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25967U -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25967U
CN214425967U CN202120510336.8U CN202120510336U CN214425967U CN 214425967 U CN214425967 U CN 214425967U CN 202120510336 U CN202120510336 U CN 202120510336U CN 214425967 U CN214425967 U CN 2144259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water
waste heat
section
water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103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继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qing Lv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qing Lv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qing Lv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qing Lvneng Thermal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103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259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259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259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0Technologies for a more efficient combustion or heat usage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连接炉体用于排烟的烟管,所述烟管内穿设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远离炉体一端为进水口,靠近炉体一端为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泵机,所述主水管侧壁还连接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远离主水管一端穿设在烟管外,加水管远离主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二泵机。本申请可以提高锅炉的余热回收效果,减少热量的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工业锅炉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向锅炉输入的能量有燃料中的化学能、电能,锅炉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
参照图1,锅炉主要包括炉体40、安装在炉体40进料一侧的进料斗41和设置在炉体40内的过热机构42,过热机构42包括若干组蒸汽水管,蒸汽水管的两个端部皆穿设在炉体40外,分别用于进水和出水。锅炉工作时,向进料斗41内加入燃煤,蒸汽水管内通水,燃煤燃烧使炉体40内温度骤升,蒸汽水管的温度上升,由于蒸汽水管的传热,蒸汽水管内的水流动时,被加热变成水蒸汽,传导至汽轮机内进行能量转换。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炉体40内为蒸汽水管供热后,最后导出的煤烟仍具有较高的温度,直接排出会导致能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减少热量的浪费,本申请提供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连接炉体用于排烟的烟管,所述烟管内穿设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远离炉体一端为进水口,靠近炉体一端为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泵机,所述主水管侧壁还连接有加水管,所述加水管远离主水管一端穿设在烟管外,加水管远离主水管一端连接有第二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内的水从进水口进入后,吸收炉体内的余热,水温升高后至一定程度后,加水管通入冷水,由于主水管内的基础温度变高,与加水管内的冷水对流时,散失的热量就会相对减少,因此热效率更高,当水导向出水口的过程中,由于逐渐靠近炉体,传导的热量也随之升高,因此加热效果更佳。
优选的,所述主水管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段、导热段和出水段,进水段和出水段皆穿设在烟管外,所述导热段螺旋环绕在烟管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段呈螺旋设置,因此相较于直管,在烟管内的长度更长,增长了导热路径,具有更好的导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导热段外侧壁设有翅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段外侧壁设置翅片,翅片一般为导热性能较好且呈螺旋环绕的薄板,翅片可以增大与烟管内空气的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翅片远离导热段一端与烟管内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翅片端部与烟管内壁相抵,因此煤烟导出时,沿着翅片走向传导,因此传热效率更佳,余热的利用效果也更好。
优选的,所述出水口侧壁连接有循环水管和第三泵机,所述循环水管远离出水口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水管内经过加热的水大部分导出,还有一部分被第三泵机抽吸至循环水管内,又输送至进水口,与冷水混合,进行热扩散,同样的,将进水口输入的水的基础稳定提高,散失的热量就会相对减少,因此提高了换热效率。
优选的,所述烟管远离炉体一端连接有抽吸件,用于抽吸煤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般情况下,煤烟的温度较高,因此从烟管排出时,热空气上升,热量会先在烟管上端聚集,然后缓慢传导至烟管尾端,又由于热量的散失,煤烟在传导过程中,温度逐渐降低。烟管远离炉体一端连接有抽吸件,抽吸件用于抽吸煤烟,使得煤烟带来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提高了换热效果。
优选的,所述烟管内设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煤烟从烟管排出时,煤烟带来的热量有部分传导给烟管,又从烟管散失。在烟管内设置保温层,可以起到隔热的效果,减少煤烟不必要的热量损耗,提高了余热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加水管通入冷水,由于主水管内的基础温度变高,与加水管内的冷水对流时,散失的热量就会相对减少,因此热效率更高。
