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3891U - 一种叶蝉吸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叶蝉吸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3891U
CN214413891U CN202023260697.6U CN202023260697U CN214413891U CN 214413891 U CN214413891 U CN 214413891U CN 202023260697 U CN202023260697 U CN 202023260697U CN 214413891 U CN214413891 U CN 2144138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ipe
insect
cylinder
suction
collecting bott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6069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学花
余峰
魏吉利
马永林
唐学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Technical College Of Wine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Original Assignee
Ningxia Technical College Of Wine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xia Technical College Of Wine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filed Critical Ningxia Technical College Of Wine And Desertification Prevention
Priority to CN20202326069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38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38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38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蝉吸虫器,包括抽吸机构及收集组件,抽吸机构能够提供负压抽吸力;收集组件包括连接管和至少一个收集瓶,连接管一端连接于抽吸机构的抽吸端;连接管内设置有隔网,连接管的下侧壁位于隔网进气的前方设置有过虫孔,连接管外可转动地套装有转动套,转动套的周侧上设置有若干连通过虫孔的安装环座,安装环座上旋装有漏斗盖,收集瓶旋装在漏斗盖上;漏斗盖伸入到收集瓶内。本叶蝉吸虫器利用抽吸机构为连接管提供负压抽吸力,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管对准昆虫,并将昆虫吸入到收集瓶内,此外设计可以转动的转动套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切换不用的收集瓶,提高一次捕获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分隔不同的昆虫个体,保护昆虫的完整性。

Description

一种叶蝉吸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科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蝉吸虫器。
背景技术
叶蝉科昆虫,隶属于半翅目头喙亚目叶蝉总科为一类害禾谷类、蔬菜、果树和林木等的昆虫。叶蝉体长3-15毫米,单眼2个,少数种类无单眼,后足胫节有棱脊,棱脊上有3-4列刺状毛;后足胫节刺毛列是叶蝉科的最显著的识别特征。全世界共有1万多种,我国已记载约1000种。该科昆虫不仅危害农作物,而且还传播植物病毒病,为此在一些科研单位会进行野外收集叶蝉来进行研究。
目前野外小型昆虫采集吸虫管法通过用嘴吸气产生的吸力来捕捉虫体。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很多缺点:1、气流在吸虫管中循环流动不畅,昆虫可能留在吸虫管中不易取出或昆虫的逃逸,导致收集效率低下;2、吸虫管在吸虫时,一般需要实现分个体单独收集,即一个收集瓶内往往需要只捕获一只或两只,这样可以避免虫体在收集瓶内发生撕斗而造成体表损伤,不利于后续的研究。
针对与上述的缺点,专利CN201420366727.7一种昆虫电动吸虫器中公开了一种具体结构,该专利包括一个油壶形吸虫器本体,在吸虫器本体的前端设置有一个L形的吸虫管,吸虫管的另一端设置在收集瓶内,在收集瓶内另伸入一根L形的风机管的一端,所述风机管另一端与设置在吸虫器本体内部的风机相连通,所述风机通过电线与风机电路板相连,所述风机电路板分别与一个设置在吸虫器本体外部的吸虫器开关及一个锂电池相连接形成了一个闭合的通路。但是该专利中所公开的结构在取下收集瓶时,由于收集瓶在取下过程中瓶口是敞开状态,捕获的昆虫容易从收集瓶的瓶口飞出。
综上所述,现阶段亟需一种能够防止捕获的昆虫从收集瓶中飞出的装置来解决上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叶蝉吸虫器,本叶蝉吸虫器结构简单,防止捕获的昆虫从收集瓶中飞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叶蝉吸虫器,包括抽吸机构及收集组件,抽吸机构能够提供负压抽吸力;收集组件包括连接管和至少一个收集瓶,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于抽吸机构的抽吸端;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隔网,所述连接管的下侧壁位于隔网进气的前方设置有过虫孔,所述连接管外可转动地套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周侧上设置有若干连通过虫孔的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上旋装有漏斗盖,所述收集瓶旋装在漏斗盖上;所述漏斗盖伸入到收集瓶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网倾斜设置,且下端与过虫孔远离连接管进气一侧的边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过虫孔设置在安装台阶的下侧壁上,所述转动套套装在安装台阶上,并通过锁紧环限制在安装台阶上。
