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43067U -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43067U CN214443067U CN202022461759.3U CN202022461759U CN214443067U CN 214443067 U CN214443067 U CN 214443067U CN 202022461759 U CN202022461759 U CN 202022461759U CN 214443067 U CN214443067 U CN 214443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as
- nozzle
- chamber
- nozzle body
- ai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涉及气雾化制粉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常见现有的雾化喷嘴结构过于简单,因此气体经过雾化喷嘴后喷出时的压力较低,进而导致出现雾化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嘴体,嘴体呈环状布置且其外周侧开设有进气口,嘴体下侧开设有出气口,嘴体内形成有与进气口及出气口连通的连接腔,连接腔内设有分隔部,分隔部将连接腔划分为第一存气室和缓冲室,进气口、连接腔、第一存气室、缓冲室、以及出气口依次连通,达到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可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雾化制粉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背景技术
气雾化制粉是生产金属粉末的一种重要方法,其原理为高速气流经过雾化喷嘴加速后,将气流动能转化为金属小液滴的表面能,这样金属流被粉碎成小液滴,并在随后的飞行中凝固成粉末的过程。由于其制备金属粉末的高效性,粒度可控性,不断受到粉末冶金领域的关注。气雾化设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制备的金属粉末性能,而雾化喷嘴是整个气雾化设备的关键部件,实现气流动能与金属粉末表面能之间的转换。
但现有的雾化喷嘴内部用于气体流通的腔体结构过于简单,因此气体经过雾化喷嘴后喷出时的压力较低,进而导致出现雾化效果不佳的情况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具有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可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初期喷出时的稳定性,可便于提高后续喷出时的一致性,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包括嘴体,所述嘴体呈环状布置且其外周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嘴体下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开口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嘴体的中心轴位置;所述嘴体内形成有与进气口及出气口连通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连接腔划分为第一存气室和缓冲室,所述进气口、连接腔、第一存气室、缓冲室、以及出气口依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惰性气体从进气口进入第一存气室进行存气,当第一存气室内充满惰性气体后,惰性气体流入缓冲室,最后从出气口喷出;第一存气室可用于增加惰性气体进入初期的储气量,使得连接腔内充满惰性气体,进而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其次,缓冲室用于增加惰性气体的缓冲量,以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初期喷出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提高后续喷出时的一致性,可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气口的口径为10~14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案的进气口口径选择12mm,但不仅限于此。本方案通过采用口径较细的进气口,以便于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腔靠近于出气口位置设置有用于气体加压的增压口。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增压口包括横截面呈圆台型的第一增压段、以及横截面呈长方型的第二增压段,所述第一增压段与缓冲室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段与第二增压段平顺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压口可用于增加气体喷出时的压强。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进气口数量为若干个且绕着嘴体的外侧壁均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数量为若干个的进气口可便于提高第一存气室储存气体时的效率,进而便于提高本方案喷出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开口宽度为0.5~3mm。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该尺寸范围内的出气口,可便于进一步提高惰性气体喷出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嘴体靠近下侧端面形成有呈上窄下宽的圆台型凹陷,所述圆台型凹陷与所述嘴体同轴布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使得惰性气体喷出口往中间钢液出料孔的方向收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出气口相对于所述嘴体中心轴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气口的锥角为30~60度的高压惰性气体气流在夹角缝隙中形成锥体气流,可使得钢液于空气隔离,以防止钢液氧化;同时地,高压惰性气体气流在夹角缝隙作用下构成有扇形气流,而扇形气流则分为内层气流和外层气流,内层气流和外层气流交界处亦会形成有环形气流交叉点,因此在无氧状态下,环形气流交叉点破碎钢液,并自然形成非晶态球状,进而获得标准的非晶粉末。