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31079U -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31079U
CN214431079U CN202120341112.9U CN202120341112U CN214431079U CN 214431079 U CN214431079 U CN 214431079U CN 202120341112 U CN202120341112 U CN 202120341112U CN 214431079 U CN214431079 U CN 2144310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mblebee
beehive
underground
control device
temperatur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4111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凯
兰凤明
刘玉玲
牛庆生
王志
何金明
孙智禹
王振伟
牛犇
姚真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filed Critical Apiculture Science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 (jilin Honeybee Product Quality Management Supervise Station Jilin Honeybee Heredity Resource Gene Protection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034111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310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310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310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eding Of Plants And Reproduction By Means Of Cultu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包括壳体、通风管以及蜂箱。壳体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方,壳体具有容纳腔;通风管与容纳腔连通,且具有用于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有关闭或打开通风口的阀门;蜂箱设置于容纳腔内;蜂箱内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蜂箱内的温湿度,以在蜂箱内的温湿度偏离预设值时通过打开通风口处的阀门进行调节;且蜂箱连通设置有出入管,出入管远离蜂箱的一端能伸出至地表上方。该装置通风且恒温,其能够通过调节蜂箱的温湿度,使其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从而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网棚作物制种产业中,常用的授粉方式包括了人工授粉和昆虫授粉。但随着农业生产中劳动工人的年龄普遍偏大,而且用工费用逐渐上涨,使得昆虫授粉正成为棚室作物制种(授粉)的主要生产方式。与蜜蜂相比,熊蜂棚室制种(授粉)具有更多优势:熊蜂个体大、寿命长、吻长,采集力强,对有特殊气味的茄科类作物及深冠花科作物授粉特别有效,此外熊蜂耐高温、趋光性差,不易撞棚,对低温、低光密度适应能力强,阴雨天照常出巢采集。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用于食用、药用、饲用和工业等多个行业。在杂交大豆制种时必须在网棚内进行授粉进行准确制种,而大豆属于自花授粉作物,低异交率,花粉花蜜含量较少,蜜蜂等其他喜好花蜜的授粉昆虫对网棚大豆花的采集效率弱于熊蜂,因此熊蜂也逐渐成为网棚杂交大豆制种中的优选昆虫。
由于大豆的自身生长特性,大豆花期正处于酷暑时分,而且外界环境干燥,对熊蜂为网棚大豆制种具有较大影响。尤其在我国北部地区,大豆开花的7月,天气炎热,网棚大豆授粉内环境温度相对更高,有时最高环境地面温度高达40-45℃。过高的环境温度导致蜂群内蜂王停产、卵虫蛹的发育受阻、工蜂躁动不安,易发生不同蜂群之间的盗蜂,最终导致熊蜂授粉效率降低、授粉时长缩短。针对于该现象,目前暂无有效方法,只能将蜂箱置于棚室地面30厘米高的架子上,并用简单的遮挡物进行遮蔽太阳直射,对于高温对熊蜂群的影响效果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风且恒温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能够调节蜂箱的温湿度,使其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包括:
壳体,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方,壳体具有容纳腔;
通风管,与容纳腔连通,且具有用于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有关闭或打开通风口的阀门;
蜂箱,设置于容纳腔内,以供熊蜂休整和繁殖;蜂箱内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蜂箱内的温湿度,以在蜂箱内的温湿度偏离预设值时通过打开通风口处的阀门进行调节;且蜂箱连通设置有出入管,出入管远离蜂箱的一端能伸出至地表上方,以供熊蜂进出蜂箱。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靠近地表的方向上,蜂箱具有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温湿度检测件设置于蜂箱靠近顶壁的位置上。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走线管和通风层,走线管与容纳腔连通,通风层内设有风扇,风扇的第一连接线通过走线管引出以与电源相连;温湿度检测件的第二连接线也通过走线管引出以与电源相连。