进一步地,所述漏斗盖包括漏斗部和连接筒,所述漏斗部的大端设置在连接筒一端上,连接筒靠近漏斗部的小端的一端向外伸出并形成连接部,连接筒旋装在安装环座上,所述收集瓶旋装在连接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抽吸机构包括筒体、活塞头以及手柄,所述活塞头活动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活塞头上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穿出筒体,所述手柄设置在筒体一端上,且位于活塞杆穿出的一端,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与连接管出气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活塞杆向外的一端设置有抽拉把手。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抽拉把手上设置有配合滑动槽的导块。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回复构件,所述回复构件一端与滑动槽一端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导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抽吸端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吸附头。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压结构,所述转动套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顶压结构的凹坑。
进一步地,所述顶压结构包括安装筒、顶压弹簧以及滚珠,所述安装筒安装在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顶压弹簧插装在安装筒内,所述滚珠可滚动地安装在安装筒的一端上,所述顶压弹簧一端与滚珠抵接,另一端与安装筒另一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叶蝉吸虫器利用抽吸机构为连接管提供负压抽吸力,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管对准昆虫,并将昆虫吸入到收集瓶内,此外设计可以转动的转动套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切换不用的收集瓶,提高一次捕获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分隔不同的昆虫个体,保护昆虫的完整性,便于后期进行科研活动。此外设计漏斗盖可以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被吸入到收集瓶的昆虫爬到连接管内,同时漏斗盖还能作为瓶盖使用,这样收集瓶在取下时,漏斗盖可以一并拆除,可以避免在拆除的过程中,昆虫飞出收集瓶,本叶蝉吸虫器结构简单,便于切换,使用便利。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顶压结构的剖视图。
图中:抽吸机构1、筒体11、活塞头12、手柄13、活塞杆14、抽拉把手15、滑动槽16、导块17、回复构件18、收集组件2、连接管21、收集瓶22、隔网23、过虫孔24、转动套25、凹坑251、安装环座26、安装台阶27、锁紧环28、漏斗盖29、漏斗部291、连接筒292、连接部293、吸附头2a、顶压结构3、安装筒31、顶压弹簧32、滚珠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叶蝉吸虫器,包括抽吸机构1及收集组件2,抽吸机构1能够提供负压抽吸力;收集组件2包括连接管21和至少一个收集瓶22,所述连接管21一端连接于抽吸机构1的抽吸端;所述连接管21内设置有隔网23,所述连接管21的下侧壁位于隔网23进气的前方设置有过虫孔24,所述连接管21外可转动地套装有转动套25,所述转动套25的周侧上设置有若干连通过虫孔24的安装环座26,所述安装环座26上旋装有漏斗盖29,所述收集瓶22旋装在漏斗盖29上;所述漏斗盖29伸入到收集瓶22内。其中,收集瓶22在本申请中至少为两个,这样可以在收集完一个后,迅速切换另一个收集瓶22,提高整个捕获的效率,减少换瓶的时间。收集瓶22采用透明的材料制成,便于观看捕获情况。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瓶22上设置有透气孔,便于收集到的昆虫呼吸。此外,所述隔网23倾斜设置,且下端与过虫孔24远离连接管21进气一侧的边沿连接;抽吸机构1可以为电动风机或者抽吸泵一类。
其中,漏斗盖29包括漏斗部291和连接筒292,所述漏斗部291的大端设置在连接筒292一端上,连接筒292靠近漏斗部291的小端的一端向外伸出并形成连接部293,连接筒292旋装在安装环座26上,所述收集瓶22旋装在连接筒292上。在本申请中,漏斗盖29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被吸入到收集瓶22的昆虫爬到连接管21内,同时也在本申请中漏斗部291还能作为瓶盖使用,这样收集瓶2在取下时,漏斗盖29可以一并拆除,可以避免在拆除的过程中,昆虫飞出收集瓶22。
