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4006U -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4006U
CN214344006U CN202023148307.6U CN202023148307U CN214344006U CN 214344006 U CN214344006 U CN 214344006U CN 202023148307 U CN202023148307 U CN 202023148307U CN 214344006 U CN214344006 U CN 214344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guardrail
rope
enclosing wall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830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龙旦
张海洋
胡薇
李祥凤
吴雨潇
郑兴
刘开一
张雨
刘璇
韩正儒
余春静
强垚鑫
解智成
陈涛
全德标
盛淋涛
曹凯旋
石宇航
张锐
徐礼超
赵艳青
陈钢
夏晶晶
戴建国
朱建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Chikun Build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2314830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4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4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4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所述围墙的外侧平行设置有上凸台与下凸台,一级平台的底端铰接于下凸台,下凸台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一级平台的顶端通过折叠式连接件连接有二级平台,一级平台通过绳索可拆卸的连接于围墙,二级平台通过拉索连接于顶板;所述绳索固定于围墙时,折叠式连接件闭合,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并列平行于围墙;所述绳索从围墙上解开时,折叠式连接件展开,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构成共同平面并垂直于围墙,且一级平台抵接于限位块的上表面。本实用新型赋予了逃生者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让逃生者迅速远离灾难,使逃生者避免吸入有毒气体,防止逃生者窒息,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逃生者的生命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逃生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火灾是对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具有极大杀伤力的重大环境安全事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现代化的建筑规模大、标准高、人员密 集、设备众多。一旦发生火灾险情,将会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对高层建筑的防火提出了严格要求。
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如果初期处理不当,随时都会葬身于火海。在高层建筑中遇到火灾时,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断决策。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需要根据起火地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逃生方法。起火点在上方时,只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迅速沿着安全楼梯往下跑就可以逃生。然而若起火点在中部,且烟火封锁区的范围不大,为了防止火场浓烟呛入,可采用毛巾、口罩蒙鼻,匍匐撤离的办法,烟气较空气轻而飘于上部,贴近地面撤离是避免烟气吸入、滤去毒气的最佳方法,穿过烟火封锁区时,可向头部、身上浇冷水或用湿毛巾、湿棉被、湿毯子等将头、身裹好,再冲出去;若起火点在中上方,或者烟火封锁区的范围很大,除了往上跑之外,别无他法。
目前,高层建筑结构越来越复杂,人员越来越密集。突发性火灾及灾难对于高楼人员了来说是一个安全隐患。当这些灾难发生时,高楼人员无法得到有效的逃生和躲避,造成了许许多多的人不幸遇难。于是高楼逃生成为了现在的重要问题,面对这一问题许多高楼逃生装置应运而生。
国内高层建筑火灾逃生装置主要有: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缓降逃生器,使用过程中对人体没有外部保护,在火灾中容易受到火苗、烟雾、障碍物等侵袭,加上人们心理上对高度的恐惧和绳索本身的勒紧力,给逃生过程带来痛苦与伤亡;2)救生气垫,由于受困人员可能在气垫尚未完成充气前就向下跳而造成伤亡,受困人员看到气垫后争先向下跳,先跳的人来不及离开气垫,后跳的人已跳下来发生碰撞;而且其使用高度有限,适用于20m以下,充气完成后的气垫重量轻,容易飘动;3)柔性救生滑道,其缺点是橡胶容易老化,弹性受环境温度影响大,降过程中可能与墙壁及周围突出物产生碰撞;4)安装在高层建筑内的消防电梯,其缺点是乘坐消防电梯下楼时,需要从火场穿过,并没有避开火场的核心区,建筑物内的建材大多可燃物,特别是使用化学合成材料,这些材料及制品不仅容易着火,而且温度高,在燃烧过程中产生大量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其它有毒气体,同时消耗空气中大量的氧气,严重危害人体,影响人员疏散;人吸入一氧化碳的允许浓度为百分之零点二;接触二氧化碳允许浓度为百分之三,但在起火情况下,房间内的一氧化碳浓度为百分之五,最高时可达百分之十以上,在这种情况下进如消防电梯,无异于进入一个密封的毒气室。
