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0516U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0516U
CN214410516U CN202120796276.0U CN202120796276U CN214410516U CN 214410516 U CN214410516 U CN 214410516U CN 202120796276 U CN202120796276 U CN 202120796276U CN 214410516 U CN214410516 U CN 2144105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ffles
groups
roof
building
baff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62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秘锋
王文帅
姜永权
李青梅
吴海兵
闫月腾
张建民
张俊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7962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05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0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05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底板上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挡板以及两组第二挡板,两组第一挡板、两组第二挡板分别与底板活动连接,且每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部分别设有若干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部设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部,且顶板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活动连接,屋顶为两组,两组屋顶分别通过两组连接杆连接,两组连接杆分别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增设了套筒、螺纹杆、中枢杆、连接杆以及限位杆,使此装置可以任意调整屋顶的倾斜角度,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实用性,通过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使此装置可以进行拼装,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灵活性。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背景技术
建筑模型是使用易于加工的材料依照建筑设计图样或设计构想,按缩小的比例制成的样品,建筑模型是在建筑设计中用以表现建筑物或建筑群的面貌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手段,对于技术先进、功能复杂、艺术造型富于变化的现代建筑,尤其需要用模型进行设计创作,但是现有的建筑模型无法调整屋顶的倾斜角度,影响建筑模型的实用性,且现有的建筑模型无法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调整高度,影响建筑模型的灵活性。
现有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现有的建筑模型无法调整屋顶的倾斜角度,导致建筑模型无法供工作人员更好的呈现灵感,影响建筑模型的实用性。
2、现有的建筑模型结构为一体化,导致工作人员无法根据自身需求调整建筑模型的高度,影响建筑模型的灵活性。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建筑模型无法调整屋顶的倾斜角度,影响建筑模型的实用性,且现有的建筑模型无法根据工作人员的需求调整高度,影响建筑模型的灵活性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底板、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板、屋顶以及连接杆,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挡板以及两组第二挡板,两组第一挡板、两组第二挡板分别与底板活动连接,且每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部分别设有若干组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所述顶部设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顶部,且顶板分别与第一挡板、第二挡板活动连接,所述屋顶为两组,两组屋顶分别通过两组连接杆连接,两组连接杆分别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上表面设有固定块,固定块为若干组,其中四组固定块固定连接于底板上表面,其他固定块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顶部。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表面所开设凹槽内设有限位块,限位块与顶板活动连接,且限位块顶部设有套筒,套筒与限位块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设有螺纹杆,螺纹杆与套筒螺纹连接,且螺纹杆顶部设有中枢杆,中枢杆与螺纹杆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表面设有固定座,固定座为四组,其中两组固定座与顶板固定连接,另外两组固定座固定连接于中枢杆底部,且每组固定座分别通过固定轴与活动臂活动连接,且其中两组活动臂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枢杆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两组支撑杆分别与中枢杆固定连接,且两组支撑杆相反设置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屋顶所开设滑槽相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增设了套筒、螺纹杆、中枢杆、连接杆以及限位杆,使此装置可以任意调整屋顶的倾斜角度,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实用性,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套筒,使套筒内螺纹杆上升,从而带动中枢杆上升,此时,屋顶会随着中枢杆的上升而加大倾斜的角度,反之,工作人员反方向转动套筒,便会使螺纹杆下降,从而使屋顶减小倾斜的角度。
2、该实用新型,通过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使此装置可以进行拼装,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两组第一挡板或者第二挡板上下放置,然后通过固定块使两组第一挡板或者第二挡板固定,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加大此装置的高度或者减小此装置的高度,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屋顶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顶板;5、屋顶;6、连接杆;7、固定块;8、限位块;9、套筒;10、固定座;11、活动臂;12、螺纹杆;13、中枢杆;14、支撑杆;15、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看图1-3: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底板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板4、屋顶5以及连接杆6,底板1上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挡板2以及两组第二挡板3,两组第一挡板2、两组第二挡板3分别与底板1活动连接,且每组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部分别设有若干组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部设于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部,且顶板4分别与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活动连接,屋顶5为两组,两组屋顶5分别通过两组连接杆6连接,两组连接杆6分别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其中,底板1上表面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为若干组,其中四组固定块7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表面,其他固定块7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顶部,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两组第一挡板2或者第二挡板3上下放置,然后通过固定块7使两组第一挡板2或者第二挡板3固定,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加大此装置的高度或者减小此装置的高度。
