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7262U -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 Google Patents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7262U
CN214377262U CN202120453873.3U CN202120453873U CN214377262U CN 214377262 U CN214377262 U CN 214377262U CN 202120453873 U CN202120453873 U CN 202120453873U CN 214377262 U CN214377262 U CN 2143772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el
otolith
model part
component
model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538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礼府
郑跃彬
鄢斌成
蒋宗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Zigong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4538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72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72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72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tructiona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包括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头颅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耳石模型部件、模拟淋巴液、用于装模拟淋巴液的空间,所述耳石模型部件能进入用于装模拟淋巴液的空间内,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便于学习、不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的不足。

Description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模型技术领域,具体是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背景技术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位觉感受器。
位觉感受器模型是指内耳迷路中除耳蜗外,还有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后三者合称为位觉感受器(也有称为“前庭器官”的表述),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当人体进行旋转或直线变速运动时,速度的变化(包括正、负加速度)会刺激三个半规圆或椭圆囊中的感受细胞。这些刺激引起的神经冲动沿第八脑神经的前庭支传向中枢,引起相应的感受和其他效应。
半规管能测定旋转加速运动,而椭圆囊模型及球囊则能感受包括重力(地心吸引力)的直线加速运动。由于精细的结构及其解剖上独特的造型,这些位觉感受器能准确地测定头部任何时候的空间位置及运动方向。当头部运动时,因旋转及直线加速的改变使位觉感受器直接受到刺激。力与加速度成正比。但在正常地心吸力状况下位觉感受器受力固定不变。在静息状态中,重力是以直线加速的形式对头部产生引力作用,而在头部或机体运动时,相伴的直线及旋转加速也可以刺激位觉感受器。因中枢神经系统最先接收到的是加速形式的信号,它必须做出数学上相当于积分的运算以求出头部当时的运行速度及位置变化。简言之,继位觉感受器将头部加速或重力作用转变为生物信息后,中枢神经系统便能向机体提供有关头部运动和头部与其四周环境、空间相对位置的主观感觉,并引起适当的反射动作。位觉感受器因此被认为是测定机体平衡及定向的主要器官。
在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有的医生把由于耳石器病变引发的眩晕称为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还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和耳石器中的耳石脱落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
耳石症又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的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发生强烈性眩晕,时间一般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可周期性加重或缓解。病程时间长短不一。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在前庭外周性眩晕中列为首位,主要发病学说为耳石颗粒从椭圆囊斑处脱落,聚集于半规管型内,当头位移动至激发位置时,耳石颗粒开始受到重力作用而移动,牵引内淋巴,从而导致嵴顶位移,而诱发眩晕。耳石运动因理论过于抽象,且耳石颗粒过于微小,且目前通过CT、MRI等检查亦不能发现。现有的相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模型存在不足:或只能提供内耳解剖模型,或仅模拟了位觉感受器,或将位觉感受器模型外挂与类似于头颅的支撑模型上演示(事实上此种结构明显存在位觉感受器与头颅的位置关系模拟不准确的不足),但并无耳石运动及耳石随头位、身体其他部分(例如颈、腰、膝等)相对运动的模型存在,难以模拟耳石运动对整个人体的影响机理,导致难以理解耳石运动内容,不便于学习,不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临床上迫切需要一可视化模型才能达成目标。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耳石运动模拟系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便于学习、不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包括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头颅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耳石模型部件、模拟淋巴液、用于装模拟淋巴液的空间,所述耳石模型部件能进入用于装模拟淋巴液的空间内,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
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在模拟淋巴液中游动过程,以及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与头颅模型部件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而且这种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的位置关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便于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运动,从而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便于学习,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头颅模型部件相连的身体模型部件,所述身体模型部件上设有颈模型部件、腰模型部件、膝模型部件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颈模型部件、腰模型部件、膝模型部件自上而下排列,所述颈模型部件、腰模型部件、膝模型部件均能扭动。