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通风层通过支撑板设置于蜂箱靠近地表的一侧,且通风层内设置有多个风扇,且多个风扇间隔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饲料盛放机构,饲料盛放机构设置于容纳腔内,与蜂箱连通,用于为蜂箱内的熊蜂提供饲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饲料盛放机构具有补饲口,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与补饲口连通的补饲管,补饲管具有能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饲喂口,以通过饲喂口向饲料盛放机构补充饲料。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容纳腔内的至少一个泡沫板;且当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包括两个泡沫板时,两个泡沫板间隔设置,且分别邻近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稻草层,稻草层设置于容纳腔内,且邻近容纳腔的顶部设置。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土壤层,土壤层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的顶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出入管为螺纹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至少具备以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包括壳体、通风管以及蜂箱。其中,壳体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方,壳体具有容纳腔;通风管与容纳腔连通,且具有用于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通风口,通风口处设有关闭或打开通风口的阀门;蜂箱设置于容纳腔内,以供熊蜂休整和繁殖;蜂箱内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蜂箱内的温湿度,以在蜂箱内的温湿度偏离预设值时通过打开通风口处的阀门进行调节;且蜂箱连通设置有出入管,出入管远离蜂箱的一端能伸出至地表上方,以供熊蜂进出蜂箱。
该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设置于地表下方,因而在大豆授粉季节其相较于位于地表上方而言具有更低的温度,更适宜于熊蜂生活和繁殖。同时,通过通风管和蜂箱内的温湿度检测件的配合,使得蜂箱内的温湿度偏离熊蜂正常生活和繁殖的数值时,其能通过通风管进行通风处理,使其恢复至正常温湿度的值域,从而能通过调节蜂箱的温湿度以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使得蜂箱可始终处于通风且恒温的状态,进而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同时,由于地下环境有利于蜂群处于相对恒定的黑暗环境,因而也更利于蜂群内持续的产卵和幼虫的发育,能够为熊蜂采集蜂在授粉的高温时段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使采集蜂保持体力,提高授粉效率,以进一步地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三。
图标:100-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1-壳体;105-通风管;107-通风口;109-蜂箱;111-温湿度检测件;115-出入管;116-出入口;117-底壁;119-顶壁;121-走线管;123-通风层;125-风扇;127-第一连接线;129-第二连接线;131-饲料盛放机构;133-补饲口;135-饲喂口;137-泡沫板;139-稻草层;141-土壤层;143-补饲管;145-支撑板;147-支撑架;149-子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由于大豆授粉季节的环境温度较高,其严重影响了熊蜂授粉的效率和质量。为了解决此技术问题,现有技术通常采用遮挡物对蜂箱进行遮挡,此种方式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缓解太阳直射所带来的高温,也能在连续阴雨大风天气能够达到一定保温、防雨、防风效果,但是,不能避免温差过大所造成的影响,熊蜂仍然容易出现闪子、伤卵、伤蜂现象,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高温所带来的问题,对熊蜂群的影响效果甚微。
有鉴于此,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将蜂箱设置于地表下方,且通过温湿度检测件和通风技术对蜂箱内的温湿度进行调节,使其满足熊蜂生活和繁殖的需求,从而保证授粉效率。下面对该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的结构进行详细地介绍。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一;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二;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的剖面示意图三。请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该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设置于地表下方,以保证其整体具有一个较低温度,例如在吉林的夏季的七月,其相较于放置于地表上方而言,其能将温度控制在20-28℃之间,从而利于熊蜂的生活和繁殖,进而利于熊蜂对大豆进行授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熊蜂是用于对大豆进行授粉,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用于对向日葵等夏季繁殖的农作物进行授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具体包括壳体101、通风管105以及蜂箱109。
