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8524U - 颈部按摩仪 - Google Patents

颈部按摩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8524U
CN214388524U CN202020938284.XU CN202020938284U CN214388524U CN 214388524 U CN214388524 U CN 214388524U CN 202020938284 U CN202020938284 U CN 202020938284U CN 214388524 U CN214388524 U CN 2143885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neck
neck massager
clamping
arm 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3828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杰
汪志国
洪湧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PCT/CN2020/115884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10375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85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85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夹臂,中间支架呈弧形且围绕出收纳空间,一个夹臂通过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的一端,另一个夹臂通过另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的另一端,两个夹臂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两个夹臂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且夹臂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这样,夹臂具有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的特性,使夹臂与中间支架之间在佩戴过程中不会相对转动,中间支架得以借助夹臂发生形变,而中间支架的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也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传递至夹臂上,使得夹臂对人体脖子的夹持是持续且连贯的,实现了按摩仪的稳定佩戴。

Description

颈部按摩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摩仪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颈部按摩仪。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多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忙工作,或者由于自己的一些不良生活习惯而导致颈椎劳损甚至发病。针对颈椎问题,市面上也有很多相应的按摩仪已有的按摩仪尺寸较大,携带不够方便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颈部按摩仪,旨在解决现有颈部按摩仪尺寸较大,携带不易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包括:中间支架和两个夹臂,中间支架呈弧形且围绕出收纳空间,一个夹臂通过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的一端,另一个夹臂通过另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的另一端,两个夹臂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夹臂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且夹臂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
这样,夹臂具有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的特性,使得夹臂与中间支架在颈部按摩仪正常佩戴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中间支架得以借助夹臂发生形变,而中间支架的在发生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也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传递至夹臂上,使得夹臂对人体脖子的夹持是持续且连贯的,如此则实现了颈部按摩仪的稳定佩戴。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夹臂与中间支架通过弹性件连接,弹性件在夹臂处于展开状态时,作用于夹臂和中间支架,以使夹臂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与连接件通过旋转轴连接,旋转轴设置于中间支架沿厚度方向的中部靠内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固定片和与固定片连接的弹性片,固定片与夹臂连接,弹性片的一部分伸出夹臂以与连接件插接适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片水平设置,弹性片连接于固定片的一侧并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段,第一折弯段朝向靠近固定片的另一侧折弯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段,第二折弯段伸出固定片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段在远离第一折弯段的方向上朝靠近固定片的方向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段与固定片之间具有间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件,弹性件被紧固件固定在安装支架和夹臂之间,安装支架设有凹陷的倾斜槽,第二折弯段与倾斜槽的底壁间隔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段向上延伸形成第三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向远离固定片的方向上折弯形成第四折弯段,第四折弯段在远离固定片的方向上朝上倾斜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折弯段伸出固定片的上顶面并与固定片间隔开,固定片的靠近第三折弯段的一侧设有避位槽。