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4993481U - 一种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4993481U
CN204993481U CN201520584846.4U CN201520584846U CN204993481U CN 204993481 U CN204993481 U CN 204993481U CN 201520584846 U CN201520584846 U CN 201520584846U CN 204993481 U CN204993481 U CN 204993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receiver assembly
shell
trigger switch
main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58484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佳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58484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4993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4993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49934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含:终端壳体、设置于终端壳体内的主板、以及电性连接于主板的听筒组件;终端壳体具有让位部;听筒组件位于让位部且可旋转地连接于终端壳体;当听筒组件旋转至收纳位置时,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面对让位部的内壁。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使得听筒组件的出音面在非使用状态时不外露在终端壳体的外表面,从而,具有较佳的防尘、防静电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电话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目前,手机已经进入智能化时代,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等各方面的不可或缺的工具。然而,通话功能始终是一种基本的功能。
目前,手机听筒的出音口一般是设置在前壳上端,且通过操作屏幕上的接听或者挂断按键即可实现电话的接听或者挂断。长期以来,该种电话接听方式几乎是一成不变的,无法满足一些追求酷炫和潮流的年轻人的使用体验。
此外,目前中高端的手机对于防尘、防静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手机壳体表面开孔越少,防尘、防静电效果越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使得听筒组件的出音面在非使用状态时不外露在终端壳体的外表面,从而,具有较佳的防尘、防静电性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含:终端壳体、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主板、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听筒组件;所述终端壳体具有让位部;所述听筒组件位于所述让位部且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当所述听筒组件旋转至收纳位置时,所述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面对所述让位部的内壁。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终端壳体具有让位部,听筒组件位于让位部且可旋转地连接于终端壳体,并且当听筒组件旋转至收纳位置时,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面对让位部的内壁。用户需要接听电话时,可以拨动听筒,使听筒组件的出音面可以面对人耳,接听完毕,再拨动听筒,使得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面对让位部的内壁,使得听筒组件在非使用状态时不外露在终端壳体的外表面,从而具有较佳的防尘、防静电性能。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让位部的内壁且对应于所述听筒组件;其中,当所述听筒组件由所述收纳位置旋转至工作位置时,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从而,可以实现通过拨动听筒来接听或者挂断电话,提供了一种新的电话接听方式,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为机械开关;其中,所述触发开关受到所述听筒组件的抵持力而被触发。
优选地,所述触发开关为感应开关;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听筒组件且对应于所述触发开关。
优选地,所述让位部的内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邻接。从而,便于用户从移动终端的侧边拨动听筒。
优选地,所述听筒组件包含听筒壳体与听筒本体,所述听筒本体设置于所述听筒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听筒壳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
优选地,所述听筒组件还包含金属防尘网,所述金属防尘网固定于所述听筒壳体的出音面且遮蔽所述出音面上的出音口,从而,可进一步防止防止灰尘进入听筒内部,提高听筒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至少一中空转轴与信号传导件;所述听筒组件通过所述中空转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所述信号传导件设置于所述中空转轴内且所述信号传导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听筒本体。
优选地,所述信号传导件为软性电路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移动终端的非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机械触发开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机械触发开关的非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感应触发开关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移动终端感应触发开关的非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申请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申请各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例如为智能手机,然而本实施方式对移动终端不作具体限制。如图1、2所示,该移动终端包含:终端壳体1,设置于终端壳体1内的主板(图未示),以及电性连接于主板的听筒组件。终端壳体1具有让位部。听筒组件位于让位部且可旋转地连接于终端壳体1。当听筒组件旋转至收纳位置时,听筒组件的出音面20面对让位部的内壁;当听筒组件旋转至工作位置时,听筒组件的出音面20露出于终端壳体1以便于接听电话。
具体而言,让位部位于终端上端,让位部的内壁与终端壳体1的侧壁相邻接,即让位部位于终端壳体的边缘。然而,让位部的位置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听筒组件包含听筒壳体2与听筒本体。听筒组件可以采用结构化模组,即听筒组件形成为一个具有前音腔、后音腔且具有语音播放功能的整体,其中,听筒本体设置于听筒壳体2内且电性连接于主板,听筒本体将移动终端接收到的来电语音信号播放出来。移动终端还包含至少一中空转轴,本实施方式中的中空转轴21为两根由听筒壳体2两端延伸出的短轴构成,终端壳体1设置有两个轴安装槽,两个中空转轴21可旋转地设置于两个轴安装槽内,并且,中空转轴21与终端壳体1之间还可以设置旋转限位机构(图未示)。然而,本实施方式对于听筒组件可旋转地连接于终端壳体的具体结构不作任何限制。
