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4235U - 一种变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4235U
CN214384235U CN202120076216.1U CN202120076216U CN214384235U CN 214384235 U CN214384235 U CN 214384235U CN 202120076216 U CN202120076216 U CN 202120076216U CN 214384235 U CN214384235 U CN 2143842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ear
input shaft
driven gear
reverse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621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最润
郭厚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gna PT Powertrain Jiang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621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42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42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42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速器,包括中间轴、及输入轴与输出轴,输入轴与输出轴分别连接离合器与传动轴,输入轴与中间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变速器还包括多组挡位齿轮副、及多个同步器,同步器连接在中间轴或输入轴上,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副组,第一副组包括主动齿轮组及从动齿轮组,主动齿轮组与输入轴一体化设计,从动齿轮组设置在中间轴上。上述变速器,通过将主动齿轮组与输入轴一体化设计,同步器以及从动齿轮组设置在中间轴上,从动齿轮组随着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组的转动而转动,有更多的浸油齿轮处于旋转状态,将变速箱油甩动进行飞溅润滑,获得更加充分的润滑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怠速取力工况时润滑不足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变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及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国家对汽车的排放、油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变速器作为汽车动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起到传递动力、中断动力传递及改变动力传递方向的作用。通过不同直径的齿轮副啮合传递动力以实现改变速度和扭矩。目前市场上的皮卡、SUV、商务车及部分轻卡等所搭载的手动变速器主要以五速前进挡手动变速器为主。
现有技术当中,手动变速器将三、四档同步器布置与输入轴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更好的换档性能,但是当该结构变速器匹配带取力要求的卡车上时,在整车基本处于静止取力或者低速行驶时,容易出现变速器怠速取力工况时润滑不足,需要增加强制润滑而造成变速箱结构复杂,成本增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怠速取力工况时润滑不足的问题。
一种变速器,包括中间轴、及首尾连接且中心轴线共线设置的输入轴与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离合器与传动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中间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耦合连接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中间轴之间的多组挡位齿轮副、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挡位齿轮副之间的多个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连接在所述中间轴或输入轴上,所述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副组,所述第一副组包括主动齿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组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化设计,所述从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倒挡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包括一/倒挡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倒挡从动齿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倒挡轮组啮合连接所述倒挡从动齿轮。
上述变速器,通过将主动齿轮组与输入轴一体化设计,同步器以及从动齿轮组设置在中间轴上,使得整车在怠速取力工况下,从动齿轮组随着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组的转动而转动,此时有更多的浸油齿轮处于旋转状态,将变速箱油甩动进行飞溅润滑,获得更加充分的润滑效果,节约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怠速取力工况时润滑不足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一挡从动齿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一挡从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主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二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以及三挡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二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以及三挡从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四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三挡从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六挡齿轮副与五挡齿轮副,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六挡从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六挡主动齿轮,所述五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五挡从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五挡主动齿轮,所述三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及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依次设置,所述三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及所述五挡主动齿轮依次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同步器包括倒挡同步器、一二挡同步器以及三四挡同步器,所述倒挡同步器设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远离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一二挡同步器连接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三四挡同步器连接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输入轴后轴承以及输出轴前轴承,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前轴承与所述输入轴后轴承,所述输入轴的末端连接所述输入轴后轴承的内圈。