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的靠近夹臂的一侧设有装配孔,夹臂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片的第四折弯段适于伸入装配孔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的壁厚在0.3mm-1mm。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第一凹部位于中间支架的邻近夹臂的一端;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部,第二凹部位于夹臂的靠近中间支架的一端;其中,夹臂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凹部和第二凹部之间形成防夹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贴肤面,第一凹部分布在第一贴肤面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凹部相对于第一贴肤面凹陷;夹臂处于折叠状态时,夹臂的远离中间支架的一端贴合于第一贴肤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贴肤面,第二凹部分布在第二贴肤面的邻近中间支架的一侧,第二凹部相对于第二贴肤面凹陷。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侧面示意图;
图3是沿图2中线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侧面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中线B-B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折叠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立体拆分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45°拆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仰视拆分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的侧面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沿线C-C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的局部示意图;
图15是图3的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件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弹性件的截面图;
附图标记:颈部按摩仪10;
中间支架11;弹性臂115;插接件1151;插口1152;对接部125;限位凹槽1251;第一贴肤面1321;第一凹部1322;
弹性件111;固定片1111;弹性片1112;第一折弯段1112a,第二折弯段1112b;第三折弯段1112c;第四折弯段1112d;紧固件1113;螺钉1113a;螺套1113b;
安装支架112;安装耳1121;安装槽1122;倾斜槽113;扭簧114;弹性臂115;插接件1151;插口1152;内壳116;
连接件12;避让槽121;旋转轴122;插板123;插槽124;对接部125;限位凹槽1251;限位凸起1252;
夹臂13;第一壳体131;第二壳体132;第一贴肤面1321;第一凹部1322;第二贴肤面1323;第二凹部1324;凹陷部1325;
倒圆角R。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10。
如图1所示,颈部按摩仪10包括:中间支架11和两个夹臂13,中间支架11呈弧形且围绕出收纳空间,一个夹臂13通过一个连接件12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11的一端,另一个夹臂13通过另一个连接件12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中间支架11的另一端,两个夹臂13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其中,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且夹臂13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
也就是说,“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指的是两个夹臂13都具有能够在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收纳空间内的能力,实际收纳时因为两个夹臂13要叠加设置,所以位于外侧的夹臂13并未运动到能够收纳的极限位置。举例而言,在两个夹臂13都被从展开状态转动至折叠状态时,邻近中间支架11的夹臂13(也就是先被转动的夹臂)转动的角度更大且至少部分伸入收纳空间内,远离中间支架的夹臂13(也就是后被转动的夹臂)转动的角度较小,该夹臂13可以伸入收纳空间内,也可以位于收纳空间外。在实际使用时,如果先转动右侧夹臂13至折叠状态,则右侧的夹臂13至少部分伸入收纳空间内,左侧夹臂13转动至最贴靠右侧夹臂13的位置即可;如果先转动左侧夹臂13至折叠状态,则左侧的夹臂13至少部分伸入收纳空间内,右侧夹臂13转动至最贴靠左侧夹臂13的位置即可。
收纳空间指的是中间支架11内侧的空间,夹臂13转动至收纳空间内指的是夹臂13至少部分伸入该收纳空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空间可以是中间支架11所对应的扇形区域。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收纳空间也可以指中间支架11的内侧面与中间支架11长度方向的两端连线所限定出的空间,在该实施例中“夹臂13伸入收纳空间”指的是邻近中间支架11的夹臂13越过中间支架11长度方向上的中心处。上述两个实施例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
