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4961U -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4961U
CN214344961U CN202023067284.6U CN202023067284U CN214344961U CN 214344961 U CN214344961 U CN 214344961U CN 202023067284 U CN202023067284 U CN 202023067284U CN 214344961 U CN214344961 U CN 214344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ection
tank
primary
over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728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薛龙
王龙华
梁后兵
李亮
王力理
程志远
杨世杰
王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728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49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4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49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一级沉沙池、溢流段、第二扩散段和二级沉沙池;第一水闸和所述引水渠呈30°~60°斜交,斜向引水;一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一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一级过滤槽,经过一段过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一对溢流水道流入集水口,和一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集水口;二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二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二级过滤槽,经过第二反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二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出水口,向下沉沙,向上取水;以上的,斜向引水、向上取水的方式有效过滤大颗粒泥沙入池。

Description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技术领域,适应于高泥沙含量渠道上的取水工程,具体涉及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背景技术
沉沙池是引水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出沉沙池含沙量是决定引水工程能否正常运行的最重要因素。
引水工程沉沙池通常采用单室或多室布置,入池水流经扩散后,过流断面增大,水流的流速变小,降低了水力挟沙力,水流中大于设计沉降粒径的泥沙便可得到沉降,减少了出池水流含沙量,但入池泥沙沉降于池底,带来了池厢内的淤积难以清理,影响沉沙池的正常运行。传统沉沙池是通过降低挟沙水流流速,使泥沙沉降,对于较大颗粒的泥沙沉降效果较好,对泥沙含量较大的水流,若想进一步提高沉沙效率,就必须扩大沉沙池规模,致使工程投资较大。传统沉沙池一般适应于入池泥沙含量小于80kg/m3,当入池泥沙含量大于100kg/m3以上时,出池水流含沙量超出使用要求,且池底泥沙淤积严重,将进一步降低沉沙效率,沉沙池需停止运行。
对于高泥沙含量渠道上的引水工程,仅仅通过降低流速,无法使出池含沙量满足供水要求,且大量的泥沙沉降、淤积后,导致沉沙池的沉沙效果骤降,严重影响整个取水工程的正常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连续冲沙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通过控制大粒径泥沙入池、多级底孔连续实时冲沙、竖向过滤沉沙以及表层溢流取水等措施,有效降低了出池含沙量,实时冲洗池底淤积泥沙,提高沉沙池运行效率,运行管理方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1、一级沉沙池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和二级沉沙池5,第一扩散段1和第二扩散段4的横截面均为喇叭状,且喇叭的窄口对应进水端;
所述第一扩散段1远离一级沉沙池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闸61和引水渠7连通;
所述一级沉沙池2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进水段21和一级过滤段22,一级过滤段2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一级过滤槽221,一级过滤段22的下部为一级水流通道,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且一级过滤槽221的槽底铺设有第一反滤层222,一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一段冲砂涵洞81连通外界;
所述二级沉沙池5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二级过滤段5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二级过滤槽521,二级过滤段52的下部为二级水流通道,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且二级过滤槽521的槽底铺设有第二反滤层522,二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二段冲砂涵洞82连通外界;
引水渠7的水流依次流经第一扩散段1、第一进水段21、一级过滤段2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其中在一级过滤段22,水流经一级水流通道流入一级过滤槽221,过滤后溢流流入溢流段3;在二级过滤段52,水流经二级水流通道流入二级过滤槽521,过滤后溢流流入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取水。
所述一级过滤槽221是四周为阻流墙、底部为一段整流板223围成,一级过滤槽221的两侧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一对溢流水道224,
