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1585U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1585U
CN214411585U CN202120442271.8U CN202120442271U CN214411585U CN 214411585 U CN214411585 U CN 214411585U CN 202120442271 U CN202120442271 U CN 202120442271U CN 214411585 U CN214411585 U CN 214411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edle
connector
spring
accommodating cavity
needle tub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227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一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Zhongzhe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Zhongzhe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Zhongzhe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Zhongzhengti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227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1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1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15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传输电流,所述连接器包括:针管,所述针管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两端贯通,所述针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针头,所述针头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针头由所述第一端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针头抵压;底塞,所述底塞与所述针管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并抵压所述弹簧;对于常规的连接器,需要通过铆压将针管与针头固定,因此在连接器遭受侧向力时,经过铆压的针管一端容易爆裂,从而影响连接器的性能,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器,通过底塞将针头和弹簧固定于针管内,无需经过铆压工序,因此针管不容易爆裂,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力。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元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弹簧针(Pogo Pin)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领域,用于连接各种电信号,通过将头部设置成弹性接触的方式进行对接以使接触稳定,如手机电池等。现有的弹簧针在电气性能上存在欠缺,常规的连接器受到侧向力容易变形,从而影响连接器传输电流的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连接器,旨在解决常规的连接器受到侧向力容易变形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
针管,所述针管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两端贯通,所述针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针头,所述针头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针头由所述第一端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
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针头抵压;
底塞,所述底塞与所述针管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并抵压所述弹簧。
可选地,所述底塞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线路板传输电流,所述固定部由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针管内,并与所述弹簧抵压。
可选地,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与所述第二端处的管口抵压。
可选地,所述针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内壁面设有第二挡边。
可选地,所述针头呈阶梯状。
可选地,所述针头靠近所述弹簧的一端形成有斜面。
可选地,所述斜面与所述弹簧的轴线方向成30度至60度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底塞、所述针管以及所述针头均为铜质。
可选地,所述弹簧为不锈钢弹簧。
可选地,所述针管的形状为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器,通过将针头和弹簧安装在所述针管内,针头由所述针管的第一端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所述弹簧的一端抵压所述针头,底塞安装于所述针管的第二端,且对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压,从而将所述弹簧和所述针头固定于所述针管内;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底塞连接线路板,电流一部分由底塞经过针管,最后由针头传输至外界部件,电流的另一部分则由底塞经过弹簧,最后由针头传输至外界部件;对于常规的连接器,其针管靠近针头的一端壁厚设计较薄,然后通过铆压将针管与针头固定,因此在连接器遭受侧向力时,经过铆压的针管一端容易爆裂,从而影响连接器的性能,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器,通过底塞将针头和弹簧固定于针管内,无需经过铆压工序,因此针管不容易爆裂,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传感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传感器的爆炸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956867830000021
Figure BDA000295686783000003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连接器100,所述连接器100用于传输电流,所述连接器100包括:
针管10,所述针管10内形成有容置腔13,所述容置腔13两端贯通,所述针管10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
针头20,所述针头20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内,且所述针头20由所述第一端11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
弹簧30,所述弹簧30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针头20抵压;
底塞40,所述底塞40与所述针管10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二端12,并抵压所述弹簧30。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通过将针头20和弹簧30安装在所述针管10内,针头20由所述针管10的第一端11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所述弹簧30的一端抵压所述针头20,底塞40安装于所述针管10的第二端12,且对所述弹簧30的另一端抵压,从而将所述弹簧30和所述针头20固定于所述针管10内;在实际应用中,所述底塞40连接线路板,一部分电流由底塞40经过针管10,最后由针头20传输至外界部件,另一部分电流则由底塞40经过弹簧30,最后由针头20传输至外界部件;对于常规的连接器,其针管靠近针头的一端壁厚设计较薄,然后通过铆压将针管与针头固定,因此在连接器遭受侧向力时,经过铆压的针管一端容易爆裂,从而影响连接器的性能,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连接器100,通过底塞40将针头20和弹簧30固定于针管10内,无需经过铆压工序,因此针管10不容易爆裂,能够承受更大的侧向力。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底塞40包括连接部41和固定部42,所述连接部41与所述固定部4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41用于连接线路板传输电流,所述固定部42由所述第二端12伸入所述针管10内,并与所述弹簧30抵压。