其中,顶板4上表面所开设凹槽内设有限位块8,限位块8与顶板4活动连接,且限位块8顶部设有套筒9,套筒9与限位块8固定连接,顶板4上表面设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为四组,其中两组固定座10与顶板4固定连接,另外两组固定座10固定连接于中枢杆13底部,且每组固定座10分别通过固定轴与活动臂11活动连接,且其中两组活动臂11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套筒9内设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与套筒9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2顶部设有中枢杆13,中枢杆13与螺纹杆12活动连接,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套筒9,使套筒9内螺纹杆12上升,从而带动中枢杆13上升,此时,屋顶5会随着中枢杆13的上升而加大倾斜的角度,反之,工作人员反方向转动套筒9,便会使螺纹杆12下降,从而使屋顶5减小倾斜的角度,中枢杆1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14,两组支撑杆14分别与中枢杆13固定连接,且两组支撑杆14相反设置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与屋顶5所开设滑槽相配合使用,限位杆15可以防止支撑杆14脱离屋顶5。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对此装置增设了套筒9、螺纹杆12、中枢杆13、连接杆6以及限位杆15,使此装置可以任意调整屋顶5的倾斜角度,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实用性,工作人员只需要转动套筒9,使套筒9内螺纹杆12上升,从而带动中枢杆13上升,此时,屋顶5会随着中枢杆13的上升而加大倾斜的角度,反之,工作人员反方向转动套筒9,便会使螺纹杆12下降,从而使屋顶5减小倾斜的角度,通过对此装置进行了改进,使此装置可以进行拼装,工作人员只需要将两组第一挡板2或者第二挡板3上下放置,然后通过固定块7使两组第一挡板2或者第二挡板3固定,此时,工作人员便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加大此装置的高度或者减小此装置的高度,有效的提升了此装置的灵活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6)

1.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包括底板(1)、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板(4)、屋顶(5)以及连接杆(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有两组第一挡板(2)以及两组第二挡板(3),两组第一挡板(2)、两组第二挡板(3)分别与底板(1)活动连接,且每组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部分别设有若干组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所述顶部设于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顶部,且顶板(4)分别与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活动连接,所述屋顶(5)为两组,两组屋顶(5)分别通过两组连接杆(6)连接,两组连接杆(6)分别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上表面设有固定块(7),固定块(7)为若干组,其中四组固定块(7)固定连接于底板(1)上表面,其他固定块(7)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挡板(2)与第二挡板(3)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上表面所开设凹槽内设有限位块(8),限位块(8)与顶板(4)活动连接,且限位块(8)顶部设有套筒(9),套筒(9)与限位块(8)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9)内设有螺纹杆(12),螺纹杆(12)与套筒(9)螺纹连接,且螺纹杆(12)顶部设有中枢杆(13),中枢杆(13)与螺纹杆(12)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上表面设有固定座(10),固定座(10)为四组,其中两组固定座(10)与顶板(4)固定连接,另外两组固定座(10)固定连接于中枢杆(13)底部,且每组固定座(10)分别通过固定轴与活动臂(11)活动连接,且其中两组活动臂(11)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枢杆(13)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支撑杆(14),两组支撑杆(14)分别与中枢杆(13)固定连接,且两组支撑杆(14)相反设置一面分别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5),限位杆(15)与屋顶(5)所开设滑槽相配合使用。
CN202120796276.0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10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6276.0U CN214410516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6276.0U CN214410516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0516U true CN214410516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31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627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10516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05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75840U (zh) 便捷液压自爬模板
CN214410516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设计bim建筑模型
CN206714713U (zh) 一种能清洗高楼玻璃外墙有横向玻璃窗框的高楼清洗机
CN209738870U (zh) 一种高度可调的工程车座椅
CN105536201B (zh) 一种可升降的踏步训练装置
CN201016217Y (zh) 一种脚手架
CN209733227U (zh) 一种升降椅
CN106448454A (zh) 一种市政用路牌
CN201431121Y (zh) 可调整桌面角度的收折桌
CN214603964U (zh) 一种建筑用可调紧固件
CN203735790U (zh) 一种电子白板的升降支架
CN2510545Y (zh) 一种顶升纠倾结构
CN211776040U (zh)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拆式支护
CN207987720U (zh) 抗拔复摆摩擦摆支座
CN105905779A (zh) 一种提升吊具及其用于异型扭曲塔塔节段全向翻转的方法
CN209629260U (zh) 一种工商管理用教学展示架
CN215189949U (zh) 一种用于教育教学的多媒体功能台
CN203379614U (zh) 多功能3自由度升降平台
CN208181273U (zh) 一种电动三轮车后座挂钩装置
CN206722516U (zh) 适应陡峭地形的输电塔
CN202007416U (zh) 井座升降调节装置
CN215329377U (zh) 高架桥梁或轨道交通用立式墩柱模板
CN214942298U (zh) 一种连接稳固的爬架安全网
CN105863493B (zh) 一种多功能梯的定位调节装置
CN204475955U (zh) 一种改造后的角钢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