,拉结筋与板桩和锚碇结构内预埋的刚性骨架并没有连接,拉结筋与板桩和锚碇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不够高,拉结筋所能承受的拉力不高,容易发生拉结筋拔出的现象,造成整个码头结构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稳定的码头护岸结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包括植入岸边的围护墙和距围护墙预定距离的锚碇体以及多根用于连接锚碇体和围护墙的拉结筋;其中,所述围护墙内预留有多根第一预埋筋,所述锚碇体内预留有多根第二预埋筋,且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预埋筋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连接固定,和/或,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预埋筋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连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围护墙顶部与锚碇体顶部之间铺设有混凝土现浇层,且混凝土现浇层至少包覆第一预埋筋的裸露部分、第二预埋筋的裸露部分以及拉结筋的裸露部分;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现浇层上还设置有凸起的防浪挡墙;
优选的,防浪挡墙的部分受力筋与拉结筋和/或第一预埋筋连接固定;
优选的,混凝土现浇层下方具有人造持力层和/或桩基承台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预埋筋与拉结筋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固定;
其中,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第一预埋筋配置有接头,接头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的锁止机构,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拉结筋之间由连接杆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拉结筋配置有接头,接头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的锁止机构,连接器的另一端与第一预埋筋之间由连接杆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第一预埋筋和拉结筋分别设置有接头,且各接头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各锁止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预埋筋与拉结筋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固定;
其中,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第二预埋筋配置有接头,接头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的锁止机构,连接器的另一端与拉结筋之间由连接杆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拉结筋配置有接头,接头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的锁止机构,连接器的另一端与第二预埋筋之间由连接杆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第二预埋筋和拉结筋分别设置有接头,且各接头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各锁止机构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卡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接头包括螺母;
所述插接杆远离连接器的一端具有可伸入螺母的变径插接头,插接杆(31) 的杆体与变径插接头之间由插脖过渡衔接。
作为优选,锁止机构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件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件一端的弹性夹持部;
弹性夹持部具有多个环绕旋接件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在由旋接件至弹性夹持部的方向上,各弹性片逐渐径向聚拢;
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弹性夹持部,则各弹性片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作为优选,锁止机构包含:由旋接件封盖在螺母内的环状卡止体,和内置于所述螺母并向旋接件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弹性元件;
其中,旋接件朝向环状卡止体设置内锥形挡面,变径插接头依次贯穿旋接件和环状卡止体后,环状卡止体卡接所述插脖;
优选的,所述环状卡止体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变径插接头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卡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当所述插接杆向环状卡止体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 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卡块,变径插接头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后,各弧形卡块在弹性元件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和环形夹持体;环形夹持体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其中,夹爪具有爪部和弹性连接片,弹性连接片由环形底板向旋接件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变径插接头贯穿所述爪部时径向撑开各弹性连接片,待变径插接头越过爪部,则各弹性连接片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聚拢在所述插脖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预埋筋与拉结筋的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固定;
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一预埋筋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拉结筋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或者,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一预埋筋的裸露部分呈L型;