一级过滤槽221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相同,一级过滤槽221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集水口225,集水口225连通着溢流段3;
所述一段整流板223上对应一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
所述一级水流通道为两个并列的第一池箱23。
所述两个第一池箱2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布设有第一分隔墙24,且第一分隔墙24依次延伸至第一进水段21和第一扩散段1内,将所述一级沉沙池2的进水均匀分为两股水流;
每个所述第一池箱23的底部中间均设有冲沙底洞231,且冲沙底洞231沿第一池箱23的延伸方向布置,两个冲沙底洞231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二水闸62连通所述一段冲砂涵洞81。
所述二级过滤槽521是两侧为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两端为阻流墙、底部为二段整流板525围成,且二级过滤槽521的中间设有分隔阻流墙526,将二级过滤槽521分隔为两个并列的方形槽;
每个方形槽的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相同,每个方形槽的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形成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从出水口523取水,每根取水钢管524的进水端均设有阀门;
所述二段整流板525上对应二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
所述二级水流通道为6个并列的第二池箱53,每个第二池箱53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三水闸63连通所述二段冲砂涵洞82。
相邻的所述第二池箱5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均布设有第二分隔墙54,且每个第二分隔墙54延伸至第二进水段51,将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进水均匀分为6股水流,且每股水流流入对应的第二池箱53内;
每个所述第二池箱53的底部均设有倾斜挡墙531和三角形挡墙532,使得沿着第二池箱53底部的纵向延伸方向形成两个冲砂槽,每个冲砂槽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
所述第一反滤层222和第二反滤层522的结构相同,从下至上依次为100目的钢丝网、1m厚的反滤层,且反滤层的反滤料为粒径为3mm~10mm级配卵砾石。
所述第二扩散段4的中部通过阻流墙围成横截面为菱形的非水流区域,且菱形的一对称轴和水流方向一致,另一对称轴两端对应的阻流墙和对应的第二扩散段4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一对水流口,且每个水流口上设有第四水闸64。
所述第一水闸61和所述引水渠7呈30°~60°斜交,第一水闸61的闸底槛高于渠底0.2m。
所述第一扩散段1的扩散角度为20°,第一扩散段1底部的坡比为1:6;所述第二扩散段4的扩散角度为25°,第二扩散段4底部的坡比为1:10;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池底坡度≤2°。
所述溢流段3为曲面型溢流堰,溢流堰的堰顶采用WES剖面,溢流堰的堰面净宽为6.0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体现在以下方面:
本实用新型的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一级沉沙池、溢流段、第二扩散段和二级沉沙池;第一水闸和所述引水渠呈30°~60°斜交,斜向引水;一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一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一级过滤槽,经过一段过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一对溢流水道流入集水口,和一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集水口;二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二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二级过滤槽,经过第二反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二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出水口,向下沉沙,向上取水;以上的,斜向引水、向上取水的方式有效过滤大颗粒泥沙入池。
本实用新型第一扩散段的扩散角为20°、底坡坡比小于1:5,第一沉砂池的纵坡不小于1%,第一沉砂池的两个冲沙底洞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二水闸连通所述一段冲砂涵洞,因此可通过控制第二水闸实时连续对第一沉砂池底部的沉沙冲刷。
第二扩散段的扩散角25°、底坡坡比不陡于1:10,第二沉砂池的纵坡不小于1%,第二沉砂池的每个第二池箱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三水闸连通所述二段冲砂涵洞,因此可通过控制第三水闸实时连续对第二沉砂池底部的沉沙冲刷;上述的实时连续冲沙,避免细沙淤积,保证沉沙池的有效容量,提高沉沙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沉砂池和二级沉沙池串联布置,同时二级沉沙池的两个方形槽并联布置,每个方形槽的下方对应着三个第二池箱,可使大、小粒径泥沙分级沉淀,逐级提高泥沙沉降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用于高泥沙含量渠道的引水工程中,实现斜向引水、向上取水,实时连续冲沙,和分级沉淀,当入池泥沙含量为120kg/m3时,泥沙沉降量为90.8%,出池泥沙含量小于12kg/m3,出池泥沙粒径小于0.05m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俯视图。
图3为图1的进水端的放大图。
图4为图1的出水端的放大图。
图5为图2的I处放大图。
图6为图2的Ⅱ处放大图。
图7为B-B剖视图。
图8为C-C剖视图。