详细地,壳体101大致呈圆筒状结构,也可以呈长方体或正方体结构,其埋设于地表下方,用于保证其内部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从而保证熊蜂能正常的出入壳体101,以进行授粉作业。同时,壳体101内具有容纳腔,容纳腔的设置使得蜂箱109能安全且可靠地存放于壳体101内,以保证熊蜂生活和繁殖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壳体101的才可以为木质材料、塑料、陶瓷或金属材料,其中,优选为木质材质,以适应熊蜂的生活环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国,其材质的选择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详细地,通风管105与容纳腔连通,且具有用于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通风口107,通过通风口107和通风管105的设置,使得容纳腔内的环境能与外界连通,从而能在需要进行通风作业时,对容纳腔内的环境进行通风处理,以保证其内部环境的洁净度和温湿度,从而保证蜂箱109满足熊蜂的生活和繁殖需求。同时,通风口107处设有关闭或打开通风口107的阀门。通过这样设置,在无需进行通风处理时,无需将通风口107打开,而在需要进行通风作业时,将阀门打开即可进行通风,利于提高通风效率。
详细地,蜂箱109设置于容纳腔内,以供熊蜂休整和繁殖,且蜂箱109连通设置有出入管115,出入管115具有出入口116,出入管115远离蜂箱109的一端能伸出至地表上方,以供熊蜂进出蜂箱109,也即通过出入管115的设置使得熊蜂可通过出入管115的出入口116后运动至地表上方以对大豆进行授粉作业,同时也利于熊蜂通过出入管115的出入口116后运动至蜂箱109内进行补食、休息和繁殖。另外,蜂箱109内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111,用于检测蜂箱109内的温湿度,以在蜂箱109内的温湿度偏离预设值时通过打开通风口107处的阀门进行调节。也即,当蜂箱109内的温湿度过高时,可打开通风口107处的阀门,使得蜂箱109通过通风管105与外界连通,从而进行通风,进而使得蜂箱109内的温湿度回归至正常范围,以更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
也即,通过上述设置,该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设置于地表下方,因而在大豆授粉季节其相较于位于地表上方而言具有更低的温度,更适宜于熊蜂生活和繁殖。同时,通过通风管105和蜂箱109内的温湿度检测件111的配合,使得蜂箱109内的温湿度偏离熊蜂正常生活和繁殖的数值时,其能通过通风管105进行通风处理,使其恢复至正常温湿度的值域,从而能通过调节蜂箱109的温湿度以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使得蜂箱109可始终处于通风且恒温的状态,进而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同时,由于地下环境有利于蜂群处于相对恒定的黑暗环境,因而也更利于蜂群内持续的产卵和幼虫的发育,能够为熊蜂采集蜂在授粉的高温时段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使采集蜂保持体力,提高授粉效率,以进一步地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出入管115为螺纹软管,将出入管115设置为螺纹软管,使得出入管115的内侧壁具有一定凹凸结构,因而便于熊蜂附着于出入管115的内侧,也便于保证熊蜂能正常的进出蜂箱109,以进行授粉作业。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出入管115也可以设置为圆管,在圆管内设置凹凸结构,或者将其内侧壁设置为摩擦度较高的侧壁,以保证熊蜂能正常出入,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在靠近地表的方向上,蜂箱109具有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底壁117和顶壁119,温湿度检测件111设置于蜂箱109靠近顶壁119的位置上。由于熊蜂在蜂箱109内生活所产生的子脾149大致呈弧形的堆状结构设置,因而将温湿度检测件111设置于靠近蜂箱109的顶壁119的位置处,能利用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到子脾149的影响,从而能更准确地调节蜂箱109内的温湿度,以满足熊蜂的生活和繁殖需要,从而提高授粉效率和质量。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温湿度检测件111位于蜂箱109上方1/3处的中央,以充分地保证子脾149不至于影响温湿度检测件111的检测结果,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温湿度检测件111设置于蜂箱109的顶壁119等位置,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同时,需要说明的是,温湿度检测件111可选择为温湿度传感器,其结构与现有技术的温湿度传感器结构相同。同时,在温湿度传感器检测到蜂箱109内的温湿度过高时打开阀门的动作即可以通过人工来完成,也可以通过PLC等控制器进行,当其通过控制器进行时,仅仅是利用控制器本身的控制功能,不涉及计算机程序的改进。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走线管121和通风层123。其中,走线管121与容纳腔连通,用于供各种线路通过,以保证线路埋设于地表下方后的安全性。例如,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层123内设有风扇125,风扇125的第一连接线127通过走线管121引出以与电源相连;温湿度检测件111的第二连接线129也通过走线管121引出以与电源相连。
详细地,通风层123具体位于蜂箱109上方,且其通过支撑板145设置于蜂箱109靠近地表的一侧,通风层123内设置有多个风扇125,且多个风扇125间隔设置。通过多个风扇125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在温湿度检测件111检测到蜂箱109内的温湿度偏离正常值时,在通风口107被阀门打开后,配合进行通风作业,使得通风效果更好。另一方面,通过风扇125的设置,还能提供降温和除湿的作业,还可将蜂群在地底繁育时排便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快速排出,保障蜂群空气流畅,氧气量充足,从而充分地保证蜂箱109内的环境适宜于熊蜂生活和繁殖。
