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4190U - 一种电动健腹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健腹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4190U
CN214344190U CN202120198808.0U CN202120198808U CN214344190U CN 214344190 U CN214344190 U CN 214344190U CN 202120198808 U CN202120198808 U CN 202120198808U CN 214344190 U CN214344190 U CN 214344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ercise wheel
handle
shaft
controller
fixed i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9880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礼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oshi Fitness Equipment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4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4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健腹轮,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包括:滚轮,滚轮具有壳体,壳体内部设有电源、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两个感应开关;手柄A和手柄B,手柄A包括活动外轴和固定内轴,活动外轴活动套设于固定内轴上,活动外轴上安装有两个电耦调节片,两个感应开关与两个电耦调节片分别对应设置,转动活动外轴调节转动角来控制电耦调节片触发对应的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使感应开关接通。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与对应的感应开关接通,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实现健腹轮灵敏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帮助腰腹力量不足的人群完成标准健腹轮动作,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健腹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器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动健腹轮。
背景技术
健腹轮是一种锻炼人体肌肉、关节的健身器具,传统的健腹轮采用滚轮和手柄的组合,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尤其是腰腹力量弱者(包括女士和肥胖者),在健腹轮回程时需要使用较大的力量,造成能量损耗,缩短了有效健身的时间,降低健身效率。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助力回弹健腹轮,其中一类是通过在原有结构中增加了扭簧,实现使用者向前推动时克服扭簧阻力,回拉时依靠扭簧的回弹力辅助省力,但其推出时是无法实现助力的,且机械回弹的弹簧扭力输出不稳定,长期使用易发生折断或变形,健腹轮每次移动距离不一,使得所需使用的力量难以控制,影响健身效果;另一类则是在结构中设置传感器和动力装置,例如:设置距离传感器,使用者向前推动至固定距离后,回拉时动力装置驱动滚轮转动完成回弹辅助功能,实现健腹轮的电动回弹,但其需推动到固定距离后,才能实现健腹轮的回弹助力,使用者无法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的控制并实现健腹轮的来回助力活动,很容易因为体力不支导致无法推动到设定的距离,而出现危险情况,从而影响健身效果和使用者的人身安全。
发明内容
1、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健腹轮无法灵活的实现来回助力,影响使用者健身效果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健腹轮,它可以实现健腹轮灵敏的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动健腹轮,包括:滚轮,所述滚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两个感应开关;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A和手柄B,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手柄A包括活动外轴和固定内轴,所述活动外轴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内轴上,所述活动外轴与所述固定内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形成相应的转动角,所述固定内轴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内轴上,所述活动外轴上安装有两个电耦调节片,所述电耦调节片外套设有弹簧,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电耦调节片对应设置,通过转动所述活动外轴,调节转动角来控制所述电耦调节片触发对应的所述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使感应开关接通,进而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启动电源开关后,当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相对于固定内轴(手柄B)顺时针旋转相应角度,使得其中一个电耦调节片与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正转,使得健腹轮前进;当手柄A的活动外轴相对于固定内轴(手柄B)逆时针旋转相应角度,使得另外一个电耦调节片触发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使感应开关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反转,使得健腹轮后退;当不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进行旋转时(即旋转角度为零时),由于电耦调节片具有弹簧,在弹簧作用下,电耦调节片处于平衡的状态,无法触发所述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无法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转动。该设置的电动健腹轮,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触发对应的感应开关,使感应开关接通,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健腹轮灵敏且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帮助腰腹力量不足的人群完成标准健腹轮动作,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可选的,所述转动角的调节范围为3-6度。
可选的,所述固定内轴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通孔,远离所述固定内轴的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设有两个通孔柱,所述固定内轴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纹孔。
