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43317U -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 Google Patents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43317U
CN214343317U CN202022684524.0U CN202022684524U CN214343317U CN 214343317 U CN214343317 U CN 214343317U CN 202022684524 U CN202022684524 U CN 202022684524U CN 214343317 U CN214343317 U CN 2143433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king aid
plate
massage
fixedly connected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8452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强
冯超
侯露
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vi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2268452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433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433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433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一种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端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和上下位置的座板;底板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倒U形的调节扶手;底板顶部前侧中心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部件,所述助行部件均包括可前后、上下往复移动的助行盒;助行盒顶端前、中、后部分别开有按摩孔,按摩孔内设置有可随着助行盒往复移动而周向转动的按摩滚轮;所述按摩滚轮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柱。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锻炼而导致的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问题。

Description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背景技术
胸外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专门研究胸腔内器官,主要指食道、肺部、纵隔病变的诊断及治疗,乳腺外科领域也被归入这个专科,其中又以肺外科和食道外科为主。
胸外科领域中的疾病常常发生在与生命相关的脏器,如心脏、肺脏,其治疗过程亦常影响到这些脏器功能的稳定,从而对生命造成威胁。
胸外科手术包含的种类非常多,日常做的最多的手术就是外科,例如肺结核球切除术,支气管肿瘤切除术,肺大泡切除修补术,食管切除术,食管扩张术,胸导管结扎术,还有很多大约近百种胸外科手术。
胸外科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从而养好手术切口,加快伤口愈合速度。而患者在康复后,由于长期未下床行走,难免出现肌肉萎缩、下肢关节僵硬的问题,因此,在伤口愈合后,需要进行助行训练,从而能帮助患者修复萎缩肌肉,缓解关节僵硬,恢复下肢功能。而目前多是患者在家属或医护的帮助下进行助行训练,不安全且效率低,不能随时进行,从而导致患者康复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目前胸外科手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缺乏锻炼而导致的下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包括底板,底板顶端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和上下位置的座板;底板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倒U形的调节扶手;底板顶部前侧中心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部件,所述助行部件均包括可前后、上下往复移动的助行盒;助行盒顶端前、中、后部分别开有按摩孔,按摩孔内设置有可随着助行盒往复移动而周向转动的按摩滚轮;所述按摩滚轮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柱。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后侧左右部设置有两个导轨,导轨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所述滑板顶部前后侧分别设置有空心柱状的导套;所述滑板后侧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所述定位螺钉旋紧形成所述导轨和滑板位置固定的结构;
所述座板底部设置有四个柱状的导杆,所述导杆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导套内;所述导套顶部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止螺钉,所述锁止螺钉旋紧形成所述导杆和导套位置固定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底板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定板,所述定板顶部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柱状的立套,左右侧的所述调节扶手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立套内;所述立套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所述限制螺钉旋紧形成所述调节扶手和立套位置固定的结构。