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五六挡同步器及五挡结合齿圈,所述五六挡同步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另一端连接所述五挡结合齿圈,所述五挡结合齿圈焊接在所述输出轴上、且所述五挡结合齿圈焊接在所述五挡从动齿轮靠近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花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入轴前轴承及输出轴后轴承,所述输入轴前轴承设于所述倒挡主动轮远离所述二挡主动轮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设于所述输出轴前轴承与所述输出轴后轴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间轴前轴承、中间轴中间轴承以及中间轴后轴承,所述中间轴前轴承设于所述倒挡同步器远离所述倒挡同步齿轮的一侧,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设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中间轴后轴承设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远离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的一侧,所述输入轴后轴承、所述输出轴前轴承和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布置于同一剖面。
进一步的,所述倒挡轮组包括倒挡惰轮轴及固定在所述倒挡惰轮轴上的倒挡惰轮,所述倒挡惰轮轴分别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倒挡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器工作原理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速器内的相关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93103750000031
Figure BDA0002893103750000041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变速器,包括中间轴11、及首尾连接且中心轴线共线设置的输入轴与输出轴6,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离合器(图未示)与传动轴(图未示),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中间轴11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耦合连接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6与所述中间轴11之间的多组挡位齿轮副、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挡位齿轮副之间的多个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连接在所述中间轴11或输入轴上,所述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副组,所述第一副组包括主动齿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组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化设计,所述从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中间轴11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倒挡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包括一/倒挡主动齿轮1a,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倒挡从动齿轮14,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通过所述倒挡轮组啮合连接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4。
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一挡从动齿轮15,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啮合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5。
所述主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二挡主动齿轮1b、四挡主动齿轮1c以及三挡主动齿轮1d,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轴11上的二挡从动齿轮17、四挡从动齿轮18以及三挡从动齿轮20,所述二挡主动齿轮1b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7,所述四挡主动齿轮1c啮合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8,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d啮合所述三挡从动齿轮20。
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六挡齿轮副与五挡齿轮副,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六挡从动齿轮3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11上的六挡主动齿轮11a,所述五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出轴6上的五挡从动齿轮9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11上的五挡主动齿轮22,所述三挡主动齿轮1d、所述六挡从动齿轮3及所述五挡从动齿轮9依次设置,所述三挡从动齿轮20、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1a及所述五挡主动齿轮22依次设置。
所述同步器包括倒挡同步器13、一二挡同步器16以及三四挡同步器19,所述倒挡同步器13设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4远离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5的一侧,所述一二挡同步器16连接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5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17,所述三四挡同步器19连接所述四挡从动齿轮18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20。
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6的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输入轴后轴承5以及输出轴前轴承8,所述输出轴6连接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与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所述输入轴的末端连接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的内圈。
具体的,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以及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设于同一竖直面上,从而使得所述输入轴的末端与所述输出轴6的首段通过所述轴承组实现转动连接。
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五六挡同步器4及五挡结合齿圈7(图未示),所述五六挡同步器4的一端连接所述六挡从动齿轮3,另一端连接所述五挡结合齿圈8,所述五挡结合齿圈7焊接在所述输出轴6上、且所述五挡结合齿圈7焊接在所述五挡从动齿轮9靠近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9与所述输出轴6花键连接。
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入轴前轴承2及输出轴后轴承10,所述输入轴前轴承2设于所述倒挡主动轮远离所述二挡主动轮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9设于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与所述输出轴后轴承10之间。