夹臂13能够稳定地停留在展开状态是指,当手持中间支架11时,处于展开状态的夹臂13不会因自身重力自发地向折叠状态切换转动,而是需要额外施加一定的外力才可以向内折叠;此外,处于展开状态的夹臂13在进一步受到展开方向的外力时,除非将二者的连接结构破坏,否则夹臂13不会再相对中间支架11向外张开转动。
所述中间支架11包括弹性臂115以及内壳116,弹性臂115使得中间支架11具有弹性变形的能力。处于展开状态下的所述两个夹臂13在进一步受到展开方向的外力时同步带动所述弹性臂115发生弹性变形,所述展开方向的外力撤除后,所述两个夹臂13以展开状态同步跟随所述弹性臂115的变形恢复而夹持人体颈部。如此,使用该颈部按摩仪10时,处于展开状态的夹臂13能够与中间支架11同步张开及收缩,协同实现颈部按摩仪10的佩戴。
夹臂13具有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的特性,使得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二者之间在颈部按摩仪10正常佩戴过程中不会发生相对转动,从而使得中间支架11得以借助夹臂13发生形变,而中间支架11的在发生弹性变形时所产生的弹性回复力也能够连续不间断地传递至夹臂13上,使得夹臂13对人体脖子的夹持是持续且连贯的,如此则实现了颈部按摩仪10的稳定佩戴。
如图8-图10所示,夹臂13包括位于外侧的第一壳体131和位于内侧的第二壳体132,夹臂13的端部由第二壳体132的端部形成,第二壳体132为柔性壳。由此,第二壳体132使用柔性材料不仅能够提升夹臂13与用户颈部接触时用户的感受,而且在夹臂13折叠时,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的接触较为柔和,不会产生刚性接触从而降低夹臂13或者中间支架11的使用寿命。同时,位于外侧的夹臂13(后收纳的夹臂13)的柔性的第二壳体132朝向位于内侧的夹臂13的第一壳体131,进一步使彼此层叠的两个壳体支架接触较为柔和,避免了两个夹臂13之间发生磕碰、产生噪音和异响,提升了夹臂13的使用寿命,优化了使用体验。
如图8所示,颈部按摩仪10还包括弹性件111、安装支架112,安装支架112的一端与连接件12通过旋转轴122枢转连接,安装支架112的另一端与夹臂13固定连接,弹性件111被紧固件1113固定在安装支架112和夹臂13之间。
由此,在折叠状态时,两个夹臂13彼此叠置。弹性件111可以用于定位夹臂13,避免夹臂13恢复至展开状态,弹性件111也可以在夹臂13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时,为夹臂13停留在展开状态提供止抵力。这样,在展开状态时,弹性件111对夹臂13施加预紧力,避免夹臂13朝内侧弯折从而使得夹臂13能够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安装支架1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辅助夹臂13的安装。
如图8所示,中间支架11的内壳116的内侧面包括:第一贴肤面1321和第一凹部1322,第一贴肤面1321自中间向两端逐渐靠近外壳,第一凹部1322分布在第一贴肤面132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凹部1322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321凹陷,凹面的底壁与第一贴肤面1321呈阶梯状,在中间支架11的厚度方向上,凹面的底壁、第一贴肤面1321与弹性臂115相对。在颈部按摩仪10的折叠状态,夹臂13的端部的一部分与第一贴肤面1321相对,且另一部分与第一凹部1322相对。
因此,分设在内壳116两端的第一凹部1322由于距离内壳116中心距离变远,使得内壳116的端部所具有的弹性变大,内壳116的弹性范围变大,同时第一凹部1322的设置能够避免佩戴颈部按摩仪10时候夹住颈部皮肤。此外,当夹臂13设置为可折叠时,第一凹部1322的设置还能够为折叠的夹臂13提供收纳空间,进一步避免了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干涉。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13具有第二贴肤面1323和相对于第二贴肤面1323凹陷的第二凹部1324,连接件12的内侧、第一凹部1322、第二凹部1324共同限定出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321、第二贴肤面1323凹陷的凹陷部1325。
进一步地,内壳116具有第一贴肤面1321和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321凹陷的第一凹部1322,夹臂13具有第二贴肤面1323和相对于第二贴肤面1323凹陷的第二凹部1324,连接部的内侧、第一凹部1322、第二凹部1324共同限定出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321、第二贴肤面1323凹陷的凹陷部1325。具体地,连接部与夹臂13可以转动连接以形成铰链区域,夹臂13内侧的第二贴肤面1323、铰链区域和内壳116的第一贴肤面1321形成一个铰链区域内凹的“三角区域”,即前述凹陷部1325,佩戴颈部按摩仪10时该凹陷部1325与皮肤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这样,凹陷部1325不仅使得折叠区域远离颈部,避免折叠时凹陷部1325夹住颈部皮肤,而且进一步避免了夹臂13转动折叠时发生干涉,使夹臂13的折叠、展开操作更流畅。
如图10所示,连接件12的朝向夹臂13的一端的内侧具有倒圆角R,倒圆角R形成为凹陷部1325的一部分,且相对于第一凹部1322、第二凹部1324凹陷。
因此,在夹臂13表面使用倒圆角R过渡,同时圆角的直径由颈部按摩仪10的中间向两端逐渐增加,使得夹臂13的形状与人的下颌的形状适应,增加了夹臂13的圆润感。同时在人扭头时让人的下颌和人的颈部与夹臂13接触更贴合,用户使用的体验感较好。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13可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夹臂13可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
这样,可折叠的夹臂13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可折叠的夹臂13会使得颈部按摩仪10的折叠状态下具有更小的占地空间,从而让颈部按摩仪10携带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弹性件111,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通过弹性件111连接,其中,弹性件111在夹臂13处于展开状态时,作用于夹臂13和中间支架11,以使夹臂13稳定停留在展开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夹臂13与连接件12通过旋转轴122连接,旋转轴122设置于中间支架11沿厚度方向的中部靠内侧。这样,旋转轴122连接夹臂13和连接件12之后,不仅为夹臂13和连接件12提供连接功能,而且还可以使夹臂13以旋转轴122为中心,让夹臂13向颈部按摩仪10内侧折叠,使得颈部按摩仪10在折叠状态下占有更少的空间,便于携带。