或者,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预埋筋与拉结筋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连接固定;
连接器具有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与第二预埋筋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与拉结筋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或者,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二预埋筋的裸露部分呈L型;
或者,第一连接端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另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
作为优选,所述围护墙采用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
和/或,所述锚碇体采用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预制混凝土管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变截面预制混凝土方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锚碇体的下端高度位置不一,和/或,锚碇体的下端高于围护墙的下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拉结筋将围护墙内预留的第一预埋筋和锚碇体内预留的第二预埋筋连接固定,以使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连接成一体,从而将围护墙和锚碇体连接成一体,在拉结筋传递力矩时,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共同受力。相对于传统锚入围护墙和锚碇体的锚杆来说,拉结筋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更大。传统的锚杆的连接方式,在锚杆连接处的混凝土破碎后,锚杆与围护墙和锚碇体之间连接失效,锚杆会被拔出,对于码头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拉结筋与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连接处部分混凝土破碎,拉结筋与第一预埋筋和第二预埋筋始终保持连接状态,不会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而混凝土破碎后,也可以进行填补混凝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码头护岸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中字母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锁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6为图5中字母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图8中字母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中的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环状卡止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中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6中的连接器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码头护岸结构,包括植入岸边的围护墙1 和距围护墙1预定距离的锚碇体2以及多根用于连接锚碇体2和围护墙1的拉结筋4;其中,围护墙1内预留有多根第一预埋筋11,锚碇体2内预留有多根第二预埋筋21,且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预埋筋11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4连接固定,和/或,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预埋筋21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4连接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拉结筋4将围护墙1内预留的第一预埋筋11和锚碇体2 内预留的第二预埋筋21连接固定,以使第一预埋筋11和第二预埋筋21连接成一体,从而将围护墙1和锚碇体2连接成一体,在拉结筋4传递力矩时,第一预埋筋11和第二预埋筋21共同受力,相对于传统锚入围护墙1和锚碇体2的锚杆来说,拉结筋4所能承受的最大作用力更大。传统的锚杆的连接方式,在锚杆连接处的混凝土破碎后,锚杆与围护墙1和锚碇体2之间连接失效,锚杆会被拔出,对于码头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而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拉结筋4与第一预埋筋11 和第二预埋筋21连接处部分混凝土破碎,拉结筋4与第一预埋筋11和第二预埋筋21始终保持连接状态,不会出现连接失效的情况,而混凝土破碎后,也可以进行填补混凝土,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定可靠,使用寿命更长。
其中,拉结筋4与第一预埋筋11和第二预埋筋21之间可以通过机械接头连接、焊接、粘接、绑扎连接、折弯勾接等方式连接,只需满足连接强度需求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围护墙1可以采用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当然,锚碇体2也可以采用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预制混凝土管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变截面预制混凝土方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锚碇体2的下端高度位置不一,锚碇体2 的下端高于围护墙1的下端。
另外,围护墙1内的第一预埋筋11可以阵列形成围护墙1的刚性骨架;锚碇体2内的第二预埋筋21同样也可以阵列形成锚碇体2的刚性骨架。在本实施例中,围护墙1内的各第一预埋筋11和各拉结筋4的一端分别一一对接固定,即一根第一预埋筋11连接一根拉结筋4的一端。同样的,锚碇体2内的各第二预埋筋21 和各拉结筋4的另一端分别一一对接固定,即一根第二预埋筋21连接一根拉结筋 4的另一端。当然,在实施例中,在满足围护墙1和锚碇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的情况下,可以只是部分数量的第一预埋筋11和部分数量的第二预埋筋21一一连接拉结筋4的两端。其中,第一预埋筋11和第二预埋筋21可以是满足设计要求的任何长条状建材(如圆钢、螺纹钢、PC钢棒等)。
进一步的说,围护墙1顶部与锚碇体2顶部之间铺设有混凝土现浇层5,且混凝土现浇层5至少包覆第一预埋筋11的裸露部分、第二预埋筋21的裸露部分以及拉结筋4的裸露部分。其中,拉结筋4可以阵列形成用于增强混凝土现浇层5结构强度的刚性骨架。为了提高第一预埋筋11、第二预埋筋21以及拉结筋4 与混凝土现浇层5的锚固强度,第一连接11、第二预埋筋21以及拉结筋4优选螺纹钢、PC钢棒或任意一种满足设计要求的具有粗糙表面的条状建材。
