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01627U -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01627U
CN214401627U CN202120282090.3U CN202120282090U CN214401627U CN 214401627 U CN214401627 U CN 214401627U CN 202120282090 U CN202120282090 U CN 202120282090U CN 214401627 U CN214401627 U CN 2144016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cover
canal
siphon structure
fixedly installed
inver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820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洪应
山继红
刘华斌
孟凡朋
王奕兵
王继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hydro Bureau 10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ohydro Bureau 10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hydro Bureau 10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nohydro Bureau 10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8209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016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016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016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和设置在所述河渠一侧的河岸;沉沙井和拦污井,所述沉沙井和所述拦污井均设置在所述河岸内;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拦污井内,所述过滤筒与所述拦污井的内壁相接触;衔接条,所述衔接条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两个侧条,两个所述侧条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顶部;多个搅杆,多个所述搅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底部和两个所述侧条相互靠近的一侧;封盖一,所述封盖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拦污井的顶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具有能提高过滤筒单次使用寿命、减少清理次数,且能方便清理沉沙池中的沉淀物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河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背景技术
河渠是河流与渠道的总称,泛指水道,数量多,遍布全国各地,当渠道与道路或河沟高程接近,处于平面交叉时,需要修一构筑物,使水从路面或河沟下穿过,此构筑物通常叫做倒虹吸结构。
现有技术中提出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河渠的一侧河岸设置有进口渐变段,另一侧河岸设置有出口段,进口渐变段包括沉沙井、拦污井、进水井,沉沙井上连接有进水管道,与沉沙井连接的设置有拦污井,拦污井内部设置有拦污筒,沉沙井上与拦污井连通的设置有进水口,且进水口位于拦污筒的上部,与拦污井连接的设置有进水井,拦污井上与拦污筒相对应的设置有出水口,且出水口与进水井连通,进水井上固定连接有倒虹吸管道,倒虹吸管道另一端与出口段连接。虽然该实用新型具有避免管道堵塞、杂质清理简单的优点,其主要用于水的运输,但是该实用新型在正常排水过程中发现,在每次过滤筒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人工将其吊出,然后进行清理,这种过滤筒的单次使用寿命较短,人们的清理次数较为频繁,在耽误排水的同时,又提高了人们的工作负担,并且该实用新型中的沉沙池,在长时间使用后,内部会堆积较多的沉淀物,后期还需人工进入井内进行清理,使用性能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提高过滤筒单次使用寿命、减少清理次数,且能方便清理沉沙池中的沉淀物的河渠倒虹吸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和设置在所述河渠一侧的河岸;沉沙井和拦污井,所述沉沙井和所述拦污井均设置在所述河岸内;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拦污井内,所述过滤筒与所述拦污井的内壁相接触;衔接条,所述衔接条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两个侧条,两个所述侧条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顶部;多个搅杆,多个所述搅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底部和两个所述侧条相互靠近的一侧;封盖一,所述封盖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拦污井的顶部,所述封盖一与所述拦污井相适配;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封盖一的顶部内壁上;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封盖一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底槽,所述底槽开设在所述旋转杆的底端;插块,所述插块设置在所述底槽内,所述插块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条固定连接,所述插块与所述底槽相适配;两个嵌槽,两个所述嵌槽分别开设在所述插块的两侧;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内腔、两个连接腔、双向螺杆、两个联动板和两个嵌块,所述内腔开设在所述旋转杆上,两个所述连接腔均开设在所述旋转杆上,所述连接腔和所述底槽及所述内腔均相连通,所述双向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腔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联动板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双向螺杆上,两个所述联动板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联动板的顶部与所述内腔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嵌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联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嵌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嵌槽内,所述嵌块与所述嵌槽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封盖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提杆,所述凹形提杆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一。
优选的,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印有防滑条纹。