如图11到图14所示,弹性件111包括固定片1111和与固定片1111连接的弹性片1112,固定片1111与夹臂13连接,弹性片1112的一部分伸出夹臂13以与连接件12插接适配。
因此,弹性件111与夹臂13和连接件12相连,固定片1111能为夹臂13提供固定作用,同时弹性片1112的一部分伸出夹臂13,使得弹性片1112能够更好地固定夹臂13的同时,还能与固定片1111相配合从而限定夹臂13在展开状态下颈部按摩仪10的结构更加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固定片1111水平设置,弹性片1112连接于固定片1111的一侧并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段1112a,第一折弯段1112a朝向靠近固定片1111的另一侧折弯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段1112b,第二折弯段1112b伸出固定片1111的另一侧。
这样,固定片1111上设有第一折弯段1112a和第二折弯段1112b,以方便固定片1111的形变。
如图16所示,第二折弯段1112b在远离第一折弯段1112a的方向上朝靠近固定片1111的方向倾斜延伸。因此,第二折弯段1112b在增加固定片1111的力臂的同时,增加了固定片1111的抗变形能力,使得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固定更为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段1112b与固定片1111之间具有间隙。这样,第二折弯段1112b不与固定片1111直接接触,第二折弯段1112b的受力通过形变消除,而不是与固定片1111接触时消除,增加了固定片1111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支架112,安装支架112可转动地连接于连接件12,弹性件111被紧固件1113固定在安装支架112和夹臂13之间,安装支架112设有凹陷的倾斜槽113,第二折弯段1112b与倾斜槽113的底壁间隔开。
因此,安装支架112为颈部按摩仪10提供了支撑,使弹性件111的安装更为简便。
在图16和图17的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折弯段1112b向上延伸形成第三折弯段1112c,第三折弯段1112c向远离固定片1111的方向上折弯形成第四折弯段1112d,第四折弯段1112d在远离固定片1111的方向上朝上倾斜延伸。这样第三折弯段1112c会增加固定片1111的力臂,第四折弯段1112d会使固定片1111的端部延伸与弹性片1112相配合,使得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之间的固定相对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折弯段1112c伸出固定片1111的上顶面并与固定片1111间隔开,固定片1111的靠近第三折弯段1112c的一侧设有避位槽。因此,避让槽121可以使得夹臂13在转动时连接件12与夹臂13之间避免发生干涉,从而提升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
如图9所示,连接件12的靠近夹臂13的一侧设有装配孔,夹臂13处于展开状态时,弹性片1112的第四折弯段1112d适于伸入装配孔内。这样,通过设有第四折弯段1112d与装配孔相配合使得夹臂13在颈部按摩仪10上的固定更为牢固。
在图8到图10所示的具体示例中,紧固件1113包括螺钉1113a以及螺套1113b,螺套1113b嵌设于安装支架112,夹臂13的内壁具有用于定位螺钉1113a的头部的固定孔,螺钉1113a穿过固定片1111以与螺套1113b连接。
因此,紧固件1113通过嵌设在安装支架112上的螺套与夹臂13相连,使得紧固件1113能够为固定连接安装支架112与夹臂13。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2具有用于容纳弹性片1112的倾斜槽113,倾斜槽113的底壁与第二折弯段1112b形状相一致,第四折弯段1112d伸出倾斜槽113外,且在展开状态第四折弯段1112d与连接件12插接适配。
由此,第二折弯段1112b与倾斜槽113配合并与倾斜槽113平齐,使得安装支架112能够固定的更加稳定。第四折弯段1112d伸出倾斜槽113,使得弹性片1112在按摩仪的展开状态时为按摩仪提供固定能力,让夹臂13与按摩仪固定的更加牢靠。
如图8所示,还包括扭簧114,扭簧114套在旋转轴122外,扭簧114的一端止抵于安装支架112且另一端止抵于连接件12,扭簧114常驱动夹臂13折叠,弹性件111常驱动夹臂13展开。
这样,扭簧114具有较大的初始预紧力,且折叠后的扭簧114回复变形能力增加,使得让夹臂13能够自动恢复到初始的稳定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12具有供旋转轴122插入的安装耳1121,以及位于两个安装耳1121之间的用于容纳扭簧114的安装槽1122。
因此,安装耳1121和安装槽1122能够辅助旋转轴122的固定,使得旋转轴122的固定更为稳定,从而提升夹臂13的可折叠次数。
在图9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内侧具有避让槽121,使得夹臂13在转动时安装支架112伸入避让槽121内以通过旋转轴122与连接件12连接。
这样,避让槽121在伸入安装支架112后,使得连接件12与夹臂13的连接更为固定,从而使夹臂13的展开状态更为稳定,增加了展开状态下的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11包括弹性臂115,弹性臂115的朝向连接件12的一端设有插接件1151,插接件1151内限定出插口1152,连接件12设有朝向弹性臂115延伸的插板123,插板123插入插口1152内并通过螺钉1113a固定于插接件1151。
进一步地,插板123与插口1152的固定不仅限于此,还可以使用销接等固定方式,使用螺钉1113a固定插接件1151不仅可以让连接件12的固定能力较好,而且拆装能力较好。因此,插板123伸入插口1152内与连接件12相连,使得弹性臂115与连接件12的固定更加牢靠。
在一些实施例中,中间支架11的端部凸设有对接部125,对接部125与中间支架11的端部形成台阶,连接件12具有插槽124,对接部125伸入连接件12的插槽124内。