另外,混凝土现浇层上还设置有凸起的防浪挡墙51,并且防浪挡墙51位于围护墙1上方。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防浪挡墙51具有增强自身结构强度的受力筋52,并且防浪挡墙51的部分受力筋52与拉结筋4和/或围护墙1的第一预埋筋11连接固定,以进一步加强防浪挡墙51所能承受的最大冲击力。当然,由码头所处地域的土质含水量较高,土质松软,围护墙1和锚碇体2在植入土体后稳定性较为欠缺,因此在混凝土现浇层5下方具有人造持力层和/或桩基承台结构,以提高围护墙1和锚碇体2的稳定性。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其中,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第二预埋筋21 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 的另一端与拉结筋4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在上述结构中,连接器3的两端分别为螺纹连接端,拉结筋4的端部为螺纹连接端,插接杆31远离变径插接头311的一端为螺纹连接端,连接杆41的两端均为螺纹连接端,即连接杆41的两端分别螺纹连接连接器3和拉结筋4,插接杆 31螺纹连接连接器3。为了提高围护墙1和锚碇体2之间的连接强度,围护墙1 和锚碇体2之间可以通过拉结筋4产生拉紧力。
具体的说,当连接器3一端的插接杆31与第二预埋筋21的端部接头32内的锁止机构33卡接固定后,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拉结筋4通过连接杆41螺纹连接后,将连接杆41旋转,以使连接器3与拉结筋4之间形成拉紧力,当然,为了实现该功能,连接杆41两端为正反螺纹,即一端为正旋螺纹,另一端为反旋螺纹,除此之外,连接杆41的中间部位还可以设置有旋拧部(图中未显示)以方便旋拧工具夹持连接杆41进行旋拧,以使拉结筋4与连接器3之间的间距缩短,产生拉紧力。另外,为了方便安装施工,拉结筋4与连接杆41的最大螺接长度L2大于拉结筋4与连接杆41的有效螺接长度L1跟连接杆41与连接器3的有效螺接长度 L3之和。或者,连接器3与连接杆41的最大螺接长度大于拉结筋4与连接杆41 的有效螺接长度L1跟连接杆41与连接器3的有效螺接长度L3之和。
同样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埋筋11和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可以与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的说,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其中,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第一预埋筋 11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 的另一端与拉结筋4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更进一步的说,接头32包括螺母,插接杆31远离连接器3的一端具有可伸入螺母的变径插接头311,插接杆31的杆体与变径插接头311之间由插脖312过渡衔接。在本实施例中,插脖312是指外直径比插接杆31的杆体直径尺寸和变径插接头外直径尺寸细的部分。
更进一步的说,如图3和图4所示,锁止机构33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件331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件331一端的弹性夹持部332;弹性夹持部332具有多个环绕旋接件331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3321,在由旋接件331至弹性夹持部332的方向上,各弹性片3321逐渐径向聚拢。
在上述结构中,在插接杆31插入接头32内设置的锁止机构33时,变径插接头311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332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3321,待变径插接头311越过弹性夹持部332,则各弹性片3321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从而使锁止机构33卡接插接杆31。
在实际安装过程中,可以将插接杆31远离插接头311的一端与连接器3一端连接,再将连接器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杆41分别安装在拉结筋4的两端,形成一整体,最后将拉结筋4两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的插接杆31分别插入第一预埋筋 11的接头32和第二预埋筋21的接头32内,使锁止机构33卡接固定插接杆31,从而使围护墙1和锚碇体2连接成一体,然后将拉结筋4两端连接的连接杆41 旋拧,使拉结筋4具有拉紧力,最后再裸露部分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现浇层 5。可以理解的是,插接杆31与连接器3之间的安装步骤、连接器3与连接杆41 之间的安装步骤、连接杆41拉结筋4之间的安装步骤,以及插接杆31插入接头的安装步骤,这四个步骤之间的先后顺序并不限定,只要能够使第一预埋筋11、第二预埋筋21以及拉结筋4连接到位即可。
当然,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码头护岸结构中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之间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拉结筋4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第二预埋筋21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此时若需要产生拉紧力,旋拧插接杆31即可。
也可以是,连接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31,第二预埋筋21和拉结筋4 分别设置有接头32,且各接头32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33,各锁止机构33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31卡接固定。同样的,此时若需要产生拉紧力,旋拧插接杆31 即可。
同样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码头护岸结构中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与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的说,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拉结筋4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第一预埋筋11之间由连接杆 41连接固定。