作为可选的方案,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层123的风扇125的数量为三个,且两个风扇125间隔设置于通风层123的前方,剩余的一个风扇125设置于通风层123的后方,以充分地保证通风效果和质量。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风扇125的数量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选择为两个、四个或者更多等,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通风层123还包括位于风扇125上方的支撑架147,支撑架147与支撑板145相对且间隔设置,用于充分地保证壳体101内的其他结构的安装强度、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饲料盛放机构131,饲料盛放机构131内盛放有熊蜂需要的液体饲料。同时,饲料盛放机构131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位于蜂箱109下方,与蜂箱109连通,用于为蜂箱109内的熊蜂提供饲料,以使得熊蜂在繁殖和生活过程中具有足够的饲料,从而能为熊蜂提供进行生命活动以及授粉作业的能量,保证授粉作业的效率和质量。
作为可选的方案,饲料盛放机构131具有补饲口133,补饲口133位于饲料盛放机构131的最上方,且位于靠近侧壁的方向上。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与补饲口133连通的补饲管143,补饲管143可为软管,其可与第一连接线127和第二连接线129一样设置于连接管内,当然也可以分开设置为两根管道,补饲管143具有能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饲喂口135,以通过饲喂口135向饲料盛放机构131补充饲料。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利用熊蜂为棚室大豆授粉的时间一般在20天以上,一般需要补充1-2次液体饲料,普通方法需要将蜂箱109搬离,随后添加饲料后再将蜂群归正,但每次的移动过程对蜂群的应激较大,严重时影响到蜂王的产卵和工蜂的采集。因而,通过补饲口133和补饲管143的设置不仅够快速对蜂群进行营养物质补充,保证饲料的新鲜度,还能避免了常规补充饲料时移动蜂箱109对蜂群的应激反应,从而为蜂群繁育创造最佳条件,能够更好地完成授粉任务。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饲喂口135处也可以设置阀门,以在需要时打开饲喂口135进行饲喂作业。同时,通常而言,通风口107与饲喂口135是关闭的,在打开通风层123的风扇125前才将通风口107与饲喂口135打开,以保证其作业的正常进行。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需求定时地打开通风口107和饲喂口135,以提高作业效率,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请再次参阅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设置于容纳腔内的至少一个泡沫板137。泡沫板137的设置可用来隔除底部下雨后土壤的潮湿,同时还能提供有效地隔热作用,使得蜂箱109内的温湿度满足熊蜂的生活和繁殖需要,从而以进一步地保证授粉效率和质量。
作为可选的方案,泡沫板137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泡沫板137间隔设置,且分别邻近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并一个位于通风层123的上方,另一个位于壳体101的最底层,以充分保证整个蜂箱109的温湿度满足需求。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泡沫板137的数量以及其安装放置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进一步可选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稻草层139,稻草层139设置于容纳腔内,且邻近容纳腔的顶部设置,并具体位于泡沫板137和蜂箱109之间,用于提供有效地保温和隔热作用,充分地保证蜂箱109内的环境的温度、湿度满足熊蜂的生活与繁殖的需求,从而进一步地保证授粉效率和质量。
更进一步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还包括土壤层141,土壤层141设置于容纳腔内,且位于容纳腔的顶部,其利用地表下原有的土壤结构,未整个装置提供有效地隔热,恒温、隔音作用,为熊蜂正常繁育创造理想生活空间,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授粉效率和质量。
也即,在本实施例中,不仅通过温湿度检测件111和通风管105能对温湿度进行调节,还可通过多个隔热层(泡沫板137、稻草层139、通风层123、土壤层141),能够有效调节蜂群生存环境温湿度,同时地下黑暗环境科保证蜂群繁育生存条件,从而保证授粉效率和质量。同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隔热层内各层结构之间的位置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进行详细地介绍:
通过此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的设置,在使用时,能先将其安装于地表以下,然后通过温湿度检测件111与通风管105的配合使得蜂箱109处于恒温恒湿状态,然后使得熊蜂能通过出入管115进出蜂箱109,并能实时通过补饲管143补充饲料,且通过多个隔热层(泡沫板137、稻草层139、通风层123、土壤层141),能够有效调节蜂群生存环境温湿度,以保证熊蜂的生活、繁殖以及授粉作业的有效进行。
在上述过程中,该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设置于地表下方,因而在大豆授粉季节其相较于位于地表上方而言具有更低的温度,更适宜于熊蜂生活和繁殖。同时,通过通风管105和蜂箱109内的温湿度检测件111的配合,使得蜂箱109内的温湿度偏离熊蜂正常生活和繁殖的数值时,其能通过通风管105进行通风处理,使其恢复至正常温湿度的值域,从而能通过调节蜂箱109的温湿度以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使得蜂箱109可始终处于通风且恒温的状态,进而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同时,由于地下环境有利于蜂群处于相对恒定的黑暗环境,因而也更利于蜂群内持续的产卵和幼虫的发育,能够为熊蜂采集蜂在授粉的高温时段提供适宜的休息环境,使采集蜂保持体力,提高授粉效率,以进一步地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同时,通过多个隔热层(泡沫板137、稻草层139、通风层123、土壤层141),能够有效调节蜂群生存环境温湿度,从而更进一步地保证授粉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风且恒温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100,其能够调节蜂箱109的温湿度,使其满足熊蜂的生活需求,提高熊蜂的产卵量和出房率,延长蜂群的繁殖周期,提高熊蜂采集效率,继而保证大豆的授粉效果和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用于埋设于地表下方,所述壳体具有容纳腔;
