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0913U - 一种变压器套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压器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0913U
CN214410913U CN202120365125.XU CN202120365125U CN214410913U CN 214410913 U CN214410913 U CN 214410913U CN 202120365125 U CN202120365125 U CN 202120365125U CN 214410913 U CN214410913 U CN 2144109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ransformer bushing
conservator
guide ro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6512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中源
孙略
高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hemar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6512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09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09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09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ousings And Mounting Of Transform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变压器套管,包括头部组件、中心导管、复合外套和尾部组件,中心导管依次穿设头部组件、复合外套和尾部组件,中心导管包括载流杆和卷绕管,载流杆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固定连接,卷绕管套设在载流杆外,卷绕管与载流杆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卷绕管的长度小于载流杆的长度。本实用新型的变压器套管结构简单,能够保证电容芯子卷制可靠和导电杆载流可靠,同时保证各零部件之间连接稳固、配合可靠,以及可实现同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产品的互换,具有通用性。

Description

一种变压器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变电绝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变压器套管。
背景技术
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为重要且价格昂贵的关键电力设备之一,而变压器套管是变压器的关键零部件之一,目前变压器套管采用变压器引出线进行载流,但是对于大电流变压器套管,由于引出线直径较大,则变压器套管的导电杆内径相应增大,同时卷制电容芯子的铝管直径也要增大,因此不便于生产与使用。
另外,对于大电流变压器套管来说,一般情况下采用导杆式结构,其电容芯子直接卷绕在载流导杆上,整卷的电容芯子在卷绕时需在卷绕管中间插入卷绕轴,而载流导杆内径一般较小无法匹配卷绕轴,而较细的卷绕轴也容易导致在卷绕过程中卷绕轴自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套管,能够保证电容芯子卷制可靠和导电杆载流可靠,同时保证各零部件之间连接稳固、配合可靠,且可实现同电压等级变压器套管产品的互换。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变压器套管,包括头部组件、中心导管、复合外套和尾部组件,中心导管依次穿设头部组件、复合外套和尾部组件,中心导管包括载流杆和卷绕管,载流杆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固定连接,卷绕管套设在载流杆外,卷绕管与载流杆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卷绕管的长度小于载流杆的长度。本申请的变压器套管设置载流杆和卷绕管,通过载流杆单独进行载流,通过卷绕管进行电容芯子卷制,能够保证电容芯子的卷制可靠,制造方便。
优选地,第一导杆为实心金属圆杆,第一导杆包括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本体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部的外径,本体用于连接其他设备,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二导杆连接。
优选地,第二导杆为空心金属管,第二导杆远离尾部组件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一连接槽,第一连接部与第一连接件槽配合后通过螺纹连接使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固定连接,螺纹连接使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的连接更可靠,且安装方便。
优选地,头部组件包括储油柜和压紧装置,压紧装置位于储油柜内,卷绕管远离尾部组件的一端位于储油柜内且通过压紧装置固定,使卷绕管在头部组件的部分能够固定。