优选的,所述助行盒内侧前、中、后部分别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分别和对应的按摩滚轮同轴固定连接;前后侧的所述驱动齿轮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臂;所述转臂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
所述转轴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前后侧;所述转轴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偏心盘,所述偏心盘的轴线和转轴的轴线不共线;
所述助行部件还包括联动板,所述联动板的两端分别和前后侧的两个偏心盘转动连接。
优选的,后侧的所述转轴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竖轴,所述竖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左右侧;所述竖轴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横轴,所述横轴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
所述安装板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和蜗杆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的底部所述蜗轮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所述主锥齿轮啮合连接有中锥齿轮,所述中锥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底部;所述中锥齿轮左右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分锥齿轮,所述分锥齿轮分别和对应位置的横轴同轴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按摩滚轮包括两个侧盘,所述按摩柱均匀固定连接于两个侧盘之间。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前后、上下位置的座板和可调节竖直位置的调节扶手,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根据患者的体型等来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更加舒适。
2、本装置通过设置座板和调节扶手的配合,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具有多样性的锻炼助行方式,从而能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恢复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站立锻炼或坐着锻炼,使得本装置能最大化地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3、本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可交替进行前后上下运动的助行盒,从而能帮助患者进行抬腿、屈膝等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训练和肌肉训练。并且,在助行盒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按摩滚轮,从而能在进行锻炼时按摩患者的脚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的助行盒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的助行盒的内部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的电机及其连接部件的轴测图。
附图中:1-底板、2-导轨、3-滑板、4-导套、5-锁止螺钉、6-定位螺钉、7-座板、8-导杆、9-定板、10-立套、11-限制螺钉、12-调节扶手、13-安装板、14-助行盒、15-按摩孔、 16-按摩滚轮、17-按摩柱、18-驱动齿轮、19-转臂、20-转轴、21-偏心盘、22-联动板、23- 侧盘、24-电机、25-蜗杆、26-蜗轮、27-主锥齿轮、28-中锥齿轮、29-分锥齿轮、30-横轴、 31-竖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和上下位置的座板7;底板1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倒U形的调节扶手12;底板1顶部前侧中心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部件,所述助行部件均包括可前后、上下往复移动的助行盒14;助行盒14顶端前、中、后部分别开有按摩孔15,按摩孔15内设置有可随着助行盒14往复移动而周向转动的按摩滚轮16;所述按摩滚轮16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柱17。
本装置通过设置可调节前后、上下位置的座板7和可调节竖直位置的调节扶手12,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具有较好的调节性,能根据患者的体型等来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本装置在使用时更加舒适。
本装置通过设置座板7和调节扶手12的配合,从而能使得本装置具有多样性的锻炼助行方式,从而能使得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恢复状况选择性的进行站立锻炼或坐着锻炼,使得本装置能最大化地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装置通过设置两个可交替进行前后上下运动的助行盒14,从而能帮助患者进行抬腿、屈膝等训练,帮助患者进行关节训练和肌肉训练。并且,在助行盒14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按摩滚轮16,从而能在进行锻炼时按摩患者的脚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康复效率。
如图1-2所示,所述底板1顶端后侧左右部设置有两个导轨2,导轨2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3,所述滑板3顶部前后侧分别设置有空心柱状的导套4;所述滑板3后侧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6,所述定位螺钉6旋紧形成所述导轨2和滑板3位置固定的结构;
所述座板7底部设置有四个柱状的导杆8,所述导杆8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导套4内;所述导套4顶部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止螺钉5,所述锁止螺钉5旋紧形成所述导杆8和导套4位置固定的结构。