目前,其它的逃生装置主要是从高楼外向下移动逃生,但在移动的过程忽略了火灾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如果在移动的过程中遭遇火灾引发的爆炸,那么逃生者的安全将进一步受到威胁,进退两难。综上所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火灾时使用的应急逃生装置应该符合以下两点:1、避开火场的核心区;2、单次可供多人逃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赋予了逃生者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让逃生者迅速远离灾难,使逃生者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时有效避免了其他类型逃生装置移动过程中遭遇火灾引发的爆炸的危险,防止逃生者窒息,为逃生者争取更大的救援机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逃生者的生命安全,以达到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包括阳台本体,阳台本体开口处设有围墙,阳台本体的上方设有顶板;所述围墙的外侧平行设置有上凸台与下凸台,一级平台的底端铰接于下凸台,下凸台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块;所述一级平台的顶端通过折叠式连接件连接有二级平台,一级平台通过绳索可拆卸的连接于围墙,二级平台通过拉索连接于顶板;所述绳索固定于围墙时,折叠式连接件闭合,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并列平行于围墙;所述绳索从围墙上解开时,折叠式连接件展开,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构成共同平面并垂直于围墙,且一级平台抵接于限位块的上表面;所述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铰接有第一护栏,二级平台上设有第二护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块与下凸台一体成型,一级平台的底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下凸台的外侧面;所述绳索的一端固接于一级平台远离于围墙的这端,围墙的外侧面上固接有用于系栓绳索的挂钩A。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折叠式连接件为180°铰链,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连接于180°铰链之间,第二护栏固接于二级平台上方的两侧及外侧,两侧的第二护栏上固接有限制第一护栏过度转动的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拉索对称的固接于外侧的第二护栏上方,拉索的一端固接有绳套,顶板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挂钩B,拉索通过绳套固接于挂钩B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第一护栏为左右可折叠的两扇,第一护栏的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所述第一护栏折叠时,其位于上凸台与下凸台之间且平行于围墙;所述第一护栏展开时,其位于一级平台的两侧并卡入限位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板与弹簧片;所述挡板固接于第二护栏的外侧,弹簧片固接于第二护栏的内侧;所述第一护栏展开时,第一护栏挤压弹簧片并卡接于弹簧片与挡板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包括矩形的框架,框架的内侧固接有网格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挂钩A与挂钩B均为膨胀式挂钩,拉索的材质为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围墙内侧的阳台本体上设有固定式或可移动的台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赋予了逃生者更高的安全系数,可以让逃生者迅速远离灾难,使逃生者避免吸入火灾产生的有毒气体,同时有效避免了其他类型逃生装置移动过程中遭遇火灾引发的爆炸的危险,防止逃生者窒息,为逃生者争取更大的救援机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逃生者的生命安全,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第二、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在应用过程中适用于不同人群,本装置由纯机械构成,结构简单,使用便捷,不需要逃生者耗费长时间操作和移动,一个装置可为多人提供庇护,可反复使用,安装便利,本实用新型可根据实际场地调整,适用于各种高楼。
第三、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采用膨胀式挂钩及钢丝绳绳套的结构设计,利用钢丝绳有效强化了本装置在火灾时载人承重的牢固问题;利用一、二级平台接触面之间的挤压和180度铰链进行加固,使其在载人时更为稳固。
第四、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一级平台与二级平台在框架上加焊网格板以使受力均匀,有效避免了各种问题造成的踩空状况以及可能出现的恐高症所造成的突发危险。
第五、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开始使用时,依次打开,并合上各处卡口便可固定完成,十分方便快捷;结束使用时,先将弹簧片解除对第一护栏的限位,再按照与展开相反的顺序依次折叠,系上绳索从而减少占用空间。
第六、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在关键部位采用180度铰链以及限位块结构,有利于本装置的快速打开及固定,避免了平台弹起以及难以固定等问题。
第七、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整个装置位于围墙外侧,利用围墙与逃生装置的高度差,保证有害烟尘不会侵害到逃生者。
第八、本实用新型的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在阳台本体内测设计一定高度的台阶,可以方便老年人与幼童进入装置从而缩减进入装置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心理,增加人身安全系数,提高逃生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为本实用新型折叠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半展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展开后的正视图。
图10为图7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阳台本体、101-围墙、102-顶板、2-上凸台、3-下凸台、301-限位块、4-一级平台、401-框架、402-网格板、5-二级平台、6-绳索、7-拉索、701-绳套、8-180°铰链、9-第一护栏、10-第二护栏、11-挂钩A、12-挂钩B、13-限位机构、1301-挡板、1302-弹簧片、14-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如图1~10所示,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包括阳台本体1,阳台本体1开口处设有围墙101,阳台本体1的上方设有顶板102;所述围墙101的外侧平行的通过有上凸台2与下凸台3,一级平台4的底端铰接于下凸台3,下凸台3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块301;所述一级平台4的顶端通过折叠式连接件连接有二级平台5,一级平台4通过绳索6可拆卸的连接于围墙101,二级平台5通过拉索7连接于顶板102;所述绳索6固定于围墙101时,折叠式连接件闭合,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并列平行于围墙101;所述绳索6从围墙101上解开时,折叠式连接件展开,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构成共同平面并垂直于围墙101,且一级平台4抵接于限位块301的上表面;所述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铰接有第一护栏9,二级平台5上设有第二护栏10;在本实施例中,上凸台2与下凸台3通过膨胀螺栓安装在围墙101上。