也可以是,连接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31,第一预埋筋11和拉结筋4 分别设置有接头32,且各接头32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33,各锁止机构33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31卡接固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锁止机构33的结构不同。
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止机构33包含:由旋接件331封盖在螺母内的环状卡止体333,和内置于所述螺母并向旋接件331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333的弹性元件334;其中,旋接件331朝向环状卡止体333设置内锥形挡面3311,变径插接头311依次贯穿旋接件331和环状卡止体333后,环状卡止体333卡接所述插脖312。
在上述结构中,在插接杆31插入螺母后,插接杆31的变径插接头311贯穿旋接件331和环状卡止体333后,环状卡止体333卡住插脖312,在将插接杆31 向外拉时,变径插接头311带动环状卡止体333具有向外运动的趋势,而由于旋接件331朝向环状卡止体333设置有内锥形挡面3311,在拉动时,内锥形挡面3311 会挡住环状卡止体333,因此插接杆31无法被拉出螺母,从而使插接杆31与接头32连接牢靠。优选的,弹性元件334为弹簧。
更进一步的说,如图7所示,环状卡止体333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3333 和环形夹持体3334(即环形底板3323和环形夹持体3334一体铸造成型);环形夹持体3334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3333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33341,其中,夹爪33341具有爪部33341a和弹性连接片33341b,弹性连接片33341b由环形底板3333向旋接件331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33341a。
在上述结构中,插接杆31插入螺母,变径插接头311穿过旋接件331后,变径插接头311推动环状卡止体333下滑一端距离后,环状卡止体333在在弹性元件334的作用下停止下滑,随后在变径插接头311贯穿爪部33341a时径向撑开个弹性连接片33341b,待变径插接头311越过爪部33341a,各弹性连接片33341b 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33341a聚拢在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 311。在安装完成后,爪部33341a被旋接件331的内锥形挡面3311抵住,从而使插接杆31无法被拔出螺母。在拉拔插接杆31时,插接杆31的插脖312与爪部 33341a之间存在较大的挤压力,从而在插接杆31承受拉拔力时,插脖312具有带动爪部33341a向上运动的趋势,此时旋接件331的内锥形挡面3311则进一步夹紧爪部33341a,使得旋接件331施加给爪部33341a的径向挤压力也同时增大,爪部33341a夹持插脖312的夹持力也更大,变径插接头311更加无法穿过环状卡止体333,因此变径插接头311无法被拔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2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环状卡止体333的结构不同。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卡止体333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3331。
在上述结构中,插接杆31插入螺母,变径插接头311穿过旋接件331后,变径插接头311抵接在环状卡止体333的端面,变径插接头311推动环状卡止体333 下滑一段距离后,环状卡止体333在弹性元件334的作用下停止下滑,变径插接头311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333后,各弧形卡块3331在弹性元件 334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3311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3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环状卡止体333的结构不同。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状卡止体333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 333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3332,
在上述结构中,插接杆31插入螺母,变径插接头311穿过旋接件331后,变径插接头311抵接在环状卡止体333的端面,变径插接头311推动环状卡止体333 下滑一段距离后,环状卡止体333在弹性元件334的作用下停止下滑,当所述插接杆31向环状卡止体333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333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3332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卡块3331,变径插接头311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333后,各弧形卡块 3331在弹性元件334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3311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 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不同,以及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1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 3连接固定,连接器3具有第一连接端34和第二连接端35,第一连接端34与第二预埋筋2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35与拉结筋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固定。
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4另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使得第二预埋筋21的裸露部分至少有一段与拉结筋4轴向对齐或平行。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二预埋筋21的裸露部分呈L型,使得拉结筋4的裸露部分至少有一端与第二预埋筋21轴向对齐或平行,从而满足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 4的对接要求。
另外,第二预埋筋21和第一连接端34的最大螺接长度L5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埋筋21和第一连接端34的有效螺接长度L4和拉结筋4和第二连接端35的有效螺接长度L3之和;或者,拉结筋4和第一连接端34的最大螺接长度大于或等于第二预埋筋21和第一连接端34的有效螺接长度L4和拉结筋4和第二连接端35 的有效螺接长度L3之和。