可选的,所述活动外轴的一端口的下表面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延伸部外表面具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第三螺纹孔。
可选的,所述电耦调节片设置在电耦调节板的上表面,所述电耦调节板具有第四螺纹孔。
可选的,所述感应开关为光电耦合开关,所述光电耦合开关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耦调节片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外转子和电机轴,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与所述电机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器。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开关和充电口。
可选的,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调速旋钮。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健腹轮,结构简单,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与对应的感应开关接通,触发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健腹轮灵敏且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帮助腰腹力量不足的人群完成标准健腹轮动作,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健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动健腹轮的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不带滚轮的电动健腹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不带壳体的电动健腹轮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不带壳体的电动健腹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活动外轴在旋转时的不带壳体的电动健腹轮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活动外轴在旋转时的不带壳体的电动健腹轮的俯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固定内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活动外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活动外轴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驱动电机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电耦调节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等词语,是为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方便而设置,并没有特定的限定作用,均为泛指,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不构成限定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健腹轮,包括:滚轮1,所述滚轮1具有壳体2,所述壳体2内部设有电源3、驱动电机4和控制器5,所述驱动电机4与所述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控制器5上设有两个感应开关6;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A和手柄B,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设于所述壳体2的两端,所述手柄A包括活动外轴7和固定内轴8,所述活动外轴7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内轴8上,所述活动外轴7与所述固定内轴8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形成相应的转动角,所述固定内轴8与所述驱动电机4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5固定在所述固定内轴8上,所述活动外轴7上安装有两个电耦调节片9,所述电耦调节片9外套设有弹簧10,所述感应开关6与所述电耦调节片9对应设置,通过转动所述活动外轴7,调节转动角来控制所述电耦调节片9触发对应的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使感应开关6接通,进而控制驱动电机4的正转或反转。
在本实施例中,当使用者启动电源3开关后,当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手柄B)顺时针旋转相应角度,使得其中一个电耦调节片9触发与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使感应开关6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正转,使得健腹轮前进;当手柄A的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手柄B)逆时针旋转相应角度,使得另外一个电耦调节片9触发与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使感应开关6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反转,使得健腹轮后退;当不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7进行旋转时(即旋转角度为零时),由于电耦调节片9具有弹簧10,在弹簧10作用下,电耦调节片9处于平衡的状态,不会触发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无法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转动。该设置的电动健腹轮,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7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9触发对应的感应开关6,使感应开关6接通,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的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健腹轮灵敏且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帮助腰腹力量不足的人群完成标准健腹轮动作,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实施例2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所述转动角的调节范围为3-6度。当转动角小于3度时,活动外轴7上的电耦调节片9无法触发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进而无法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的转动;若转动角大于6度,使得用户需要旋转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的幅度就会很大,尤其是在用户体力不支的情况下,由于旋转幅度大,用户很难灵活的控制健腹轮,从而给使用者造成不便。实际运用中,所述转动角为5度,该设置是根据人习惯性手推出时手腕上翻回拉时手腕下压时,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7,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9触发对应的感应开关6,从而实现健腹轮灵敏的来回助力运动。