其中,为了更好地安装转动套25,所述连接管21上设置有安装台阶27,所述过虫孔24设置在安装台阶27的下侧壁上,所述转动套25套装在安装台阶27上,并通过锁紧环28限制在安装台阶27上。其中安装台阶27上设置有外螺纹,锁紧环28内设置有内螺纹。
参见1至图2,所述安装环座26的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收集瓶22的瓶口上设置有配合内螺纹的外螺纹。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收集瓶22可以通过卡接的方式安装在安装环座26内。为了便于捕获不同种类或者不同体型规格的昆虫,所述连接管21的抽吸端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吸附头2a,吸附头2a为不同形状的头罩,可以防止在捕获过程中昆虫跳走,增大捕获几率。
进一步参见图2和图3,由于本捕获装置是在野外使用,为此如果采用电驱动的方式进行吸附昆虫,十分不方便,为了提高抽吸机构1的使用便利性,以及减少故障率,本申请给出了一种关于抽吸机构1的具体结构。所述抽吸机构1包括筒体11、活塞头12以及手柄13,所述活塞头12活动设置在筒体11内,所述活塞头12上设置有活塞杆14,所述活塞杆14一端穿出筒体11,所述手柄13设置在筒体11一端上,且位于活塞杆14穿出的一端,所述筒体11的另一端与连接管21出气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活塞杆14向外的一端设置有抽拉把手15。其中采用活塞式的抽吸结构,可以整个抽吸过程稳定,可控性高。其中连接管21出气的一端插装在筒体11进气的一端上,同时两者连接处通过密封结构,例如密封圈,提高密封性。手柄1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框状的结构,而抽拉把手15设置在手柄13内,提高防护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避免在驱动活塞杆14时,抽拉把手15转动而影响使用效果,所述手柄13上设置有滑动槽16,所述抽拉把手15上设置有配合滑动槽16的导块17。其中,滑动槽16可以同时设置在手柄13的上下内侧上,这样抽拉把手15的上下段可以同时卡置在滑动槽16内,导块17这时是设置在抽拉把手15的两端上。
参见图3,在一些改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活塞杆14自动回复,以及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所述滑动槽16内设置有回复构件18,所述回复构件18一端与滑动槽16一端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导块17连接。其中回复构件18整体表现为拉簧的结构,同时回复构件18还套装在活塞杆14上,而回复构件18与滑动槽16连接的一端是滑动槽16靠近连接管21的一端。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回复构件18还可以是表现为弹力的弹簧,这时回复构件18与与滑动槽16连接的一端是滑动槽16远离连接管21的一端。
参见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能够锁止转动套25的转动,避免在使用本捕获装置时转动套25而导致过虫孔24不与安装环座26对齐,影响捕获的效果;为此所述连接管2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压结构3,所述转动套25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顶压结构3的凹坑251。顶压结构3可以为插销结构也可以是一些弹性顶压结构,例如弹簧,凹坑251根据安装环座26的数量进行匹配设置。
参见图5,在一个改进的实施例中,本申请给出顶压结构3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顶压结构3包括安装筒31、顶压弹簧32以及滚珠33,所述安装筒31安装在连接管21的外壁上,所述顶压弹簧32插装在安装筒31内,所述滚珠33可滚动地安装在安装筒31的一端上,所述顶压弹簧32一端与滚珠33抵接,另一端与安装筒31另一端连接。本申请中安装筒31可以安装在连接管21的外壁上,也可以设置在连接管21的侧壁内。
本叶蝉吸虫器利用抽吸机构1为连接管21提供负压抽吸力,便于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管21对准昆虫,并将昆虫吸入到收集瓶22内,此外设计可以转动的转动套25结构,便于工作人员切换不用的收集瓶22,提高一次捕获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分隔不同的昆虫个体,保护昆虫的完整性,便于后期进行科研活动。本叶蝉吸虫器结构简单,便于切换,使用便利。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对其进行限制,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吸机构,其能够提供负压抽吸力;及