优选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螺母、上压板、压板弹簧和下压板,下压板抵接储油柜内部的下端,卷绕管依次穿设压紧螺母、上压板、压板弹簧和下压板后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安装过程中,通过旋紧压紧螺母,将上压板向下压,上压板通过压缩压板弹簧,将力传递给储油柜,由于储油柜和下压板位置固定,可以通过压板弹簧将力反向作用在上压板及压紧螺母上,最终提供给卷绕管向上的力,从而将卷绕管进行固定。
优选地,储油柜包括储油柜盖板和柜体,储油柜盖板封盖柜体,卷绕管的一端与储油柜盖板密封连接,保证储油柜的密封。
优选地,储油柜盖板沿储油柜的轴线向外侧延伸有凸台,载流杆伸出卷绕管的一端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储油柜外,固定装置包括哈夫环、压筒和压盖,哈夫环套接于载流杆外并抵接凸台,压筒罩设哈夫环并抵接储油柜盖板,压盖封盖压筒,使载流杆固定。
优选地,变压器套管还包括油中绝缘管,油中绝缘管的一端与复合外套的端部连接,尾部组件包括胶装端盖和安装端盖,胶装端盖与油中绝缘管的另一端连接,安装端盖的上端部与胶装端盖的下端部形状匹配且密封连接,安装端盖设置安装通孔,卷绕管靠近尾部组件的一端与安装通孔配合后通过螺纹固定连接,保证卷绕管在尾部组件的部分也能够固定。
优选地,尾部组件还包括接线端子,第二导杆靠近尾部组件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二连接槽,接线端子与第二连接槽配合后通过螺纹固定连接,螺纹连接使接线端子与第二导杆的连接更可靠,且安装方便。
优选地,第二导杆与接线端子连接的端部还设有并紧螺母,且并紧螺母套接于接线端子外,用于调节接线端子的角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变压器套管包括载流杆和卷绕管,卷绕管套设在载流杆外,且卷绕管与载流杆之间留有空隙,载流杆用于载流,卷绕管用于卷制电容芯子,卷绕管的直径可设置为较大,便于电容芯子的卷制,且卷绕管和载流杆分别与变压器套管的头部组件和尾部组件固定连接,保证卷绕管和载流杆的连接可靠,从而保证变压器套管的可靠性。同时,同等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等级的变压器套管产品,其外形尺寸一致、载流杆尺寸不一致,因此可设计相同尺寸的卷绕管、储油柜和复合外套等,仅需根据不同电流设置不同尺寸的载流杆,即可实现不同电流等级产品的互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变压器套管10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导向环101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一导杆123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第二导杆124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图1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哈夫环1131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压筒1132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图4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E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安装端盖142的剖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接线端子143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要求,这里将披露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的是,这里所披露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典型例子而已,其可体现为各种形式。因此,这里披露的具体细节不被认为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以及作为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际中任何恰当的方式不同地应用本实用新型的代表性的基础,包括采用这里所披露的各种特征并结合这里可能没有明确披露的特征。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应作广义理解,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上”、“下”、“端部”、“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变压器套管10包括头部组件110、中心导管120、复合外套130和尾部组件140,中心导管120依次穿设头部组件110、复合外套130和尾部组件140。中心导管120包括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卷绕管121套设在载流杆122外,且卷绕管121的长度小于载流杆122的长度。本实施方式的变压器套管10分别设置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通过载流杆122单独进行载流,以及在卷绕管121外依次卷绕若干绝缘层和若干电容屏,形成电容芯子150,能够保证电容芯子150的卷制可靠,制造方便。
在一应用场景中,结合图1、图2和图3,载流杆122的外壁上设置第一凹槽1221,用于卡设导向环101,导向环101由两个半圆形卡箍1011组成,两个半圆形卡箍1011的内环面卡设在第一凹槽1221上,外环面抵接卷绕管121的内壁,使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不直接接触,且保证了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的相对位置稳定,同时,设置卷绕管121的内壁与载流杆122的外壁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以及载流杆122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伸出卷绕管121的一端外并连接电缆端子114,载流杆122靠近尾部组件140的另一端与卷绕管121的另一端齐平。