通过调节底板1相对于导轨2的位置和座板7的竖直位置,从而能便于根据患者的腿长进行适应性调节,使得患者的锻炼更加舒适。
当不需要坐着锻炼时,可以将座板7后移,从而能更加便捷地进行站立式的助行锻炼,当患者锻炼的累了的时候,可以坐于座板7上歇息。如图1-2所示,所述底板1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定板9,所述定板9顶部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柱状的立套10,左右侧的所述调节扶手12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立套10内;所述立套10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11,所述限制螺钉11旋紧形成所述调节扶手12和立套10位置固定的结构。
当患者站在两个助行盒14上时,根据患者的臂长,调节好两个调节扶手12的竖直位置,从而能令患者手扶着两个调节扶手12,在助行盒14的驱动下进行助行训练,帮助活动关节、锻炼肌肉。
如图4所示,所述助行盒14内侧前、中、后部分别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8,所述驱动齿轮18分别和对应的按摩滚轮16同轴固定连接;前后侧的所述驱动齿轮18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臂19;所述转臂19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20;中部的驱动齿轮18通过小齿轮和前侧的驱动齿轮18啮合连接,从而实现了三个驱动齿轮18均可以转动。
由转臂19和助行盒14之间会发生相对转动,故转臂19上的驱动齿轮18也能随之转动,故能实现按摩滚轮16的转动。左右侧的两个助行盒14的位置前后对称,使得患者的锻炼更加舒适。
所述转轴2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前后侧;所述转轴20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偏心盘21,所述偏心盘21的轴线和转轴20的轴线不共线;
所述助行部件还包括联动板22,所述联动板22的两端分别和前后侧的两个偏心盘21转动连接。
当助行部件的其中一个转轴20转动时,由于转臂19和助行盒14构成了平行四边形结构,在联动板22和偏心盘21的限制下,故其中一个转轴20主动周向转动时,另一个转轴20也能随着同时同向进行周转,从而保证了平行四边形结构能周期性运动,保证了助行盒14能保持水平进行前后上下运动,帮助患者进行助行训练。
如图2、3、5所示,后侧的所述转轴20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竖轴31,所述竖轴3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左右侧;所述竖轴31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横轴30,所述横轴30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
所述安装板13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4,电机24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 啮合连接有蜗轮26,所述蜗轮26和蜗杆2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所述蜗轮26 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27,所述主锥齿轮27啮合连接有中锥齿轮28,所述中锥齿轮28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底部;所述中锥齿轮28左右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分锥齿轮29,所述分锥齿轮29分别和对应位置的横轴30同轴固定连接。
当电机24工作时,使得蜗杆25转动,蜗杆25带着与之啮合连接的蜗轮26转动,从而能通过锥齿轮组的传动,带着两个横轴30转动,横轴30能通过锥齿轮组带着对应的竖轴31转动,从而能驱动对应的助行盒14运动。
如图4所示,所述按摩滚轮16包括两个侧盘23,所述按摩柱17均匀固定连接于两个侧盘23之间。按摩柱17的上述分布方式能使得各个按摩柱17间歇性地对患者的脚底进行按摩,从而能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增加患者的康复速度。
本装置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需要选择坐着进行锻炼还是站立进行锻炼,并根据患者的身型调节好座板7的前后和竖直位置,以及调节扶手12的竖直位置,令患者坐于座板7上或扶着调节扶手12站在两个助行盒14上。令电机24工作,从而能使得助行盒14在带着患者的双脚交替前后上下摆动的同时,对患者的足底进行按摩,有效地提高康复效率,促进关节灵活性恢复、血液流通。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代替,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中较多的使用了底板1、导轨2、滑板3、导套4、锁止螺钉5、定位螺钉6、座板7、导杆8、定板9、立套10、限制螺钉11、调节扶手12、安装板13、助行盒14、按摩孔 15、按摩滚轮16、按摩柱17、驱动齿轮18、转臂19、转轴20、偏心盘21、联动板22、侧盘23、电机24、蜗杆25、蜗轮26、主锥齿轮27、中锥齿轮28、分锥齿轮29、横轴30、竖轴31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他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6)

1.一种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底板(1)顶端后侧设置有可调节前后和上下位置的座板(7);底板(1)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设置有可调节竖直位置的倒U形的调节扶手(12);底板(1)顶部前侧中心设置有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顶部左右侧分别设置有助行部件,所述助行部件均包括可前后、上下往复移动的助行盒(14);助行盒(14)顶端前、中、后部分别开有按摩孔(15),按摩孔(15)内设置有可随着助行盒(14)往复移动而周向转动的按摩滚轮(16);所述按摩滚轮(16)外周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按摩柱(1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后侧左右部设置有两个导轨(2),导轨(2)内分别滑动连接有滑板(3),所述滑板(3)顶部前后侧分别设置有空心柱状的导套(4);所述滑板(3)后侧顶部向下螺纹连接有定位螺钉(6),所述定位螺钉(6)旋紧形成所述导轨(2)和滑板(3)位置固定的结构;