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轴11上的中间轴前轴承12、中间轴中间轴承21以及中间轴后轴承23,所述中间轴前轴承12设于所述倒挡同步器13远离所述倒挡同步齿轮的一侧,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21设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11a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22之间,所述中间轴后轴承23设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22远离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21的一侧,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和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21布置于同一剖面。
在本申请中,输入轴后轴承5、输出轴前轴承8和中间轴中间轴承21处于同一竖直剖面上,使得产品运行时,输入轴后轴承5、输出轴前轴承8和中间轴中间轴承21处于同一力面上,避免输入轴后轴承5的径向力和五挡从动齿轮9啮合的径向力产生叠加而使得输入轴轴承支撑位置变形,同时输入轴后轴承5的径向力有效的传递到输出轴6后经过输出轴前轴承8传递到壳体(图未示)上,在保证壳体轴承孔刚度足够的情况下,有效的提升了输入轴1及输出轴6的刚度,降低常啮合五挡齿轮啮合错位量,有效的提升变速箱NVH性能。
所述倒挡轮组包括倒挡惰轮轴24及固定在所述倒挡惰轮轴24上的倒挡惰轮25,所述倒挡惰轮轴24分别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6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通过所述倒挡惰轮25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4啮合连接。
在本申请中,所述输入轴上依次设置有输入轴前轴承2、一/倒挡主动齿轮1a、二挡主动齿轮1b、四挡主动齿轮1c、三挡主动齿轮1d、六挡从动齿轮3、五六挡同步器4及输入轴后轴承5,所述中间轴11上依次设置有中间轴前轴承12、倒挡同步器13、倒挡从动齿轮14、一挡从动齿轮15、一二挡同步器16、二挡从动齿轮17、四挡从动齿轮18、三四挡同步器19、三挡从动齿轮20、六挡主动齿轮11a、中间轴中间轴承21、五挡主动齿轮22和中间轴后轴承23,所述输出轴6上依次设置有五挡结合齿圈7,输出轴前轴承8、五挡从动齿轮9和输出轴后轴承10,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通过所述倒挡惰轮轴24上的倒挡惰轮25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14啮合传动,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二挡主动齿轮1b、四挡主动齿轮1c、三挡主动齿轮1d、六挡从动齿轮3和五挡主动齿轮22分别与所述一挡从动齿轮15、二挡从动齿轮17、四挡从动齿轮18、三挡从动齿轮20、六挡主动齿轮11a和五挡从动齿轮9啮合传动。其中五挡主动齿轮22和五挡从动齿轮9为常啮合齿轮副。
更优的,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1a、二挡主动齿轮1b、四挡主动齿轮1c、三挡主动齿轮1d同输入轴为一体化设计,所述倒挡同步器13、一二挡同步器16、三四挡同步器19均通过花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11上。
更优的,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输出轴后轴承10分别布置与五挡从动齿轮9左右两侧,并且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输出轴前轴承8和中间轴中间轴承21布置于同一剖面。
在本申请中,变速器还包括一壳体(图未示),输入轴1、输出轴6、中间轴11、多组挡位齿轮副以及多个同步器设于壳体内,中间轴11的两端通过中间轴前轴承12及中间轴后轴承23与壳体可转动连接,倒挡惰轮轴24的两端与壳体可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一/倒挡主动齿轮1a、二挡主动齿轮1b、四挡主动齿轮1c、三挡主动齿轮1d同输入轴为一体化设计。倒挡同步器13、一二挡同步器16、三四挡同步器19均通过花键安装在所述中间轴11上。整车在怠速取力工况下三挡从动齿轮20、四挡从动齿轮18随着输入轴的转动而转动,此时有更多的浸油齿轮处于旋转状态,将变速箱油甩动进行飞溅润滑,获得更加充分的润滑效果。同时三四挡同步器19布置于中间轴11上,三四挡主动齿轮1c和发动机转速相同,齿轮转速较低,对噪音控制有利;所述输出轴前轴承8和输出轴后轴承10分别布置与五挡从动齿轮9左右两侧。在承载能力满足的情况下可以选择球轴承组合,如果需要更大的承载能力也可使用锥轴承组合。并且所述输入轴后轴承5、输出轴前轴承8和中间轴中间轴承21布置于同一剖面。避免输入轴后轴承5的径向力和五挡从动齿轮9啮合的径向力产生叠加而使得输入轴轴承支撑位置变形,同时输入轴后轴承5的径向力有效的传递到输出轴6后经过输出轴前轴承8传递到壳体上。在保证壳体轴承孔刚度足够的情况下,有效的提升了输入轴及输出轴6的刚度,降低常啮合五挡齿轮啮合错位量,有效的提升变速箱NVH性能。
本实用新型中各挡位的动力传递路径为:
一挡:变速器挂一挡时,一二挡同步器16向左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一/倒挡主动齿轮1a→一挡从动齿轮15→一二挡同步器16→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二挡:变速器挂二挡时,一二挡同步器16向右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二挡主动齿轮1b→二挡从动齿轮17→一二挡同步器16→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三挡:变速器挂三挡时,三四挡同步器19向右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三挡主动齿轮1d→三挡从动齿轮20→三四挡同步器19→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四挡:变速器挂四挡时,三四挡同步器19向左滑动,动力由输入轴→四挡主动齿轮1c→四挡从动齿轮18→三四挡同步器19→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五挡:变速器挂五挡时,五六挡同步器4向右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五六挡同步器4→五挡结合齿圈7→输出轴6。
六挡:变速器挂六挡时,五六挡同步器4向左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五六挡同步器4→六挡从动齿轮3→六挡主动齿轮11a→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倒挡:变速器挂倒挡时,倒挡同步器13向右滑动,动力由输入轴→一/倒挡主动齿轮1a→倒挡惰轮25→倒挡从动齿轮14→倒挡同步器13→中间轴11→五挡主动齿轮22→五挡从动齿轮9→输出轴6。
在本申请中,“向左滑动”即为朝向输入轴前轴承或中间轴承前轴承所处一端滑动,“向右滑动”即为朝向输出轴后轴承或中间轴后轴承所处一端滑动。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变速器,通过将主动齿轮组与输入轴一体化设计,同步器以及从动齿轮组设置在中间轴上,使得整车在怠速取力工况下,从动齿轮组随着输入轴上的主动齿轮组的转动而转动,此时有更多的浸油齿轮处于旋转状态,将变速箱油甩动进行飞溅润滑,获得更加充分的润滑效果,节约了生产成本,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怠速取力工况时润滑不足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轴、及首尾连接且中心轴线共线设置的输入轴与输出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离合器与传动轴,所述输入轴与所述中间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耦合连接在所述输入轴或所述输出轴与所述中间轴之间的多组挡位齿轮副、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所述挡位齿轮副之间的多个同步器,所述同步器连接在所述中间轴或输入轴上,所述挡位齿轮副包括第一副组,所述第一副组包括主动齿轮组以及与所述主动齿轮组对应啮合的从动齿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与所述输入轴一体化设计,所述从动齿轮组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倒挡轮组,所述主动齿轮组包括一/倒挡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