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5953U -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45953U
CN214445953U CN202023195728.4U CN202023195728U CN214445953U CN 214445953 U CN214445953 U CN 214445953U CN 202023195728 U CN202023195728 U CN 202023195728U CN 214445953 U CN214445953 U CN 2144459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buckle
wall plate
wall
memo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57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燕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57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459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459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459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edit Card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其包括连接部和操作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延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容纳部同时与多个内存槽端部的卡扣活动连接;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用于通过扳动所述操作部以扳动所述卡扣;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内存槽并排设置的方向。通过利用连接部同时与多个内存槽端部的卡扣活动连接,再配合操作部的扳动以实现多个内存槽的同步开启,进而在同一时刻开启多个内存槽,提高内存卡的拆卸效率,并且通过操作部的扳动从而扳动所述卡扣,则能够较为省力的进行卡扣的开启,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存卡拆卸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极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工作生活需求的逐步提高,对计算机内存容量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大,进而出现了很多较大内存的计算机,其通过在主板上设置多个内存条来增大内存,进而满足人们对于内存容量的要求。
但是,现有的计算机主机中,通常内存卡是通过一插接于主板上的内存插槽与主板进行电性连接的,内存插槽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扣,将内存卡夹紧在内存槽内,拆卸过程中则需要先将内存槽两端的卡扣掰开使内存卡处于未被夹紧的状态,再将内存卡拔出内存槽,操作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以解决现有内存卡拆卸时需要先将内存槽两端的卡扣掰开使内存卡处于未被夹紧的状态,再将内存卡拔出内存槽,操作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延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容纳部同时与多个内存槽端部的卡扣活动连接;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用于通过扳动所述操作部以扳动所述卡扣;
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内存槽并排设置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容纳部至少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罩设于所述卡扣顶部,以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卡扣相抵触并提供扳动力;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卡扣开启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以及第三壁板;
所述第一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壁板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第三壁板向所述第一壁板的同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壁板朝向所述第三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靠近内存槽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三壁板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背离所述内存槽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一壁板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顶面活动贴合。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第三壁板沿第三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且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壁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内存槽的基座相抵触,为所述操作部的扳动提供支撑点;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内存卡的插入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还包括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壁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向所述第二壁板的方向凸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容纳部还包括多个避让槽;
所述多个避让槽与多个所述卡扣一一对应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避让槽由所述容纳槽朝向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向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凹陷,且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避让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由所述第一槽壁向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底边与所述卡扣的上表面相适配;
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呈倒L状,且转折处对应与所述卡扣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朝向所述内存槽一侧的侧面的转折处相适配;
所述第三方向为内存卡插入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操作部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内存槽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呈弯折式连接;