同样的,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可以与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连接方式相同。具体的说,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连接器3具有第一连接端34和第二连接端35,第一连接端34与第一预埋筋1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35与拉结筋4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一预埋筋11的裸露部分呈L型;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 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4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
相对于实施例1,本实施例通过连接器螺纹连接第一预埋筋11和拉结筋4,以及第二预埋筋21和拉结筋4,无需结构复杂的卡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成本低的优点。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5相同部分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文字说明。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器3的结构不同。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3的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形成夹角,且优选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呈90°角。
相对于实施例5,采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3,可以不需要将第一预埋筋11和/ 或第二预埋筋21和/或拉结筋4折弯呈L型,保持平直状,其所能承受的拉力更大。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植入岸边的围护墙(1)和距围护墙(1)预定距离的锚碇体(2)以及多根用于连接锚碇体(2)和围护墙(1)的拉结筋(4);
其中,所述围护墙(1)内预留有多根第一预埋筋(11),所述锚碇体(2)内预留有多根第二预埋筋(21),且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一预埋筋(11)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4)连接固定,和/或,至少部分数量的第二预埋筋(21)和至少部分数量的拉结筋(4)连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墙(1)顶部与锚碇体(2)顶部之间铺设有混凝土现浇层(5),且混凝土现浇层(5)至少包覆第一预埋筋(11)的裸露部分、第二预埋筋(21)的裸露部分以及拉结筋(4)的裸露部分;
所述混凝土现浇层(5)上还设置有凸起的防浪挡墙(51);
防浪挡墙(51)的部分受力筋(52)与拉结筋(4)和/或第一预埋筋(11)连接固定;
混凝土现浇层(5)下方具有人造持力层和/或桩基承台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
其中,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第一预埋筋(11)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拉结筋(4)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拉结筋(4)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第一预埋筋(11)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31),第一预埋筋(11)和拉结筋(4)分别设置有接头(32),且各接头(32)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33),各锁止机构(33)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31)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
其中,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第二预埋筋(21)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拉结筋(4)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3)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杆(31),拉结筋(4)配置有接头(32),接头(32)内设置有卡接固定插接杆(31)的锁止机构(33),连接器(3)的另一端与第二预埋筋(21)之间由连接杆(41)连接固定;
或者,连接器(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插接杆(31),第二预埋筋(21)和拉结筋(4)分别设置有接头(32),且各接头(32)内分别设置有锁止机构(33),各锁止机构(33)分别与对应的插接杆(31)卡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32)包括螺母;
所述插接杆(31)远离连接器(3)的一端具有可伸入螺母的变径插接头(311),插接杆(31)的杆体与变径插接头(311)之间由插脖(312)过渡衔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锁止机构(33)包括配置有轴向通孔的旋接件(331)和轴向一体形成于旋接件(331)一端的弹性夹持部(332);
弹性夹持部(332)具有多个环绕旋接件(331)中轴线间隔排列的弹性片(3321),在由旋接件(331)至弹性夹持部(332)的方向上,各弹性片(3321)逐渐径向聚拢;
变径插接头(311)贯穿所述弹性夹持部(332)时径向撑开原本聚拢的各弹性片(3321),待变径插接头(311)越过弹性夹持部(332),则各弹性片(3321)径向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锁止机构(33)包含:由旋接件(331)封盖在螺母内的环状卡止体(333),和内置于所述螺母并向旋接件(331)方向抵推所述环状卡止体(333)的弹性元件(334);
其中,旋接件(331)朝向环状卡止体(333)设置内锥形挡面(3311),变径插接头(311)依次贯穿旋接件(331)和环状卡止体(333)后,环状卡止体(333)卡接所述插脖(312);