收集组件,包括连接管和至少一个收集瓶,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于抽吸机构的抽吸端;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隔网,所述连接管的下侧壁位于隔网进气的前方设置有过虫孔,所述连接管外可转动地套装有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周侧上设置有若干连通过虫孔的安装环座,所述安装环座上旋装有漏斗盖,所述收集瓶旋装在漏斗盖上;所述漏斗盖伸入到收集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网倾斜设置,且下端与过虫孔远离连接管进气一侧的边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安装台阶,所述过虫孔设置在安装台阶的下侧壁上,所述转动套套装在安装台阶上,并通过锁紧环限制在安装台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斗盖包括漏斗部和连接筒,所述漏斗部的大端设置在连接筒一端上,连接筒靠近漏斗部的小端的一端向外伸出并形成连接部,连接筒旋装在安装环座上,所述收集瓶旋装在连接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机构包括筒体、活塞头以及手柄,所述活塞头活动设置在筒体内,所述活塞头上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穿出筒体,所述手柄设置在筒体一端上,且位于活塞杆穿出的一端,所述筒体的另一端与连接管出气的一端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活塞杆向外的一端设置有抽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抽拉把手上设置有配合滑动槽的导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内设置有回复构件,所述回复构件一端与滑动槽一端的端部连接,另一端与导块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抽吸端上可拆卸地设置有吸附头。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顶压结构,所述转动套的端面上设置有配合顶压结构的凹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叶蝉吸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压结构包括安装筒、顶压弹簧以及滚珠,所述安装筒安装在连接管的外壁上,所述顶压弹簧插装在安装筒内,所述滚珠可滚动地安装在安装筒的一端上,所述顶压弹簧一端与滚珠抵接,另一端与安装筒另一端连接。
CN202023260697.6U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叶蝉吸虫器 Active CN2144138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0697.6U CN214413891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叶蝉吸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60697.6U CN214413891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叶蝉吸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3891U true CN214413891U (zh) 2021-10-19

Family

ID=78054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60697.6U Active CN214413891U (zh) 2020-12-30 2020-12-30 一种叶蝉吸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38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329A (zh) * 2021-11-22 2022-01-18 云南农业大学 适用于南方小花蝽生理酶测定的收集转移装置及使用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40329A (zh) * 2021-11-22 2022-01-18 云南农业大学 适用于南方小花蝽生理酶测定的收集转移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3940329B (zh) * 2021-11-22 2022-06-24 云南农业大学 适用于南方小花蝽生理酶测定的收集转移装置及使用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13891U (zh) 一种叶蝉吸虫器
CN209898056U (zh) 一种杀虫灯风扇
CN214413892U (zh) 一种叶蝉捕获装置
CN208318027U (zh) 一种多花黄精害虫诱杀装置
CN105941368A (zh) 一种捕虫盒以及具备该捕虫盒的捕虫机
CN202566068U (zh) 吸入式昆虫捕捉装置
CN203327553U (zh) 带有止回针刺吸口的棉花采摘机
CN206275023U (zh) 一种蚊虫诱捕器
CN209846026U (zh) 一种小型昆虫采集装置
CN207022998U (zh) 一种穿戴式诱蚊器
CN207560804U (zh) 一种花椒采摘器
CN209376517U (zh) 一种利用涡旋气流捕捉蚊虫的灭蚊器
CN208692129U (zh)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负压灭蚊拍
CN209171249U (zh) 一种葡萄害虫灯光诱捕装置
CN210987837U (zh) 一种抽吸式隐翅虫抓捕装置
CN209284082U (zh) 蚊蝇诱捕器
CN202285967U (zh) 吸虫器
CN205848434U (zh) 一种捕虫盒以及具备该捕虫盒的捕虫机
CN107173355A (zh) 一种穿戴式诱蚊器
CN207118478U (zh) 一种分蜂团负压收捕装备
CN110471511A (zh) 一种计算机主机机箱
CN213246206U (zh) 一种番茄种苗培育采粉装置
CN207803266U (zh) 一种带usb充电驱蚊器
CN109169578A (zh) 一种葡萄害虫灯光诱捕装置
CN202504048U (zh) 便携式茧蜂收捕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