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化成型;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卡扣开启的方向。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变更实施方式中,前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中所述操作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若干凸粒。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上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内存卡拆卸治具,通过利用连接部同时与多个内存槽端部的卡扣活动连接,再配合操作部的扳动以实现多个内存槽的同步开启,进而在同一时刻开启多个内存槽,提高内存卡的拆卸效率,并且通过操作部的扳动从而扳动所述卡扣,则能够较为省力的进行卡扣的开启;本申请通过内存卡拆卸治具的设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存卡拆卸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极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申请的若干实施方式,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与内存槽配合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与内存槽配合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内存卡拆卸治具1、连接部2、操作部3、内存槽4、卡扣41、基座42、内存卡5、容纳部6、容纳槽61、第一壁板611、第二壁板612、第三壁板613、避让槽62、第一槽壁621、第二槽壁622、第三槽壁623、凸起部7、凸粒8、第一方向a、第二方向b、第三方向c。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1和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卡拆卸治具1,其包括连接部2和操作部3;所述连接部2具有容纳部6,所述容纳部6延第一方向a延伸,且所述容纳部6同时与多个内存槽4端部的卡扣41活动连接;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连接部2相连,用于通过扳动所述操作部3以扳动所述卡扣41;
所述第一方向a为多个所述内存槽4并排设置的方向。
具体的,为了解决现有内存卡拆卸时需要先将内存槽两端的卡扣掰开使内存卡处于未被夹紧的状态,再将内存卡拔出内存槽,操作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存卡拆卸治具通过连接部2同时连接多个内存槽4的卡扣41,利用与所述连接部2相接的操作部3进行施力,扳动所述卡扣41至开启,实现多个内存卡5的同步拆卸,大大提高内存卡拆卸的效率。
其中,所述内存卡5、安装所述内存卡的内存槽4、内存槽4的基座42以及所述内存槽4两端的卡扣41均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结构,内存槽4通常会并排设置多个基座42,以对应容纳多个内存卡5,所述卡扣41则是设置在所述内存槽4基座42两端的用于夹紧所述内存卡5的,上述结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能够轻易理解的,并且不是本申请所要保护的结构内容,因而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其中,所述连接部2包括所述容纳部6,所述容纳部6具有容纳功能,其可以是槽状、筒状等结构,其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能够为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a并排设置的卡扣41提供容纳空间,能够同时与多个沿所述第一方向a并排设置的卡扣41活动连接,此处的活动连接为需要对内存卡5进行拆卸时则通过所述连接部2将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与所述卡扣41相连接,无需要进行内存卡5拆卸时,则无需连接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和所述卡扣41。
其中,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连接部2相连,用于提供扳动力;所述操作部3可以是杆状、板状等结构,其具体结构形式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只要是与所述连接部2相连且向远离所述连接部2延伸,与所述连接部2配合根据杠杆原理扳动所述卡扣41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连接部2与多个卡扣41连接后,通过扳动所述操作部3既可以向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卡扣41施力,在扳动所述连接部2的同时带动所述卡扣41开启,既能够同时开启多个卡扣41又能够较为省力。
根据上述所列,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的内存卡拆卸治具1,通过利用连接部2同时与多个内存槽4端部的卡扣41活动连接,再配合操作部3的扳动以实现多个内存槽4的同步开启,进而在同一时刻开启多个内存槽4,提高内存卡5的拆卸效率,并且通过操作部3的扳动从而扳动所述卡扣41,则能够较为省力的进行卡扣41的开启;本申请通过内存卡拆卸治具1的设置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内存卡拆卸复杂且每次只能够拆卸一个内存卡效率极低的问题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地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种情况。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容纳部6至少包括容纳槽61,所述容纳,61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所述容纳槽61罩设于所述卡扣41顶部,以在第二方向b上与所述卡扣41相抵触并提供扳动力;
所述第二方向b为所述卡扣41开启的方向。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连接部2能够与多个所述卡扣41同时连接并传递扳动力,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容纳部6设置为至少包括所述容纳槽61,所述容纳槽41罩设于所述卡扣41的顶部,即所述容纳槽61的槽口是向下的,进而能够由上至下罩设于所述卡扣41的顶部,进而使得所述容纳槽61侧槽壁能够在所述卡扣41的开启方向即所述第二方向b上与所述卡扣41相抵触或者说是相贴合,进而将所述操作部3的扳动力传递至所述卡扣41上,使其能够沿所述第二方向b被扳开。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容纳槽61包括第一壁板611、第二壁板612以及第三壁板613;
所述第一壁板611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所述第二壁板612和所述第三壁板613沿所述第二方向b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壁板611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壁板612和所述第三壁板613向所述第一壁板611的同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壁板612朝向所述第三壁板613的一侧与所述卡扣41靠近内存槽4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三壁板613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与所述卡扣41背离所述内存槽4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一壁板611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与所述卡扣41顶面活动贴合。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容纳槽61罩设于所述卡扣41顶部且能够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卡扣41相抵触传递扳动力,本实施例中将所述容纳槽61设置为包括所述第一壁板611至所述第三壁板613,所述第一壁板611作为槽底与所述卡扣41的顶面活动贴合,所述第二壁板612和所述第三壁板613作为所述第二方向b上的两个相对侧壁与所述卡扣41第二方向b上的两个侧面分别活动贴合,进而参考附图3,在所述容纳槽61罩设于所述卡扣41顶部时,所述第一壁板611至所述第三壁板613分别作用将所述卡扣41在图中由上至下、由左下至右上的方向卡固住,进而实现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卡扣41的活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容纳槽61可以是如图所示的沿所述第一方向a延伸的整体槽,也可以是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的多个槽,并且所述容纳槽61可以容纳所述卡扣4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调整,2个、4个、6个、8个等等,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和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壁板613沿第三方向c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612沿所述第三方向c的尺寸,且所述第三壁板613沿所述第三方向c远离所述第一壁板611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与所述内存槽4的基座42相抵触,为所述操作部3的扳动提供支撑点;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c为内存卡5的插入方向。