在一应用场景中,导向环101在载流杆122外设置一个,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导向环101也可以在载流杆122的两端各设置一个,或者设置多个,只要能保证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的位置相对稳定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两个半圆形卡箍1011由聚四氟乙烯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其他绝缘材料制成。
在一应用场景中,结合图1、图4和图5所示,载流杆122包括第一导杆123和第二导杆124,第一导杆123靠近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与第二导杆124固定连接,第一导杆123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伸出卷绕管121的端部。具体地,第一导杆123为实心金属圆杆,包括本体1231和第一连接部1232,本体1231与第一连接部1232一体成型,本体1231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部1232的外径,第一连接部1232外设置外螺纹,用于与第二导杆124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31与第一连接部1232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1231与第一连接部1232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固定。以及,本实施方式中,本体1231外套接电缆端子114,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体1231与电缆端子114也可以一体成型,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4至图6所示,第二导杆124为空心金属管,第二导杆124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一连接槽1241,第一连接槽1241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则第一连接部1232与第一连接槽1241通过螺纹配合连接,使第一导杆123与第二导杆124固定连接,螺纹连接使第一导杆123与第二导杆124的连接更可靠,安装更方便。
在一实施场景中,第一导杆123与第二导杆124螺纹连接后,在第一导杆123与第二导杆124连接处的缝隙进一步通过焊接固定,保证第一导杆123与第二导杆124之间的密封性能,即保证载流杆122在头部组件110内的密封,并保证载流可靠。
在另一实施场景中,第二导杆124上还设有通油孔1242,通油孔1242的轴线与第二导杆124的轴线相互垂直,同时,通油孔1242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使变压器油在变压器套管10内能够循环流动,避免变压器套管10产生过热问题。
如图1和图7所示,头部组件110包括储油柜111和压紧装置112,压紧装置112位于储油柜111内,卷绕管121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位于储油柜111内且通过压紧装置112固定,使卷绕管121在头部组件110的部分能够固定。
具体地,压紧装置112在储油柜111内由上至下(图中的上下方向)依次包括压紧螺母1121、上压板1122、压板弹簧1123和下压板1124,压紧螺母1121上设有第一螺纹孔1125,压紧螺母1121通过第一螺纹孔1125与卷绕管121连接,螺纹连接能够保证连接稳固,通过旋紧压紧螺母1121,使卷绕管121固定。上压板1122和下压板1124的中心均设有第一通孔1126,用于卷绕管121的穿设。上压板1122上还设有若干第二通孔1127,若干第二通孔1127围绕卷绕管121呈圆周分布,下压板1124上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1128,若干第二螺纹孔1128围绕卷绕管121呈圆周分布,第二螺纹孔1128与第二通孔1127的数量相同且两者位置相匹配。同时,压板弹簧1123依次设置于一一对应的第二螺纹孔1128与第二通孔1127之间。卷绕管121依次穿设第一螺纹孔1125、上压板1122上的第一通孔1126、压板弹簧1123和下压板1124上的第一通孔1126后,在第二螺纹孔1128和第二通孔1127内穿设紧固件将压紧装置112固定,压紧螺母1121与卷绕管121通过螺纹旋紧后,下压板1124的下表面抵接储油柜111内部的下端,确保下压板1124稳固设置在储油柜111内,能够提供给卷绕管121向上的力,将卷绕管121进行固定,防止其在变压器套管10运行过程中发生偏转;同时,下压板1124与储油柜111接触后,无需额外的连接装置就能使卷绕管121与储油柜111电连接,从而防止发生悬浮放电。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储油柜111包括储油柜盖板1111和柜体1112,储油柜盖板1111封盖柜体1112,储油柜盖板1111的中心设有第三通孔1113,用于穿设中心导管120,且中心导管120与储油柜盖板1111密封连接。同时,储油柜盖板1111还包括沿第三通孔1113的外周向储油柜盖板1111外侧延伸的第一凸台1114,即第一凸台1114呈圆筒状。且中心导管120与储油柜盖板1111密封连接的部分为卷绕管121,具体地,卷绕管121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位于第一凸台1114内,即卷绕管121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的外壁与第一凸台1114的内壁接触且密封连接。