移动终端还包含信号传导件(图未示),信号传导件设置于中空转轴内且信号传导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主板与听筒本体;即,听筒本体通过信号传导件电性连接于电路板。信号传导件用于向听筒本体提供电源信号以及音频信号,信号传导件优选采用软性电路板,然而本实施方式对信号传导件的结构不作任何限制。
于实际应用中,当轻轻拨动听筒壳体2,使听筒壳体2向内或者向外旋转90°时,中空转轴21在旋转限位机构的作用下实现定位,此时,出音面20面对让位部的内壁或者露出终端壳体1。
值得一提的是,听筒组件还包含金属防尘网(图未示),金属防尘网固定于听筒壳体的出音面且遮蔽出音面上的出音口。从而,进一步防止灰尘进入听筒组件内部,提高听筒组件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通过将听筒组件可旋转地连接于终端壳体,并且,在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露出终端壳体时,用于接听来电,在听筒组件处于非使用状态时,使出音面面对让位部内壁,从而,使移动终端具有较佳的防尘、防静电的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移动终端。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基础上略有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移动终端还包含电性连接于主板的触发开关,触发开关设置于让位部的内壁且对应于听筒组件。触发开关可以采用机械开关,如图3a、3b所示,让位部的内壁设有开槽,机械开关3设置于开槽;机械开关可以为弹性件。因此,当拨动听筒壳体2,使出音面20露出于终端壳体时,即听筒组件处于工作位置时,此时机械开关移动至触发位置,并自动接听电话;反之,当拨动听筒壳体2,使出音面20面对让位部内壁时,即听筒组件处于收纳位置时,此时机械开关移动至释放位置,并自动结束通话。从而,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电话接听方式,提高用户体验。
或者,触发开关可以采用感应开关,例如为霍尔传感器;如图4a、4b所示,移动终端还包含感应件4,例如为磁性元件。霍尔传感器安装在让位部的内壁,感应件4设置于听筒组件且对应于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根据感应结果输出开关信号,以自动接听电话或者自动挂断电话。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含:终端壳体、设置于所述终端壳体内的主板、以及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听筒组件;
所述终端壳体具有让位部;所述听筒组件位于所述让位部且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
当所述听筒组件旋转至收纳位置时,所述听筒组件的出音面面对所述让位部的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的触发开关;所述触发开关设置于所述让位部的内壁且对应于所述听筒组件;
其中,当所述听筒组件由所述收纳位置旋转至工作位置时,所述触发开关被触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为机械开关;
其中,所述触发开关受到所述听筒组件的抵持力而被触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开关为感应开关;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感应件,所述感应件设置于所述听筒组件且对应于所述触发开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部的内壁与所述壳体的侧壁相邻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组件包含听筒壳体与听筒本体,所述听筒本体设置于所述听筒壳体内且电性连接于所述主板;所述听筒壳体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听筒组件还包含金属防尘网,所述金属防尘网固定于所述听筒壳体的出音面且遮蔽所述出音面上的出音口。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含至少一中空转轴与信号传导件;所述听筒组件通过所述中空转轴可旋转地连接于所述终端壳体;所述信号传导件设置于所述中空转轴内且所述信号传导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主板与所述听筒本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传导件为软性电路板。
CN201520584846.4U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移动终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3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4846.4U CN204993481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584846.4U CN204993481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4993481U true CN204993481U (zh) 2016-01-20

Family

ID=551277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58484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993481U (zh) 2015-08-06 2015-08-06 一种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49934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2891A (zh) * 2016-08-29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13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受话接听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02891A (zh) * 2016-08-29 2017-0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6302891B (zh) * 2016-08-29 2019-07-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924313A (zh) * 2018-07-27 2018-11-3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及受话接听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38375U (zh) 一种新型电子烟结构
JP2001127855A (ja) 開閉角度検出装置及び折り畳み式機器
CN103401966A (zh) 一种兼容麦克风功能的耳机接口
KR100995424B1 (ko) 탈착식 액티브 하우징 및 연관된 커넥터를 갖는 무선 통신단말기
CN203350623U (zh) 智能无线手表装置
CN210536921U (zh) 一种多功能tws蓝牙耳机音箱
CN204993481U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203368544U (zh) 一种兼容麦克风功能的耳机接口
KR20060016824A (ko) 휴대폰 및 휴대용 음향기기의 이어폰 세트
CN201008200Y (zh) 可携带电子装置
CN201383326Y (zh) 手机降噪装置
CN201477313U (zh) 一种眼镜
CN203574830U (zh) 蓝牙耳机免提装置
KR101532954B1 (ko) 귀 장착형 음향 출력수단의 연결장치
CN201170960Y (zh) 一种数码产品外放充电装置
CN210724893U (zh) 一种手机防尘网固定座
CN209861126U (zh) 一种多功能耳机
CN201303355Y (zh) 双耳机插孔手机
CN210745520U (zh) 一种无线耳机系统
CN208386890U (zh) 一种具有外置喇叭的运动式耳机
CN108574900B (zh) 基于普通手机使用的公网对讲无源ptt耳机
CN102025819A (zh) 数字增强型无线免持通信装置
KR200423251Y1 (ko) 휴대용 단말기를 위한 이어마이크로폰 장치
CN201274563Y (zh) 数字麦克风
CN207560296U (zh) 一种商务通讯音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