上图中序号:1第一扩散段、2一级沉沙池、21第一进水段、22一级过滤段、221一级过滤槽、222第一反滤层、223一段整流板、224一对溢流水道、225集水口、23第一池箱、231冲沙底洞、24第一分隔墙、3溢流段、4第二扩散段、5二级沉沙池、61第一水闸、62第二水闸、64第三水闸、7引水渠、81一段冲砂涵洞、82二段冲砂涵洞、51第二进水段、52二级过滤段、521二级过滤槽、522第二反滤层、523出水口、524取水钢管、525二段整流板、526分隔阻流墙、53第二池箱、531倾斜挡墙、532三角形挡墙、54第二分隔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见图1~图2,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1、一级沉沙池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和二级沉沙池5,第一扩散段1和第二扩散段4的横截面均为喇叭状,且喇叭的窄口对应进水端。
所述第二扩散段4的中部通过阻流墙围成横截面为菱形的非水流区域,且菱形的一对称轴和水流方向一致,另一对称轴两端对应的阻流墙和对应的第二扩散段4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一对水流口,且每个水流口上设有第四水闸64。
所述第一水闸61和所述引水渠7呈30°~60°斜交,第一水闸61的闸底槛高于渠底0.2m。用于拦挡较大粒径泥沙进入一级沉沙池2中。
所述第一扩散段1的扩散角度为20°,第一扩散段1底部的坡比为1:6;所述第二扩散段4扩散角度为25°,第二扩散段4底部的坡比为1:10;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池底坡度≤2°。
所述溢流段3为曲面型溢流堰,溢流堰的堰顶采用WES剖面,溢流堰的堰面净宽为6.0m。
所述第一扩散段1远离一级沉沙池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闸61和引水渠7连通;
所述一级沉沙池2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进水段21和一级过滤段22,一级过滤段2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一级过滤槽221,一级过滤段22的下部为一级水流通道,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且一级过滤槽221的槽底铺设有第一反滤层222,一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一段冲砂涵洞81连通外界;
所述二级沉沙池5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二级过滤段5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二级过滤槽521,二级过滤段52的下部为二级水流通道,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且二级过滤槽521的槽底铺设有第二反滤层522,二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二段冲砂涵洞82连通外界;
引水渠7的水流依次流经第一扩散段1、第一进水段21、一级过滤段2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其中在一级过滤段22,水流经一级水流通道流入一级过滤槽221,过滤后溢流流入溢流段3;在二级过滤段52,水流经二级水流通道流入二级过滤槽521,过滤后溢流流入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取水。
见图5和图7,所述一级过滤槽221是四周为阻流墙、底部为一段整流板223围成,一级过滤槽221的两侧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一对溢流水道224,
一级过滤槽221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相同,一级过滤槽221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集水口225,集水口225连通着溢流段3;所述一段整流板223上对应一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所述一级水流通道为两个并列的第一池箱23。
所述两个第一池箱2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布设有第一分隔墙24,且第一分隔墙24依次延伸至第一进水段21和第一扩散段1内,将所述一级沉沙池2的进水均匀分为两股水流;
见图3,每个所述第一池箱23的底部中间均设有冲沙底洞231,且冲沙底洞231沿第一池箱23的延伸方向布置,两个冲沙底洞231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二水闸62连通所述一段冲砂涵洞81。
见图6和图8,所述二级过滤槽521是两侧为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两端为阻流墙、底部为二段整流板525围成,且二级过滤槽521的中间设有分隔阻流墙526,将二级过滤槽521分隔为两个并列的方形槽;
每个方形槽的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相同,每个方形槽的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形成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从出水口523取水,每根取水钢管524的进水端均设有阀门;
所述二段整流板525上对应二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
见图4,所述二级水流通道为6个并列的第二池箱53,每个第二池箱53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三水闸63连通所述二段冲砂涵洞82。
相邻的所述第二池箱5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均布设有第二分隔墙54,且每个第二分隔墙54延伸至第二进水段51,将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进水均匀分为6股水流,且每股水流流入对应的第二池箱53内;
每个所述第二池箱53的底部均设有倾斜挡墙531和三角形挡墙532,使得沿着第二池箱53底部的纵向延伸方向形成两个冲砂槽,每个冲砂槽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
所述第一反滤层222和第二反滤层522的结构相同,从下至上依次为100目的钢丝网、1m厚的反滤层,且反滤层的反滤料为粒径为3mm~10mm的级配卵砾石。
沉沙时工艺控制运行规定:工程控制运行总要求是合理调度,实时冲砂,连续供水;