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嘴体包括上下装接设置的上嘴部和下嘴部,所述上嘴部与下嘴部均呈环状设置,所述连接腔形成于装接固定的所述上嘴部与下嘴部之间;所述上嘴部的外周侧壁下段绕设形成有第一环形凹陷部,所述分隔部周向布置于所述下嘴部的上侧,所述分隔部靠近下嘴部中轴线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陷部,所述缓冲室形成于第一环形凹陷部与第二环形凹陷部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流流经第二导流凹槽时,气流的导向发生改变并往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流动,以便于钢液的进一步顺利流出。所述上嘴部焊接固定于下嘴部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一种耦合气盒,包括盒体以及应用有嘴体,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与嘴体外轮廓相匹配的安装凹槽,所述嘴体匹配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凹槽靠近进气口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存气室相连通的第二存气室,所述盒体的旁侧插设有与外界气源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第二存气室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气管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后的进气,第二存气室与第一存气室的组合可便于进一步提高储气量,进而便于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强以及平衡后续气压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
2、可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初期喷出时的稳定性;
3、可便于提高后续喷出时的一致性,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
总的来说本实用新型,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可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初期喷出时的稳定性,可便于提高后续喷出时的一致性,进而便于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5、出料孔;16、进气口;17、连接腔;171、第一存气室;172、缓冲室;18、出气口;19、分隔部;20、圆台型凹陷;21、第一环形凹陷部;22、第二环形凹陷部;23、盒体;24、安装凹槽;25、第二存气室; 26、进气管;31、增压口;311、第一增压段;312、第二增压段;62、嘴体; 621、上嘴部;622、下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如图1所示,包括嘴体62,嘴体62呈环状布置且其外周侧开设有进气口16,嘴体62下侧开设有出气口18,出气口18的开口倾斜设置且朝向嘴体62的中心轴位置;嘴体62内形成有与进气口16及出气口18连通的连接腔17,连接腔17内设有分隔部19,分隔部19将连接腔 17划分为第一存气室171和缓冲室172,进气口16、连接腔17、第一存气室 171、缓冲室172、以及出气口18依次连通。
惰性气体从进气口16进入第一存气室171进行存气,当第一存气室171 内充满惰性气体后,惰性气体流入缓冲室172,最后从出气口18喷出;第一存气室171可用于增加惰性气体进入初期的储气量,使得连接腔17内充满惰性气体,进而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喷出时的压力;其次,缓冲室172用于增加惰性气体的缓冲量,以便于增大惰性气体初期喷出时的稳定性,以及便于提高后续喷出时的一致性,可有效地提高本方案惰性气体喷出的工作稳定性。
进气口16的口径为10~14mm。本方案的进气口16口径选择12mm,但不仅限于此。本方案通过采用口径较细的进气口16,以便于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强。
连接腔17靠近于出气口18位置设置有用于气体加压的增压口31。
增压口31包括横截面呈圆台型的第一增压段311、以及横截面呈长方型的第二增压段312,第一增压段311与缓冲室172连接,第一增压段311与第二增压段312平顺连接。增压口31可用于增加气体喷出时的压强。
进气口16数量为若干个且绕着嘴体62的外侧壁均布。数量为若干个的进气口16可便于提高第一存气室171储存气体时的效率,进而便于提高本方案喷出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出气口18的横截面开口宽度为0.5~3mm。通过采用该尺寸范围内的出气口18,可便于进一步提高惰性气体喷出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嘴体62靠近下侧端面形成有呈上窄下宽的圆台型凹陷20,圆台型凹陷 20与嘴体62同轴布置,可使得惰性气体喷出口往中间钢液出料孔15的方向收拢。
出气口18相对于嘴体62中心轴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出气口18的锥角为30~60度的高压惰性气体气流在夹角缝隙中形成锥体气流,可使得钢液于空气隔离,以防止钢液氧化;同时地,高压惰性气体气流在夹角缝隙作用下构成有扇形气流,而扇形气流则分为内层气流和外层气流,内层气流和外层气流交界处亦会形成有环形气流交叉点,因此在无氧状态下,环形气流交叉点破碎钢液,并自然形成非晶态球状,进而获得标准的非晶粉末。本方案针对非晶或纳米晶粉末的制备而设计的。
嘴体62包括上下装接设置的上嘴部621和下嘴部622,上嘴部621与下嘴部622均呈环状设置,连接腔17形成于装接固定的上嘴部621与下嘴部 622之间;上嘴部621的外周侧壁下段绕设形成有第一环形凹陷部21,分隔部19周向布置于下嘴部622的上侧,分隔部19靠近下嘴部622中轴线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陷部22,缓冲室172形成于第一环形凹陷部21与第二环形凹陷部22之间。当气流流经第二导流凹槽时,气流的导向发生改变并往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流动,以便于钢液的进一步顺利流出。上嘴部621焊接固定于下嘴部622上。
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液是指非晶或纳米晶合金液体,本方案主要应用于非晶或纳米晶合金粉末制备,但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二:
一种耦合气盒,如图2所示,包括盒体23以及应用有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嘴体62,盒体23上开设有与嘴体62外轮廓相匹配的安装凹槽24,嘴体62 匹配安装于安装凹槽24内。
安装凹槽24靠近进气口16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存气室171相连通的第二存气室25,盒体23的旁侧插设有与外界气源连通的进气管26,进气管26 与第二存气室25相连通。
