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1334U - 耳机 - Google Patents

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81334U
CN214381334U CN202120418513.XU CN202120418513U CN214381334U CN 214381334 U CN214381334 U CN 214381334U CN 202120418513 U CN202120418513 U CN 202120418513U CN 214381334 U CN214381334 U CN 214381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on microphone
movable
earphone
hall sensor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185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志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st Talent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185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813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81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81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耳机,包括耳机主体、气导麦克风、骨导麦克风以及切换组件,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均设于耳机主体上,切换组件与气导麦克风以及骨导麦克风电气连接,用以切换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耳机通常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送受话器一般分为入耳式和耳罩式两大类,送话方式分为气导送话和骨导送话。其中,气导送话方式相较于骨导送话方式的声音还原度更好,而单兵战术耳机的应用场景中,环境复杂、机动性强;在不同的战术场合所携带的装备不一样,如生化部队需要佩戴防毒面罩,或者特种部队在执行特殊任务时也需要佩戴防护面罩,若在需要佩戴防护面罩的场合采用气导送话,则麦克风被防护面罩隔离在外面,信噪比不够,造成送话效果差,即目前的耳机通常难以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耳机,旨在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耳机,包括:
耳机主体;
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均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以及
切换组件,与所述气导麦克风以及所述骨导麦克风电气连接,用以切换所述气导麦克风和所述骨导麦克风的工作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信号切换开关和切换装置,所述信号切换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受控端,所述气导麦克风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骨导麦克风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切换装置连接于所述受控端,以切换所述气导麦克风的通断状态以及所述骨导麦克风的通断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磁性件、霍尔传感器以及位置切换件,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切换开关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位置切换件上,所述位置切换件用以驱动所述磁性件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以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或者驱动所述磁性件远离所述霍尔传感器以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位置切换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的活动悬臂。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悬臂与所述耳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活动悬臂的自由端,所述活动悬臂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动悬臂与所述耳机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悬臂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主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霍尔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活动悬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外部的按键开关。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内部的触动式开关以及用以触动所述触动式开关的触动件。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动式开关具有触动柄,所述触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上,并具有第一位置,所述触动件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触动所述触动式开关。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耳机主体上设置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并设置切换组件与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连接,利用切换组件切换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的工作状态,即通过切换组件即可选择是选择利用气导麦克风工作还是利用骨导麦克风工作,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佩戴需要进行选择,而无需再更换耳机,就能解决佩戴兼容性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二次购买成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适合当前环境的送话器,获得最佳的通话效果,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一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耳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耳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耳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耳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耳机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耳机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耳机主体 423 活动悬臂
110 容纳腔 500 按键开关
200 气导麦克风 600 触动式开关
300 骨导麦克风 610 触动柄
410 信号切换开关 620 触动件
420 切换装置 700 扬声器
421 磁性件 800 电路板