2.导热段外侧壁设置翅片,翅片可以增大与烟管内空气的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3.烟管远离炉体一端连接有抽吸件,抽吸件用于抽吸煤烟,使得煤烟带来的热量分布更为均匀,提高了换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表现局部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烟管;11、抽吸件;12、主水管;121、进水段;122、导热段;123、出水段;13、进水口;14、第一泵机;15、出水口;16、保温层;20、加水管;21、第二泵机;22、循环水管;23、第三泵机;30、翅片;40、炉体;41、进料斗;42、过热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参照图1,包括烟管10和抽吸件11。烟管10连接炉体,用于排放煤烟,抽吸件11连接烟管10远离炉体一端,用于抽吸煤烟,抽吸件11可以为气泵。烟管10内穿设有主水管12,主水管12内通水,同于与煤烟换热。
炉体内燃烧时,启动抽吸件11,抽吸件11将高温的煤烟抽吸至烟管10内,主水管12内通水,煤烟环绕主水管12,将热量传导至主水管12内,主水管12内的水与外界换热,因此水被加热后导出,进行后续利用。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主水管12包括进水段121、导热段122和出水段123,导热端穿设在烟管10内,进水段121连接导热段122的远离炉体一端,进水段121远离导热段122一端即为进水口13,出水段123连接导热段122靠近炉体一端,出水段123远离导热段122一端即为出水口15,进水段121和出水段123皆穿设在烟管10外。进水口13连接有第一泵机14,第一泵机14用于将水抽吸至主水管12内。
导热段122侧壁连接有加水管20,加水管20远离导热段122一端穿出烟管10,加水管20穿出烟管10一端连接有第二泵机21,用于将水从加水管20抽吸至主水管12内。出水段123侧壁连接有循环水管22,循环水管22远离出水段123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水口13,循环水管22上连接有第三泵机23,用于将出水段123内经过加热处理的水部分抽吸至进水口13进入循环。主水管12、加水管20和循环水管22皆为导热材料制成,可以为铜管等。
烟管10内设有保温层16,保温层16可以为硬质聚氨酯。导热段122呈螺旋设置,导热段122外侧壁安装有翅片30,翅片30沿导热段122长度方向螺旋环绕,且翅片30远离导热端一侧抵接于烟管10内壁,用于延长煤烟导出路径。
主水管12内的水从进水口13进入后,吸收炉体内的余热,水温升高后至一定程度后,加水管20通入冷水,由于主水管12内的基础温度变高,与加水管20内的冷水对流时,散失的热量就会相对减少,可以起到提高换热效率的作用。主水管12内经过加热的水大部分导出,还有一部分被第三泵机23抽吸至循环水管22内,又输送至进水口13,与冷水混合,重新与煤烟换热,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冷水导入导热段122时,由于导热段122呈螺旋设置,相较于直管,在烟管10内的长度更长,增长了导热路径。翅片30增大了与煤烟的接触面积,翅片30端部与烟管10内壁相抵,因此煤烟导出时,沿着翅片30走向传导,具有更佳的换热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的实施原理为:炉体内燃烧时,启动抽吸件11,抽吸件11将高温的煤烟抽吸至烟管10内,主水管12内通水,煤烟环绕主水管12,将热量传导至主水管12内,主水管12内的水与外界换热,因此水被加热后导出,进行后续利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炉体用于排烟的烟管(10),所述烟管(10)内穿设有主水管(12),所述主水管(12)远离炉体一端为进水口(13),靠近炉体一端为出水口(15),所述进水口(13)连接有第一泵机(14),所述主水管(12)侧壁还连接有加水管(20),所述加水管(20)远离主水管(12)一端穿设在烟管(10)外,加水管(20)远离主水管(12)一端连接有第二泵机(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水管(12)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水段(121)、导热段(122)和出水段(123),进水段(121)和出水段(123)皆穿设在烟管(10)外,所述导热段(122)螺旋环绕在烟管(10)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段(122)外侧壁设有翅片(3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30)远离导热段(122)一端与烟管(10)内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5)侧壁连接有循环水管(22)和第三泵机(23),所述循环水管(22)远离出水口(15)一端固定连接于进水口(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管(10)远离炉体一端连接有抽吸件(11),用于抽吸煤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管(10)内设有保温层(16)。
CN202120510336.8U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4259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0336.8U CN214425967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10336.8U CN214425967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25967U true CN214425967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736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10336.8U Active CN214425967U (zh) 2021-03-10 2021-03-10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259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05288B (zh) 油田用加热炉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CN214425967U (zh) 一种锅炉给水余热利用装置
JP6531099B2 (ja) 熱交換器、加熱装置、加熱システム、および水を加熱するための方法
CN110939929A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13019578U (zh) 一种多级锅炉
CN209130845U (zh) 一种贯流蒸汽锅炉
CN2929610Y (zh) 直接换热式燃煤热风炉
CN111023067A (zh) 一种热水循环系统
CN205480930U (zh) 利用热力除氧给水的空气预热系统
CN220818077U (zh) 一种节能环保型水套加热炉
CN214791248U (zh) 高温换热型空气预热器
CN213513833U (zh) 一种烟气余热预热系统
CN215570551U (zh) 一种高效散热排烟管
CN104613634B (zh) 一种换热设备
CN218542347U (zh) 一种燃煤电厂辅助加热系统
CN103673689A (zh) 利用烟气余热进行热量回收的方法及其装置
CN218237866U (zh) 预混合直燃式节能燃气热风炉
CN211694837U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CN212339297U (zh) 一种一体化三维管空气预热器
CN218915373U (zh) 一种防冻壁挂炉
CN217844308U (zh) 一种用于提高沥青搅拌站导热油炉能效的节能装置
CN216769374U (zh) 一种自然循环式膜式壁蒸汽锅炉
CN219368003U (zh) 一种集成式的燃气热水炉
CN220541766U (zh) 一种熔盐炉冷却装置
CN208222804U (zh) 一种燃生物质一体化有机热载体液相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