所述限位块301与下凸台3一体成型,从而增强限位块301的稳固性,一级平台4的底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下凸台3的外侧面;所述绳索6的一端固接于一级平台4远离于围墙101的这端,围墙101的外侧面上固接有用于系栓绳索6的挂钩A11。
所述折叠式连接件为180°铰链8,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焊接或通过螺栓连接于180°铰链8之间,第二护栏10焊接于二级平台5上方的两侧及外侧,两侧的第二护栏10上固接有限制第一护栏9过度转动的限位机构13。
所述拉索7对称的固接于外侧的第二护栏10上方,拉索7的一端安装有绳套701,顶板102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挂钩B12,拉索7通过绳套701固接于挂钩B12上。
所述第一护栏9为左右可折叠的两扇,第一护栏9的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所述第一护栏9折叠时,其位于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且平行于围墙101;所述第一护栏9展开时,其位于一级平台4的两侧并卡入限位机构13。
所述限位机构13包括挡板1301与弹簧片1302;所述挡板1301焊接于第二护栏10的外侧,弹簧片1302焊接于第二护栏10的内侧;所述第一护栏9展开时,第一护栏9挤压弹簧片1302并卡接于弹簧片1302与挡板1301之间。
所述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包括矩形的框架401,框架401的内侧焊接有网格板402。
所述挂钩A11与挂钩B12均为膨胀式挂钩,拉索7的材质为钢丝绳。
实施例2: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进一步改进,主要改进之处在于,实施例1在使用时,由于围墙101具有一定的高度,老年人与幼童进入逃生装置时较为不便;而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避免上述缺陷,具体地说:
所述围墙101内侧的阳台本体1上设有固定式或可移动的台阶14;固定式的台阶14可采用砖块与混凝土堆砌而成;可移动的台阶14可采用木板钉制而成,或者采用钢材焊接而成;在本实施例中,台阶14采用砖块与混凝土堆砌而成;本实施例在阳台本体1内测设计一定高度的台阶14,可以方便老年人与幼童进入装置从而缩减进入装置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恐惧心理,增加人身安全系数,提高逃生的效率。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完全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展开时,先将绳索6从挂钩A11上解开,然后将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打开至与围墙101垂直,一级平台4下端抵接在限位块301上,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通过180°铰链8连接并呈直线展开,打开后通过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接触面之间的挤压和180°铰链8进行稳固,展开至与围墙101垂直时限位块301限制平台的弹起;之后将一级平台4的第一护栏9展开,最终与二级平台5的第二护栏10通过弹簧片1302及挡板1301限位固定,此时钢丝绳处于完全伸展状态,本装置展开完成。
收起时,先解除弹簧片1302与挡板1301对第一护栏9的限位,然后将一级平台4两边的第一护栏9通过旋转铰链向中间转动至与围墙101平行收起,接着通过绳索6拉起一级平台4的框架401,通过旋转铰链向上转动至与围墙101平行实现一级平台4的收起,在此过程中二级平台5通过与一级平台4连接的180°铰链8转动与一级平台4一齐收起折叠,最后将绳索6栓系于挂钩A11上,从而完成逃生装置的收起。
上述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包括阳台本体(1),阳台本体(1)开口处设有围墙(101),阳台本体(1)的上方设有顶板(102);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101)的外侧平行设置有上凸台(2)与下凸台(3),一级平台(4)的底端铰接于下凸台(3),下凸台(3)的外侧面上设有限位块(301);所述一级平台(4)的顶端通过折叠式连接件连接有二级平台(5),一级平台(4)通过绳索(6)可拆卸的连接于围墙(101),二级平台(5)通过拉索(7)连接于顶板(102);所述绳索(6)固定于围墙(101)时,折叠式连接件闭合,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并列平行于围墙(101);所述绳索(6)从围墙(101)上解开时,折叠式连接件展开,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构成共同平面并垂直于围墙(101),且一级平台(4)抵接于限位块(301)的上表面;所述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铰接有第一护栏(9),二级平台(5)上设有第二护栏(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301)与下凸台(3)一体成型,一级平台(4)的底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下凸台(3)的外侧面;所述绳索(6)的一端固接于一级平台(4)远离于围墙(101)的这端,围墙(101)的外侧面上固接有用于系栓绳索(6)的挂钩A(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式连接件为180°铰链(8),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连接于180°铰链(8)之间,第二护栏(10)固接于二级平台(5)上方的两侧及外侧,两侧的第二护栏(10)上固接有限制第一护栏(9)过度转动的限位机构(1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索(7)对称的固接于外侧的第二护栏(10)上方,拉索(7)的一端固接有绳套(701),顶板(102)的外侧面上固接有挂钩B(12),拉索(7)通过绳套(701)固接于挂钩B(12)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护栏(9)为左右可折叠的两扇,第一护栏(9)的上下两端通过铰链连接于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所述第一护栏(9)折叠时,其位于上凸台(2)与下凸台(3)之间且平行于围墙(101);所述第一护栏(9)展开时,其位于一级平台(4)的两侧并卡入限位机构(1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13)包括挡板(1301)与弹簧片(1302);所述挡板(1301)固接于第二护栏(10)的外侧,弹簧片(1302)固接于第二护栏(10)的内侧;所述第一护栏(9)展开时,第一护栏(9)挤压弹簧片(1302)并卡接于弹簧片(1302)与挡板(1301)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平台(4)与二级平台(5)包括矩形的框架(401),框架(401)的内侧固接有网格板(402)。