具体的,第一水闸61可避免引水渠7中较大粒径泥沙进入沉沙系统,含沙水流进入一级沉沙池2,水流经一段整流板223上的冒水孔进入一级过滤槽221,经过第一反滤层222过滤后分别从一对溢流水道224流入集水口225,和一级过滤槽221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集水口225,同时较多泥沙沉淀进入冲砂底洞231,可通过控制第二水闸62实时连续冲沙。当入池泥沙含量为120kg/m3时,泥沙沉降量为90.8%,出池泥沙含量小于12kg/m3,出池泥沙粒径小于0.05mm。
其中运行时做出的调整:应根据入池泥沙含量的变化,适时加大从引水渠7的引水流量(不小于1.0m3/s),满足冲沙期的水量需要;同时为满足快速充满二级沉沙池5需要,充水时一级沉沙池2的集水口225出水流量宜不小于0.5m3/s;二级沉沙池5充水结束时,关闭第四水闸64实现立即断流,当二级沉沙池5内清水放空时,通过第四水闸64及时调节一级沉沙池2的出水,用较大水量冲刷第二池箱53的倒梯形箱体底部的泥沙。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的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一级沉沙池2内水流经一段整流板223上的冒水孔进入一级过滤槽221,经过一段过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一对溢流水道224流入集水口225,和一级过滤槽221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集水口225;
二级沉沙池5内水流经二段整流板525上的冒水孔进入二级过滤槽521,经过第二反滤层522过滤后分别从二级过滤槽521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出水口523。
这种向下沉沙、向上取水的溢流取水方式,有效增加细颗粒泥沙的沉降率。
(2)第一扩散段的扩散角为20°左右、底坡坡比小于1:5,第一沉砂池2的纵坡不小于1%,第一沉砂池2的两个冲沙底洞231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二水闸62连通所述一段冲砂涵洞81,因此可通过控制第二水闸62实时连续对第一沉砂池2底部的沉沙冲刷。
第二扩散段的扩散角约25°、底坡坡比不陡于1:10,第二沉砂池5的纵坡不小于1%,第二沉砂池5的每个第二池箱53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三水闸63连通所述二段冲砂涵洞82,因此可通过控制第三水闸63实时连续对第二沉砂池5底部的沉沙冲刷。
实时连续冲砂可避免细沙淤积,保证沉沙池的有效容量,提高沉沙效率。
(3)通过分隔组流强526将二级过滤槽521分隔为两个并列的方形槽,同时每个方形槽的下方对应着三个第二池箱53,通过控制两个第四水闸64可交替运行两个方形槽来过滤沉沙,保证每隔6h左右两个方形槽交替运行一次,此时未运行的方形槽内反滤料可清洗或更换。定期清洗或更换反滤料,能有效保证持续供水。
(4)通过取水钢管524在出水口523取水,每根取水钢管524的进水端均设有阀门,保证出水口523的水均匀安全输送。

Claims (10)

1.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
包括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1)、一级沉沙池(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和二级沉沙池(5),第一扩散段(1)和第二扩散段(4)的横截面均为喇叭状,且喇叭的窄口对应进水端;
所述第一扩散段(1)远离一级沉沙池(2)的一端通过第一水闸(61)和引水渠(7)连通;
所述一级沉沙池(2)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一进水段(21)和一级过滤段(22),一级过滤段(2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一级过滤槽(221),一级过滤段(22)的下部为一级水流通道,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且一级过滤槽(221)的槽底铺设有第一反滤层(222),一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一段冲砂涵洞(81)连通外界;
所述二级沉沙池(5)按照水流方向依次包括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二级过滤段(52)的上部为水平布设的二级过滤槽(521),二级过滤段(52)的下部为二级水流通道,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且二级过滤槽(521)的槽底铺设有第二反滤层(522),二级水流通道的出口通过二段冲砂涵洞(82)连通外界;
工作时,引水渠(7)的水流依次流经第一扩散段(1)、第一进水段(21)、一级过滤段(22)、溢流段(3)、第二扩散段(4)、第二进水段(51)和二级过滤段(52);其中在一级过滤段(22),水流经一级水流通道流入一级过滤槽(221),过滤后溢流流入溢流段(3);在二级过滤段(52),水流经二级水流通道流入二级过滤槽(521),过滤后溢流流入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取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过滤槽(221)是四周为阻流墙、底部为一段整流板(223)围成,一级过滤槽(221)的两侧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一对溢流水道(224),
一级过滤槽(221)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相同,一级过滤槽(221)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一级沉沙池(2)的池壁高度形成集水口(225),集水口(225)连通着溢流段(3);
所述一段整流板(223)上对应一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一级水流通道和一级过滤槽(221)连通;
所述一级水流通道为两个并列的第一池箱(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第一池箱(2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布设有第一分隔墙(24),且第一分隔墙(24)依次延伸至第一进水段(21)和第一扩散段(1)内,将所述一级沉沙池(2)的进水均匀分为两股水流;
每个所述第一池箱(23)的底部中间均设有冲沙底洞(231),且冲沙底洞(231)沿第一池箱(23)的延伸方向布置,两个冲沙底洞(231)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二水闸(62)连通所述一段冲砂涵洞(8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过滤槽(521)是两侧为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两端为阻流墙、底部为二段整流板(525)围成,且二级过滤槽(521)的中间设有分隔阻流墙(526),将二级过滤槽(521)分隔为两个并列的方形槽;