通过颈模型部件、腰模型部件、膝模型部件的一种或多种的运动模拟耳石颗粒在身体翻身、起、坐卧时的运动情况,便于模拟颈、腰、膝的扭动带来的耳石运动的过程,从而更加便于模拟耳石的运动对整个人体的影响机理。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更加便于学习,更加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的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与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相连,所述身体模型部件至少包括颈模型部件,所述颈模型部件与连接部件相连。
这便于展示颈模型部件扭动时通过连接部件触动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内的耳石模型部件运动的过程,而且,在存在腰模型部件、膝模型部件的情况下,也便于展示腰模型部件和/或膝模型部件扭动时通过颈模型部件、连接部件触动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内的耳石模型部件运动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数量为2个,所述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通过连接部件相连。
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及这样的设置,更加符合人体位觉感受器的实际情况,模拟更加真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件为“T”型,连接部件的两水平端分别与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相连,所述连接部件的底端与身体模型部件相连。
身体模型部件运动,通过连接部件将力传递给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引起耳石运动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头颅模型部件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头盖模型部件、头身模型部件。
这便于将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从头颅模型部件内部空间放入和取出,便于维护、清理,从而增加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头颅模型部件的使用寿命,维持较好的模拟效果。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均中空的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椭圆囊模型部件,所述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分别与椭圆囊模型部件贯通连接,所述模拟淋巴液设于半规管模型部件、椭圆囊模型部件中空内部空间内,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上设有能打开和关闭的开口,所述耳石模型部件能通过开口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内。
耳石模型部件能通过开口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内,在模拟淋巴液中运动,从而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从半规管、椭圆囊内壁脱落进入淋巴液中运动,从而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上设有壶腹端,所述开口设于壶腹端上。
所述开口设于壶腹端上,这更加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壶腹端上设有壶腹嵴,所述壶腹嵴上设有纤毛。
壶腹嵴、纤毛的设置,进一步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通过纤毛引起耳石症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毛包括动纤毛、静纤毛,所述动纤毛的长度大于静纤毛的长度。
长度不一致的动纤毛、静纤毛的设置,进一步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通过动纤毛、静纤毛引起耳石症的过程。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头颅模型部件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的位置关系,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与头颅模型部件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而且这种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设于头颅模型部件内的位置关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便于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运动,从而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便于学习,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
(2)本实用新型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与头颅模型部件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在模拟淋巴液中游动过程。;
(3)本实用新型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及其构造设置更加符合人体位觉感受器的实际情况,模拟更加真实;
(4)本实用新型头颅模型部件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头盖模型部件、头身模型部件,便于维护、清理,从而增加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头颅模型部件的使用寿命,维持较好的模拟效果;
(5)本实用新型耳石模型部件能通过开口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内,在模拟淋巴液中运动,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从半规管、椭圆囊内壁脱落进入淋巴液中运动,从而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过程;
(6)本实用新型纤毛(包括动纤毛、静纤毛)的设置及其构造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通过纤毛引起耳石症的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不包括身体模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包括身体模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2、头颅模型部件,3、连接部件,4、身体模型部件,11、半规管模型部件,12、椭圆囊模型部件,13、模拟淋巴液,14、开口,15、耳石模型部件,16、壶腹端,17、壶腹嵴,18、纤毛,21、头盖模型部件,22、头身模型部件,23、底座,24、凹槽,25、连接口,41、颈模型部件,42、腰模型部件,43、膝模型部件,181、动纤毛,182、静纤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3所示,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包括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头颅模型部件2,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耳石模型部件15、模拟淋巴液13、用于装模拟淋巴液13的空间,所述耳石模型部件15能进入用于装模拟淋巴液13的空间内,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设于头颅模型部件2内。