组包括倒挡从动齿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倒挡轮组啮合连接所述倒挡从动齿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一挡从动齿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一挡从动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二挡主动齿轮、四挡主动齿轮以及三挡主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组还包括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二挡从动齿轮、四挡从动齿轮以及三挡从动齿轮,所述二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四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四挡从动齿轮,所述三挡主动齿轮啮合所述三挡从动齿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六挡齿轮副与五挡齿轮副,所述六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入轴上的六挡从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六挡主动齿轮,所述五挡齿轮副包括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上的五挡从动齿轮以及设置在所述中间轴上的五挡主动齿轮,所述三挡主动齿轮、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及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依次设置,所述三挡从动齿轮、所述六挡主动齿轮及所述五挡主动齿轮依次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器包括倒挡同步器、一二挡同步器以及三四挡同步器,所述倒挡同步器设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远离所述一挡从动齿轮的一侧,所述一二挡同步器连接所述一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二挡从动齿轮,所述三四挡同步器连接所述四挡从动齿轮与所述三挡从动齿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连接所述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的轴承组,所述轴承组包括输入轴后轴承以及输出轴前轴承,所述输出轴连接所述输出轴前轴承与所述输入轴后轴承,所述输入轴的末端连接所述输入轴后轴承的内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五六挡同步器及五挡结合齿圈,所述五六挡同步器的一端连接所述六挡从动齿轮,另一端连接所述五挡结合齿圈,所述五挡结合齿圈焊接在所述输出轴上、且所述五挡结合齿圈焊接在所述五挡从动齿轮靠近所述输入轴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与所述输出轴花键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输入轴前轴承及输出轴后轴承,所述输入轴前轴承设于所述倒挡主动轮远离所述二挡主动轮的一侧,所述五挡从动齿轮设于所述输出轴前轴承与所述输出轴后轴承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器还包括设于所述中间轴上的中间轴前轴承、中间轴中间轴承以及中间轴后轴承,所述中间轴前轴承设于所述倒挡同步器远离所述倒挡同步齿轮的一侧,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设于所述六挡主动齿轮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之间,所述中间轴后轴承设于所述五挡主动齿轮远离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的一侧,所述输入轴后轴承、所述输出轴前轴承和所述中间轴中间轴承布置于同一剖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倒挡轮组包括倒挡惰轮轴及固定在所述倒挡惰轮轴上的倒挡惰轮,所述倒挡惰轮轴分别与所述输入轴及所述输出轴的轴线平行且在径向彼此间隔设置,所述一/倒挡主动齿轮通过所述倒挡惰轮与所述倒挡从动齿轮啮合连接。
CN202120076216.1U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变速器 Active CN2143842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6216.1U CN214384235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变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6216.1U CN214384235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变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4235U true CN214384235U (zh) 2021-10-12

Family

ID=77991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6216.1U Active CN214384235U (zh) 2021-01-12 2021-01-12 一种变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42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423A (zh) * 2021-10-15 2021-12-17 袁三友 多级变速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803423A (zh) * 2021-10-15 2021-12-17 袁三友 多级变速箱
CN113803423B (zh) * 2021-10-15 2024-05-14 袁三友 多级变速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35389B2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1260919A (zh) 具有副轴传动装置的多速变速器
KR20110126111A (ko) 듀얼 클러치식 자동 변속기
JP2008298223A (ja) 変速機
CN105074273A (zh) 机动车的多级变速器
CN106763549B (zh) 一种新型的十挡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CN106763550B (zh) 九挡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
KR101797881B1 (ko) 듀얼 클러치 변속기
CN209977164U (zh)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及汽车
KR20100064719A (ko) 더블클러치 변속기의 파워트레인
CN214384235U (zh) 一种变速器
CN112343976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JP2009036227A (ja) 変速機
CN214146437U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箱传动系统及汽车
CN111853170A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83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343975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211501507U (zh) 一种拖拉机变速系统及拖拉机
CN113389853B (zh) 一种十速双离合变速器、变速箱及汽车
CN113389854B (zh) 一种八速双离合器变速器及汽车
CN112303192B (zh) 八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及车辆
CN112780730B (zh) 九速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传动结构及车辆
CN214118864U (zh) 一种变速器传动装置及车辆
CN210920002U (zh) 一种主副变速多档位三轮汽车联体后桥变速箱
CN113719607A (zh) 采用行星齿轮传动的dct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