每个方形槽的进水端的阻流墙高度和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相同,每个方形槽的出水端的阻流墙高度低于二级沉沙池(5)的池壁高度形成出水口(523),并可通过取水钢管(524)从出水口(523)取水,每根取水钢管(524)的进水端均设有阀门;
所述二段整流板(525)上对应二级水流通道均匀开设有冒水孔,使得二级水流通道和二级过滤槽(521)连通;
所述二级水流通道为6个并列的第二池箱(53),每个第二池箱(53)的出水端连通,且分别通过第三水闸(63)连通所述二段冲砂涵洞(8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二池箱(53)之间的池室分隔墙的延伸方向均布设有第二分隔墙(54),且每个第二分隔墙(54)延伸至第二进水段(51),将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进水均匀分为6股水流,且每股水流流入对应的第二池箱(53)内;
每个所述第二池箱(53)的底部均设有倾斜挡墙(531)和三角形挡墙(532),使得沿着第二池箱(53)底部的纵向延伸方向形成两个冲砂槽,每个冲砂槽的竖向截面为倒梯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滤层(222)和第二反滤层(522)的结构相同,从下至上依次为100目的钢丝网、1m厚的反滤层,且反滤层的反滤料为粒径为3mm~10mm级配卵砾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扩散段(4)的中部通过阻流墙围成横截面为菱形的非水流区域,且菱形的一对称轴和水流方向一致,另一对称轴两端对应的阻流墙和对应的第二扩散段(4)侧壁之间留有间隙形成一对水流口,且每个水流口上设有第四水闸(64)。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闸(61)和所述引水渠(7)呈30°~60°斜交,第一水闸(61)的闸底槛高于渠底0.2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扩散段(1)的扩散角度为20°,第一扩散段(1)底部的坡比为1:6;第二扩散段(4)的扩散角度为25°,第二扩散段(4)底部的坡比为1:10;所述二级沉沙池(5)的池底坡度≤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段(3)为曲面型溢流堰,溢流堰的堰顶采用WES剖面,溢流堰的堰面净宽为6.0m。
CN202023067284.6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Active CN2143449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7284.6U CN2143449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7284.6U CN2143449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4961U true CN214344961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5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7284.6U Active CN214344961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49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79188B (zh) 多层导流挡板定向沉沙排沙过滤装置及其方法
CN210645245U (zh) 一种可冲洗沉沙系统
CN211419733U (zh) 一种可实现曝气及反冲洗的人工湿地
CN110478977B (zh) 一种螺旋流自排沙式沉沙过滤池
CN106277252A (zh) 一种用于净水处理中提高混凝沉淀及过滤效果的方法
CN110478978B (zh) 一种圆形自排沙式重力沉沙过滤池
CN202802852U (zh) 基坑降水s形布置过滤网焊接钢板沉砂池
CN112047535A (zh)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及雨水净化方法
CN112691444A (zh)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CN206604231U (zh) 一种格栅式沉沙装置
CN214344961U (zh) 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
CN101967842B (zh) 一种高效斜板除沙取水装置
CN219489718U (zh) 一种有坝引水的分离式砾石滤床结构
CN103127750B (zh) 菱形列管沉淀结构及菱形列管组件
CN205637032U (zh) 一种分片截流调蓄排放系统
CN206793122U (zh) 废水沉淀池
CN215842067U (zh) 一种具备多级过滤效果的污水沉砂池
CN201817853U (zh) 一种带翅片的高效斜板除沙取水装置
CN209475773U (zh) 一种鱼鳃式动态连续过滤沉砂池
CN108675471B (zh) 一种水利工程过滤装置
CN115110470A (zh) 行洪河道截蓄装置
CN212770033U (zh) 一种多级沉沙池及综合生态开发系统
CN112604327B (zh) 一种沉沙池
CN214115140U (zh) 一种分质分区cso调蓄净化系统
CN220633144U (zh) 组合式沉沙池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o. 185 Haitang Road,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230031

Patentee after: Anhui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survey and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No.185, Haitang Road, Hefei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230088

Patentee before: Anhui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Survey,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