所述环状卡止体(333)具有两个以上可依次首尾连接以组合环绕形成有中心通孔的弧形卡块(3331),变径插接头(311)经中心通孔贯穿并撑散开环状卡止体(333)后,各弧形卡块(3331)在弹性元件(334)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3311)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333)呈一整体,且所述环状卡止体(333)的内周壁环绕中轴线开设有至少两条径向沟槽(3332),当所述插接杆(31)向环状卡止体(333)的一端面施加轴向抵推力和/或远离中轴线的径向抵推力时,所述环状卡止体(333)于至少部分数量的径向沟槽(3332)处分裂成两个以上独立的弧形卡块(3331),变径插接头(311)贯穿分裂的环状卡止体(333)后,各弧形卡块(3331)在弹性元件(334)的抵推作用下沿内锥形挡面(3311)复位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或者,所述环状卡止体(333)包含一体结构的环形底板(3333)和环形夹持体(3334);环形夹持体(3334)具有至少两个环绕环形底板(3333)中轴线间隔设置的夹爪(33341),其中,夹爪(33341)具有爪部(33341a)和弹性连接片(33341b),弹性连接片(33341b)由环形底板(3333)向旋接件(331)方向延伸而出以衔接爪部(33341a),变径插接头(311)贯穿所述爪部(33341a)时径向撑开各弹性连接片(33341b),待变径插接头(311)越过爪部(33341a),则各弹性连接片(33341b)径向复位以使得各爪部(33341a)聚拢在所述插脖(312)位置以逆向卡止所述变径插接头(3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筋(11)与拉结筋(4)的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
连接器(3)具有第一连接端(34)和第二连接端(35),第一连接端(34)与第一预埋筋(1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35)与拉结筋(4)的一端螺纹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一预埋筋(11)的裸露部分呈L型;
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4)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筋(21)与拉结筋(4)的另一端通过连接器(3)连接固定;
连接器(3)具有第一连接端(34)和第二连接端(35),第一连接端(34)与第二预埋筋(21)螺纹连接,第二连接端(35)与拉结筋(4)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固定;
其中,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形成夹角;
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第二预埋筋(21)的裸露部分呈L型;
或者,第一连接端(34)的中轴线与第二连接端(35)的中轴线轴向对齐或平行,且拉结筋(4)另一端的裸露部分呈L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护墙(1)包含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
和/或,所述锚碇体(2)包含钢板桩、钢管组合板桩、预制混凝土板桩、预制混凝土管桩、预制混凝土方桩、变截面预制混凝土方桩、现浇混凝土地连墙、水泥土搅拌桩、复合桩中的一种或几种;
锚碇体(2)的下端高度位置不一,和/或,锚碇体(2)的下端高于围护墙(1)的下端。
CN202022619720.XU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Active CN2144600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9720.XU CN214460089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19720.XU CN214460089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60089U true CN21446008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2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19720.XU Active CN214460089U (zh) 2020-11-13 2020-11-13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600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5354A (zh) * 2022-03-16 2022-06-0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75354A (zh) * 2022-03-16 2022-06-03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4575354B (zh) * 2022-03-16 2023-10-27 兰州理工大学 一种可卸荷装配式桩锚多级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4028B2 (en) Deadman ground-anchor
US7976245B2 (en) Mooring
US4728225A (en) Method of rehabilitating a waterfront bulkhead
CN214460089U (zh) 一种码头护岸结构
KR200425520Y1 (ko) 블록식 보강토 옹벽용 연결구조
KR101859440B1 (ko) 가물막이 벽체간 연결 수단을 이용한 복합형 강가시설 공법
JP3479516B2 (ja) 斜面安定工法および斜面安定装置
US5385432A (en) Water area structure using placing member for underwater ground
CN211171930U (zh) 一种预制空心抗拔桩插销式连接结构
KR102424505B1 (ko) 해양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인양보조장치
US7059807B2 (en) Elongated structural members for use in forming barrier walls
KR101077625B1 (ko) 말뚝 연결장치
KR200378292Y1 (ko) 인장식 쏘일네일 강화구
CN209907406U (zh) 预应力微型桩支挡结构
KR20060133304A (ko) 균등침하를 유도할 수 있는 블럭식 보강토옹벽
US5517793A (en) System for protecting fireplaces and chimneys from adverse seismic or wind forces
CN211973474U (zh) 一种组合桩及桩基础
AU2006281969B2 (en) A mooring
CN218373803U (zh) 一种基桩抗拔反力架
KR102591042B1 (ko) 그라우트재의 인장과 압축 및 복합형의 선택이 가능하고 긴장재의 제거가 가능한 가설 또는 영구 앵커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11973471U (zh) 一种预制桩组合及桩基础
CN217923554U (zh) 用于可回收锚索的预制砼底部锚头
CN215210993U (zh) 一种预制桩组及桩基础
CN216973519U (zh) 一种土木工程抗拔桩测试连接器
US6494644B1 (en) Pile connector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