进气管26用于与外界气源连通后的进气,第二存气室25与第一存气室 171的组合可便于进一步提高储气量,进而便于提高惰性气体的压强以及平衡后续气压的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包括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嘴体呈环状布置且其外周侧开设有进气口,所述嘴体下侧开设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的开口倾斜设置且朝向所述嘴体的中心轴位置;所述嘴体内形成有与进气口及出气口连通的连接腔,所述连接腔内设有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连接腔划分为第一存气室和缓冲室,所述进气口、连接腔、第一存气室、缓冲室、以及出气口依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的口径为10~14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腔靠近于出气口位置设置有用于气体加压的增压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口包括横截面呈圆台型的第一增压段、以及横截面呈长方型的第二增压段,所述第一增压段与缓冲室连接,所述第一增压段与第二增压段平顺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的横截面开口宽度为0.5~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嘴体靠近下侧端面形成有呈上窄下宽的圆台型凹陷,所述圆台型凹陷与所述嘴体同轴布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相对于所述嘴体中心轴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其特征在于,所述嘴体包括上下装接设置的上嘴部和下嘴部,所述上嘴部与下嘴部均呈环状设置,所述连接腔形成于装接固定的所述上嘴部与下嘴部之间;所述上嘴部的外周侧壁下段绕设形成有第一环形凹陷部,所述分隔部周向布置于所述下嘴部的上侧,所述分隔部靠近下嘴部中轴线一侧的侧壁上设有第二环形凹陷部,所述缓冲室形成于第一环形凹陷部与第二环形凹陷部之间。
9.一种耦合气盒,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以及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嘴体,所述盒体上开设有与嘴体外轮廓相匹配的安装凹槽,所述嘴体匹配安装于所述安装凹槽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耦合气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凹槽靠近进气口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一存气室相连通的第二存气室,所述盒体的旁侧插设有与外界气源连通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第二存气室相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61759.3U CN214443067U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61759.3U CN214443067U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43067U true CN214443067U (zh) | 2021-10-22 |
Family
ID=781483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61759.3U Active CN214443067U (zh) | 2020-10-29 | 2020-10-29 |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43067U (zh) |
-
2020
- 2020-10-29 CN CN202022461759.3U patent/CN21444306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521378B (zh) | 一种喷枪装置 | |
US9447796B2 (en) | Annular jet pump | |
JP6922063B2 (ja) | 新規の密結合気噴霧化ノズル | |
CN201807737U (zh) | 用于制备金属粉末的雾化喷嘴 | |
CN104368820B (zh) | 一种融合laval与hartmann结构的超音速雾化喷嘴 | |
CN201900264U (zh) | 一种非限制性高压气体雾化喷嘴 | |
CN104353838B (zh) | 一种二级laval与hartmann结构融合的超音速雾化喷嘴 | |
CN108480652A (zh) | 一种制备球形金属粉体用高效率环孔气体雾化喷嘴 | |
CN103423214B (zh) | 复合串级射流泵 | |
CN214443067U (zh) | 一种稳定型出气喷嘴及耦合气盒 | |
CN206104891U (zh) | 一种用于制备微细球形粉体的气雾化喷嘴 | |
CN202684095U (zh) | 一种制备金属及合金粉末的高能气体雾化喷嘴 | |
CN110976120A (zh) | 一种反向气流加速雾化的离心涂料喷嘴 | |
CN201969633U (zh) | 一种用于制备低熔点金属粉末的雾化喷嘴 | |
CN217252824U (zh) | 一种用于制备金属粉末的环缝雾化喷嘴装置 | |
CN210022551U (zh) | 一种双流体多级雾化喷嘴 | |
CN104353839A (zh) | 一种单级融合laval与hartmann结构的超音速雾化喷嘴 | |
CN105478268A (zh) | 除尘喷头 | |
CN211801736U (zh) | 一种扩张式气体出口雾化器 | |
CN209423885U (zh) | 一种混流式多级蒸汽雾化喷嘴 | |
CN209492867U (zh) | 一种充液瓶的排气结构 | |
CN109396454A (zh) | 一种3d打印双级气雾化喷嘴 | |
CN203285600U (zh) | 倒锥形喷孔的喷油嘴 | |
CN201684681U (zh) | 高压涡流喷头 | |
CN109482380A (zh) | 一种混流式多级蒸汽雾化喷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No.15, Shunjing Avenue, B District, Lishui and GUI Industrial Park,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Foshan Zhongyan Magneto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 Shunjing Avenue, B District, Lishui and GUI Industrial Park, Nanhai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FOSHAN ZHONGYAN AMORPHOUS TECHNOLOGY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