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A(11)与挂钩B(12)均为膨胀式挂钩,拉索(7)的材质为钢丝绳。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墙(101)内侧的阳台本体(1)上设有固定式或可移动的台阶(14)。
CN202023148307.6U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Active CN214344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8307.6U CN21434400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8307.6U CN21434400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4006U true CN214344006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88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8307.6U Active CN214344006U (zh) 2020-12-23 2020-12-23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4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974A (zh) * 2020-12-23 2021-04-09 淮阴工学院 一种外置折叠式高层建筑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8974A (zh) * 2020-12-23 2021-04-09 淮阴工学院 一种外置折叠式高层建筑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CN112618974B (zh) * 2020-12-23 2024-05-17 淮阴工学院 一种外置折叠式高层建筑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11922B (zh) 火灾避难逃离装置
CN103635232A (zh) 火灾避难逃生装置
KR20110004264A (ko) 층간 비상탈출장치
KR100701790B1 (ko) 고층건물의 화재진압 및 인명구조용 엘리베이터장치
CN210131264U (zh) 一种高楼逃生装置
CN201855512U (zh) 高层火灾、地震逃生装置
CN214344006U (zh) 一种高楼火灾紧急自救装置
CN200985731Y (zh) 一种安全消防逃生防盗窗
KR20100092175A (ko) 아파트의 난간을 이용한 완강기
CN112618974A (zh) 一种外置折叠式高层建筑火灾紧急逃生装置
WO2003097165A2 (en) Externally concealable modular high-rise emergency evacuation apparatus with pre-qualified egress
KR100983680B1 (ko) 고층건물용 비상탈출구
CN101940818A (zh) 高层楼房多级柔性滑梯应急逃生系统
CN113209521A (zh) 一种基于箱体的室内火灾救人消防机器人
CN2698390Y (zh) 楼房救生箱
CN214512300U (zh) 一种外推式高楼火灾逃生设备
KR101548010B1 (ko) 공동주택의 비상대피 기능을 갖춘 베란다 휀스장치
CN209154929U (zh) 一种庇佑仓以及壁掛式滑道火灾逃生装置
CN208160839U (zh) 一种建筑楼层间快速应急逃生装置
CA1332728C (en) Emergency stairs for external mounting on buildings
CN203383702U (zh) 一种消防安全防盗笼
CN207286462U (zh) 一种楼内防火逃生通气道
RU2305577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эвакуации людей с высотных сооружений
CN2812989Y (zh) 独立式逃生缓降装置
KR102104204B1 (ko) 긴급 대피용 안전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0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223005 Jiangsu Hua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1 East Road.

Patentee before: HUAIY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8

Address after: 726000, Group 2, Yangyu Village, Yangyuhe Town, Shangzhou District, Shangluo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Li Hongtao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Patentee after: Shao Peipei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307

Address after: 710000, Room 2808, Building A, Xi'an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 Center, Xi'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Xi'an Chikun Building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726000, Group 2, Yangyu Village, Yangyuhe Town, Shangzhou District, Shangluo City, Shaanx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Hongtao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ao Pe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