通风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且具有用于伸出至地表上方的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关闭或打开所述通风口的阀门;
蜂箱,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以供熊蜂休整和繁殖;所述蜂箱内设置有温湿度检测件,用于检测所述蜂箱内的温湿度,以在所述蜂箱内的温湿度偏离预设值时通过打开所述通风口处的所述阀门进行调节;且所述蜂箱连通设置有出入管,所述出入管远离所述蜂箱的一端能伸出至地表上方,以供熊蜂进出所述蜂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靠近地表的方向上,所述蜂箱具有间隔且相对设置的底壁和顶壁,所述温湿度检测件设置于所述蜂箱靠近所述顶壁的位置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走线管和通风层,所述走线管与所述容纳腔连通,所述通风层内设有风扇,所述风扇的第一连接线通过所述走线管引出以与电源相连;所述温湿度检测件的第二连接线也通过所述走线管引出以与所述电源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风层通过支撑板设置于所述蜂箱靠近地表的一侧,且所述通风层内设置有多个风扇,且多个所述风扇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饲料盛放机构,所述饲料盛放机构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与所述蜂箱连通,用于为所述蜂箱内的熊蜂提供饲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饲料盛放机构具有补饲口,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补饲口连通的补饲管,所述补饲管具有能伸出至所述地表上方的饲喂口,以通过所述饲喂口向所述饲料盛放机构补充饲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至少一个泡沫板;且当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包括两个所述泡沫板时,两个所述泡沫板间隔设置,且分别邻近所述容纳腔的顶部和底部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稻草层,所述稻草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邻近所述容纳腔的顶部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还包括土壤层,所述土壤层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位于所述容纳腔的顶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入管为螺纹软管。
CN202120341112.9U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Active CN2144310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1112.9U CN21443107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41112.9U CN21443107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31079U true CN214431079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183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41112.9U Active CN214431079U (zh) 2021-02-05 2021-02-05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310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657940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controlling the climate of an insect rearing climate area
CN102125002B (zh) 一种盲椿象寄生蜂的人工饲养方法
CN103461220B (zh) 一种中蜂蜂箱及中蜂用于大棚作物授粉的方法
CN103141410B (zh) 内圆外方自动恒温中蜂蜂箱
CN111543400B (zh) 一种用于家蚕种质资源培育保护的设备及方法
KR100866578B1 (ko) 식물 재배기
CN102322161A (zh) 一种禽类养殖与蔬菜种植的复合系统
CN214431079U (zh)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CN112753618A (zh) 一种熊蜂地下仿生温控装置
CN212971243U (zh) 一种蜜蜂孵化器
CN105379682B (zh) 九香虫大规模人工繁殖方法
WO2019041648A1 (zh) 一种用于生态养殖的阳光房
CN111838018A (zh) 一种熊蜂饲养箱及其增温控制监控系统
CN217958400U (zh) 一种瓢虫人工饲养架
CN213044751U (zh) 蜂王群外贮存设备
KR100954849B1 (ko) 우화장치와 미니소상 및 미니소상용 벌농을 이용한 산란용 신여왕벌 대량증식방법
CN107135984B (zh) 养护箱及培育系统
KR20200093935A (ko) Ict 스마트팜 컨테이너 시스템
CN205389849U (zh) 地下授粉箱
CN213187741U (zh) 一种便于检查立体化种养殖装置
CN210328951U (zh) 一种蜜蜂幼虫培育装置
CN220359918U (zh) 一种规模化养殖蜜蜂产卵专用箱
CN210538294U (zh) 昆虫孵化装置及昆虫孵化系统
CN105211002A (zh) 具有自动分离和收集功能的果蝇饲养装置
KR101225608B1 (ko) 부화기의 히팅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