422 霍尔传感器 900 线缆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耳机。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耳机包括耳机主体100、气导麦克风200、骨导麦克风300以及切换组件。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均设于耳机主体100上,切换组件与气导麦克风200以及骨导麦克风300电连接,用以切换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的工作状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在耳机主体100上设置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并设置切换组件与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连接,利用切换组件切换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的工作状态,即通过切换组件即可选择是选择利用气导麦克风200工作还是利用骨导麦克风300工作,使得用户能够根据实际佩戴需要进行选择,而无需再更换耳机,就能解决佩戴兼容性问题,降低了用户的二次购买成本;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适合当前环境的送话器,获得最佳的通话效果,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解决了用户使用单个产品与多种装备配套使用时的兼容性问题,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从原来可能需要购买两种形式的耳机,现在只需要用一个耳机就能解决该问题,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同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合,选择适合当前环境的送话器,获得最佳的通话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100包括近耳部和手柄部,骨导麦克风300设于近耳部内部,用户佩戴耳机时,近耳部靠近用户耳朵,使得骨导麦克风300贴近用户面骨骼,佩戴兼容性好,抗噪声能力强,佩戴方面可以兼容大部分防护面罩;气导麦克风200设于手柄部,送话声音清晰、还原度好。
在一实施例中,切换组件包括信号切换开关410和切换装置420,信号切换开关410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受控端,气导麦克风200连接于第一端,骨导麦克风300连接于第二端,切换装置420连接于受控端,以切换气导麦克风200的通断状态以及骨导麦克风300的通断状态。其中,信号切换开关410可以使用有源或无源的方式实现,切换装置420检测到状态变化时发出控制信号(通过模拟电路或软件方式进行控制)给信号切换开关410,控制信号切换开关410选择用于信号输出的送话器,即选择气导麦克风200或者选择骨导麦克风300用于信号输出,使得用户能够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的使用需求选择气导麦克风200或者选择骨导麦克风300工作。而信号切换开关410、模拟电路的具体结构和原理参考相关技术中信号切换开关410的结构和原理,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用于连接其他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即信号输出至其他通信模块或通信设备进行送话。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切换装置420包括磁性件421、霍尔传感器422以及位置切换件,霍尔传感器422的输出端与信号切换开关410的受控端连接,磁性件421设于位置切换件上,位置切换件用以驱动磁性件421靠近霍尔传感器422以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或者驱动磁性件421远离霍尔传感器422以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当磁性件421靠近霍尔传感器422并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时,信号切换开关410选择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中的一者工作,当磁性件421远离霍尔传感器422并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时,信号切换开关410选择气导麦克风200和骨导麦克风300中的另一者工作,通过磁性件421的位置切换即可简单快速地实现不同送话器的切换。
在一实施例中,位置切换件包括活动连接在耳机主体100上的活动悬臂423。通过在耳机主体100上设置活动悬臂423,利用活动悬臂423相对耳机主体100的活动实现磁性件421的位置切换,操作方便。
参照图4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磁性件421设于活动悬臂423的自由端,活动悬臂423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一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在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二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通过将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并将磁性件421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自由端,通过转动活动悬臂423即可实现磁性件421的位置切换,当活动悬臂423转动至第一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当活动悬臂423转动至第二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通过活动悬臂423带动磁性件421切换位置,实现控制信号的触发,使得信号切换开关410切换不同送话器工作的切换过程方便快捷。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滑动连接,活动悬臂423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一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在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二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通过将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滑动连接,通过滑动活动悬臂423即可实现磁性件421的位置切换,当活动悬臂423滑动至第一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当活动悬臂423滑动至第二活动位时,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断开,通过活动悬臂423带动磁性件421切换位置,实现控制信号的触发,使得信号切换开关410切换不同送话器工作的切换过程方便快捷。其中,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滑动连接或者转动连接的方式参考现有技术中的滑动连接和转动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耳机主体100上设有容纳腔110,霍尔传感器422设于容纳腔110内,在第一活动位时,活动悬臂423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0内。通过在耳机主体100上设置容纳腔110,将霍尔传感器422设置在容纳腔110内,对霍尔传感器422起到保护作用,且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一活动位时,活动悬臂423至少部分位于容纳腔110内,利用容纳腔110对活动悬臂423起到限位作用,使得活动悬臂423能够稳定地保持在第一活动位,从而保障用户不需要切换送话器时,当下工作的送话器能够稳定地进行送话,避免误触而发生误切换的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110为设置在耳机主体100内部的腔体结构,活动悬臂423滑动连接在容纳腔110内,当活动悬臂423滑动至第一活动位时,活动悬臂423全部容纳在容纳腔110内,容纳腔110对活动悬臂423起到良好地保护和限位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110为设置在耳机主体100外表面的槽形结构,活动悬臂423转动连接在容纳腔110内。通过在耳机主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槽形结构,在容纳第一活动位的活动悬臂423的同时,方便活动悬臂423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容纳腔110与活动悬臂423的自由端过盈配合。通过设置容纳腔110与活动悬臂423的自由端过盈配合,使得活动悬臂423能够稳定地保持在第一活动位。
参照图6和图7,在一实施例中,切换组件包括设于耳机主体100外部的按键开关500。在耳机主体100外部设置按键开关500对送话器进行切换,操作方便快捷。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设置耳机主体100包括近耳部和手柄部,按键开关500设置在手柄部或者设置在近耳部,用户通过按压按键开关500进行切换。
参照图8和图9,在一实施例中,切换组件包括设于耳机主体100内部的触动式开关600以及用以触动触动式开关600的触动件620。通过在耳机主体100内部设置触动式开关600,并设置触动件620去触发触动式开关600,实现送话器的切换,操作方便快捷,并对触动式开关600起到保护作用。该设计形式便于安装,经济成本低。
在一实施例中,触动式开关600具有触动柄610,触动件620活动连接于耳机主体100上,例如,触动件620转动连接于耳机主体100上,或者触动件620滑动连接于耳机主体100上,触动件620具有第一位置,当触动件620处在第一位置时,触动件620对触动柄610产生压力,从而触发触动式开关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切换组件包括按键开关500以及信号切换开关410和切换装置420,或者,切换组件包括按键开关500以及触动式开关600,或者,切换组件包括触动式开关600以及信号切换开关410和切换装置420,或者,切换组件包括按键开关500、触动式开关600以及信号切换开关410和切换装置420,即切换组件包括几种不同的开关组合,使得用户可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手动切换当前使用的送话器。