这样,通过对接部125的台阶与插槽124相配合连接,让中间支架11与夹臂13固定在一起,使得中间支架11与夹臂13的的固定较为牢靠,从而提升夹臂13在展开状态下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接部125的顶端具有限位凹槽1251,插槽124内设有限位凸起1252,限位凸起1252适于伸入限位凹槽1251内。
因此,限位凹槽1251能够与限位凸起1252相配合起到了对固定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状态,从而避免了连接件12因周向位移产生的错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件12的朝向夹臂13的一端的内侧具有倒圆角R。这样,倒圆角R可在夹臂13在转动时,避免夹臂13与中间支架11发生干涉,从而提升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11的壁厚在0.3-1mm。因此,弹性件111具有一定的弹性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得弹性件111在固定夹臂13的同时还具有一定的韧性,让弹性件111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从而使颈部按摩仪10的夹臂13连接的更为牢固。
如图1所示,中间支架11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1322,第一凹部1322位于中间支架11的邻近夹臂13的一端;夹臂13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部1324,第二凹部1324位于夹臂13的离近中间支架11的一端;其中,夹臂13处于收纳位置时,第一凹部1322和第二凹部1324之间形成防夹空间,在图8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防夹空间可以是凹陷部1325。
这样,凹陷部1325不仅使得折叠区域远离颈部,避免了折叠时铰链机构对向旋转时,铰链机构夹住用户头发或者颈部皮肤同时,在按摩仪本体的端部设有凹陷部1325使得夹臂13在进行折叠时,一个夹臂13远离按摩仪本体的一侧能够通过凹陷部1325进入弹性臂两端连线的内部,进一步的减少了折叠状态下的占用的空间,另一个夹臂13位于一个夹臂13的外侧,使得两个夹臂13形成两个相互平行的层叠结构,不仅避免了夹臂13与按摩仪本体之间、夹臂13与夹臂13之间在收纳时产生的干涉,同时让夹臂13的折叠和展开更具有层次性、操作更流畅。
如图1所示,中间支架11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贴肤面1321,第一凹部1322分布在第一贴肤面1321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凹部1322相对于第一贴肤面1321凹陷;夹臂13处于折叠状态时,夹臂13的远离中间支架11的一端贴合于第一贴肤面1321。
因此,第一凹部1322由于距离中间支架的内壳中心距离变远,使得中间支架的内壳的端部所具有的弹性变大,进而中间支架的内壳的弹性范围整体变大,同时第一凹部1322的设置能够让中间支架的内壳的第一凹部1322、连接部和夹臂13的第二凹部1324形成三角区域,在三角区域内部设有铰链机构,夹臂13通过铰链机构折叠与展开。将铰链机构设置在三角区域内时能够让铰链机构对向旋转时远离颈部皮肤,从而避免铰链机构贴近皮肤折叠时夹住颈部皮肤。此外,当夹臂13设置为折叠时,三角区域的设置还能够为折叠的夹臂13提供收纳空间,使得夹臂13的端部能够进入三角区域从而让夹臂13的可折叠程度增加,进一步避免了夹臂13与颈部按摩仪10的干涉。
如图1所示,夹臂13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贴肤面1323,第二凹部1324分布在第二贴肤面1323的邻近中间支架11的一侧,第二凹部1324相对于第二贴肤面1323凹陷。
这样,第一贴肤面1321与第二贴肤面1323相配合限定出颈部按摩仪10使用状态下与颈部的限定区域,让颈部处于限定区域时,用户的颈部接触柔性材料的第一贴肤面1321与第二贴肤面1323,不仅能够使颈部按摩仪10固定在用户颈部时,用户的颈部感受较好,而且在折叠颈部按摩仪10时,避免了第一贴肤面1321和第二贴肤面1323的刚性接触,提升了颈部按摩仪10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内容可以互相结合,不受限制。上述实施例的颈部按摩仪可以是低频颈部按摩仪,低频颈部按摩仪发出低频微电流脉冲,其中,低频可以是频率为1000hz以下。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具有弹性且围绕出收纳空间;
两个夹臂,一个所述夹臂通过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另一个所述夹臂通过另一个连接件可向内转动地安装于所述中间支架的另一端,两个所述夹臂可在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之间切换;
其中,所述夹臂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时转动至所述收纳空间内,且所述夹臂可稳定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夹臂与所述中间支架通过弹性件连接,所述弹性件在所述夹臂处于展开状态时,作用于所述夹臂和中间支架,以使所述夹臂稳定停留在所述展开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与所述连接件通过旋转轴连接,所述旋转轴设置于所述中间支架沿厚度方向的中部靠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包括固定片和与所述固定片连接的弹性片,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夹臂连接,所述弹性片的一部分伸出所述夹臂以与所述连接件插接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水平设置,所述弹性片连接于所述固定片的一侧并向下折弯形成第一折弯段,所述第一折弯段朝向靠近固定片的另一侧折弯延伸形成第二折弯段,第二折弯段伸出所述固定片的另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段在远离所述第一折弯段的方向上朝靠近所述固定片的方向倾斜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段与所述固定片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件,所述弹性件被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安装支架和所述夹臂之间,所述安装支架设有凹陷的倾斜槽,第二折弯段与倾斜槽的底壁间隔开。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第二折弯段向上延伸形成第三折弯段,第三折弯段向远离所述固定片的方向上折弯形成第四折弯段,第四折弯段在远离固定片的方向上朝上倾斜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折弯段伸出所述固定片的上顶面并与所述固定片间隔开,所述固定片的靠近第三折弯段的一侧设有避位槽。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靠近夹臂的一侧设有装配孔,所述夹臂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弹性片的第四折弯段适于伸入装配孔内。