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凸台1114的内壁设置第一密封槽11141,第一密封槽11141内设有第一密封件(图未示),卷绕管121套设在载流杆122外后,卷绕管121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与第一凸台1114的内壁通过第一密封件实现密封连接,且第一密封槽11141可以设置为一个或者多个,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应用场景中,第一密封件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密封件为橡胶密封圈,且第一密封件通过树脂或者硅胶粘接固定在第一密封槽11141内,当然第一密封件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或者采用其他粘接方式固定在第一密封槽11141内,在此不做限制。
在另一实施场景中,第一凸台1114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销孔(图未示),第一销孔的轴线与变压器套管10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导杆123上设有第二销孔1234,第二销孔1234的轴线与变压器套管10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销孔与第二销孔1234对齐后同时穿设销钉,将第一导杆123与储油柜盖板1111固定,可防止载流杆122在变压器套管10运行过程中发生偏转。
继续参阅图1和图4,头部组件110还包括固定装置113,载流杆122伸出卷绕管121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后通过固定装置113固定在储油柜111外,且载流杆122伸出卷绕管121的部分为第一导杆123,也就是说,第一导杆123通过固定装置113固定在储油柜111外。固定装置113包括哈夫环1131、压筒1132和压盖1133。具体地,结合图1、图4、图5和图8所示,第一导杆123的外壁设有第二凹槽1233,哈夫环1131由两个半圆形箍环11311组成,两个半圆形箍环11311上设有螺栓孔,两个半圆形箍环11311卡设在第二凹槽1233上后进行对接,并通过螺栓孔穿设螺栓进行紧固,将哈夫环1131固定在第一导杆123外,且哈夫环1131靠近储油柜111的一侧端面抵接第一凸台1114的上端面,从而使第一导杆123相对储油柜111固定。
继续结合图1、图4、图9和图10所示,为进一步加强第一导杆123的固定,在哈夫环1131外套设压筒1132,压筒1132将哈夫环1131完全罩设在压筒1132内,且压筒1132与储油柜盖板1111固定连接。具体地,压筒1132包括筒体11321和沿筒体11321周向延伸的延伸部11322,压筒1132的中心还设有第四通孔11323,第四通孔11323的内壁设有第二密封槽11324,第二密封槽11324内设有第二密封件(图未示),第一导杆123穿设第四通孔11323后通过第二密封件实现密封连接。同时,为了罩设哈夫环1131,压筒1132的中心还设有与第四通孔11323同轴设置的第五通孔11325,且第五通孔11325的外径大于第四通孔11323的内径,第四通孔远离压筒1132的下端面设置,第五通孔11325靠近压筒1132的下端面设置。压筒1132将哈夫环1131罩设在第五通孔11325内,使延伸部11322的下端面抵接储油柜盖板1111的上端面。
在一应用场景中,延伸部11322围绕压筒1132的轴线呈圆周分布若干连接孔(图未示),储油柜盖板1111上设有与若干连接孔对应的沉孔,通过紧固件穿设连接孔和沉孔,将压筒1132与储油柜盖板1111固定连接。
在另一应用场景中,压筒1132的底面还设有第三凹槽11326,储油柜盖板1111上还设有第二凸台1115,延伸部11322的下端面抵接储油柜盖板1111的上端面时,第三凹槽11326与第二凸台1115匹配盖合,且第二凸台1115上设有第三密封槽1116,第三密封槽1116内设置第三密封件(图未示),进一步确保储油柜111的密封,防止外部水汽等进入储油柜111内。
进一步地,为了使压筒1132固定,压筒1132的上端面设有压盖1133,压盖1133通过紧固件封盖压筒1132,其连接方式同压筒1132与储油柜盖板1111的连接方式一致,不再赘述。为了加强密封,压筒1132的上端面设有第四密封槽11327,第四密封槽11327内设有第四密封件(图未示),保证压盖1133与压筒1132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的材质、粘接方式一致,且第二密封槽11324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1、图11和图12所示,变压器套管10还包括油中绝缘管160,油中绝缘管160远离尾部组件140的一端与复合外套130靠近尾部组件140的端部连接,尾部组件140包括胶装端盖141和安装端盖142,胶装端盖141固定套设在油中绝缘管160靠近尾部组件140的端部,且胶装端盖141与油中绝缘管160靠近尾部组件140的另一端的外周面和端面密封连接。具体地,胶装端盖141与油中绝缘管160接触的端面设有第五密封槽1411,胶装端盖141与油中绝缘管160的外周面通过胶装固定的同时,在第五密封槽1411内设置第五密封件(图未示),使胶装端盖141与油中绝缘管160之间密封固定。
同时,安装端盖142的上端部与胶装端盖141的下端部形状匹配且密封连接,具体地,在安装端盖142与胶装端盖141接触的端面设有第六密封槽1421,安装端盖142封盖胶装端盖141的同时,在第六密封槽1421内设置第六密封件(图未示),使安装端盖142与胶装端盖141之间密封固定。