所述座板(7)底部设置有四个柱状的导杆(8),所述导杆(8)分别滑动连接于四个导套(4)内;所述导套(4)顶部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锁止螺钉(5),所述锁止螺钉(5)旋紧形成所述导杆(8)和导套(4)位置固定的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顶端前侧左右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定板(9),所述定板(9)顶部前后侧分别固定连接有空心柱状的立套(10),左右侧的所述调节扶手(12)分别滑动连接于对应的立套(10)内;所述立套(10)侧端分别螺纹连接有限制螺钉(11),所述限制螺钉(11)旋紧形成所述调节扶手(12)和立套(10)位置固定的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行盒(14)内侧前、中、后部分别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8),所述驱动齿轮(18)分别和对应的按摩滚轮(16)同轴固定连接;前后侧的所述驱动齿轮(18)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臂(19);所述转臂(19)末端分别固定连接有转轴(20);
所述转轴(2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顶部前后侧;所述转轴(20)中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偏心盘(21),所述偏心盘(21)的轴线和转轴(20)的轴线不共线;
所述助行部件还包括联动板(22),所述联动板(22)的两端分别和前后侧的两个偏心盘(21)转动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后侧的所述转轴(20)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竖轴(31),所述竖轴(31)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左右侧;所述竖轴(31)分别通过锥齿轮组连接有横轴(30),所述横轴(30)分别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
所述安装板(13)底部固定连接有电机(24),电机(24)同轴固定连接有蜗杆(25),所述蜗杆(25)啮合连接有蜗轮(26),所述蜗轮(26)和蜗杆(25)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的底部,所述蜗轮(26)同轴固定连接有主锥齿轮(27),所述主锥齿轮(27)啮合连接有中锥齿轮(28),所述中锥齿轮(28)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13)底部;所述中锥齿轮(28)左右侧分别啮合连接有分锥齿轮(29),所述分锥齿轮(29)分别和对应位置的横轴(30)同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摩滚轮(16)包括两个侧盘(23),所述按摩柱(17)均匀固定连接于两个侧盘(23)之间。
CN202022684524.0U 2020-11-18 2020-11-18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Active CN2143433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4524.0U CN214343317U (zh) 2020-11-18 2020-11-18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84524.0U CN214343317U (zh) 2020-11-18 2020-11-18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43317U true CN214343317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84524.0U Active CN214343317U (zh) 2020-11-18 2020-11-18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433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76142B (zh) 一种下肢助力与训练装置
CN108836600B (zh) 脊柱牵引治疗器
WO2021120482A1 (zh) 一种多位同步施力的膝康机
CN115487042A (zh) 一种心血管心脏康复训练装置
CN114983761A (zh) 心内科介入治疗术后康复锻炼装置
CN106109072B (zh) 一种牵引床
CN108553271A (zh) 一种磁流变阻尼器坐卧式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05769506A (zh) 下肢康复机器人
CN111728841B (zh) 一种具有远红外治疗功能的骨科脊柱矫正按摩装置
CN110013422B (zh) 一种中医科用康复训练装置
CN108938325A (zh) 下肢体康复训练机器人
CN108670519B (zh) 一种骨科康复用可调节的电动牵引装置
CN111658420B (zh) 一种骨科脊柱矫正按摩装置
CN214343317U (zh) 胸外科术后助行装置
CN111068251B (zh) 一种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KR20190029003A (ko) 골반 및 척추 교정을 위한 운동장치
CN115944501A (zh) 重症医学患者呼吸训练辅助装置
CN207640900U (zh) 一种骨科康复活动辅助装置
CN211885241U (zh) 一种训练装置
CN111111114B (zh) 一种训练装置及训练方法
CN109350478A (zh) 一种医疗骨科恢复按摩装置
CN211410006U (zh) 预防下肢血栓的仪器
CN108030640A (zh) 一种神经科康复训练装置
CN114376888A (zh) 一种用于胸外科手术的康复护理设备
CN204840139U (zh) 一种多功能踝关节康复的医疗器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