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容纳槽61在于所述卡扣41活动罩设时能够有效传递扳动力,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三壁板613沿第三方向c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612沿所述第三方向c的尺寸,即图2中,所述第三壁板613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612在图中上下方向上的尺寸,进而保证在扳动过程中,所述第三壁板613能够在远离所述第一壁板611即槽底的一端有效通过支撑点,便于所述第二壁板612起到扳动所述卡扣41的作用;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卡扣41是被扳动的,所以所述第三壁板613的支撑点必然不能落在所述卡扣4上,所以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三壁板613的尺寸做大的目的也是为了使其能够延伸至所述基座42,在所述基座42上形成支撑点。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还包括凸起部7;
所述凸起部7设置在所述第三壁板613沿所述第三方向c远离所述第一壁板611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7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方向凸起。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第三壁板613远离所述第一壁板611的一端能够有效提供支撑点,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壁板613远离所述第一壁板611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设置所述凸起部7,所述凸起部7的形状大小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其可以是如图所示的球状凸起,也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只要能够在所述第三壁板613朝向所述第二壁板612的一侧形成凸起即可,使得所述第三壁板613的支撑点明确且受力集中,便于对所述卡扣41施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凸起部7可以沿所述第一方向a连续设置,也可以对应所述基座41间隔设置,上述设置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轻易理解并实现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容纳部6还包括多个避让槽62;
所述多个避让槽62与多个所述卡扣41一一对应地沿所述第一方向a间隔设置,所述避让槽62由所述容纳槽61朝向所述内存槽4的一侧向所述容纳槽61远离所述内存槽4的一侧凹陷,且所述避让槽62与所述容纳槽61相连通。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的实用性和便捷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连接部2上设置所述避让槽62,所述避让槽62由所述容纳槽61朝向所述内存槽4的一侧向所述容纳槽61远离所述内存槽4的一侧凹陷,即所述避让槽62的槽口朝向所述卡扣41,槽底远离所述卡扣41,用于容纳或者说避让内存卡5,保证所述连接部2在于卡扣41连接时,防止与所述内存卡5造成干涉,影响扳动卡扣41的操作。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避让槽62包括第一槽壁621、第二槽壁622以及第三槽壁623;
所述第一槽壁621沿第三方向c设置,所述第二槽壁62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沿所述第一方向a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621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槽壁62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由所述第一槽壁621向所述内存槽4的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621在所述第三方向c上的底边与所述卡扣41的上表面相适配;
所述第二槽壁62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呈倒L状,且转折处对应与所述卡扣41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41朝向所述内存槽4一侧的侧面的转折处相适配;
所述第三方向c为内存卡5插入的方向。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避让槽62对所述内存卡5的避让且保证其不会影响所述卡扣41的连接,本实施例中将所述避让槽62设置为包括所述第一槽壁621至所述第三槽壁623,所述第一槽壁621作为槽底,所述第二槽壁62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作为侧壁形成与内存卡5端部的厚度相适配的U形槽,以容纳所述内存卡5的端部;其中,参考附图3,本实施例中所述避让槽62是为了容纳内存卡5的端部的,所以所述避让槽62处于所述卡扣41的上侧,即所述第一槽壁621沿所述第三方向c即图中的上下方向的底边与所述卡扣41的上表面相适配,可以是贴合、抵触也可以是间隙配合,在此不做过多限定;进一步地,由于所述避让槽62是在所述容纳槽61的基础上设置的,所以要保证所述容纳槽61罩设于所述卡扣41顶部的特点,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槽壁61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设置为倒L形,即参考附图2和附图1,且所述第二槽壁622和所述第三槽壁623的转折处对应与所述卡扣41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41朝向所述内存槽4一侧的侧面的转折处相适配,进而能够保证对所述卡扣41从顶部罩设还能够对所述卡扣41朝向所述基座42一侧的表面进行贴合并施加扳动力。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操作部3沿第二方向b向远离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内存槽4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连接部2呈弯折式连接;
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连接部2一体化成型;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b为所述卡扣开启的方向。
具体的,为了在所述操作部3向所述连接部2施力扳动所述卡扣41时能够更加的省力,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操作部3与连接部2设置为弯折式连接,即参考附图2,所述操作部3与所述连接部2相接且向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方向延伸,此处的延伸并不是沿所述第二方向b直线形延伸,而是以所述第二方向b为基准或者说为大致方向延伸,并且沿人手的按压方向向下弯折设置,以使得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操作部3在利用杠杆原理时能够更加的省力;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操作部3可以是任意形状任意形式,可以是如图2所示的杆状、板状,也可以是几何形状,进而在此不做过多限定,只要能够在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方向上为人手提供按压或握持的部位即可;本实施例中将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操作部3设置为一体化成型,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反复拆卸内存卡5的过程中在成所述连接部2和所述操作部3分体式损坏,进而延长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参考附图1、附图2以及附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1,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操作部3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若干凸粒8。