继续参阅图12,安装端盖142的中心设有安装通孔1422,卷绕管121靠近尾部组件140的端部穿设安装通孔1422,与安装端盖142固定连接。具体地,安装通孔1422靠近胶装端盖141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卷绕管121靠近尾部组件140的端部外周设置外螺纹,卷绕管121与安装通孔1422螺纹连接,且安装通孔1422远离胶装端盖141的内壁设置第七密封槽1423,在第七密封槽1423内设置第七密封件(图未示),使卷绕管121与安装端盖142之间密封固定,即保证卷绕管121靠近尾部组件140的部分也能够密封固定,防止外部水汽从变压器套管10的尾部进入变压器套管10内。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密封件、第六密封件、第七密封件与第一密封件的材质、粘接方式一致,且第七密封槽1423可以设置为一个,也可以设置为多个,不再赘述。
继续参阅图1和图11,尾部组件140还包括接线端子143,结合图6所示,第二导杆124靠近尾部组件140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二连接槽1243,接线端子143与第二连接槽1243连接,使接线端子143与第二导杆124固定连接。同时,第二导杆124与接线端子143连接的端部还设有并紧螺母144,并紧螺母144套接于接线端子143外且抵接第二导杆124靠近尾部组件140的端部,使第二导杆124与接线端子143之间锁紧,同时可以任意调节接线端子143的角度。
具体地,结合图1、图11和图13所示,接线端子143包括第二连接部1431、挡板1432和安装板1433,第二连接部1431呈圆柱体,挡板1432和安装板1433均为薄板,第二连接部1431的一端与挡板1432的一侧面连接,安装板1433的一端与挡板1432的另一侧面连接,且安装板1433上设有接线孔(图未示),用于连接变压器绕组引线。在一实施场景中,第二连接部1431、挡板1432和安装板1433一体成型,当然也可以通过焊接等其他形式相互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部1431的外周面设置外螺纹,第二连接槽1243的内壁设置内螺纹,如此,接线端子143与第二导杆124通过螺纹连接,螺纹连接使接线端子143与第二导杆124的连接更可靠,安装更方便。在安装接线端子143时,先将并紧螺母144安装到接线端子143上,即将并紧螺母144旋转到第二连接部1431靠近挡板1432的一端,然后将并紧螺母144与接线端子143的整体旋转到第二连接槽1243内,调整接线端子143的安装角度,并拧紧并紧螺母144,使并紧螺母144贴合在第二导杆124的端部,从而保证接线端子143与第二导杆124之间的螺纹锁紧。当需要调整接线端子143的安装角度时,只需要旋转拧松并紧螺母144进行调整即可。
在一实施场景中,第二连接部1431与挡板1432连接的一端还开设有第四凹槽,使第二连接部1431与挡板1432之间形成有间隙1435,同时,接线端子143的外周面上还设有通油槽1436,通油槽1436沿着第二连接部1431的轴向开设,通油槽1436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均布多个。由于试验中的变压器套管10垂直设置(按图中的方向),变压器油可沿通油槽1436从间隙1435流出,从而使变压器套管10在试验时载流杆122内残存的变压器油放尽,便于二次包装和运输。
在另一实施场景中,安装端盖142的外周面上还设有第三销孔1424,第三销孔1424的轴线与变压器套管10的轴线相互垂直,卷绕管121上与第三销孔1424内对应的侧面还设有第四销孔(图未示),第三销孔1424与第四销孔对齐后同时穿设销钉,将卷绕管121与安装端盖142固定,可防止卷绕管121在变压器套管10运行过程中发生偏转。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变压器套管10包括载流杆122和卷绕管121,卷绕管121套设在载流杆122外,且卷绕管121与载流杆122之间留有空隙,载流杆122用于载流,卷绕管121用于卷制电容芯子150。如此,卷绕管121的直径可设置为较大,一方面,便于电容芯子150的卷制;另一方面,同等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等级的变压器套管10,其外形尺寸一致、载流杆122尺寸不一致,因此可设计相同尺寸的卷绕管121、储油柜111和复合外套130等,仅需根据不同电流设置不同尺寸的载流杆122,即可实现不同电流等级产品的互换。同时,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分别与变压器套管10的头部组件110和尾部组件140密封固定连接,保证卷绕管121和载流杆122的连接可靠,从而保证变压器套管10的整体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和材料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变压器套管,包括头部组件、中心导管、复合外套和尾部组件,所述中心导管依次穿设所述头部组件、所述复合外套和所述尾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导管包括:
载流杆,所述载流杆包括第一导杆和第二导杆,所述第一导杆和所述第二导杆固定连接;
卷绕管,所述卷绕管套设在所述载流杆外,所述卷绕管与所述载流杆之间的间隙不小于3mm,所述卷绕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载流杆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杆为实心金属圆杆,所述第一导杆包括本体和第一连接部,所述本体的外径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外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杆为空心金属管,所述第二导杆远离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槽配合后通过螺纹连接使所述第一导杆与所述第二导杆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包括储油柜和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储油柜内,所述卷绕管远离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储油柜内且通过所述压紧装置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螺母、上压板、压板弹簧和下压板,所述下压板抵接所述储油柜内部的下端,所述卷绕管依次穿设所述压紧螺母、所述上压板、所述压板弹簧和所述下压板后通过紧固件固定。