实施例3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一种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如图4-8所示,所述固定内轴8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板11,所述第一安装板11具有第一通孔12,远离所述固定内轴8的第一安装板11的一端设有两个通孔柱13,所述固定内轴8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安装板14,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螺纹孔15,所述第二安装板14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16,所述第一凹槽16与所述第一通孔12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16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纹孔1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5安装在第二安装板14上,两个感应开关6分别穿过第一凹槽16,此时,安装在活动外轴7上的两个电耦调节片9分别穿过固定内轴8两侧设置的第一安装板11的第一通孔12,由于第一凹槽16与所述第一通孔12对应设置,使得两个感应开关6分别与活动外轴7上的两个电耦调节片9对应,且感应开关6与所述电耦调节片9之间存在间隙。所述第一安装板11上的通孔柱13用于电源3的安装固定,将电源3固定在固定内轴8上,该设置使得整个结构更加的紧凑。
实施例4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相比,如图9-10所示,所述活动外轴7的一端口的下表面设有延伸部18,所述延伸部18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延伸部18外表面具有凸块19,所述凸块19上设有第三螺纹孔20。该设置使得活动外轴7套设在所述固定内轴8上时,延伸部18的台阶结构的设置与所述固定内轴8两侧的第一安装板11之间能够形成调节间隙,即限定了活动外轴7与固定内轴8之间的调节间隙,该调节间隙的大小可以进一步限定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转动时所形成的转动角的大小。
在实际运用时,调节间隙的大小为1.5-2.5mm,当调节间隙小于1.5mm时,由于间隙小,导致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转动的角度比较小,无法使活动外轴7上的电耦调节片9触发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若间隙大于2.5mm,则转动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转动的角度则会很大,用户需要旋转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的幅度就会很大,使得用户在自己体力不支的情况下,无法灵活的控制健腹轮的运动,给使用者造成不便。此外,所述电耦调节片9通过螺钉穿过第三螺纹孔20固定在凸块19上,进而固定在活动外轴7上。
实际运用中,所述活动外轴7的两端内均设有滑动轴承,该设置有助于活动外轴7与所述固定内轴8之间的相对转动。
实施例5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相比,如图12所示,所述电耦调节片9设置在电耦调节板21的上表面,所述电耦调节板21具有第四螺纹孔22。
实际运用中,所述电耦调节板21上的第四螺纹孔22具有两个,所述凸块19上的第三螺纹孔20具有2个,所述电耦调节板21通过螺丝穿过第四螺纹孔22和第三螺纹孔20固定在所述活动外轴7上,进而将电耦调节片9固定在活动外轴7上。
实施例6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感应开关为光电耦合开关,所述光电耦合开关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耦调节片9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该设置能够增加感应开关6与所述电耦调节片9接通的灵敏性,能够快速触发控制器5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实施例7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相比,如图11所示,所述驱动电机4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驱动电机4包括外转子24和电机轴25,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与所述电机轴25的两端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固定内轴8具有第一空腔,所述固定内轴8的一端具有上下贯穿的第一导线孔26,所述固定内轴8一端的上表面设有第五螺纹孔27,所述第五螺纹孔27与所述第二安装板14上的第一螺纹孔15对应设置;驱动电机4电机轴25具有第二空腔,电机轴25的一端设有第六螺纹孔28和上下贯通的第二导线孔29,另一端设有第七螺纹孔30;所述手柄A的固定内轴8通过螺丝穿过安装板上的第一螺纹孔15,固定内轴8上的第五螺纹孔27和电机轴25上的第六螺纹孔28固定在电机轴25的一端,所述手柄B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电机轴25另一端的第七螺纹孔30中。该设置可以使手柄A、手柄B可以稳定的固定在驱动电机4的两端。
实施例8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控制器5电连接的显示器。显示器设置在手柄端盖上,设置显示器用于显示通电状态和健腹轮的运行状态。实际运用时,显示器的数量为2个,分别设于控制器5的两侧。
实际运用时,电动健腹轮还包括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第一端盖31和第二端盖32分别设于所述驱动电机4外转子24的两侧面上,所述滚轮1包括轮毂33和橡胶圈34,所述橡胶圈34套设于轮毂33上,所述轮毂3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端盖31和所述第二端盖32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轮毂33位于所述驱动电机4外转子24外表面的上方。橡胶圈34的设置不仅可以降噪,且可以增加滚轮1与地面的摩擦力。所述轮毂33外表面部分设有橡胶圈34,所述轮毂33采用透明材料,该设置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显示器的显示状态。
实施例9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电源3连接的电源开关和充电口。电源3开关和充电口设置在手柄的端盖上,该设置用于控制电源3的开关,便于给电源3充电。
实施例10
结合附图1-12,本实施例的电动健腹轮,与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相比,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调速旋钮。调速旋钮设置在手柄的端盖上,通过设置调速旋纽设置不同的档位调节健腹轮的转速,满足使用者对速度的要求。