12.根据权利要求2、4-8中任一项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壁厚在0.3mm-1m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位于所述中间支架的邻近所述夹臂的一端;
所述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二凹部位于所述夹臂的靠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
其中,所述夹臂处于所述收纳位置时,所述第一凹部和所述第二凹部之间形成防夹空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支架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形成有第一贴肤面,所述第一凹部分布在所述第一贴肤面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一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一贴肤面凹陷;
所述夹臂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夹臂的远离所述中间支架的一端贴合于所述第一贴肤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颈部按摩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的朝向人体颈部的一侧具有第二贴肤面,第二凹部分布在所述第二贴肤面的邻近所述中间支架的一侧,所述第二凹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贴肤面凹陷。
CN202020938284.XU 2019-11-29 2020-05-28 颈部按摩仪 Active CN2143885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15884 WO2021103758A1 (zh) 2019-11-29 2020-09-17 颈部按摩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319763 2019-11-29
CN201922131976 2019-11-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8524U true CN21438852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17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38284.XU Active CN214388524U (zh) 2019-11-29 2020-05-28 颈部按摩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85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89976A (zh) 颈部按摩仪
CN110876834A (zh) 低频颈部按摩仪
CN112089977B (zh) 颈部按摩仪
RU2481613C2 (ru) Складная клавиатура для портативного компьютера
CN112089597B (zh) 颈部按摩仪
CN106094991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翻转机构
CN214388524U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596469A (zh) 眼镜
CN110065446B (zh) 出风口支架底座以及具有其的便携式设备支架
CN213347457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5309694U (zh) 颈部按摩仪
WO2021103758A1 (zh) 颈部按摩仪
CN111970599A (zh) 一种耳机盒
CN111228100A (zh) 挡位阻尼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颈部按摩仪
CN214504053U (zh) 转轴连接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3154939U (zh) 一种椅座靠背及其座椅
WO2021103757A1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191050U (zh) 挡位阻尼装置及具有其的折叠式颈部按摩仪
CN216956548U (zh) 用于增加眼镜镜腿夹持力的配件及眼镜
CN211723910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4388529U (zh) 颈部按摩仪
CN213554896U (zh) 颈部按摩仪
CN209765187U (zh) 一种眼镜的铰链结构
CN210348101U (zh) 一种镜腿铰接结构
CN215080673U (zh) 连接结构、支架及挂脖式按摩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 Health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after: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af, building 3, zhongkekefa Park, 009 Gaoxin South 1st Road, high tech Zone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Future wearable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