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头颅模型部件2均由透明材质制成,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15在模拟淋巴液13中游动过程,以及便于观察耳石模型部件15与头颅模型部件2相对位置变化的过程,而且这种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设于头颅模型部件2内的位置关系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从而便于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运动,从而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便于学习,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值得说明的是,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为现有技术,故未再对其结构及工作原理做更详细的描述。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相连的身体模型部件4,所述身体模型部件4上设有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自上而下排列,所述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均能扭动。
通过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的一种或多种的运动模拟耳石颗粒在身体翻身、起、坐卧时的运动情况,便于模拟颈、腰、膝的扭动带来的耳石运动的过程,从而更加便于模拟耳石的运动对整个人体的影响机理。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更加便于学习,更加便于向患者交代病情及如何配合治疗。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于头颅模型部件2内的连接部件3,所述连接部件3与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相连,所述身体模型部件4至少包括颈模型部件41,所述颈模型部件41与连接部件3相连。
这便于展示颈模型部件41扭动时通过连接部件3触动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内的耳石模型部件15运动的过程,而且,在存在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的情况下,也便于展示腰模型部件42和/或膝模型部件43扭动时通过颈模型部件41、连接部件3触动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内的耳石模型部件15运动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数量为2个,所述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通过连接部件3相连。
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及这样的设置,更加符合人体位觉感受器的实际情况,模拟更加真实。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连接部件3为“T”型,连接部件3的两水平端分别与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相连,所述连接部件3的底端与身体模型部件4相连。
身体模型部件4运动,通过连接部件3将力传递给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引起耳石运动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头盖模型部件21、头身模型部件22。
这便于将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从头颅模型部件2内部空间放入和取出,便于维护、清理,从而增加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头颅模型部件2的使用寿命,维持较好的模拟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3所示,作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优化,本实施例包含了实施例1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包括以下技术特征: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均中空的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椭圆囊模型部件12,所述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分别与椭圆囊模型部件12贯通连接,所述模拟淋巴液13设于半规管模型部件11、椭圆囊模型部件12中空内部空间内,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上设有能打开和关闭的开口14,所述耳石模型部件15能通过开口14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11内。
耳石模型部件15能通过开口14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11内,在模拟淋巴液13中运动,从而更加直观地模拟耳石从半规管、椭圆囊内壁脱落进入淋巴液中运动,从而引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过程。作为优选,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椭圆囊模型部件12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上设有壶腹端16,所述开口14设于壶腹端16上。
所述开口14设于壶腹端16上,这更加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壶腹端16上设有壶腹嵴17,所述壶腹嵴17上设有纤毛18。
壶腹嵴17、纤毛18的设置,进一步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通过纤毛18引起耳石症的过程。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纤毛18包括动纤毛181、静纤毛182,所述动纤毛181的长度大于静纤毛182的长度。
长度不一致的动纤毛181、静纤毛182的设置,进一步细致地模拟了耳石运动,更加便于理解耳石运动内容及耳石症的发病机理,这便于更直观模拟身体运动而通过动纤毛181、静纤毛182引起耳石症的过程。
值得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如下设置,以达到更好的模拟效果:
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互相垂直,两侧水平半规管模型部件11在同一平面,与地面呈30度,两侧前半规管模型部件11所在平面向后延长互相垂直,两侧后半规管模型部件11所在平面向前延长互相垂直,一侧前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与另一侧后半规管模型部件11所在平面平行,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共五个开口14,前半规管模型部件11内端与后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上端合成一总骨脚,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一侧膨大为壶腹端16,壶腹端16有壶腹嵴17,壶腹嵴17上有动纤毛181、静纤毛182,动纤毛181的长度大于静纤毛182的长度;耳石模型部件15采用金属颗粒制作,每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壶腹端16有一个可打开、封闭的开口14,以便于放入金属颗粒,椭圆囊模型部件12及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可注入水模拟内淋巴液;椭圆囊模型部件12一侧有连接口25,与连接部件3相连;连接部件3呈T型,两水平端与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相连,底端与与身体模型部件4顶部相连;头颅模型部件2为透明塑料,头颅模型部件2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头盖模型部件21、头身模型部件22,具体是在头身模型部件22顶部边缘制作凹槽24与头盖模型部件21相连,头颅模型部件2底部有底座23与T型连接部件3相连,底座23与身体模型部件4顶部连接,身体模型部件4由塑料构成,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由可扭动的金属柱构成,以保证能像人体颈、腰、膝一样变曲;头颅模型部件2为透明塑料制成,头颅模型部件2边缘有卡口与身体模型部件4相连。