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柜包括储油柜盖板和柜体,所述储油柜盖板封盖所述柜体,所述卷绕管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储油柜盖板密封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油柜盖板沿所述储油柜的轴线向外侧延伸有凸台,所述载流杆伸出所述卷绕管的所述一端后通过固定装置固定在所述储油柜外,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哈夫环、压筒和压盖,所述哈夫环套接于所述载流杆外并抵接所述凸台,所述压筒罩设所述哈夫环并抵接所述储油柜盖板,所述压盖封盖所述压筒,使所述载流杆固定。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套管还包括油中绝缘管,所述油中绝缘管的一端与所述复合外套的端部连接,所述尾部组件包括胶装端盖和安装端盖,所述胶装端盖与所述油中绝缘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端盖的上端部与所述胶装端盖的下端部形状匹配且密封连接,所述安装端盖设置安装通孔,所述卷绕管靠近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安装通孔配合后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组件还包括接线端子,所述第二导杆靠近所述尾部组件的一端内壁设置第二连接槽,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第二连接槽配合后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压器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杆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的端部还设有并紧螺母,且所述并紧螺母套接于所述接线端子外。
CN202120365125.X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变压器套管 Active CN2144109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125.XU CN214410913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变压器套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65125.XU CN214410913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变压器套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0913U true CN214410913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5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65125.XU Active CN214410913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变压器套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09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85566A (zh) 一种变压器套管
CN105469934A (zh) 末屏接地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变压器套管
CN214410913U (zh) 一种变压器套管
CN109817432A (zh) 末屏接头以及变压器套管
JP3409166B2 (ja) ガス絶縁された高電圧装置及び該装置を構成するサブ組立体
KR200420418Y1 (ko) 주상변압기용 저압부싱
US2441457A (en) Bushing construction
CN209544114U (zh) 末屏接头以及变压器套管
US3829800A (en) Hf coaxial plug connector
US3023331A (en) Collector lead arrangement
CN110504092B (zh) 套管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199943A1 (zh) 变压器套管
KR100812714B1 (ko) 주상변압기용 저압부싱
CN111596101B (zh) 一种肘型电缆试验系统
CN208256428U (zh) 一种接线端子、套管及变压器
JP5813714B2 (ja) 電力ケーブルの終端接続部
KR101875196B1 (ko) 리드선 부착형 콤팩트 폴리머 고압부싱
CN215733316U (zh) 一种电磁阀用防水接线盒
KR920007518Y1 (ko) 변압기의 2차측 터미널구조
JP7180741B2 (ja) 碍管ユニット
CN213546101U (zh) 一种内置式电流互感器
CN214410914U (zh) 一种末端组件及变压器套管
RU209713U1 (ru) Кабельный разъем с поворотной фиксацией
CN117525928A (zh) 一种绝缘密封式螺栓连接头
CA1037581A (en) Coupling devices for co-axial cabl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