优选的,所述沉沙井内设有沉沙筒,所述沉沙筒与所述沉沙井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沉沙井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盖二,所述封盖二与所述沉沙井相适配,所述封盖二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接杆,两个所述固接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所述沉沙筒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封盖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提环,所述提环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二。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在过滤筒的使用过程中,可启动电机,搅杆便会将过滤筒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搅动,且一些带状杂物便缠绕在搅杆上,从而能够使过滤筒的过滤性能能够再次持续一段时间,提高了过滤筒单次过滤的使用寿命;之后将整个衔接条和两个侧条提出,便可集中清理缠绕的杂物,且更换搅杆时,将两个侧条上的螺栓拧出便可对其上的搅杆更换,或者转动任意一个转轮,将嵌块带出嵌槽,便可将衔接条连带着插块取下即可更换,操作简便,方便人们使用;且当需要将沉沙井内的尘沙进行清除时,只需将封盖二上的螺栓拧出,然后通过提环,将封盖二往上提,便可在固接杆的连接下,将沉沙筒带出沉沙井,然后将沉淀物清除即可,操作简单快捷,清除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第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第二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的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河渠;2、河岸;3、沉沙井;4、拦污井;5、过滤筒;6、衔接条;7、侧条;8、搅杆;9、封盖一;10、旋转杆;11、电机;12、底槽;13、插块;14、嵌槽;15、内腔;16、连接腔;17、双向螺杆;18、联动板;19、嵌块;20、沉沙筒;21、封盖二;22、固接杆;23、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结合参阅图1-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河渠倒虹吸结构包括:河渠1和设置在所述河渠1一侧的河岸2;沉沙井3和拦污井4,所述沉沙井3和所述拦污井4均设置在所述河岸2内;过滤筒5,所述过滤筒5设置在所述拦污井4内,所述过滤筒5与所述拦污井4的内壁相接触;衔接条6,所述衔接条6设置在所述过滤筒5内;两个侧条7,两个所述侧条7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6的顶部;多个搅杆8,多个所述搅杆8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6的底部和两个所述侧条7相互靠近的一侧;封盖一9,所述封盖一9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拦污井4的顶部,所述封盖一9与所述拦污井4相适配;旋转杆10,所述旋转杆10转动安装在所述封盖一9的顶部内壁上;电机11,所述电机11固定安装在所述封盖一9的顶部,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杆10的顶端固定连接;底槽12,所述底槽12开设在所述旋转杆10的底端;插块13,所述插块13设置在所述底槽12内,所述插块13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条6固定连接,所述插块13与所述底槽12相适配;两个嵌槽14,两个所述嵌槽14分别开设在所述插块13的两侧;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杆10上。
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内腔15、两个连接腔16、双向螺杆17、两个联动板18和两个嵌块19,所述内腔15开设在所述旋转杆10上,两个所述连接腔16均开设在所述旋转杆10上,所述连接腔16和所述底槽12及所述内腔15均相连通,所述双向螺杆17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腔15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联动板18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双向螺杆17上,两个所述联动板18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连接腔16内,所述联动板18的顶部与所述内腔15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嵌块19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联动板18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嵌块19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嵌槽14内,所述嵌块19与所述嵌槽14相适配。
所述封盖一9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提杆,所述凹形提杆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一。
所述双向螺杆17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印有防滑条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过滤筒5内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部会有较多的如塑料袋等带状杂物,这时便可启动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便会带动旋转杆10转动,继而能够带动衔接条6转动,进而使两个侧条7转动,在转动的同时,其上的搅杆8便会将过滤筒5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搅动,一些带状杂物便会缠绕在搅杆8上,从而能够使过滤筒5的过滤性能能够再次持续一段时间;
在后期需要将搅杆8上的杂物清理时,只需将封盖一9上的螺栓拧出,然后将整个衔接条6和两个侧条7提出,便可集中清理,且搅杆8在使用较长时间出现磨损需要更换时,只需将两个侧条7上的螺栓拧出便可对侧条7及其上的搅杆8更换,或者转动任意一个转轮,带动双向螺杆17转动,便可使两个联动板18相互远离,最终将嵌块19带出嵌槽14,然后将衔接条6连带着插块13取下即可更换。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在过滤筒5的使用过程中,可启动电机11,搅杆8便会将过滤筒5上附着的杂质进行搅动,且一些带状杂物便缠绕在搅杆8上,从而能够使过滤筒5的过滤性能能够再次持续一段时间,提高了过滤筒5单次过滤的使用寿命;之后将整个衔接条6和两个侧条7提出,便可集中清理缠绕的杂物,且更换搅杆8时,将两个侧条7上的螺栓拧出便可对其上的搅杆8更换,或者转动任意一个转轮,将嵌块19带出嵌槽14,便可将衔接条6连带着插块13取下即可更换,操作简便,方便人们使用。
第二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河渠倒虹吸结构,本申请的第二实施例提出另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第二实施例仅仅是第一实施例的优选的方式,第二实施例的实施对第一实施例的单独实施不会造成影响。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4-图6,河渠倒虹吸结构还包括沉沙筒20,所述沉沙筒20设置在所述沉沙井3内,所述沉沙筒20与所述沉沙井3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沉沙井3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盖二21,所述封盖二21与所述沉沙井3相适配,所述封盖二2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接杆22,两个所述固接杆22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片23,所述连接片23通过螺栓与所述沉沙筒20固定连接。
所述封盖二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提环,所述提环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二。