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头颅模型部件(2),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耳石模型部件(15)、模拟淋巴液(13)、用于容纳模拟淋巴液(13)的空间,所述耳石模型部件(15)能进入用于装模拟淋巴液(13)的空间内,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包括透明材质体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设于头颅模型部件(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相连的身体模型部件(4),所述身体模型部件(4)上设有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自上而下排列,所述颈模型部件(41)、腰模型部件(42)、膝模型部件(43)均能扭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头颅模型部件(2)内的连接部件(3),所述连接部件(3)与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相连,所述身体模型部件(4)至少包括颈模型部件(41),所述颈模型部件(41)与连接部件(3)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数量为2个,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通过连接部件(3)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3)为“T”型,连接部件(3)的两水平端分别与2个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相连,所述连接部件(3)的底端与身体模型部件(4)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颅模型部件(2)包括可拆卸式连接的头盖模型部件(21)、头身模型部件(2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觉感受器模型部件(1)包括均中空的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椭圆囊模型部件(12),所述三个半规管模型部件(11)分别与椭圆囊模型部件(12)贯通连接,所述模拟淋巴液(13)设于半规管模型部件(11)、椭圆囊模型部件(12)中空内部空间内,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上设有能打开和关闭的开口(14),所述耳石模型部件(15)能通过开口(14)进入半规管模型部件(11)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规管模型部件(11)上设有壶腹端(16),所述开口(14)设于壶腹端(16)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腹端(16)上设有壶腹嵴(17),所述壶腹嵴(17)上设有纤毛(18)。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耳石运动模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毛(18)包括动纤毛(181)、静纤毛(182),所述动纤毛(181)的长度大于静纤毛(182)的长度。
CN202120453873.3U 2021-03-02 2021-03-02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Active CN2143772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3873.3U CN214377262U (zh) 2021-03-02 2021-03-02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53873.3U CN214377262U (zh) 2021-03-02 2021-03-02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7262U true CN214377262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00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53873.3U Active CN214377262U (zh) 2021-03-02 2021-03-02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72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raquair An introduction to clinical perimetry
CN106128256A (zh) 仿真半规管耳石全头模型
ES2900250T3 (es) Dispositivo y procedimiento para el registro no invasivo de las respuestas ERG y VEP de un ojo
CN108654017A (zh) 一种基于vr技术的盆底康复训练系统
GLOOR Autonomic functions of the diencephalon: A summary of the experimental work of Prof. WR Hess
McLeod et al. Introductory Neurology Third Edition
CN214377262U (zh) 耳石运动模拟系统
Wilson-Pauwels et al. Cranial nerves: function and dysfunction
Magnus Body posture
CN209149662U (zh) 一种重力滑动式内耳迷路模型
CN208271446U (zh) 一种用于学前卫生学教学的幼儿乳牙病变组合模型
Scott Disinserted extraocular muscles
CN209199443U (zh) 三维仿真耳石复位演示装置
CN113140144B (zh) 一种仿真前庭运作发生模型及其制备方法
Yeates The Development of Hearing: Its Progress and Problems
CN214705161U (zh) 一种仿真前庭系统模拟器
CN210250256U (zh) 耳石复位治疗装置
RU164669U1 (ru)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й челюстно-лицевой манипулятор
Litton et al. Controllable variables in vestibulometry
RU16798U1 (ru) Стоматологический учебно-диагностический модуль
Tataru Biomecanical changes of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in restoration with implant supported overdentures. Functional analysis
CN206179378U (zh) 仿真半规管耳石全头模型
Turner et al. A textbook of nervous diseases
Da Ré et al. University Extension of Health Care: Multiprofessional care for people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Botelho et al. Assessment of neuromuscular fatigue through frequency analysis of the electromyographic signal of control participants and those with temporomandibular dysfunction treated with resilient or hard occlusal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