当使用者启动电源3开关后,根据自身的需求,调节调速旋钮,调到合适的档位后,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手柄B)顺时针旋转3-6度,使得其中一个电耦调节片9触发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使感应开关6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正转,使得健腹轮前进;当需要拉回时,调节手柄A的活动外轴7相对于固定内轴8(手柄B)逆时针旋转3-6度,此时,另外一个电耦调节片9与相对应的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接通,进而会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反转,使得健腹轮后退;当不需要助力时,无需旋转调节手柄A,由于电耦调节片9具有弹簧10,在弹簧10作用下,电耦调节片9处于平衡的状态,无法触发所述控制器5上的感应开关6,进而无法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转动,用户可以按照普通的健腹轮进行运动。该设置的电动健腹轮,使用者只需小幅度的旋转手柄的活动外轴7便可调节电耦调节片9触发对应的感应开关6,触发控制器5控制驱动电机4的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健腹轮灵敏且平稳的来回助力运动,帮助腰腹力量不足的人群完成标准健腹轮动作,提高使用者的健身效果。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滚轮,所述滚轮具有壳体,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电源、驱动电机和控制器,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设有两个感应开关;
手柄,所述手柄包括手柄A和手柄B,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设于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手柄A包括活动外轴和固定内轴,所述活动外轴活动套设于所述固定内轴上,所述活动外轴与所述固定内轴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形成相应的转动角,所述固定内轴与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固定在所述固定内轴上,所述活动外轴上安装有两个电耦调节片,所述电耦调节片外套设有弹簧,所述感应开关与所述电耦调节片对应设置,通过转动所述活动外轴,调节转动角来控制所述电耦调节片触发对应的所述控制器上的感应开关,使感应开关接通,进而控制驱动电机的正转或反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角的调节范围为3-6度。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内轴一端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具有第一通孔,远离所述固定内轴的第一安装板的一端设有两个通孔柱,所述固定内轴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中间部分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设置,所述第一凹槽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螺纹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外轴的一端口的下表面设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具有台阶结构,所述延伸部外表面具有凸块,所述凸块上设有第三螺纹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耦调节片设置在电耦调节板的上表面,所述电耦调节板具有第四螺纹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开关为光电耦合开关,所述光电耦合开关具有第二凹槽,所述电耦调节片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为直流无刷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包括外转子和电机轴,所述手柄A和所述手柄B分别与所述电机轴的两端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显示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与电源连接的电源开关和充电口。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健腹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端部设有调速旋钮。
CN202120198808.0U 2020-09-18 2021-01-25 一种电动健腹轮 Active CN214344190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0553215 2020-09-18
CN202022055321 2020-09-1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4190U true CN214344190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597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98808.0U Active CN214344190U (zh) 2020-09-18 2021-01-25 一种电动健腹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4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7123A (zh) * 2020-09-18 2021-05-25 郭礼强 一种电动健腹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27123A (zh) * 2020-09-18 2021-05-25 郭礼强 一种电动健腹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27123A (zh) 一种电动健腹轮
KR101099078B1 (ko) 전동 팔꿈치 재활보조기구
CN214344190U (zh) 一种电动健腹轮
CN201389157Y (zh) 健身康复器
US20090233767A1 (en) Fitness cycle
CN107961497B (zh) 一种腹部健身设备
CN107802987B (zh) 多功能电子健身器材
CN210991666U (zh) 一种性能稳定的电动按摩椅
CN111000698A (zh) 一种神经内科智能化便携式康复训练装置
EP2878291A1 (en) Mouse wheel type sexual massager
CN210186342U (zh) 一种电动健腹轮
CN207012487U (zh) 一种智能化电动腹肌轮
CN107812352B (zh) 多功能腹部锻炼设备
CN110180136A (zh) 一种电动健腹轮
CN210355356U (zh) 电动按摩枪
CN211272184U (zh) 一种术后恢复装置
CN208611697U (zh) 一种多功能肩部揉推器
CN112642104B (zh) 一种健腹轮
TW201742609A (zh) 動力輔助輪椅結構及操作方法
CN220778944U (zh) 一种健腹轮
CN219440551U (zh) 一种交互式久坐干预性阻抗训练器
CN215607356U (zh) 一种用于上下肢训练的二级传动装置
CN217612745U (zh) 基于健美操平衡感用的训练器
CN215425864U (zh) 一种多功能上肢康复执行器机构
CN214679810U (zh) 一种多功能电子跳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5

Address after: 201604 No.95, shihuxin Road, Shihudang Town, Songjiang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Haoshi Fitness Equipment (Shangha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314000 No.18, wujiachang, Shuangqiao Village, wangjiangjing Town, Xiuzhou District, Jiaxing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o Liqiang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