由于所述固定部42伸入所述针管10内,因此所述底塞40与所述针管10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了所述底塞40与所述针管10连接安装的稳定性,同时也增加了所述底塞40对所述弹簧30的抵压作用,保证电流在针管10内通过弹簧30和针头20进行传输过程的流畅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固定部42设有第一挡边421,所述第一挡边421与所述第二端12处的管口抵压。如此,所述第一挡边421增加了所述底塞40与所述针管10的第二端12管口的接触面积,增加了所述底塞40对所述针管10的抵压作用,所述第一挡边421与所述固定部42对所述针管10的连接共同提高了所述底塞40与所述针管10的装配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针管10靠近所述第一端11的内壁面设有第二挡边14。如此,通过所述第二挡边14对安装于所述容置腔13内的针头20产生抵压作用,防止所述针头20从所述针管10的第一端11管口脱离。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针头20呈阶梯状。具体地,所述针头20伸出所述第一端11管口的部分的直径小于所述针头20位于所述容置腔13内的部分的直径,并且所述针头20位于所述容置腔13内的部分与所述针管10的内壁以及所述第二挡边14贴合,如此,由于针头20呈阶梯状,针头20与所述第二挡边14产生止挡作用,以进一步提高针头20与针管10装配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所述针头20靠近所述弹簧30的一端形成有斜面21。如此,弹簧30作用于针头20上的斜面21时能够给针头20提供一个侧向力,使得针头20与针管10一直紧密接触,从而使电流能够更多地分配到通过针头20与针管10途径传输,达到减小阻抗、稳定传输电流的目的。
具体地,斜面21与弹簧30的轴线方向成30度至60度的夹角。弹簧30的轴线方向即弹簧30的长度方向,弹簧30的长度方向平行于针管10的长度方向。当斜面21与弹簧30的轴线方向所形成的夹角过大,会减小弹簧30与针头20的抵压作用,降低弹簧30与针头20的连接稳定性;当斜面21与弹簧30的轴线方向所形成的夹角过小,则弹簧30作用于针头20上的斜面21时对针头20产生侧向力的过下,效果不明显;因此,斜面21与弹簧30的轴线方向夹角范围为30度至60度之间,应用效果较佳。
进一步地,所述底塞40、所述针管10以及所述针头20均为铜质。可以理解,铜质材料的导电性能好,用于导电相当合适,且成本不高,利于控制生产成本。当然,底塞40、针管10和针头20也可采用银、金等其它易于导电的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弹簧30为不锈钢弹簧,具体可以为304不锈钢或310S不锈钢,以保证良好的弹性,延长所述弹簧30的使用寿命和所述连接器100的使用周期。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针管10的形状为圆柱形。如此,由于针管10的形状为圆柱形,在所述连接器100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可减少针管10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剐蹭,从而影响所述连接器100本身的性能,同时,也减少了所述连接器100所占的空间,方便安装。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电池,所述电池包括一种连接器100,所述连接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所述电池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用于传输电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
针管,所述针管内形成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两端贯通,所述针管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
针头,所述针头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所述针头由所述第一端伸出,以连接外界部件;
弹簧,所述弹簧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内,且与所述针头抵压;
底塞,所述底塞与所述针管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第二端,并抵压所述弹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用于连接线路板传输电流,所述固定部由所述第二端伸入所述针管内,并与所述弹簧抵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设有第一挡边,所述第一挡边与所述第二端处的管口抵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靠近所述第一端的内壁面设有第二挡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呈阶梯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头靠近所述弹簧的一端形成有斜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面与所述弹簧的轴线方向成30度至60度的夹角。
8.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塞、所述针管以及所述针头均为铜质。
9.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不锈钢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管的形状为圆柱形。
CN202120442271.8U 2021-03-01 2021-03-01 连接器 Active CN214411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2271.8U CN214411585U (zh) 2021-03-01 2021-03-01 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2271.8U CN214411585U (zh) 2021-03-01 2021-03-01 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1585U true CN214411585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80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2271.8U Active CN214411585U (zh) 2021-03-01 2021-03-01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15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3303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conducting terminal used therein
CN214411585U (zh) 连接器
CN107534236A (zh) 一种探针连接器单针及探针连接器
CN210926417U (zh) 可双头弹动的连接器
CN210167530U (zh) 顶针连接器和滑动结构
CN214411586U (zh) 连接器
CN214542596U (zh) 连接器
CN214411675U (zh) 同轴线固定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11957953U (zh) 一种耐用可靠的接触弹片
CN210607735U (zh) 可传输电流的连接器
CN210607777U (zh) 连接器
CN211508098U (zh) 一种高速信号连接器
CN112563838A (zh) 一种双浮动型射频同轴转接器
CN216563615U (zh) 一种端子结构
CN219575983U (zh) 抗振动电连接器
CN212908326U (zh) 一种快速插拔式smb接头
CN219416502U (zh) 一种工业控制用带放大器的测力传感器
CN218482436U (zh) 防瞬断的Pogo Pin连接器
CN212849218U (zh) 电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及医疗设备
CN220106967U (zh) 连接器
CN216720333U (zh)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20382360U (zh) 一种抗折弯大剪切力的Type-C连接器
CN219739353U (zh) 弹簧针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2810745U (zh) 图像传输的汽车连接器
CN113285265B (zh)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Connecto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2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Pledgee: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Ltd. Shenzhen Branch

Pledgor: SHENZHEN ZHONGZHENGTIAN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9800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