参照图2,在上述实施例中,耳机还包括扬声器700、电路板800以及线缆900,扬声器700和电路板800设置在耳机主体100内部,扬声器700用于接收声音,电路板800用于处理信号,线缆900部分伸出耳机主体100外,线缆900用于连接外接通信设备或提供电源。另外,耳机主体100外部设置耳机壳、皮套等结构,有利于保护耳机主体100以及提高佩戴舒适度,耳机主体100上设置喇叭及其他电子件,增加耳机的功能性。
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内中空设置,气导麦克风200设置在活动悬臂423内部,为气导麦克风200提供了安装位置的同时,对气导麦克风200起到保护作用。当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二活动位时,气导麦克风200工作,当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一活动位时,活动悬臂423上设置的磁性件421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骨导麦克风300工作。
在上述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金属蛇形管、拉伸管、塑胶管、可折叠的金属或塑料制成的连接杆、塑胶内包裹金属材料的连接杆等。磁性件421为磁铁,磁铁安装在活动悬臂423上,而磁铁在活动悬臂423上的位置不限定,保障活动悬臂423位于第一活动位时,磁体的位置与霍尔传感器422的位置对应并能够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即可。在一些实施例中,霍尔传感器422也可用干簧管代替。
参照图2和图3,在一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滑动连接于耳机主体100,气导麦克风200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一端,磁性件421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另一端,耳机主体100上设置容纳腔110,容纳腔110内设置霍尔传感器422,当活动悬臂423完全滑动至容纳腔110内时,磁性件421与霍尔传感器422距离最近,并使霍尔传感器422导通,从而发出控制信号,将送话器切换为骨导麦克风300。将气导麦克风200和磁性件421分别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两端,减少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而活动悬臂423的转动方向不限定,参照图4和图5,当活动悬臂423转动并收纳于容纳腔110中时,活动悬臂423沿X方向延伸,或者,当活动悬臂423转动并收纳于容纳腔110中时,活动悬臂423沿Y方向延伸,当然,在耳机主体100上的空间允许的情况下,还能够设置活动悬臂423沿其他方向延伸。在活动悬臂423与耳机主体100转动连接,且转动轴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端部时,气导麦克风200与磁性件421均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远离转轴的一端。当转动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中部时,气导麦克风200与磁性件421可分别设置在活动悬臂423的两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耳机主体;
气导麦克风和骨导麦克风,均设于所述耳机主体上;以及
切换组件,与所述气导麦克风以及所述骨导麦克风电气连接,用以切换所述气导麦克风和所述骨导麦克风的工作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信号切换开关和切换装置,所述信号切换开关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受控端,所述气导麦克风连接于所述第一端,所述骨导麦克风连接于所述第二端,所述切换装置连接于所述受控端,以切换所述气导麦克风的通断状态以及所述骨导麦克风的通断状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装置包括磁性件、霍尔传感器以及位置切换件,所述霍尔传感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切换开关的受控端连接,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位置切换件上,所述位置切换件用以驱动所述磁性件靠近所述霍尔传感器以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或者驱动所述磁性件远离所述霍尔传感器以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切换件包括活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上的活动悬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悬臂与所述耳机主体转动连接,所述磁性件设于所述活动悬臂的自由端,所述活动悬臂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悬臂与所述耳机主体滑动连接,所述活动悬臂具有第一活动位和第二活动位,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导通,在所述活动悬臂位于所述第二活动位时,所述磁性件使所述霍尔传感器断开。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主体上设有容纳腔,所述霍尔传感器设于所述容纳腔内,在所述第一活动位时,所述活动悬臂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外部的按键开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耳机主体内部的触动式开关以及用以触动所述触动式开关的触动件。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动式开关具有触动柄,所述触动件活动连接于所述耳机主体上,并具有第一位置,所述触动件用以在所述第一位置时触动所述触动式开关。
CN202120418513.XU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Active CN2143813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8513.XU CN214381334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18513.XU CN214381334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81334U true CN21438133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6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18513.XU Active CN214381334U (zh) 2021-02-25 2021-02-25 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81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82755B2 (en) Headset with a retractable speaker portion
US8467563B2 (en) Headset with foldable microphone arm
US20120243704A1 (en) Headset With Turnable Ear Hook With Two Off Positions
US6751331B2 (en) Communication headset
US20090095605A1 (en) Switch assembly and earphone set with the same
WO2008046175A1 (en) Throat microphone assembly and communications assembly
EP2744221B1 (en) Microphone boom
CN214381334U (zh) 耳机
EP4017024A1 (en) Support foam for push button in hearing device
EP2165563B1 (en) Headset with switching earbud
US20220295168A1 (en) Sound output device
CN211656352U (zh) 一种模块化tws耳机
CN112911448A (zh) 耳机
CN20499348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17563760U (zh) 一种无线耳机
CN219893429U (zh) 自适应切换anc功能的头戴耳机
CN210629825U (zh) 无线耳机组件
CN211089895U (zh) 一种音频设备
CN216086979U (zh) 一种具有无线通讯功能的耳机盒及无线通讯设备
CN114650479B (zh) 用于听力设备中的按钮的支撑泡沫
CN212305610U (zh) 线控结构及耳机
JP4274361B2 (ja) 携帯電話端末
CN209419801U (zh) 一种耳机外壳
KR200217915Y1 (ko) 마이크로폰 겸용 이어폰
CN117135510A (zh) 无线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