当需要将沉沙井3内的尘沙进行清除时,只需将封盖二21上的螺栓拧出,然后通过提环,将封盖二21往上提,便可在固接杆22的连接下,将沉沙筒20带出沉沙井3,然后将沉淀物清除即可,操作简单快捷,清除效果好,方便人们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河渠和设置在所述河渠一侧的河岸;
沉沙井和拦污井,所述沉沙井和所述拦污井均设置在所述河岸内;
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拦污井内,所述过滤筒与所述拦污井的内壁相接触;
衔接条,所述衔接条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
两个侧条,两个所述侧条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顶部;
多个搅杆,多个所述搅杆均固定安装在所述衔接条的底部和两个所述侧条相互靠近的一侧;
封盖一,所述封盖一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拦污井的顶部,所述封盖一与所述拦污井相适配;
旋转杆,所述旋转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封盖一的顶部内壁上;
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封盖一的顶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旋转杆的顶端固定连接;
底槽,所述底槽开设在所述旋转杆的底端;
插块,所述插块设置在所述底槽内,所述插块的底部与所述衔接条固定连接,所述插块与所述底槽相适配;
两个嵌槽,两个所述嵌槽分别开设在所述插块的两侧;
安装机构,所述安装机构设置在所述旋转杆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机构包括内腔、两个连接腔、双向螺杆、两个联动板和两个嵌块,所述内腔开设在所述旋转杆上,两个所述连接腔均开设在所述旋转杆上,所述连接腔和所述底槽及所述内腔均相连通,所述双向螺杆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腔的两侧内壁上,两个所述联动板均螺纹安装在所述双向螺杆上,两个所述联动板的底部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连接腔内,所述联动板的顶部与所述内腔的顶部内壁滑动连接,两个所述嵌块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联动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所述嵌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所述嵌槽内,所述嵌块与所述嵌槽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一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凹形提杆,所述凹形提杆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一。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螺杆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印有防滑条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井内设有沉沙筒,所述沉沙筒与所述沉沙井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沉沙井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封盖二,所述封盖二与所述沉沙井相适配,所述封盖二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接杆,两个所述固接杆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通过螺栓与所述沉沙筒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河渠倒虹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二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提环,所述提环上固定套设有防滑套二。
CN202120282090.3U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Active CN2144016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2090.3U CN214401627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82090.3U CN214401627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01627U true CN214401627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202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82090.3U Active CN214401627U (zh) 2021-02-01 2021-02-01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0162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161A (zh) * 2021-12-03 2022-03-22 天津一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防止倒虹吸管道淤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991069A (zh) * 2022-06-16 2022-09-02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15161A (zh) * 2021-12-03 2022-03-22 天津一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防止倒虹吸管道淤堵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4991069A (zh) * 2022-06-16 2022-09-02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
CN114991069B (zh) * 2022-06-16 2024-02-09 中持水务股份有限公司 河道内水体净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01627U (zh) 一种河渠倒虹吸结构
CN220013949U (zh) 一种市政道路排水装置
CN218264220U (zh) 一种道路防积水排水结构
CN215886401U (zh) 一种污水处理专用高效沉淀排泥装置
CN213668298U (zh) 一种高效环保污水处理用沉淀池
CN211113889U (zh) 一种自来水处理用排水防堵结构
CN210767155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防堵下水道井盖
CN216785944U (zh) 一种市政工程泥水高效截流装置
CN219240756U (zh) 一种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4938953U (zh) 一种混凝土道路排水沟
CN216630003U (zh) 一种园林工程废水循环利用装置
CN220928132U (zh) 一种路面排水结构
CN214060008U (zh) 一种水资源改善用除杂反渗透装置
CN218357879U (zh) 一种净水器排污水循环再利用装置
CN216023414U (zh) 一种市政给排水用污水预处理装置
CN217677084U (zh) 一种锅炉汽包智能检测加药排污节能装置
CN212894143U (zh) 一种泥水分离用的高效污水处理装置
CN212700904U (zh) 一种污水初步处理设备
CN220118412U (zh) 一种水泵防堵塞结构
CN218529948U (zh) 一种地下的市政污水处理装置
CN214497779U (zh) 一种高速公路路肩排水装置
CN220034168U (zh) 一种污水沉淀分离装置
CN220404987U (zh) 一种污水处理除砂装置
CN213760867U (zh) 一种合成氨废水处理系统
CN214486038U (zh) 一种改良结构的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