具体的,为了防止所述操作部3被按压或握持过程中打滑,出现脱手的现象,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操作部3远离所述连接部2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若干凸粒8,以增加所述操作部3与人手的摩擦力;所述凸粒8的大小与形状在此不做过多限制,可以是任意形状任意大小,只要能够在所述操作部3上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即可。
实施例2
参考附图3和附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其包括实施例1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1。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内存卡拆卸治具1即为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1,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的连接部2与同时与多个所述卡扣41活动连接,且通过所述内存卡拆卸治具1的操作部3按压以扳动所述卡扣41;其详细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参照实施例1的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延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容纳部同时与多个内存槽端部的卡扣活动连接;
操作部,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相连,用于通过扳动所述操作部以扳动所述卡扣;
所述第一方向为多个所述内存槽并排设置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至少包括容纳槽,所述容纳槽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容纳槽罩设于所述卡扣顶部,以在第二方向上与所述卡扣相抵触并提供扳动力;
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卡扣开启的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槽包括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以及第三壁板;
所述第一壁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壁板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壁板和所述第三壁板向所述第一壁板的同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二壁板朝向所述第三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靠近内存槽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三壁板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背离所述内存槽的侧壁活动贴合,所述第一壁板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卡扣顶面活动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壁板沿第三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尺寸,且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壁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与所述内存槽的基座相抵触,为所述操作部的扳动提供支撑点;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内存卡的插入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凸起部;
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三壁板沿所述第三方向远离所述第一壁板且朝向所述第二壁板的一侧,且所述凸起部向所述第二壁板的方向凸起。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部还包括多个避让槽;
所述多个避让槽与多个所述卡扣一一对应地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避让槽由所述容纳槽朝向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向所述容纳槽远离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凹陷,且所述避让槽与所述容纳槽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避让槽包括第一槽壁、第二槽壁以及第三槽壁;
所述第一槽壁沿第三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在所述第一槽壁的两侧边缘,且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由所述第一槽壁向所述内存槽的一侧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槽壁在所述第三方向上的底边与所述卡扣的上表面相适配;
所述第二槽壁和所述第三槽壁呈倒L状,且转折处对应与所述卡扣的上表面和所述卡扣朝向所述内存槽一侧的侧面的转折处相适配;
所述第三方向为内存卡插入的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沿第二方向向远离所述连接部和所述内存槽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呈弯折式连接;
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连接部一体化成型;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卡扣开启的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外表面设有若干凸粒。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内存卡拆卸治具。
CN202023195728.4U 2020-12-25 2020-12-25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4459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728.4U CN21444595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5728.4U CN21444595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45953U true CN21444595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94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5728.4U Active CN214445953U (zh) 2020-12-25 2020-12-25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459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19764U (zh) 可快速固定及拆卸的移动式插座装置
US9735515B2 (en) Elastic-clip junction box structure
CN202623606U (zh) 一种新型文件夹
CN102044644B (zh) 电池盖锁持机构
CN201946927U (zh) 太阳能接线盒
CN214445953U (zh) 内存卡拆卸治具及电子设备
CN102148341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01640259A (zh) 电池盖卡锁结构
CN102673222B (zh) 一种新型文件夹
CN201393017Y (zh) 一种卡线器
CN202737235U (zh) 一种插拔锁紧装置
US10871805B2 (en) Hard disk drive tray
CN201393016Y (zh) 防滑卡线器
CN201047370Y (zh) 槽型连接件
CN207303518U (zh) 一种插件锁合结构
CN213602086U (zh) 一种网络接口信息插座
CN212782460U (zh) 一种方便固定的五金标识牌
CN102264205A (zh) 卡扣及应用该卡扣的电子装置
CN108443654A (zh) 电子装置及其支撑架
CN201318354Y (zh) 斜面卡扣
CN201913596U (zh) 内存条插装工具
CN213904234U (zh) 基于2g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支付主板
CN109538828A (zh) 一种具有保险功能的卡扣式非定向固定结构
CN217151618U (zh) 一种紧固性好且易打开的门盖结构及燃气表
CN220198914U (zh) 一种记事本搭扣的u盘搭载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